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胃癌疾病患者采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和管型吻合器两种技术实施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胃癌疾病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管型吻合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9.7%,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胃癌疾病患者采用管型吻合器实施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使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2.
余坦军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04-104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合理使用吻合器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经腹81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器食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Roux-Y吻合、空肠-空肠布郎吻合、空肠间置吻合。结果:81例手术无死亡病例,无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经胸腹手术相比,经腹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时吻合器的正确使用,创伤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经腹全胃切除,正确使用吻合器是一种实用安全、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有利患者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不同吻合方式对胃癌患者围术期指标、消化道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70例,根据吻合方式不同分为A组(根治性近端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30例和B组(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吻合)40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消化道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前、术后3个月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差值及体质量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吻合均可达到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需求,但后者手术时间更短,消化道功能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短,且有助于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吻合器和手法两种方式对接受近端胃次全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8例接受近端胃次全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手法方式对对照组患者的消化道进行重建;采用吻合器对治疗组患者消化道进行重建。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吻合器对接受近端胃次全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血管吻合器结合3D打印数字化手术导板(VSP)在头颈外科颌骨肿瘤切除术后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60例下颌骨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下颌骨原发灶切除范围均涉及下颌体部及下颌升支,重建均采用腓骨肌瓣。术中使用3D打印数字化导板截骨及塑性且使用吻合器吻合血管的患者纳入VSP+吻合器组(n=30);术中行传统手术(常规切除及手工缝合血管)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0),术后通过超声多普勒监测皮瓣成活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术中原发灶截骨时间、腓骨塑型时间、静脉吻合所需时间、术中静脉吻合后血管漏血情况、术后腓骨瓣存活情况及张口度等指标对两组病例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VSP+吻合器组在术中截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但VSP+吻合器组在腓骨塑形所需时间、静脉吻合时间、术中静脉吻合完毕时吻合口漏血情况及张口度恢复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VSP+吻合器组在术后远期腓骨瓣存活情况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但VSP+吻合器组患者术后腓骨全部存活,而对照组出现3例坏死病例。结论 VSP结合微血管吻合器在下颌骨肿瘤一期切除重建手术中,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分析2006--2008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55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糖变化,按重建方式不同分为3组,包括行远端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Ⅰ式吻合术11例,远端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25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Boux-en-Y吻合术19例.比较3种术式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半年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Billroth Ⅱ式吻合、Roux-en-Y吻合2组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半年的血糖水半与术前相比出现持续而稳定的下降,且均较Billroth Ⅰ式吻合术组下降明显(P<0.05). Billroth Ⅱ式吻合组、Roux-en-Y吻合组术后半年血糖控制有效率分别为72.00%和7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Billroth Ⅰ式吻合组的27.27%.结论:Billroth Ⅱ吻合和Roux-en-Y吻合术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癌患者具有一定的血糖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胃癌全胃切除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效果.方法 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33例,依据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不同分为重建Ⅰ组(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20例和重建Ⅱ组(食管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组)13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重建Ⅱ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式重建出血量、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明显优于重建Ⅰ组(t =6.92、3.40、3.81,均P<0.05),同时重建Ⅱ组Roux潴留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重建Ⅰ组(t=6.34、16.22、16.22,均P<0.05).结论 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创伤小,可以促进术后患者消化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宇  王景钧  黄帆 《安徽医药》2007,11(10):926-92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76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分别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法、Lahey Braun吻合法、P型空肠袢代胃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对其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饮食状况和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种术式手术死亡率、术后1年的营养状况、倾倒综合征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P型空肠袢代胃术后均能有效防止反流性食管炎,优于Lahey Braun吻合,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也较少。