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在多种细胞活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稳态受到严格的控制.铁调素是调节铁代谢的关键激素,调节肠道对铁的吸收和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对储存铁的释放,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普遍存在铁缺乏.随着医学的进展,治疗铁缺乏的新方法也不断涌现.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铁缺乏的原因、机体对铁稳态的调节和药物对铁代谢的作用,可以为临床铁缺乏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是由于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异常升高,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最终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死亡。目前认为铁死亡的中心环节是铁代谢和活性氧代谢。铁死亡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癌细胞死亡、神经毒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T细胞免疫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多种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铁过载以及脂质活性氧堆积等铁死亡特征,而铁死亡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及脂质过氧化程度,影响肝疾病的进程。因此,调控铁死亡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肝疾病的策略。本文综述了铁死亡及其在肝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探索肝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铁依赖性的脂质活性氧(lipi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L-ROS)过度积累为特征的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与铁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多种代谢调控途径相关。本文概述铁死亡相关概念、形态及生化特征、调控机制,以及铁死亡在肝移植围术期诱发肠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和针对铁死亡的治疗策略,旨在为肝移植远隔器官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以细胞内铁过载和脂质过氧化物过度积累为特征,与多种骨科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是以骨密度降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代谢性骨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铁死亡对骨代谢着重要的影响,而通过对铁死亡的调节以维持骨稳态,在骨质疏松的防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阐述了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和调节途径,梳理了铁死亡对骨代谢的调控机制,并总结了铁死亡在骨质疏松症发病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拓宽骨代谢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铁的生物学功能与代谢调节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敏红  王海宝  杜有功 《医药导报》2005,24(10):922-924
铁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体内缺铁、铁代谢失调或铁过剩均可导致各种相关疾病,同时有许多因素可影响铁在体内的代谢与吸收。要合理、有效地补铁,维持体内铁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去铁酮+去铁胺对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血糖、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用去铁胺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代谢正常率比治疗前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P<0.05).结论:使用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效果满意,显著改善患儿血糖及铁代谢.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损伤是由各种病理、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突然或持续下降。近年来,铁死亡作为一种新的调控性细胞死亡方式被逐渐认识,其由细胞谷胱甘肽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失活,导致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活性氧堆积诱发。铁死亡代谢网络和体内分子信号网络以及多种病理反应途径存在交互作用,并被认为与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可有效缓解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目前围绕靶向铁死亡的急性肾损伤治疗策略在肾脏疾病研究中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该文主要就铁死亡的发生调控机制、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以及靶向铁死亡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镁离子在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激活ATP酶系统,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成人血镁正常范围约为1.4~2.3mEq/L。以往镁盐仅用于降压、利胆、导泻,近年来在治疗心脏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予以概述。一、心力衰竭近年来认识到低镁血症是难治性心衰的常  相似文献   

