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摘要:目的 研究表儿茶素(E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9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CIRI模型组(I/R组)、EC 5 mg/kg组、EC 10 mg/kg组、EC 20 mg/kg组、依达拉奉(ED)3 mg/kg组。除Sham组外,其余组采用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于再灌注后0、12、24 h给药,12、24 h进行Longa法神经功能损伤评分,36 h取脑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缺血侧脑组织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和缺血侧脑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力。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升高,梗死面积百分比增大(P<0.05),组织形态明显改变,血清和脑组织中MDA含量增多、SOD活力降低(P<0.05),脑组织中GPx活力降低(P<0.05)。与I/R组比较,EC 10 mg/kg、EC 20 mg/kg、ED 3 mg/kg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梗死面积百分比减少(P<0.05),组织损伤有所改善,血清和缺血侧脑组织中MDA含量减少、SOD活力升高,EC 10 mg/kg、EC 20 mg/kg、ED 3 mg/kg组脑组织中GPx活力升高(P<0.05)。结论 EC能提高脑抗氧化能力,对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杏花雨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线粒体中SOD、ATPase、MDA的影响,探讨其抗脑缺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9组(n=7)。假手术组、4个缺血对照组(缺血2h分别再灌注0.5、1、2、4h组,其中缺血2h再灌注4h设为模型组),3个杏花雨注射液(A)治疗组(高、中、低剂量组),金纳多注射液(B)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术后立即舌下静脉注射A5、10、20mg/kg,B10mg/kg。测定脑线粒体中SOD、ATPase活性和MDA含量、基质游离钙浓度。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线粒体中MDA含量、基质游离钙浓度明显升高(P〈0.01),SOD、ATPase活性明显下降(P〈0.01);A与B均能明显提高脑线粒体中SOD、ATPase活性(P〈0.01),减少MDA、游离钙(P〈0.01);两种注射液同等剂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钙超载,自由基生成增加。杏花雨注射液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总抗氧化活力,降低MDA、游离钙含量,保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3.
倪岚  郭莲军 《中国药师》2020,(6):1029-1031
摘要:目的:观察蝙蝠葛诺林碱对大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模型组(Isch)、蝙蝠葛诺林碱(10 mg·kg-1·d-1与20 mg·kg-1·d-1)治疗组,尼莫地平组(阳性对照,0.8 mg·kg-1)和溶剂组(阴性对照)。大鼠持续缺血24 h后观察各组的神经行为变化,检测脑梗死体积、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蝙蝠葛诺林碱可以剂量依赖性改善大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脑组织MDA水平,提高SOD活性(P<0.05);高剂量组的作用与尼莫地平作用相似。结论:蝙蝠葛诺林碱可通过增强脑组织SOD活性,提高清除氧自由基能力,从而发挥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于术前15 d灌胃阿托伐他汀,6 mg/(kg·d),然后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SOD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24 h,脑组织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单纯缺血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明显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提高脑组织匀浆SOD活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脑组织SOD活性,增强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氨基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观察选择性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探讨其改善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AG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分别于缺血后2、6、12h给药治疗3d,迅速断头取脑,差速离心法提取缺血侧脑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了缺血后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及AG对此改变的影响。结果在大鼠MCAO后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有明显下降,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缺血2、6、12h给予AG治疗3d与缺血对照组相比NO生成有所下降,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升高,MDA含量下降。电镜结果显示脑缺血后皮层神经元水肿,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消失,且随缺血时间延长损伤加重;AG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水肿、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结论AG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后线粒体NO生成,改善线粒体能量供应,增加线粒体抗氧化作用,从而减轻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黄芪提取物 (Extractofastragalus,E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氧化及线粒体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栓线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 (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EA对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乳酸 (LD)的影响;检测脑组织线粒体组分中的SOD、MDA含量及ATP酶活性的变化 ;电镜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EA对大鼠MCAO2h再灌注 24h后脑组织及其线粒体组分中SOD活性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抑制大鼠脑组织和脑组织线粒体组分中MDA含量的增加,能抑制大鼠脑组织LD含量的增加; EA可明显提高脑组织线粒体组分中Na+,K+ ATPase,Ca2+,Mg2+ ATPase活性;电镜照片显示EA组能改善脑组织神经元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结构破坏情况。结论 E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线粒体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脉泰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OS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脑脉泰大、中、小(2.24、1.12、0.56g/kg)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10mg‘kg),每组10只大鼠。术后取梗死侧脑组织做成匀浆,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乳酸(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血半暗带iNOS和eNOS蛋白表达。结果脑组织匀浆生化指标检测发现缺血脑脉泰能显著降低脑组织中MDA和IA含量;升高SOD和GSH含量,脑缺血半暗带的e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iNOS表达显著减少,与MCAO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脉泰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与增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eNOS/iNOS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瑞芬太尼预处理(Rem)组,每组18只。