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应用磁共振DTI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后扣带回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探讨DTI对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观察组MCI患者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各18例,应用GE Signa Excite 1.5 T 核磁共振系统进行头颅DTI检查,分别测量2组后扣带回、海马旁回及内囊后肢脑白质的FA值,比较2组测量结果.结果 观察组双侧后扣带回脑白质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海马旁回、内囊后肢及胼胝体膝部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作为早期诊断MCI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对早期干预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郗金锁  徐成  贺业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19-1921
目的 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显示胶质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3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术前常规头颅MRI序列检查的同时进行DTI序列扫描,应用Functool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自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各向异性图;进行FA图像信号强度及对比度的分析研究,分析脑胶质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现包括DTI序列扫描以及FA图像生成.脑白质纤维束显示为显著的高信号结构,灰质显示为等信号,脑脊液显示为低信号,脑内肿瘤呈类圆形等低信号,灶肿瘤周围间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仍能在DTI的FA图上显像,DTI的FA图像对于脑白质纤维束显影的信号对比度明显优于常规的T1W图像.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M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肿瘤病灶区与灶周水肿区的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区域的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磁共振DTI技术可在活体清晰、无创、直观地显示脑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合其他序列的MRI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术前诊断,可以准确判断肿瘤和周围脑白质纤维束的毗邻关系,对脑胶质瘤术前诊断、手术方案设计以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预测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TI技术用于观察不同Mantyla分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皮质脊髓束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脑白质疏松患者的DTI影像,测量不同Mantyla分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FA值、ADC值、CSF纤维数量及纤维长度。结果不同分级患者的FA值、ADC值、CSF纤维数量及左CSF纤维长度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对观察不同Mantyla分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皮质脊髓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在脑白质疏松症不同分级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杨刚  杜训松  裴仁明 《安徽医药》2013,34(4):472-47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脑性瘫痪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被临床确诊脑瘫患儿的病史和磁共振表现,并选择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常规颅脑磁共振扫描后,行脑的DTI检查,得到FT图及FA图。结果 46例脑瘫患儿中,7例常规颅脑磁共振扫描未见异常,兴趣区纤维束变化不明显,但各向异性FA值轻度降低。39例常规磁共振表现异常中,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23例,弥漫性脑白质损伤16例,其中伴有胼胝体萎缩3例,脑裂畸形2例、脑萎缩5例。白质软化症和脑白质损伤DTI/FT显示神经纤维束局部或弥漫稀疏、缺失及走行方向异常。结论磁共振成像可明确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部位及病变程度,特别是DTI/FT有助于发现隐蔽性脑白质损伤,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在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以及住院的10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1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析结果。结果两侧脑室三角区四周对称性分布长T_1T_2信号影像。在此同时累积到胼胝体压部、两侧病灶相连。少数呈现为蝴蝶翼样表现。随着疾病进展,原有病灶至顶叶白质区域朝向前方累及到基底节、颞叶以及额叶之中。在此同时朝向下方扩展累积到脑干部分。患者病灶呈现为环形强化表现。早期出现病变的顶叶白质明显比朝向远处扩散区域病灶以及正常脑白质NAA/cr以及NAA/Cho比值下降,Cho/Cr比值显著上升,FA以及ADC值最低,P<0.05。邻近位置NAA/cr以及NAA/Cho对比值下降情况比远周更为明显,P <0.05。病变进展区域内的ADC值呈现出了降低趋势,FA为最高。NAA/cr以及NAA/Cho和ADC呈现负相关,和ADC成正相关关系,NAA/cr以及NAA/Cho和FA呈正相关,Cho/cr和FA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磁共振成像能够为ALD提供更多的临床诊断依据,另外也可实现动态化监测患者脑白质病变进展情况,DTI能够直接显示出该疾病患者纤维束受累详情,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磁共振DTI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患者的脑白质进行研究,探讨AD早期脑白质的DTI改变.方法 选取AD早期患者和对照组各35例进行DTI序列扫描,通过设置脑白质感兴趣区,测量两组的MD、FA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D组的MD值较对照组增高,在穹隆、左侧颞叶有统计学差异;AD组的FA值较对照组减低,在穹隆、左侧颞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穹隆和左侧颞叶是AD早期DTI检查的敏感结构,可反映AD早期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卢海涛  邢伟  王强  周鹏  张丽君  李登发 《江苏医药》2012,38(7):794-797,86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期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TBI早期(伤后10d内)患者(TBI组)及1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分别测量两侧大脑半球6个感兴趣区(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外囊及背侧丘脑)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构建上述部位三维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3D-DTT)图。