9.
调节性细胞死亡的发现使人类在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作为近十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铁死亡的显著特点是细胞内铁离子的异常升高和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破损,形态学特征为线粒体体积缩小、线粒体膜密度增高和线粒体减少或消失。铁死亡的发生机制主要与铁代谢紊乱、脂质代谢异常、氨基酸抗氧化系统失衡和氧化应激等因素相关。由于人体内储存铁离子的主要器官为肝脏,因此深度剖析铁死亡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非常必要。相关研究表明,铁死亡在不同的肝脏疾病背景下扮演不同的角色,与肝脏疾病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在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等病变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以铁代谢紊乱、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积累、氨基酸抗氧化系统失衡、线粒体膜电位超极化及其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和氧化应激相关转录因子等方面为切入点,对铁死亡的调控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在肝脏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铁死亡的深入研究和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神经病理学就表现出脑铁代谢的紊乱,并伴随有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沉积、Tau蛋白的过磷酸化以及神经元细胞周期的失控进而导致的神经元凋亡。铁代谢失控和AD之间存在很多联系,该文就铁超载促进AD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铁螯合剂对AD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铁死亡是一种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基因学等方面均不同于细胞凋亡、坏死、焦亡和自噬等传统细胞死亡途径的新型细胞死亡类型,其主要特征为铁累积和脂质过氧化,铁死亡的调控机制涉及铁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方面,并与肿瘤、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伤、肝纤维化等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如何有效研究铁死亡调控机制治疗疾病已成为铁死亡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对铁死亡研究的深入,铁死亡的识别、确认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显著,用于检测铁死亡的方法不断发展且日趋成熟,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方面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铁死亡的检测与研究。为进一步加深读者对铁死亡及其检测方法的认识,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常规使用的铁死亡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并对其在铁死亡检测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讨论。这些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铁死亡的诱导和调控过程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铁死亡是由铁依赖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超载驱动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因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生化学特征而区别于细胞凋亡、自噬和坏死。胃癌发病率高,对化疗药物耐药率高,预后差,急需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铁死亡与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肾损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疾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可能成为未来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本文综述铁死亡分子机制及其作用于胃癌的研究进展。了解铁死亡在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提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与心力衰竭疾病进展的关系十分密切。该文主要讨论肠道菌群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MAO)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以及TMAO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介绍心力衰竭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特点,阐明了TMAO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和相关信号通路加重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的机制。高水平TMAO与心力衰竭患者不良结局相关,对心力衰竭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通过饮食、益生菌和益生元、抗菌药物、粪便移植等途径来调节TMAO水平有望成为心力衰竭的潜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输血患者体内铁代谢与铁调素Hepcidin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和合理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30例肿瘤患者和23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在其累计输血(RBC)〉20 U或10 U(儿童)后抽取静脉血标本进行铁代谢指标(全血铁、转铁蛋白和铁蛋白)与铁调素Hepcidin水平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长期输血导致铁代谢紊乱,患者体内显示铁负荷超载;同时Hepcidin表达水平上升,分析显示不同病种某些铁代谢指标与其存在相关性。结论长期输血患者应充分考虑其体内铁代谢状况,适时做出调节,以达到输血与治疗效果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15.
体内铁的状态显著影响着细胞代谢功能。近年不少文献报道,很多种疾病的患者铁代谢都异常。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CFIF),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S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机体铁过载常见于某些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如地中海贫血。人体铁含量过高可对各脏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并可催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羟自由基,破坏多种生物大分子,因此临床对地中海贫血的治疗都需辅以除铁治疗。铁螯合剂可与体内铁离子有效结合并促进铁排泄,降低体内铁含量及其在各器官的病理性沉积。目前临床使用的铁螯合药物有去铁胺、去铁酮和地拉罗司,且均存在局限性。因此,半个世纪以来医药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口服吸收好、毒副作用小的新药,而HBED,DFT,PIH类化合物有望成为具有临床价值的新铁螯合剂。  相似文献   

17.
杨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740-1742
目的观察口服补铁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共124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缺铁性贫血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口服补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后随访血红蛋白、血清铁、左室射血分数、NYHY分级、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随访时间3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左室射血分数、NYHY分级、6min步行试验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铁剂可使慢性心力衰竭伴缺铁性贫血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NYHY分级、6min步行试验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口服铁剂治疗方便,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对合并铁缺乏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5例合并铁缺乏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日3次口服右旋糖酐铁片每次50 mg,连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24周)的6 min步行距离,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临床综合评分和总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低于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内径短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临床综合评分和总体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短于对照组,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评分临床综合评分和...  相似文献   

19.
江小慢  邓然  未怡  夏仕林  许静  李雅  吴虹 《药学学报》2023,(5):1204-1210
在代谢性疾病中,活性氧累积及氧化应激与铁死亡密切相关。糖酵解-脂肪酸代谢失衡作为代谢性疾病关键调控方式,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铁死亡,影响其发生发展。而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由铁依赖性脂肪酸过氧化物过度累积引发。其与糖酵解-脂肪酸代谢密切相关,在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显著区别于其他程序性死亡方式,在细胞形态、标志性特征及机制等方面均有独特变化。本文首先阐明糖酵解及脂肪酸代谢失衡参与铁死亡发生的主要机制,并进一步综述铁死亡在肿瘤、2型糖尿病及类风湿关节炎等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揭示糖酵解-脂肪酸代谢失衡与铁死亡异常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以期为代谢性疾病防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血宝胶囊联合二维亚铁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二维亚铁颗粒,5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新血宝胶囊,2粒/次,3次/d。所有患者采用上述治疗方案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常规指标和铁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常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铁代谢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满意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生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血宝胶囊联合二维亚铁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改善血常规指标和铁代谢指标,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