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前后Ⅷ因子含量及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探讨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在增城地区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300袋未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对照组,进行Ⅷ因子含量检测;将病毒灭活后上述300袋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实验组,进行Ⅷ因子含量检测,计算病毒灭活后Ⅷ因子含量。将5袋确诊HBV和5袋确诊HCV的新鲜冰冻血浆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前后,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临床随机抽取200例输注病毒灭活血浆的患者,观察病毒灭活血浆输注后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果新鲜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Ⅷ因子含量为(1.097±0.047)IU/m L(0.824±0.027)IU/m L;凝、血因子Ⅷ含量灭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凝血因子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均达到GB 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要求。标本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及HCV-RNA载量均为1000copies/m L。病毒灭活血浆输注人体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使用较安全,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能够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且不良反应较小。在广州增城地区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人凝血因子Ⅷ(humancoagulationfactorⅧ,FⅧ)等血液制品在和平/战争时期的急创伤救治及特定疾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病毒安全性不容忽视,对血液制品进行有效的病毒灭活可明显降低因输注血液制品而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风险,并保证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性。为尽可能降低血液制品的病毒传播风险,国内、外颁布了相关指导原则,对制品的病毒灭活/去除作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人细小病毒B19(B19)是一种耐热的无脂质包膜病毒,可由经病毒灭活过的因子Ⅷ(FⅧ)或因子Ⅸ(FⅨ)浓制剂传播.因此,在输注FⅧ或FⅨ浓制剂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C,UV-C)对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factor Ⅷ,FⅧ)中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的灭活的效果.方法 将PPV作为指示病毒与FⅧ中间品混合,用紫外灭活仪UVivatec分别以200、300和400 J/m2 UV-C进行灭活.将UV-C灭活的FⅧ接种ST细胞并进行培养,采用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法检测病毒,并以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滴度.对所有UV-C灭活后未出现CPE的样品盲传3代,验证灭活效果;同时对UV-C灭活前后的FⅧ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3个照射剂量的UV-C灭活后,FⅧ中的PPV滴度降低均不低于每0.1 ml4.62lg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所有未出现CPE的样品盲传至第3代均未检到病毒.UV-C灭活的FⅧ的活性无明显降低,且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药典的要求.结论 UV-C可有效灭活无包膜病毒PPV,且对FⅧ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艳华  李广庆  杨丹  李红丽 《河北医药》2012,34(7):1079-1080
对全血及其成分血进行病毒灭活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新鲜冰冻血浆得到广泛应用,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还未得到广泛推广,我站自2010年2月以来临床用血浆全部病毒灭活,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病毒灭活新鲜病毒血浆,而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后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凝血因子(FⅧ:C)含量是病毒灭活血浆的关键指标,本文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中总蛋白回收率、白细胞残留量、FⅧ:C回收率采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和去白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和FⅧ:C含量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分析亚甲蓝灭活后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同源血浆亚甲蓝病毒灭活前后制备冷沉淀FⅧ和Fbg含量的比较得出结论.结果 用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和Fbg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用于制备冷沉淀的新鲜血浆不易进行亚甲蓝病毒灭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过病毒灭活的新鲜冰冻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采集50袋新鲜血浆,分成A、B两组,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内容包括PT,TT,APTT,Fg,TP、ALB及凝血因子FⅧ、FⅤ.结果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中的TP、凝血因子FⅧ、FⅤ和Fg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大都在30%以内,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结论 采用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不影响临床应用,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8.