比较以上两组感兴趣区平均FA值的差异,并对TBI组的FA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A图像上可以清楚观察到呈高信号的脑白质纤维束,损伤局部呈低信号。TBI组平均FA值为0.562±0.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09±0.045(P<0.01)。TBI患者FA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508,P<0.05)。3D-DTT图可以直观显示胼胝体、内外囊等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结论 FA值的变化反应了TB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水分子各向异性程度的变化,对评估伤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良 恶性脑膜瘤诊断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脑膜瘤表现弥散系数(ADC)值、FA值和白质纤维走行图,探讨其对良、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良性脑膜瘤,4例恶性脑膜瘤行弥散张量成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和瘤周白质区的ADC值和FA值,并根据原始图像重建双侧白质纤维走行图。结果①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良性脑膜瘤瘤周白质表现为纤维束受压移位或无明显变化;恶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均出现较明显的纤维束缺失。结论ADC值和FA值有助于脑膜瘤良、恶性的鉴别;白质纤维走行图能清晰显示肿瘤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脊椎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扫描,对比2组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以及不同脊髓损伤髓损伤程度患者ADC及FA值,并分析2组对象的DTI图像特点。结果健康人FA值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低,而ADC值则较高。随着脊髓受压程度加重,ADC值呈明显升高、FA值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准确发现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变,其量化指标更有助于评估脊髓受损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磁共振(纤维)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脑白质纤维进行研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将40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及老年组各20名进行3.0T磁共振DTI扫描,对比分析其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变化规律。结果老年组部分脑区域FA值明显低于青年组。结论老年人脑白质纤维完整性较青年人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对疾病患者脑白质纤维完整性进行研究的同时要注意年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漫张量成像在脑振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常规磁共振扫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88例头部轻微伤、临床诊断为脑振荡的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和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和外囊、额叶、枕叶和颞下回部的FA值。将对照组相应部位的DTI值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常模,将88例观察组与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有65(73.86%)例的ROI的FA值均下降,另23(26.13%)例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 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位、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脑振荡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探讨脑星形细胞瘤近瘤周、远瘤周白质区的扩散张量成像(DTI)特征。方法 37例脑星形细胞瘤术前行DTI扫描,其中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9例。重建FA图和FA编码彩色图,评价FA图像中近瘤周(IPR)白质、远瘤周(DPR)白质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信号特点,并测定相应平均称散率(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Ⅳ级星形细胞瘤IPR白质的MD值高于其他三组(P<0.05),Ⅲ级星形细胞瘤IPR白质的FA值低于Ⅰ、Ⅱ级星形细胞瘤组(P<0.05)。Ⅳ级星形细胞瘤IPR、DPR的白质FA值低于Ⅰ、Ⅱ、Ⅲ级星形细胞瘤组(P<0.05)。结论 DTI能够较为直观的、准确地反映IPR及DPR白质区受肿瘤侵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MR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MR资料,依据侧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白质病变的范围不同,将其分为Ⅰ~Ⅲ型。结果55例中影像学Ⅰ型24例、Ⅱ型18例、Ⅲ型13例(其中Ⅰ型中有6例CT检查未见异常),病灶分布于侧脑室前后角,体部周围及半卵圆中心,CT上表现为低密度,MRI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其它征象包括脑萎缩、脑梗塞、脑出血。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MR表现及临床特点,MRI发现SAE脑部病灶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诊断脑震荡的价值。方法:应用CT、常规磁共振扫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88例头部轻微伤临床诊断为脑震荡的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所有图像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capsula interna)和外囊(capsula externa)、额叶、枕叶和颞下回部的FA值。将对照组的DTI值经过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常模。