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张俊  宁忠良  赵旭辉  魏忠  樊平  戴寅  谢钊 《安徽医药》2017,38(12):1529-153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4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率。结果 结直肠癌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均无密切关系(P>0.05)。初诊时发现血小板增多症70例(16.67%),术后TNM I期70例,Ⅱ期99例,Ⅲ期217例,Ⅳ期34例,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依次为7.14%、14.14%、18.89%和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与血小板增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睿 《安徽医药》2016,37(4):417-420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复发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理特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始治疗前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率为61.3%,与治疗后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相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和ECOG评分状态无明显相关。52.3%的基线时高纤维蛋白血症患者会在治疗末期出现肿瘤复发转移,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基线时纤维蛋白原正常的患者(P<0.001)。病理分期较晚(HR=1.79,P=0.009)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HR=1.78,P=0.013)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因素。基线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与纤维蛋白原正常患者相比,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缩短,分别是9.5个月VS 13.7个月和4.2个月VS 6.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13)。结论 初始治疗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转移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朱亮  姚寒晖  吴杨 《安徽医药》2016,37(12):1547-154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994例胃癌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NLR及术后病理情况,比较不同病理NLR的差异,并分析术后病理与术前NLR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浸润深度、不同淋巴结转移数、不同肿瘤大小及不同TNM分期的胃癌患者术前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上述病理指标与术前NLR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患者肿瘤浸润越深、淋巴结转移数越多、肿瘤直径越大及TNM分期越晚术前NLR越高,利用术前NLR可为胃癌患者进展程度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对抗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T淋巴细胞亚群、出血风险、血小板生成素(TPO)、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月徐州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及宿迁市钟吾医院肿瘤科收治的47例抗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和试验组(n=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干预,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sc治疗,给药剂量为300 U·kg-1,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口服治疗,推荐初始剂量为每次2.5 mg,每日1次,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进行剂量调整,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7.5 mg,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免疫功能指标、出血风险分级及血清TPO、STAT3、MAPK水平、安全性等观察指标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出血分级评估中0级、1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级、3级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TPO、STAT3、MAP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83%、17.39%,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对抗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治疗安全性较好,该药发挥作用可能与升高TPO、STAT3、MAPK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海曲泊帕乙醇胺片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实体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9月—2022年6月收治的88例实体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试验组给予海曲泊帕乙醇胺片联合rhTPO治疗,对照组单用rhTPO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第3、7、14天时血小板计数,并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75×109·L-1、≥100×109·L-1所需时间。治疗第 14天时根据试验对象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估。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 TPO、IL-6、TNF-α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90.91%,与对照组(65.91%)相比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 3、7、14天时血小板计数均逐渐升高,且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3、7、14天时,试验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75×109·L-1、≥100×109·L-1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PO、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血清 TPO、IL-6、TNF-α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5.91%,对照组为 11.3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曲泊帕乙醇胺片联合 rhTPO治疗 SCTRT能有效升高患者体内血小板水平,下调血清TPO、IL-6、TNF-α水平,总体疗效确切,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种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73例患者的术前CT检查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有无浆膜外侵犯分为浆膜外侵犯阳性组96例(阳性组)和浆膜外侵犯阴性组77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中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的出现率分别为35.42%、96.88%、86.46%、64.58%、40.63%、68.75%、26.04%,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CT征象中,亮线征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7.40%、94.44%,浆膜面毛糙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6.88%、93.88%,浆膜面索条的符合率、比值比和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83.24%、12.767、0.828(P<0.001)。多种CT征象联合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1)。结论 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有诊断价值。浆膜面索条的诊断性能较好,多种CT征象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金荣  何新阳  陈志强  刘成业 《安徽医药》2018,39(11):1322-1327