蒋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30-2832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使用血凝仪对血浆进行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总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后血浆Ⅷ因子活性为(0.66±0.06)IU/ml,比灭活前(0.75±0.07)IU/ml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31±0.1)mg/ml,比灭活前(2.19±0.2)mg/ml减少,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总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制备冷沉淀时,可考虑先将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后再将血浆进行病毒灭活.灭活后血浆对于临床需要补充血浆蛋白的患者影响不大 对于需要输注Ⅷ因子、纤维蛋白原的患者则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凝血因子Ⅷ(FⅧ)是治疗血友病甲患者的主要血液制剂,但易传播病毒.七十年代,人们发现大规模混合血浆制备的FⅧ使血友病甲患者的肝炎感染率达80%以上,发生严重慢性肝病的危险达16%,尽管使用RIA法筛选献血员,但FⅧ制剂仍有传播肝炎的危险.自1981年发现AIDS以来,FⅧ制剂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的情况更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几种病毒灭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浆病毒灭活的临床应用与安全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黎  宋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65-165
目的:推广亚甲蓝光化学灭活血浆病毒的方法,减少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发生。方法:用亚甲蓝一次性血浆病毒灭活过滤器和医用病毒灭活箱灭活血浆中病毒。结果: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可以灭活血浆中大多脂质包膜病毒,杀灭效果理想。病毒灭活前后血浆球蛋白、清蛋白、血浆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平均水平对比符合≥50g/L的国家标准;HBV-DNA阳性血浆在经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转为阴性。结论: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技术可将血浆中病毒灭活,大大提高了临床输注血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已知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能通过输注全血和血浆制品(特别是因子Ⅷ或Ⅸ浓制剂传播,通过加热或紫外线处理可灭活HIV。最近有人报道,从经免疫球蛋白(Ig)治疗后的病人中分离到HIV逆转录病毒。所以对目前的血液制品生产过程是否足以灭活HIV作出评价就显得很重要。本实验采用来源于1例成人T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新细胞系SKT-1B。作者将处于生长期的靶细胞,用2μg/ml的溴化已二甲铵在室温下处理30分钟后,将沉淀的50万个细胞重悬于0.2ml的HIV溶液中,置室温45分钟后加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对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血浆时指示病毒灭活的效果,以及对部分凝血因子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PE法评价病毒的灭活效果,用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一期法判定FⅧC的凝血活性.结果在单采人血浆中加入1 μmol·L-1亚甲蓝和240 μmol·L-1抗坏血酸,再给以40000 lx荧光强度照射60 min,VSV滴度下降>8lgTCID50·ml-1,并且纤维蛋白原和FⅧC的回收率分别为83.55%和81.67%,比常规亚甲蓝/荧光光化学法显著提高(P<0.01),而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值在正常允许值范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值也接近正常允许值范围.加入抗坏血酸和色氨酸可灭活病毒,而甘露醇不能.结论在亚甲蓝光化学法中,抗坏血酸不影响病毒的灭活,而且对部分凝血因子有保护作用.因此,抗坏血酸可以有效提高单份冷冻新鲜人血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男,4岁。因流涕、咳嗽、咳痰6d来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并急性支气管炎。在输液室进行输液。给予5%葡萄糖300ml加红霉素0.3g静脉输入。速度30-40滴/min,第1天输注时出现面部潮红,无其他不适,输注完后缓解;第2天输注30min后,患儿又出现面部潮红,双眼结膜充血水肿,眼周红肿逐渐扩大并伴有泪液流出,T37.2℃,P98次/min,R20次/min,无其他异常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氟美松5mg静脉注射,扑尔敏4mg口服,1h后症状明显缓解,8h后过敏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人凝血因子Ⅷ制备过程中S/D病毒灭活法和80℃、72 h干热灭活法的病毒灭活工艺的灭活效果。