结论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P型空肠袢代胃术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胃癌全胃切除采用经典Roux-en-Y吻合术和“P”襻式Roux-en-Y吻合术两种消化道重建的效果.方法 观察我院全胃切除的61例胃癌患者,其中经典Roux-en-Y吻合术组29例,“P”襻式Roux-en-Y吻合术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营养状况、远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襻式Roux-en-Y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高于经典Roux-en-Y组;术后倾倒综合征、进食后饱胀感发生率低于经典Roux-en-Y组(P均<0.05).结论 “P”襻式Roux-en-Y吻合术在手术安全的基础上,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7年1月起开始在食管癌、贲门癌等消化道肿瘤手术中普遍运用吻合器进行消化道重建。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997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共行食管癌手术162例,贲门癌手术243例,胃癌全胃切除46例。其中用吻合器进行吻合的食管癌162例,贲门癌186例,其中经腹手术66例,胃癌42例。消化道重建方法食管胃、食管残胃吻合308例,食管空肠吻合82例。术后病理检查上切缘阳性:贲门癌12例,其中经腹手术组8例,食管癌3例,胃癌2例。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4例,食管癌2例、贲门癌2例。吻合口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30例老年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其中肿瘤一期切除吻合9例,一期切除二期吻合21例,比较一期吻合和二期吻合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全组无术中及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一期吻合组切口感染率(44.4%)明显高于二期吻合组(4.8%)(P=0.033),吻合口瘘发生率、体温38.0℃以上持续时间以及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吻合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22.2%、11.1%;二期吻合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27.1%、10.8%,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一期切除肿瘤后作一期或二期肠吻合,不会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二期肠吻合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不良反应。方法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Ⅰ、Ⅱ、Ⅲ3组,各20例。Ⅰ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Ⅱ组采用术后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Ⅲ组采用术后吗啡镇痛。观察各组术后1、2、4、8、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手术过程中3组患者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1、2、4、8hVAS评分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且术后4h内VAS评分Ⅱ组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VA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Ⅰ组和Ⅱ组无差别,均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吗啡复合应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清除数量、术后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复发和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淋巴结清除数量为(13.3±1.8)枚、术后进食时间为(3.6±0.9)d、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00%、住院时间为(12.4±0.9)d、复发和转移率为4.00%;对照组术后淋巴结清除数量为(12.8±1.5)枚、术后进食时间为(3.2±0.8)d、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70%、住院时间为(11.7±1.5)d、复发和转移率为4.3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有效的术中结肠灌洗和术前、术后的正确处理,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可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值得进一步探讨、改进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胃癌预后的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老年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切除72例(77.4%),减瘤术8例(8.6%),姑息手术13例(14.0%),其中姑息性切除4例(4.3%),胃空肠吻合(短路术)、空肠造瘘术9例(9.7%).以Roux-en-Y吻合52例(55.9%),毕Ⅰ式吻合15例(16.1%),毕Ⅱ式加Brouth吻合9例(9.7%),食管胃端侧吻合11例(11.8%),食管胃端端吻合6例(6.5%).目前Roux-en-Y吻合已成为消化道重建的主要方式;并存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慢性病62例(66.7%),术后并存病加重致各种并发症43例(46.2%),其中术后因并存病加重致死亡2例;5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为19.2%,减瘤术为0,姑息手术3.2%,其中姑息性切除3.2%.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并存病多,术后并发症重,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型空肠襻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两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疗效,并对术后两种术式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14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P型空肠襻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RY)组72例和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例数及死亡例数、术后营养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组和P型空肠襻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6±0.2)h和(3.3±0.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例数分别为2例(2.8%)和1例(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体重变化、总蛋白变化、预后营养指数上mPJIP组显著优于PR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Roux潴留综合征(rouxstasissyndrome,RSS)发生数(率)上,mPJIP组显著优于PRY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Y组及mPJIP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数和Cuschier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可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胃癌全胃切除术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孔岚  徐刚 《中国医药》2014,(7):1023-102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胃癌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胃癌切除术患者90例,完全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0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3组镇痛均使用氟比洛芬酯2 mg/kg与托烷司琼5 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Ⅰ组另加用舒芬太尼1.5 μg/kg,Ⅱ组为舒芬太尼2.0 μg/kg,Ⅲ组为舒芬太尼2.5 μg/kg。