目的 比较淋巴结转移数(pN)、淋巴结转移率(MLR)、阴性淋巴结数(NLNC)、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4种淋巴结分期方法对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标准胃癌根治术治疗的24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N、MLR、NLNC、LODDS 4种淋巴结分期方法的分组标准对241例患者分别进行分组,比较pN、MLR、NLNC、LODDS 4种淋巴结分期方式分组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差异,使用Kaplan-Merier生存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比较组间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pN、MLR、NLNC、LODDS 4种淋巴结分期方法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判断四者的评估价值优劣。结果 按照4种不同的淋巴结分期方法pN(P<0.05)、MLR(P<0.05)、NLNC(P<0.05)、LODDS(P<0.05)进行分组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大体分型、分化类型、淋巴结清扫总数等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Cox多因素分析pN、MLR、NLNC和LODDS 4种淋巴结分期方法对应的似然比△χ2值分别为3.539、7.812、14.780、6.161,显然MLR、NLNC和LODDS分期要高于pN分期,其中NLNC对应的似然比△χ2值最高。结论 与pN分期方法相比,MLR、NLNC和LODDS分期方法,尤其是NLNC具备更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曲克芦丁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84例脑梗死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曲克芦丁片,1片/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两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和二聚体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明显降低,神经营养因子(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克芦丁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促进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潘美华  孟刚  陈晶晶 《安徽医药》2017,38(10):1287-1289
目的 探讨弹力纤维(EF)及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病理形态特点及在临床TNM分期的意义。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胃腺癌手术切除大体标本90例设为胃癌组,另选正常胃组织标本(距癌旁>5 cm)20例设为正常组,应用EVG染色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EF及E-cad在胃癌组与正常组的表达,分析EF及E-ca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EF数量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在胃癌组癌周间质纤维组织、平滑肌组织内分布区域均有不同程度增多,纤维增粗,着色深,排列紊乱,部分呈团块状。EF随着病理组织分级增高,TNM分期增加、发生淋巴结转移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组织E-cad阳性表达率高于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E-cad表达率呈减弱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EF和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E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E-cad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EF、E-cad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肿瘤TNM分期相关,EF及E-cad检测对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关系,明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升高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控制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68例)、1级高血压组(63例)、2级高血压组(79例)、3级高血压组(48例)。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4组纤维蛋白原血浆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促使血压显著升高的影响因素。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纤维蛋白原与这些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3级高血压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3组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升高(OR=2.746,P=0.004)、胆固醇升高(OR=2.169,P=0.037)、肌酐升高(OR=2.711,P=0.011)以及尿酸升高(OR=2.975,P=0.002)是3级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与血糖、胆固醇及尿酸无相关性(P>0.05),仅与血肌酐呈弱相关(r=0.173,P=0.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血压升高的促进因素。血糖、胆固醇、肌酐及尿酸水平的升高对于极高危高血压(3级高血压)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TAT-3与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100例,收集其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标本中STAT-3和Bcl-2的表达,分析STAT-3和Bcl-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STAT-3和Bcl-2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STAT-3和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3.00%、62.00%)均高于癌旁组织(12.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AT-3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侵袭深度、组织学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侵袭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STAT-3与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STAT-3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关(P>0.05)。结论 STAT-3和Bcl-2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均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可为胃癌患者的病情评估、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LARG)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ARG组(43例)与开腹胃癌根治术(ORG)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结果 与ORG组比较,LARG组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开始半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RG组比较,LARG组患者术后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高,清扫淋巴结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RG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谢科宇  谢先丰 《中国药师》2017,(9):1593-1595
摘 要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铂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效应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91例卵巢癌患者和同期95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分析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临床病理参数以及患者化疗效应的关联。结果: 36.26%(33/91) 的卵巢癌患者呈现高纤维蛋白原水平(>4.0 g·L-1)。卵巢癌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卵巢癌(FIGO)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病理学级别不相关(P>0.05)。患者发生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血清肿瘤抗原CA125水平升高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出现化疗耐药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患者(P<0.05),高纤维蛋白原水平的OR值为3.571,95%CI为1.276~10.000,提示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化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表明,卵巢癌患者呈现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预示着铂类药物化疗反应差,是一个与血清CA 125不相关的潜在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胃癌多层螺旋 CT (multi slice spiral,MSCT)的影像特点,探讨其对胃癌TNM分期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方法 分别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胃癌患者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影像特点并对其进行术前TNM分期,并与临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分期的准确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T1期准确率为66.7%(4/6);T2期准确率为72.7%(8/11);T3期准确率为75.0%(36/48);T4期准确率为100%(4/4)。