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燕成岭  樊淑珍 《中国医药》2010,5(8):731-732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1203株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为301株(25.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68株(22.3%)、鲍曼不动杆菌186株(15.5%)、大肠埃希菌116株(9.6%)、金黄色葡萄球菌111株(9.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最低为0、肺炎克雷伯菌为0.9%。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较高,临床应依据药敏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引起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32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分组分析各种因素与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发生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有胎膜早破、产道感染、患儿胎龄≤28周、出生时体质量、吸氧时间、以及反复肺部感染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胎龄、出生时体质量、吸氧时间与BPD的发生概率有线性关系。结论胎膜早破、产道感染、患儿胎龄、出生时体质量、机械通气、吸氧时间以及反复肺部感染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产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高危因素、致病菌及药敏特点,观察IVIG疗效,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2007年机械通气时间≥48h的75例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上机时间与VAP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应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组与对照组对VAP治疗预后的影响。采用气道分泌物培养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VAP的发生率为81.3%,VAP组上机时间明显长于非VAP组,差异有显著性;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VAP的发生率高于胎龄〉32周、出生质量〉1500g的早产儿,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应用IVIG的VAP患儿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缩短上机时间,应用IVIG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4.
重度脑外伤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脑外伤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1998年1月—2003年12月神经外科病房196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重度脑外伤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37.2%)、金黄色葡萄球菌(31.6%)、肺炎克雷伯菌(27.0%)、铜绿假单胞菌(25.5%)及真菌;其中鲍是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结论 重度脑外伤患者误吸、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大剂量使用激素是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7月某院发生BPD的早产儿74例作为BPD组,并选取同期未发生BPD的早产儿74例作为非BPD组。采用某院自制《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收集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胎数、有无宫内感染、母体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无宫内感染、有无机械通气、有无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和胎龄、出生体重、5min新生儿评分、母体25-OHD水平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宫内感染、机械通气、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妊娠期糖尿病、5min新生儿评分低、母体25-OHD水平低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和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宫内感染、机械通气、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妊娠期糖尿病、5min新生儿评分低、母体25-OHD水平低有关,临床应据此进行补充维生素D等针对性干预,以降低BPD发生风险,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本院儿科于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根据对患儿痰液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儿中分离出190株病原菌,其中有革兰阳性球菌35株,具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革兰阴性杆菌50株,具体有肺炎克雷伯菌20株,大肠埃希菌18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真菌15株,肺炎性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于氨苄西林和头孢类抗菌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关洛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在针对症状用药时需进行药敏检查,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其发生与早产儿正压通气、高浓度给氧、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感染致肺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轻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增加。文献报道,凡出生1周内接受机械通气,其后在28d以内仍需供氧,X线胸片有致密的阴影,即已发生本病。建议采用校正胎龄36周仍需氧定义为BPD,认为此一定义更能准确地预测肺的预后。随着更多小胎龄及极低体重儿(VLBW)抢救成功率的提高,BPD也随之增多,这种患儿长期依赖氧而生存,生后2年内因反复肺炎而重复住院的概率增加,甚至引起远期体能和智能的发育障碍,已成为影响早产儿存活和远期生存的质量、身体素质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早期预防BPD的发生至关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2008~2012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97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978株(74.9%),革兰氏阳性菌981株(24.7%),真菌18株(0.4%)。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2.0%)、肺炎克雷伯菌(15.4%)、肺炎链球菌(15.1%)、鲍曼不动杆菌(8.5%)、铜绿假单胞菌(8.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特点;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性在81.6%~98.9%之间。产ESBL s、AmpC酶菌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49.4%、16.6%,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6.4%、17.6%;MRSA检出率为27.4%。结论革兰氏阴性菌已成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征和发病因素.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21例CRBSI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龄28~34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导管留置时间在3周以上的早产儿是CRBSI的高发人群,以喂养不耐受、不明原因的心率加快、体温不稳、应激性血糖升高及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临床表现.感染的病原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35.7%),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1.9%)、金黄色葡萄球菌(9.5%)、铜绿假单胞菌(7.1%)及阴沟肠杆菌(7.1%).结论 CRBSI患儿临床表现隐匿,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及胃肠外营养时间、加强全身的营养支持是预防CRBSI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洪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4,(12):2294-2296
