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延胡索乙素抗大鼠血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对大鼠体内动静脉血栓形成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大鼠下腔静脉结扎、动静脉旁路和FeCl3动脉血栓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40 mg· kg-1)、延胡索乙素组(20、40、80 mg· kg-1),各组动物连续灌胃7d,末次给药2h后建立各血栓模型,测定延胡索乙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并测定了各组大鼠给药后2h血浆PT和APTT.结果:延胡索乙素各剂量组能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形成(高剂量抑制率达54.2%),有效的降低FeCl3刺激动脉血栓和动静脉旁路血栓重量(高剂量时抑制率分别为32.8%和43.7%);延长大鼠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论:延胡索乙素能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和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蒲黄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大鼠动静脉吻合血栓形成模型和电刺激损伤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实验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0.3 g/kg)、蒲黄煎液高剂量组(8 g/kg)、中剂量组(4 g/kg)、低剂量组(2 g/kg),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后1 h建立模型,测定各组动物血栓湿重及血栓栓塞率;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蒲黄能抑制动静脉吻合血栓的形成,使血栓湿重降低,血栓抑制率达15%~43%;同时蒲黄降低了大鼠电刺激动脉血栓栓塞率,使大鼠APTT、PT、TT明显延长,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蒲黄能够对抗在体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其抗血栓机制可能与APTT、PT、TT指标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了不同来源、不同分子量的海洋硫酸多糖对脂肪肝大鼠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对照组、0.1%低分子量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组、0.1%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组、0.2%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组、0.2%海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组、0.2%海参硫酸软骨素组,每组6只.饲料中添加1%乳清酸...  相似文献   

4.
蛇床子素抑制血栓形成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抑制血栓形成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和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测定给予蛇床子素10mg/kg、20mg/kg、40mg/kg后血栓湿重和干重,同时在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中测定大鼠血清NO含量,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蛇床了素20mg/kg、40mg/kg组可以明显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湿重和于重;蛇床子素10mg/kg、20mg/kg、40mg/kg组可以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同时增加血清中NO的含量,降低血浆中TXB2的含量和增加血浆中6-keto—PGF1α的含量。结论蛇床子素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中NO的含量,降低血浆中TXB2的含量和TXB2/6-keto—PGF1α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肽衍生物LX2416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通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考察LX2416对凝血系统的影响。通过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考察LX2416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替罗非班(1.0 mg/kg)组、LX2416(0.3、1.0、3.0 mg/kg)组,通过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考察LX2416体内的抗血栓作用。采用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替罗非班(1 mg/kg)组、LX2416(1、3、10 mg/kg)组,通过出血毒性实验,考察LX2416的出血风险。结果 LX2416对PT、APTT无显著性影响,能够抑制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和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呈剂量相关性。LX2416具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但比替罗非班出血风险要低。结论 LX2416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并且出血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
W007B是一个新合成的新木脂素类衍生物。本研究利用不同的体内、体外模型观察它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用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和胶原为诱导剂,进行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分别用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急性肺栓塞模型和尾出血实验评价W007B对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W007B对ADP、凝血酶、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是899.5μM,212.9μM,266.0μM,52.5μM;W007B(2-10mg/kg,ig)单次给药可明显减轻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重量;显著延长大鼠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W007B(2.8-14mg/kg,ig)单次给药明显降f~ADP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显著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这些结果表明:W007B对多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最强;W007B在多种动脉血栓形成模型上都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可作为新的抗血栓候选药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不同分子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大鼠栓塞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比较。方法 以海带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刺激造栓法建立大鼠动脉栓塞性脑缺血损伤模型,观察岩藻聚糖硫酸酯对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大脑皮层形态学、血液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TXB2和6-kelo-PGF1α)、磷脂代谢产物(PA和LPA)和纤溶系统(t-PA和u-PA)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大鼠栓塞性脑缺血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显著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保护活性是高分子量组分的1/10。