观察并记录术后2、4、8、12、24、48 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分别评价镇痛效果和镇静效果;记录0~2 h、>2~4 h、>4~8 h、>8~12 h、>12~24 h和>24~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Ⅱ组和Ⅲ组术后4、8、12 h VAS评分低于Ⅰ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 h VAS评分:Ⅰ组分别为(3.53±0.62)、(3.01±0.32)、(2.60±0.85)分,Ⅱ组分别为(2.71±0.53)、(1.95±0.43)、(1.36±0.42)分,Ⅲ组分别为(2.65±0.42)、(1.82±0.35)、(1.29±0.36)分,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2、24和48 h与Ⅰ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Ⅱ组和Ⅲ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Ⅱ组和Ⅲ组术后4、8、12 h Ramsay评分高于Ⅰ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 h Ramsay评分:Ⅰ组分别为(2.51±0.42)、(2.59±0.79)、(2.66±0.53)分,Ⅱ组分别为(3.32±0.52)、(3.48±0.72)、(3.51±0.43)分,Ⅲ组分别为(3.31±0.31)、(3.50±1.00)、(3.42±0.50)分,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2、24和48 h与Ⅰ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Ⅱ组和Ⅲ组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0~2 h、>2~4 h、>4~8 h、>8~12 h、>12~24 h,Ⅱ组和Ⅲ组PCIA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0~2 h、>2~4 h、>4~8 h、>8~12 h、>12~24 h PCIA按压次数:Ⅰ组分别为(2.81±0.61)、(3.32±0.91)、(4.65±0.38)、(5.37±0.78)、(4.87±0.92)次,Ⅱ组分别为(1.40±0.50)、(1.72±0.54)、(2.97±0.63)、(3.61±0.83)、(3.02±0.65)次,Ⅲ组分别为(1.37±0.65)、(1.69±0.38)、(2.89±0.42)、(3.42±0.25)、(2.95±0.43)次,P〈0.05];Ⅱ组和Ⅲ组PCI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3组间PCI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Ⅰ、Ⅱ和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7%(2例)、6.7%(2例)和40.0%(12例),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Ⅲ组有1例患者(3.3%)发生皮肤瘙痒;3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结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胃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均可满足镇痛需求,其中舒芬太尼2.0 μg/kg镇痛效果更确切,镇静效果适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青光眼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83例(87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Ⅰ组42例(44眼)和Ⅱ组41例(43眼),Ⅰ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Ⅱ组采用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水平、角膜内皮计数、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价2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Ⅰ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3.64%,Ⅱ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0.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出现眼压过高症状4眼,Ⅱ组术后出现眼压过高6眼,经治疗后均可恢复正常;2组患者经治疗后角膜内皮计数指标均得到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和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均为临床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式,应根据患者眼部情况以及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朱平增  朱军  丁建强  焦岩  杨彦军  贾真 《中国药房》2012,(42):3990-399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拟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术前组(Ⅰ组)、帕瑞昔布钠术后组(Ⅱ组)和对照组(Ⅲ组),各40例。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Ⅰ、Ⅱ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术毕缝皮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Ⅲ组不使用帕瑞昔布钠;术毕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监测各组在术后2、6、12、24、48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Ⅲ组比较,Ⅰ、Ⅱ组术后6、12、24、48h时VAS评分低(P〈0.05),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术后6、12h时Ⅰ组VAS评分低于Ⅱ组(P〈0.05);与Ⅲ组比较,Ⅰ组寒战发生率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镇痛效果良好,降低了患者自控镇痛泵按压频次,减少了不良反应,术前应用较术后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Ⅱ、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8月~2013年11月本院接诊的经相关检查确诊为Ⅱ、Ⅲ级CIN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进行治疗.术后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愈合时间,并随访调查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LEEP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KC组(P<0.01),手术时间明显短于CKC组(P<0.01),术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CKC组(P<0.01).LEEP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K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90,P=0.0263).结论 LEEP治疗Ⅱ、Ⅲ级CIN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预给药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术后IL-6、IL-10、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为预给药组,于手术前30 min单次应用氟比洛芬酯1 mg/kg;Ⅱ组为术后给药组,于手术结束时单次应用氟比洛芬酯1 mg/kg;Ⅲ组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前、术后1h、2h、4h、8h、12h、24 h VAS疼痛评分和OPS评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切皮后6h、12h、24 h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离心后取血浆,测定IL-6、IL-10、TNF-α浓度.结果 与Ⅲ组比较,Ⅰ组、Ⅱ组术后各时点VAS疼痛评分、OPS评分均降低;与Ⅱ组比较,I组术后各时点VAS疼痛评分较低,I组术后4h、8h、12 h、24 h OPS评分较低低.与术前比较,Ⅰ组、Ⅱ组IL-10、TNF-α于术后6h升高,术后12h达到峰值,术后48 h恢复到术前水平,而IL-6 Ⅰ组仅于术后12h显著高于术前,Ⅱ组术后12h、24 h显著高于术前(P<0.05);与Ⅲ组比较,IL-10、TNF-α Ⅰ组和Ⅱ组于术后6h、12h、24 h显著低于Ⅲ组(P<0.05),IL-6 Ⅰ组于术后12h显著低于Ⅲ组,Ⅱ组术后12 h、24 h显著低于Ⅲ组(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IL-10、TNF-α于术后6h、12h、24 h均显著低于Ⅱ组,IL-6术后12h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 术前或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能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镇痛效果确切,并且预给药明显优于术后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