目的:调查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病率,探讨常频机械通气(CMV)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早产儿BPD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病房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胎龄<37周且存活≥28 d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辅助通气情况,分为CMV组和NCPAP组;生后≥28 d仍然需要吸氧并伴有胸片改变定义为BPD,比较两组BPD的发病率。结果入选早产儿100例,CMV组50例,NCPAP组50例,两组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通气时间、妊娠史及合并疾病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BPD总体发病率为49.0%,CMV组BPD发病率明显高于NCPAP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早产儿BPD的发病率仍然较高,CMV较NCPAP更易使早产儿发生BPD,避免CMV可明显降低早产儿BPD的发生,临床应尽量使用NCPAP帮助早产儿度过呼吸困难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高危因素、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探讨临床降低VAP发病率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机械通气超过48h的116例新生儿,其中VAP49例,比较上机时间、插管次数、胎龄、机械通气模式以及分析病原学监测结果。结果VAP的发病率为42.2%;VAP组上机时间和插管次数明显多于非VAP组;不同胎龄儿VAP的发生率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SIMV/SIPPV模式VAP的发生率低于IMV/IPPV模式;致病菌以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杆菌为主。结论VAP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重视并预防VAP,采取综合措施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奚炜  梅昭  谭月晴  关涛  邹莉  邓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4):1470-1475,1484
目的:分析某院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的相关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控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某院2016-2020年临床标本分离细菌的耐药率与同期抗菌药物DDDs,利用Pearson分析法对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6-2020年检出G-菌排名前4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有所升高;G+菌前3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DDD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1,0.925,0.987,P<0.05或P<0.01);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头孢噻肟的DDDs呈正相关(r=0.891,P<0.05);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DDD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1,1.000,P<0.0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DDDs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1,0.972,P<0.01);G+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DDDs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该院G-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监管,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早产型子痫前期(PE)及慢性高血压并发PE患者的临床特点、围产结局及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指数)的差异。方法 选取158例因PE于孕28~36+6周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慢性高血压分为慢性高血压PE组(53例)及PE组(105例),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TyG指数等进行比较,并分析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 与PE组比较,慢性高血压PE组年龄较大,孕期增重较多,分娩孕周更早(P<0.05);慢性高血压PE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而尿酸则偏低(P<0.05),该组还具有较高的TyG指数(9.89±0.30 vs.9.76±0.26,P<0.01)。慢性高血压PE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均较低,但其动脉血气碱剩余较高,NICU住院天数较长(P<0.05)。2组早产儿均以近足月早产(孕34~36+6周)占比最高,但慢性高血压PE组早期早产(孕28~31+6周)比例较高(28.3%vs. 1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趋势,为ICU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7年综合ICU送检的25057份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病原菌69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13株(79.46%),革兰阳性菌710株(10.23%),真菌715株(10.31%),排名前4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1.65%)、肺炎克雷伯菌(15.90%)、铜绿假单胞菌(11.46%)和大肠埃希菌(6.31%)。真菌随着时间变化呈现下降后升高趋势,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呈现升高后下降趋势,而肺炎克雷伯菌呈现下降后升高趋势。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387株,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84.21%)、肺炎克雷伯菌(8.22%)和铜绿假单胞菌(4.83%)。5年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率均显著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P=0),且在2016年检出率达最高,2013和2017年检出率最低;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2017年检出率达最高,2013年检出率最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5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年份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化有所不同,应定期监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自贡地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017 年自贡地区所有三级综合医院尿培养阳性菌株及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 及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2063 株细菌,其中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8.5%,革兰阴性菌占81.5%。前5 位细菌中,大肠埃希菌排列第一,占53.4%, 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9.3%)、屎肠球菌(6.3%)、粪肠球菌(6.2%) 和铜绿假单胞菌(4.6%)。前5 位分离菌的耐药结果为:大肠埃 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头孢替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5%),其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 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4% 和35.4%;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红 霉素耐药率高(>90%),但对奎奴普丁/ 达福普汀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10%),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 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低(<5%),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其中亚 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6.0%,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3.2%。不同性别间病原菌谱特点为:男性中前5 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而女性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奇异变形菌。 