总准确率为75.4%(52/69),总一致性Kappa=0.558,P=0.000;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N0期88.2%(15/17),N1期46.9%(15/32),N2期83.3%(10/12),N3期100% (8/8),总N分期准确率为69.56%(48/69),敏感性63.5%,特异性88.2%,一致性Kappa=0.579,P=0.000;M分期中M0期准确率均100%,M1期准确率76.9%(10/13),一致性Kappa=0.844,P=0.000。结论 MSCT在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王福根  高福平  魏谨  马平 《安徽医药》2015,36(12):1457-1459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87-8973二步法,检测80例胃癌及2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SP90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HSP90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SP90的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 HSP90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110例和癌旁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3B、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这些标志物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LC3B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C3B、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LC3B表达与vimentin呈正相关(r=0.320, P=0.001),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484, P<0.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LC3B、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且三者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预测胃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TGF-β、PD-L1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表达与肿瘤免疫表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医学院2017—2019年84例行胃癌切除术患者的肿瘤石蜡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临床病例特征。采用免疫组织法检测其中PD-L1、TGF-β和CD8+T细胞的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7和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TGF-β、PD-L1表达与肿瘤免疫表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TGF-β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2%,PD-L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7%。免疫炎症型、免疫豁免型、免疫沙漠型3种免疫表型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3.3%,51.2%及15.5%。胃癌中3种免疫表型之间TGF-β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胃癌中免疫豁免型与TGF-β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胃癌中3种免疫表型之间PD-L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中TGF-β表达和PD-L1表达正相关(P<0.05)。胃癌中TGF-β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5)、TNM分期(P<0.05)密切相关。胃癌中PD-L1表达与浸润程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TNM分期(P<0.05)密切相关。免疫豁免型与肿瘤直径密切相关(P<0.05)。结论 胃癌中TGF-β和PD-L1均有表达,且胃癌中TGF-β表达与PD-L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胃癌中TGF-β和胃癌肿瘤免疫表型显著相关,TGF-β高表达患者多为免疫豁免型。而胃癌中PD-L1表达与胃癌肿瘤免疫表型无显著相关性。胃癌中TGF-β、PD-L1表达和肿瘤免疫表型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肿瘤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直径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Survivin、Bcl-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标本中Survivin与Bcl-2的表达,分析Survivin与Bcl-2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胃癌组织中Survivin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urvivin与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0.23%、63.9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43.02%、20.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urvivin表达阳性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侵袭深度、肿瘤直径无关(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侵袭深度、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及TNM分期无关(P>0.05)。Survivin与 Bcl-2共同阳性表达率为58.14%,共同阴性表达率为13.95%,二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Survivin与Bcl-2在胃癌组织中同时阳性表达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 index均明显高于单项阳性表达(P<0.05)。Survivin与 Bcl-2在胃癌组织中同时阳性表达与单项阳性表达时,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与Bcl-2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可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肿瘤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为患者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应用利奈唑胺进行抗感染治疗的肿瘤患者,根据给予利奈唑胺后是否出现血小板减少,将患者分为血小板减少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104例患者,其中接受外科手术患者84例,未接受外科手术患者20例。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4.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利奈唑胺使用时长、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0岁(OR=7.093;P=0.017)、利奈唑胺使用时长≥12 d(OR=4.399;P=0.035)、基础血小板计数≤200×109/L(OR=8.470;P=0.004)、基础AST≥50 U/L(OR=15.465;P<0.001)、基础白细胞计数≥11×109/L(OR=11.436;P=0.001)是肿瘤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 给肝胆外科肿瘤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时,医师需关注患者是否发生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年老、长疗程、基础血小板低、基础肝功能差及基础白细胞计数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刘莎  孙国平  王芳  付希阳 《安徽医药》2019,40(11):1189-1193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浆中热休克蛋白90a (Hsp90a)、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胃癌诊断及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初治胃癌患者为胃癌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9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Hsp90a、CEA和CA199的表达水平,分析对比单一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并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胃癌组患者的Hsp90a、CEA和CA199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0.38±74.68)vs(60.70±15.62)、(24.11±96.95)vs(2.24±1.51)和(167.96±1 085.37)vs(11.16±15.23)],表达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sp90a、CEA和CA199的单一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1.16%、30.23%和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达到最高灵敏度,总体特异度有所下降;CEA、CA199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及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Hsp90a与有无胸腹水、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Hsp90a、CEA和CA199呈高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具有一定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