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不同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后对成骨活动的影响,探讨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方法。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进行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与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制作组织工程骨,分别将不同类型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进行以下分组:A组,组织工程骨组;B组,感觉神经束植入组;C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D组,血管束(含有自主神经)植入组;E组,感觉、运动神经束联合植入组。分别用于修复兔股骨1.5cm骨缺损;各组分别在术后4、8、12周进行放射学检查,并在12周进行大体标本、骨密度检测用以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观察期内,有感觉神经植入的组别和血管束植入的组别具有明显的促组织工程骨骨化作用,而运动神经束植入却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具有明显的促组织工程骨成骨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与聚类分析法,建立了关木通、川木通和三叶木通的快速鉴别新方法.将39种木通药材样品粉碎后测定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经二阶导数处理后选取特征谱段,建立聚类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鉴别正确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不同产地肉桂子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肉桂子药材的定性模型,达到快速鉴别不同产地肉桂子的目的。方法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纤光谱结合SIMCA、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等方法识别不同产地的肉桂子。结果对肉桂子药材原始光谱全波长进行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9%,很好地解释了原始光谱99%的信息,和田、喀什、伊宁和乌鲁木齐4个产地聚类效果较好,广西与越南2个产地部分样本出现混淆现象,基本可以区分6个产地样品;采用聚类分析法建立的肉桂子模型对样品进行预测时,正确率为100%;SIMCA法建立的模型对样品进行预测时,只有越南1个产地的样品没有被识别,总识别率为97.22%。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初步实现肉桂子药材的产地鉴别。  相似文献   

4.
护肝片的近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阳  李秀明  王华 《安徽医药》2011,15(5):579-580
目的 运用近红外光谱,建立鉴别不同厂家生产的护肝片的定性分析模型.方法 采集样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使用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加矢量归一化预处理后,分别建立了聚类分析模型和定性分析模型.结果 两种模型均能准确鉴别护肝片真伪.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在药品检测车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近红外光谱法(NIR)和一致性检验及聚类分析方法对伤科接骨片进行快速有效的真伪鉴别。方法:以45批伤科接骨片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以其中40批厂家提供正品成药为标准样品集建立模型,应用一致性检验和聚类分析法,对样品进行鉴别。结果:近红外光谱法能有效鉴别伤科接骨片药品的真伪。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法可直接、无损测定固体样品,结合数据处理技术,可以为伤科接骨片及其他中成药鉴别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白术生品和炮制品。方法:以1 800~600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和吸光度为指标,以红外光谱图为对象,应用SIMCA聚类分析法对二者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对白术生品和炮制品的聚类结果较理想,识别率和拒绝率达到95%以上,盲样检测正确率可达95%以上。结论: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快速的鉴别原药材和炮制品。  相似文献   

7.
神经束缝合是将已断裂的神经干,试图达到原始的解剖对位。甚至形成神经纤维的组织学的对合。因此缝合前神经束一致性的鉴别(定向)是关键性的措施。自从1953年Sunderland提出神经束的修复方法以来,1968年Hakstian报告用电刺激的方法鉴别感觉束和运动束。继Sunderland绘制神经断面神经束分布图后,于1974年Kucjynski又报告了“周围神经干的功能性显微解剖学”。1980年Nakatsuch等人利用神经干内神经束松解(Neurolysis)的方法鉴别感觉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9,(9):1451-1454
目的将L1范数约束的主成分分析(L1-PCA)法应用于近红外光谱对中药制剂的检测技术中,为近红外光谱快检技术提供新算法。方法以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检测安胎丸为例,采用PCA法和L1-PCA法对其进行聚类,并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运用两种算法,分别从安胎丸的近红外光谱图和指标成分的含量值两方面进行聚类,结果显示L1-PCA法比PCA法的聚类效果更佳。结论 L1-PCA法可以抑制光谱中非高斯噪声导致的某些波段的异常值,提高聚类的准确程度,为后期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提供新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3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32例患者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为34.4%(11/32),胫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为28.1%(9/32);正中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65.6%(21/32);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检查异常率68.8%(22/32);尺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56.2%(18/32);尺神经感觉神经检查异常率62.5%(20/32).肌电图检查共发现异常22例(临床诊断13例,未诊断9例),异常率为68.7%(22/32).肌电图检查未见异常10例,均未获得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异常率(40.6%)与神经肌电图诊断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利于提高化疔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3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32例患者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为34.4%(11/32),胫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为28.1%(9/32);正中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65.6%(21/32);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检查异常率68.8%(22/32);尺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56.2%(18/32);尺神经感觉神经检查异常率62.5%(20/32).肌电图检查共发现异常22例(临床诊断13例,未诊断9例),异常率为68.7%(22/32).肌电图检查未见异常10例,均未获得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异常率(40.6%)与神经肌电图诊断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利于提高化疔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