将观察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有65例(73.86%)的ROI的FA值下降,另23例(26.13%)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位、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脑震荡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名扬  洪菲  陆凡  宋磊 《江苏医药》2021,47(11):1111-1115,封2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7例早产儿分为脑白质损伤组(48例)和无脑白质损伤组(49例).按胎龄分为早期(28~31周)早产儿22例、中期(32~34周)早产儿35例和晚期(35~36周)早产儿40例;在纠正胎龄36~38周时进行磁共振DTI检查,分析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结果 DTI图像显示,无脑白质损伤组双侧大脑半球、小脑和侧脑室等均未见异常.脑白质损伤组DTI图像发现,脑白质软化灶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硬脑膜下出血2例,额叶出血2例,脑出血17例,其他类型的脑损伤19例.脑白质损伤组早期、中期和晚期早产儿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内囊前肢和丘脑的FA值均小于无脑白质损伤组(P<0.05),而两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早产儿内囊前肢、左侧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和右侧丘脑FA值低于晚期早产儿,右侧内囊前肢、胼胝体压部和丘脑FA值低于中期早产儿(P<0.05).早期早产儿内囊后肢和胼胝体压部ADC值高于中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早期早产儿和中期早产儿胼胝体膝部ADC值高于晚期早产儿(P<0.05).结论 DTI能够识别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16.
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术前常规行MRI、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测量肿瘤邻近区白质纤维束和其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ADC值。结果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区、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区之间FA、ADC均值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对为深部脑肿瘤的治疗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35例首发中重度抑郁症患者与18例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行汉密尔顿(HAMD)量表评分,采用DTI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差异。结果 抑郁症组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杏仁核、左岛叶皮质、右侧穹窿、右外囊、右侧丘脑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广泛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异常,这种脑白质异常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超急性以及急性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鉴别诊断在临床应用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对我院诊治的12位超急性期和16位急性期单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图像展开分析以及回顾。针对DTI序列的各项FA(异性指数)、MD(平均弥散系数)图,确定ROI(病灶感兴趣区),经过镜像生成对侧得ROI,并且将FA以及MD值、相对值都记录并分析。将FA和MD在病灶以及镜像对侧之间的差别实施对比之后,进一步要分析两组别之间FA和MD相对值的差别。结果:通过分析可知,超急性以及急性的组梗死病灶MD值均显著小于镜像对侧的相应数值,FA值仅仅在位于急性期时是低于对侧的数值(P0.05)。同时超急性期的梗死病灶的FA的相对值以及MD的相对值均显著大于急性期的相应数值(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使得了FA以及MD值的减小,并且FA的相对值以及MD的相对值在两个组别之中存在着差异,临床上可通过应用这一点来进行鉴别超急性以及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病情,这进一步对于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查看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4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MRI及DTI检查。测定脑胶质瘤及周围组织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各向异性指数图(FA值)。观察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并患者对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24例确诊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Ⅰ-Ⅱ级)。胶质瘤推移相邻白质纤维束。手术切除充分临床症状缓解明显;10例确诊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胶质瘤浸润破坏相邻白质纤维束。脑白质纤维束缺失及中断。手术切除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瘤床区MD值显著高于正常白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区显著高于正常白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瘤床区MD值稍高于瘤周水肿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区域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可区分高级别脑胶质瘤瘤床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对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对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甲基苯丙胺(MA)依赖者的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并探讨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名MA依赖者和29名健康对照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和DTI扫描。利用TBSS方法进行全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组间比较。结果:MA和健康对照的认知功能并无差异。两组的FA值存在组别和性别的交互作用。相较于男性健康对照,男性依赖者内囊部位的FA值降低(0.650±0.021 vs.0.617±0.020),而相较于女性健康对照,女性依赖者在楔前叶白质和胼胝体辐射线枕部的FA值升高(0.523±0.0190 vs.606±0.037)。结论:MA依赖者白质微结构的异常具有性别效应,男、女依赖者白质异常的脑区和FA值变化的方向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