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探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于对照组患者中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于观察组患者中联合应用丁苯酞与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改善情况予以比较。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有效率显著较高(P <0.05)。结论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mg4次,d,疗程为14d,评价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治疗后第21天进行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第1、14、21天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等检查。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相比,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发病48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第1、14、28天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治疗14、28 d后,治疗组、对照组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疏血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分别在第1d、第14d、第28d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14d、28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肝功、肾功、血凝常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卢军栋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15-2016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治疗,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伤残程度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7.5%,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3例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3例)和研究组(2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7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14.63±1.34)分略低于对照组的(14.77±1.4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8.03±1.5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6±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mRS评分(0.98±0.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0.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状态,恢复患者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于鞍山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刘勇 《北方药学》2018,(7):153-154
目的:对大面积脑梗死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接收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平行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2.6%,治疗组为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丁苯酞软胶囊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及NDS评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法,选取98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NDS评分.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凝集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凝集情况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NDS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对于病情的控制较为迅速,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作为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龄老年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高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用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高龄老年脑梗死治疗结局;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幅度、可独立生活能力;干预前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红细胞压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高龄老年脑梗死治疗结局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幅度、可独立生活能力相近,P> 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幅度、可独立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血浆C反应蛋白、红细胞压积相近,P>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浆C反应蛋白、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过程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龄老年脑梗死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降低炎症程度,提升其独立生活能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梧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其他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丁苯酞组口服丁苯酞治疗,依达拉奉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联合口服丁苯酞与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4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9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ADL指数变化,治疗后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4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90 d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7、14、30、90 d明显低于对照组、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P<0.05),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后14、30、90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4组Barthel-AD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90 d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14、30、90 d明显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P<0.01).治疗后14 d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P<0.01).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疗效,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同时药物不良反应没有增加,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对照组患者加用吡拉西坦片,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显著30例、有效8例和无效3例,对照组患者显著13例、有效18例和无效9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骆江英 《海峡药学》2012,24(5):207-208
目的 临床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2%,对照组为62.2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丁苯酞软胶囊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以及对比组,每组55例.对比组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试验组采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尤瑞克林治疗,在连续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14d后,联合治疗的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只使用尤瑞克林的对比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安全性高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200mg,每日4次,20d1个疗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1、21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火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I评分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5,(32):4577-4579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100 ml,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ivgtt,q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凝血指标、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4 d,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3.57±0.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98±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1.58%)显著高于对照组(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52.38±3.74)%]、红细胞比积[(36.21±3.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发应发生。结论:疏血通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较好,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病例76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和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各38例,两组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日,治疗组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0.2g,3次,日,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复查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流变学。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中复发5例,复发率13.16%,对照组中复发8例,复发率21.05%,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血液流变学改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好。结论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效果比单用阿司匹林的效果明显,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及血液流变学改善,随访患者复发少,预防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及软胶囊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序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1例起病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25分的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序贯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90 d。治疗前行NIHSS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后比较两组随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并记录两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I分别为(88.55+16.74)和(70.67+26.18),mRS分别为(1.87+1.02)和(2.53+1.4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安全,能改患者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90 d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30 min内滴完,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4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降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升高,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67%、90.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00%、2.67%,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的新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