方法 经过S/D法及80℃、72 h干热法双重处理灭活病毒,并通过加入指示病毒(PRV、Sindbis、HIV、EMCV、PPV)验证病毒灭活效果。结果 上述工艺可有效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最终制品中TNBP残余量小于1/10万(10 ppm)、吐温-80(Tween-80)残余量小于1/万(100 ppm),符合安全标准,人凝血因子Ⅷ的生物活性及其他各项指标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 可以作为人凝血因子Ⅷ实验过程中的病毒灭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引起手术室一过性输液反应的原因并制定对应措施,防范类似事件发生.方法 对手术室21例一过性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输入的液体、临床表现、处理过程及结果等.结果 21例一过性输液反应患者中,13例患者输注平衡液,5例输注生理盐水,3例输注等渗糖.21例输液反应发生在输液后2~ 15 min内,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潮红,胸闷,皮疹等,予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更换输液及管道能完全缓解,有5例患者未做处理,症状在2~ 15 min内亦缓解.予保暖升温措施后460例手术患者无一例发生一过性输液反应.结论 加强手术室环境控制及病人保暖措施,改进手术液体存放环境,改进输液流程,减少一过性输液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新型冠状病毒不同灭活方式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经56℃水浴加热0 min和30 min,以及紫外照射0,30,60 min后,采用HPLC法测定质控液和患者血样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结果56℃水浴加热30 min不会影响监测结果;紫外照射30 min和60 min后,质控液和患者血样中万古霉素均降解,对监测结果影响较大。结论采用HPLC法监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时,可用湿热法56℃水浴30 min灭活病毒,不可用紫外照射灭活病毒,且万古霉素质控液与患者血样均要注意避免紫外照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血血浆分离时间对不稳定凝血因子Ⅴ(F Ⅴ)和凝血因子Ⅷ(F Ⅷ)的活性变化,为临床应用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袋CPDA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采血后马上均分为6袋,分为6个实验组,第一组即刻分离血浆后于-30℃冰冻保存,作为对照组;其余5组保存在(4±2)℃的专用冰箱,并分别于4h、8h、12h、24h及48h分离血浆后于-30℃冰冻保存.保存1个月后,取出各组血浆于37℃水浴融化后检测各组F Ⅴ和F Ⅷ.结果4h、8h及12h分离血浆组与对照组比较,F Ⅴ和F Ⅷ水平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12h以后分离血浆组F Ⅷ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以后分离血浆组F Ⅴ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4±2)℃保存条件下,采用CPDA血液保存液保存的全血,8~12h分离的血浆可以代替新鲜冰冻血浆(FFP)补充凝血因子;12~24h内分离的血浆,除需大量补充F Ⅷ的特殊患者外,也可以部分替代FFP补充凝血因子.血站在24h内分离的血浆最好注明具体的分离时间,在FFP难以供应时,可以有选择性地选用此时间段分离的血浆替代FFP给临床患者输注.  相似文献   

18.
凝血因子Ⅷ(FⅧ)制剂是治疗血友病甲的最主要血液制品.冷沉淀是这类制剂中最简便的制品,从单一供血者中采集单浆制备冷沉淀成本低且疾病传染性小.中纯度FⅧ制剂比活性为0.2~1.0 IU/mg蛋白,较冷沉淀中Ⅶ活性含量高.高纯度制剂比活性高于1.0IU/mg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亲和层析和DNA重组技术可制备FⅧ活性4000~28万倍提纯的FⅧ制剂和纯FⅧ制剂.随着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病毒的分离和FⅧ制剂灭活方法的改进,这类制品将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血浆蛋白在血液中以无活性状态进行循环,但是很容易通过蛋白裂解被激活,所以提纯天然形式的血浆蛋白很困难。在制备和提纯因子Ⅷ(FⅧ)的生产工艺中,有80℃加热(干热)灭活病毒的过程,这很易使FⅧ蛋白发生变性。变性的一种可能后果是FⅧ分子的免疫原性发生改变。如确定FⅧ是否发生变性,作者采用测定FⅧ与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性来加以判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2代基因重组抗血友病因子(Kogenate FS)在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Kogenate FS治疗16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用药前后分别进行FⅧ抗体、FⅧ促凝活性(FⅧ∶C)测定。结果:采用Kogenate FS治疗的16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中,好转15例(占93.75%),改善1例(占6.25%)。只有1例发生可逆的不良反应。结论:Kogenate FS治疗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