岩藻聚糖硫酸酯预防栓塞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为:抑制TXB2生成,提高6-kelo-PGF1α的水平,抑制LPA的释放,从而抑制血栓的进一步发展;促进t-PA和u-PA的生成从而激活纤溶系统。结论:岩藻聚糖硫酸酯在预防栓塞性脑缺血损伤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甘酯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方法观察血栓形成并称重。颈总动脉血栓采用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方法。小鼠肠系膜血管微血栓采用激光照射。肺栓塞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花生四烯酸。测定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单甘酯25,50 mg.kg-1能够明显减轻动静脉旁路内丝线上血栓重量;单甘酯25,12.5 mg.kg-1能明显延长血管阻塞时间;单甘酯35.7和71.4 mg.kg-1明显延迟小鼠肠系膜血管微血栓出现时间。单甘酯40,80 mg.kg-1能明显降低花生四烯酸所致的小鼠死亡,单甘酯25,50和100 mg.kg-1显著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结论单甘酯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小有刺参中制备纯化硫酸软骨素和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其低分子量组分,并比较不同结构硫酸多糖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揭示海参硫酸多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 利用离子交换色谱和自由基降解技术,从小有刺参中制备硫酸软骨素和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各自的低分子量组分。采用体外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模型,比较不同结构的硫酸软骨素和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 4~60 μg/mL硫酸软骨素和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在浓度为20 μg/mL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高达94.6%和95.3%,且分子量的降低对其活性无影响。比较不同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活性发现,在4~60 μg/mL浓度范围内,海参与海带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且活性没有显著差异,但经过自由基降解后,海参和海带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都显著降低。结论 海参硫酸软骨素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显著高于岩藻聚糖硫酸酯,海参硫酸多糖可以应用于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0.
硫酸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硫酸氯吡格雷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观察硫酸氯吡格雷对ADP、花生甲烯酸及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内膜法、动静脉帝路丝线法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造成静脉停滞法观察了该药对实验性动静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大鼠灌服硫酸氯吡格雷1,3,10mg/kg后,明显抑制ADP、花生甲烯酸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明显延长电流损伤血管内膜所致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抑制动静脉旁路丝线上血栓的生成;0.3,1,3mg/kg时即能明显抑制静脉停滞而致的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氯吡格雷能明显抑制ADP、花在酸及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强于噻氯匹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家兔下腔静脉血栓的溶栓作用,观察其出血副作用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家兔采用电刺激伴狭窄法制备下腔静脉血栓模型,5 d后耳缘iv 25、50、100 k U/kg rhPro-UK,输注完毕1 h后测定家兔出血时间和出血量;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浆,试剂盒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浆内纤溶酶原(Plg)水平;取血栓,测定血栓湿质量、干质量以及基质量。结果家兔静脉注射rhPro-UK后,出血时间有所延长,出血量有所增加,FG和Plg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凝血功能指标APTT、PT和TT均无显著增加。血栓湿质量、干质量及基质量均显著降低,并具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表明rhPro-UK对下腔静脉血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rhPro-UK具有良好的抑制下腔静脉血栓作用,作用机制与其特异性地催化血栓生成部位的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对电刺激所致家兔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使用电刺激伴狭窄法制备家兔下腔静脉血栓模型,造模1 h后,连续5天iv给予5、10、20 mg/kg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sc给予100 U/kg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最后一次给药1 h后测定家兔出血时间和出血量,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浆,试剂盒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a)水平,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浆内凝血因子FIIa、FXa、FXIa、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因子TAT、活化蛋白C(APC)、组织性纤维溶酶激活剂(t-PA)、纤溶酶原(PLG)、尿激酶原(PROUK)、胰蛋白酶(Trypsin)、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取血栓,测定血栓湿质量、干质量以及基质量。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制备家兔贫、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以胶原(CG)、二磷酸腺苷二钠盐(ADP)和花生四烯酸钠(AA)为诱导剂,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血塞通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家兔iv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后,与模型组比较,血栓湿质量、干质量及基质量均显著降低,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未出现明显增加,APTT、PT和TT也未出现明显变化;血浆内t-PA和6-keto-PGF1a水平显著增加,TXB2水平显著降低,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血塞通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具有良好的抑制下腔静脉血栓作用,且无明显出血副作用,作用机制与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有关。  相似文献   

13.
