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某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前后的影响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宏凯 《安徽医药》2008,12(4):326-328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探讨就业心理辅导对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19~29岁的619名大学毕业生进行前测,对其中的317名学生进行两周时间的团体就业心理辅导,302名学生不进行任何系统的就业指导,两周后用相同量表进行后测。结果(1)毕业大学生SCL-90多项因子分辅导后低于辅导前,与对空白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2)毕业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就业心理辅导后优于就业指导前,与对照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就业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医科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优化医科大学毕业生求职期间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新形势下如何指导法学院校大学生顺利就业,探索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新途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付蕾 《药学教育》2009,25(4):25-26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大学生违约、跳槽的现象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度。通常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都会将其归因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该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探讨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同时从心理契约角度提出帮助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更好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当前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方法采用自设的问卷对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调查。结果从对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就业的形势基本上抱有积极自信的态度,在工作单位性质选择上,国有综合医院成为大多数学生的首选,在实习单位中想直接就业的比重较大;大多数认为求取前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结论应通过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实施个性化指导。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国梦”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是顺利实现自己的“职业梦”。高校应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大学生就业培训现状,从培训主体、培训课程和培训手段三方面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培训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培训的实效性,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6.
方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368-369
据中国教育部不完全统计201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650万人,加上经过金融危机没有就业的往届毕业生,2011年整体的大学生找工作人数将有近千万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普遍出现了包括自傲、自卑、焦虑、抵触、依赖、悲观、怯懦、挫折以及功利心理等轻度心理障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就业所产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并从学生自身、大学高校以及社会三方面提出调试的建议。面对心理障碍,如能及时对心理障碍进行得当的调试,恢复良好心态,对大学生就业是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阶段毕业生就业难状况,对本院2009届药学、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问卷设置准备情况、择业因素、就业期望、就业指导等四个方面,从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等因素探讨就业率下降的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对策,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是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兴昌。本文在指出政府干预大学生就业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偏差及其原因,提出了我国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应有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9.
戴中齐 《淮海医药》2004,22(2):169-169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为作好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就业态度进行了解是必要的。为此,对蚌埠医学院2003年临床医学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为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打造大学生创业平台,按照市场机制的运作模式,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李南 《药学教育》2013,(5):21-23
在高校扩招及就业形势严峻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已成为近年来高校及社会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十八大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实现政府工作报告900万新增就业岗位的目标,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既往工作经验,分析学生特点,找准对口机制,搭建有效平台,共同构筑供需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就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太胜  王晖 《药学教育》2014,(2):61-62,F0003
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大、面临诸多难题,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专业品牌、学校知名度、专业技能、性别年龄、就业心态和技巧。高校应提高研究生专业水平,加强毕业指导,从整体上提高研究生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  朱缨 《药学教育》2010,26(6):16-19
探索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质量的管理方法.从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三个方面分析影响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措施能达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技巧的目的,使之能够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各方努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增强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找到制约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期望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短期内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方法,长期则不仅要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还应该通过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工学结合和"订单式"教育模式。方法: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结果与结论:课程体系改革以后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当年就业率达到99%以上。该教育模式是专科药学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医学类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各学校为在校生开展了不同形式,以就业、创业为主题的培训。根据课后调研了解,学生对此类培训抱有很大兴趣,但收效不一。笔者在多年的摸索中体会到,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在校大学生就业培训,把理清现阶段的生活、学习次序摆在首位进行就业指导,更具针对性,收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7.
潘卫东  孙爱宝  赵琰玲  陈春 《中国药房》2012,(44):4217-4219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药学类高职学生实习及就业情况,并对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建议。方法:对连云港市药学类5年制高职学生及实习接收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学生就业意向、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对实习生满意度等内容。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用人单位提供给药学类高职毕业生的岗位数较多,对实习生总体满意度较好;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要求也较高。学生对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愿意在医院工作,且用人单位对个人的发展空间是其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也总体较好。结论:药学类高职教育应立足于基层岗位的职业观教育,注重对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对新时期医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竞争机制引入到毕业生就业领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开始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针对我国医学生就业现状、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等一些导致新时期我国医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当前医学生的择业观念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旧的择业观念面临崩溃,新的成熟的择业观念尚未真正确立,医学生对择业的评价、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变得复杂和多变,医学生择业观教育内容和方法也面临新的挑战。该文探讨医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必要性,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医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思路和对策,对医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珺 《齐鲁药事》2014,(10):615-616
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世界各国均颇受重视,良好的就业状况是本国人才储备与社会发展的根基。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开展比较研究,总结就业状况监测的改善方向,进一步提出针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最佳监测指标体系,从而保证就业状况监测工作的有效性,为评价高等医学院校就业状况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