采用大鼠4条血管阻断方法制备大鼠全脑I/R模型,各组在大鼠脑缺血15min后,设再灌注6、12、24h组,相应时间点检测各组脑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均<0.05),与IR组比较,Rem组可显著减少大鼠脑I/R损伤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脑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D-R聚甘酯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D-聚甘酯(多糖类化合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改良L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D-聚甘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在RI 24 h、RI 72 h及RI 144h时,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SOD和GSH-PX活性降低。D-聚甘酯可降低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活性,尤其是在RI 144 h。结论 D-聚甘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缺血性脑组织中的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MCAO 预适应组、MCAO 后适应组和MCAO 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取脑进行TUNE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察Bcl-2,Bax,Casepase-3和p53的蛋白表达,测定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膜磷脂(PL)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线粒体Na -K -ATP酶、Ca2 -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半暗带线粒体的MDA含量明显增高,PL含量减少,膜脂流动性降低;ATP含量及Na -K -ATP酶、Ca2 -ATP酶、SOD活性明显降低。与MCAO组比较,后适应组大鼠凋亡细胞和Bax、Casepase-3、p5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ATP含量及Na -K -ATP酶、Ca2 -ATP酶、SOD活性明显升高。MCAO组大鼠脑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溶解和消失,后适应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线粒体损伤程度。结论后适应对MCAO大鼠脑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神经原凋亡,抑制p53、Bax、casepase-3表达,增加线粒体Na -K -ATPase、Ca2 -ATPase、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左后肢无创性5min缺血、5rain再灌注,建立NDLIP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早期脑缺血预适应+I/R组(ECIP+I/R)、NDLIP+I/R组。观察其对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缺损症状,脑梗死范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黄嘌呤氧化酶活力(XOD),丙二醛(MDA)含量影响。结果:与I/R组相比,ECIP+I/R组及NDLIP+I/R组缺血1h,再灌注24h后评分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脑梗死范围显著减小。与I/R组比较,ECIP+I/R组和NDLIP+I/R组的T-SOD和Mn—SOD活力、GSH—PX活力均升高;XOD活力明显降低,MAD含量明显减少;ECIP+I/R组和NDLIP+I/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DLIP可降低I/R对神经的损伤、减小脑梗死范围、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少I/R对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缺血所致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测定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膜磷脂含量、呼吸功能、线粒体呼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2+等。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10,20 mg·kg-1)能明显抑制缺血脑线粒体膜流动性的降低,膜磷脂降解,减少脑缺血引起的线粒体肿胀,抑制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同时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明显降低中风大鼠脑细胞线粒体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抑制Ca2+过多摄入。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缺血脑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拮抗Ca2+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电图∑ST变化,血清CK、LDH,心肌匀浆SOD、MDA、GSH-PX为指标,研究丹参酮ⅡA静脉注射乳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5.6、2.8、1.4 mg/kg组均能明显抑制心肌缺血大鼠ST段的偏移,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CK和LDH的释放,降低心肌匀浆中MDA的水平(P<0.05),保护心肌SOD和GSH-PX的活性。结论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川芎嗪+缺血/再灌注组(TMP+I/R),分别测定各组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Ca2+-Mg2+-ATP酶的含量及肝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川芎嗪治疗组肝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SOD,GSH-PX,Ca2+-Mg2+-ATP酶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能减少大鼠脂质过氧化,改善ATP酶的功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经补肾中药方对铝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OS)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3月龄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按剂量从小到大分为M1、M2、M3组)、中药组(按剂量从小到大分为N1、N2、N3组),每组12只。模型组在常规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AlCl.36H2O喂饲大鼠,持续染毒3个月,制作AD动物模型。用电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模型组大鼠对电刺激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逃避正确率显著降低,证明AD模型制备成功。中药组大鼠喂饲高剂量铝饲料,并以不同剂量通经补肾中药方灌胃。上述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M2、M3组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M1组与C组,M2组与M3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3组比较,N2、N3组大鼠SOD、GSH-Px的活性明显增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N1组与M3组,N2组与N3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的过多摄入使大鼠处于强氧化应激状态,通经补肾中药方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S)-人参皂苷Rg_3对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20(S)-人参皂苷Rg3对脑缺血所致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20(S)-人参皂苷Rg3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制。方法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测定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膜磷脂含量、呼吸功能、线粒体呼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2+等。结果大鼠MCAO后24 h,脑线粒体损伤明显,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膜磷脂降解、呼吸功能衰减,呼吸酶、SOD活性降低,Ca2+、MDA含量升高;静脉注射20(S)-人参皂苷Rg3(5,10 mg.kg-1)能明显抑制缺血脑线粒体膜流动性的降低,膜磷脂降解,减少脑缺血引起的线粒体肿胀,抑制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同时20(S)-人参皂苷Rg3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线粒体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抑制Ca2+过多摄入。结论20(S)-人参皂苷Rg3对缺血脑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拮抗Ca2+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