病原菌的年龄分布以71~80 岁和61~70 岁为主,未成年组前3 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而成年组和老年 组前3 位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不同性别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头孢唑林、 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屎肠球菌、粪肠球 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自贡地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组间患者的病原菌谱及耐药谱存在差异。本地区屎肠球菌耐药严重,应尽早目标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98例新生儿血流感染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86例)和革兰阳性菌组(112例),同时选取90例血培养阴性患儿为对照组。革兰阴性菌组男45例、女41例,日龄(15.15±2.63)d;革兰阳性菌组男58例、女54例,日龄(15.35±2.41)d;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日龄(15.65±2.78)d。对3组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观察检出菌构成比及相应血清PCT水平,同时比较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血清PCT水平分布情况。采用F检验、χ²检验。结果 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7.53±1.93)μg/L、(2.91±0.83)μg/L]、CRP[(37.32±16.61)mg/L、(30.73±15.94)mg/L]、WBC[(17.23±3.43)×109/L、(15.53±3.12)×109/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07±0.02)μg/L、(9.32±3.35)mg/L、(8.54±2.3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7.53±1.93)μg/L比(2.91±0.8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诊断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44%、92.22%、96.39%、88.30%、86.67%,均高于CRP和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培养检出菌以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41.86%(36/86)、38.39%(43/112)、27.91%(24/86);PCT水平最高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新生儿[(11.21±3.32)μg/L],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新生儿[(9.32±3.43)μg/L]。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PC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用于鉴别细菌感染类型,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病原菌分布及时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VITEK - AMS仪器分析并结合手工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定按2008CLIS相关标准进行.利用WHONET软件对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出的685株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48.90%,革兰阳性球菌占27.30%,真菌占23.6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分离率较高的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多药耐药现象主要集中在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是医院常见致病菌共占致病菌检出率的81.81%,应将其作为该院主要监测的目标细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医院内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集2005年7月~2006年6月医院内感染的各种标本,常规分离、培养,采用Phoenix-100系统进行菌种鉴定,根据NCCIS标准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对阳性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267份标本中,共分离出感染细菌22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4.1%,居前三位的为大肠埃希菌86株(38.1%)、铜绿假单胞菌46株(20.4%)和肺炎克雷伯菌23株(10.2%);革兰氏阳性菌占14.6%,表皮葡萄球菌18株(8.0%),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6.6%);另外,还分离出白色念珠菌3株,占总检出菌1.3%。药敏结果显示主要感染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40.0%~55.0%,表皮葡萄球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30.0%~40.0%;铜绿假单胞菌对部分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10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20%~5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5.2%;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除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外,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为40%~55%。结论医院内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是主要感染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Respiratory consequences of preterm birth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pproximately 8% of Australia's 250,000 annual births occur preterm (before 37 weeks completed gestation). Preterm infants represent 75% of all neonatal deaths in Australia, with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se deaths caused by pulmonary disease. 2. The respiratory consequences for survivors of preterm birth include the immediate challenges of breathing with underdeveloped lungs, usually manifest as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and, in the long term, with persisting pulmonary abnormalities. Therapies to prevent neonatal lung disease now permit survival of preterm infants born as early as 22 weeks gestational age, but not without consequences. 3. Preterm infants are at risk of developing chronic lung disease/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The lungs of infants dying from BPD are inflamed and have fewer, larger alveoli than normal and exhibit abnormal pulmonary vascular development. There is now a growing appreci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intrauterine inflammation to the aetiology of BPD. 4. Impaired airway function is commonly reported in follow-up studies of children born preterm. Decreased expiratory flow rate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preterm birth per se, but airway function appears more affected in survivors of RDS and BPD. Observations in survivors of BPD suggest persisting abnormaliti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lung parenchyma and airways. 5. Follow-up studies of preterm infants into adulthood are lacking, as are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s of the long-term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effects of preterm birth. Both ar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long-term respiratory consequences of preterm bir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