成小蔓  杨辉 《中国药业》2005,14(6):30-31
目的:探讨口服重组水蛭素的抗凝、抗血栓的作用.方法:将24只Beagle犬,随机分为水蛭素大、中、小剂量组剂量分别为(600,300,150 AUT/kg)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各试验组动物均经口给药,分别于给药前、达稳态前和达稳态后取血1~4 mL,测定凝血时间(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时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作血栓模型,计算深静脉血栓形成百分率和血栓重量.结果:各用药组CT,PT,TT,APTT值与空白对照组均有差异或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给药对FBG没有明显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百分率和血栓重量也有差异或显著差异.结论:口服重组水蛭素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凝血酶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可用于防治实验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过手术在家兔下腔静脉内置入螺旋铜丝建立下腔静脉血栓模型的可行性及成功率。方法将30只家兔分为血栓组(25只)与对照组(5只)。血栓组实验兔通过手术暴露下腔静脉,将自制长约3 cm直径约3 mm螺旋铜丝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止血后将自制U形铜丝夹于螺旋铜丝近心端下腔静脉收紧,留缝隙约2 mm,缝合腹膜、肌肉及皮肤。对照组进行与血栓组相同的手术过程,但下腔静脉不置入螺旋铜丝。1d后处死解剖2组实验兔,观察血栓组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计算造模成功率,对照组观察下腔静脉血流情况。血栓组取血栓行HE染色病理检查确定血栓性质。结果血栓组25只实验兔下腔静脉管壁完好。23只实验兔下腔静脉内可见血栓形成,红色血栓与白色血栓沿螺旋铜丝间或存在,造模成功率92%(23/25)。2只实验兔造模失败。对照组5只实验兔下腔静脉内未见血栓形成。血栓组血栓病理证实均为新鲜混合血栓。结论本方法建立下腔静脉血栓模型成功率高,血栓病理符合深静脉血栓特点,可用于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藿烯对大鼠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价其抗血栓活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血塞通阳性药组(50mg/kg)、阿藿烯低剂量组(25mg/kg)、中剂量组(50mg/kg)、高剂量组(75mg/kg),各组动物连续灌胃5d,末次给药2h后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FeCl3致动脉血栓模型、断尾流血时间测定模型测定阿藿烯对血栓形成和凝血的影响;并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及给药后2h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阿藿烯能抑制动静脉血栓的形成,使血栓重量降低,且高剂量阿霍烯对动静脉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均大于40%;同时有效延长大鼠断尾流血时间,并能使大鼠血浆APTT、PT明显延长(P<0.05),且都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阿藿烯有抗血栓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供体偶联的阿司匹林衍生物Ⅱ6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阿司匹林为对照,观察Ⅱ6经口给药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和脑血栓形成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Ⅱ6对大鼠血浆、主动脉条和ECV304细胞上清液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用G riess法测定Ⅱ6对ECV304细胞外液和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NO)释放的影响。结果化合物Ⅱ6可减轻实验动物血栓的重量,降低TXB2的生成,提高大鼠血清和ECV304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结论Ⅱ6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XA2的释放,增加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伞状下腔静脉滤网在骨科复杂创伤伴有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发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骨科复杂创伤患者30例,术前置入新型伞状下腔静脉滤网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评价患者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30例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骨科复杂创伤患者接受了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术中顺利,未见严重并发症,骨科手术时,无一例患者发生肺栓塞,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迷迭香酸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迷迭香酸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之一。大鼠体内实验(iv)表明,它能抑制静脉血栓形成。阻抑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当剂量为50及100 mg/kg时,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41.9和54.8%(P<0.vv05)。当剂量为100及150mg/kg时,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30.4%(P<0.05)和46.4%(P<0.01),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说明,迷迭香酸有温和的抗血栓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周勤 《中国医药》2012,7(5):593-594
目的 观察并评价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1年2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溶栓、抗凝结合静脉滤器置入治疗,测量、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患侧、健侧小腿中部及大腿中部、大腿根部周径,判断疗效.结果 37例下腔静脉滤器均成功植入,大部分患肢1周内血液回流均明显改善,症状减轻,总有效率为94.6% (35/37);患者治疗前后小腿中部、大腿中部、大腿根部患侧与健侧周径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6±2.4)cm比(1.8±1.4)cm,(5.3±2.5)cm比(1.4±1.0)cm,(5.5±2.3)cm比(1.5±1.6)cm,均P<O.05].术后1~6个月随访,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回流,并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