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 )及其E2E5、E6E7、E2E6E7基因组在致宫颈癌动物实验模型中伴随出现的皮下腺癌的差异性 ,为进一步探讨导致皮下腺癌的致病基因提供依据。方法 宫颈癌动物实验模型 ,选用C3H HeJ雌性小鼠 ,每组 35只 ,用含有HPV16及其基因组DNA片段的CaCl2 溶液分别给动物终身染毒 ,皮下腺癌由病理学诊断 ,采用有关统计学显著性检验软件比较各组动物皮下腺癌的发生率与肿瘤平均发生时间。结果 HVP16及其E2E5、E6E7、E2E6E7组皮下腺癌发生率为 42 3%、34 4%、46 9%、33 3% ,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性传播感染致癌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如HPV 1 6 ,可通过诱导针对其主要外壳蛋白———L1蛋白的中和抗体来预防。动物模型显示全身免疫未必能预防粘膜感染。鼻内免疫E1缺失型腺病毒基因重组疫苗能诱导远端粘膜部位如生殖道的抗体应答 ,用DNA疫苗全身初免能增强该应答。作者在此研究基础上开发了两种疫苗 :DNA疫苗pVRHPV 1 6L1和E1缺失型腺病毒基因重组疫苗Ad .HPV 1 6L1 ,它们均能表达HPV 1 6的L1蛋白。在电泳和抗L1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试验中显示 55kDa的条带 ,为预期的L1大小 ,并能自动装配成病…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晓芳  刘静 《天津医药》1999,27(5):294-29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53例妇科感染门诊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结果:HPVDNA总阳性率为52.3%。其中慢性宫颈央组阳性率为16.7%、假性湿疣组为29.8%、疣样病变组为37.5%、尖锐湿疣(CA)组为61.7%、宫颈上皮内启样病变(CIN)组为79.7%、宫颈癌(CC)组为90.9%。CA、CIN及CC组HPV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均P<0.01)。结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升高趋势,表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是一类能特异性感染人皮肤和黏膜基底上皮细胞的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表明,生殖道感染高危型HPV(High-risk HPV,HR-HPV)是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高发的关键诱因[1].  相似文献   

5.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属DNA病毒,其类型很多(约100种以上),其中16和18型是宫颈癌的致病因素,同时有10多个类型与尖锐湿疣等疾病有关(如6、11、16、18及33型,最常见6和11型)[1]。HPV主要感染人体皮肤及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而目前体外培养尚未成功[1-2]。  相似文献   

6.
邱芳 《贵州医药》2015,(3):282-283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核心含有约7 800~7 900个碱基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已有120多种基因型被确定[1]。其中10余种低危亚型(6、11等)感染可引起生殖道湿疣,20余种高危亚型(16、18、31、33等)感染可引起上皮内瘤样病变。某些HPV亚型也与复发性呼吸道息肉、喉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方法收集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妇女120例,通过PCR和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DNA检测,分析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结果 CINⅠ患者46人,CINⅡ患者48人,CINⅢ患者17例,宫颈癌患者9例均为HPV-DNA检测阳性,其中16型46例、52型22例、58型16例、56型11例、33型10例、18型7例,11型、35型、42型、43型、53型、66型、68型和73型各1例。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中以高危型为主,尤其是16型,占38.3%;其次为52、58、56和33型,分别占18.3%、13.3%、9.17%和8.3%。  相似文献   

8.
杨渝浩  董德琼 《贵州医药》1998,22(3):164-165
为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肺癌发生的病因关系。采用聚合酶链(PCR)技术对石蜡包埋肺鳞癌、肺腺、癌、肺鳞癌社鳞状化生上皮、正常支气管粘膜进行HPV6/11、8、16、18、31/33及35型检测。结果表明:4种组织中,HPVDNA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8%、33%、80%和13%,其中以HPV16型及HPV18型所占比例最高,HPV感染与肺鳞癌和腺癌发生有一定的联系,鳞状上皮化生似可视为癌前病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显示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1]。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2-7]。随着近年来HPV感染发病率的增加,清除HPV持续感染、阻断CIN的形成,是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8]。目前,宫颈癌的发病率趋于年轻化的趋势,在性活跃期,  相似文献   

10.
喉癌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研究近况李若玮(河南省直第二医院五官科郑州市450003)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是一类嗜上皮性DNA病毒,寄生条件十分严格。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认为HPV仅引起良性肿瘤,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宫颈癌、口腔癌、喉癌以及皮肤癌...  相似文献   

11.
徐闽 《河北医药》2012,34(23):3590-359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特异感人表皮与黏膜的双链环状DNA,已发现100多种亚型,期中约30种与人类肿瘤有关[1]。目前已有研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77年Laverty在电镜中观察到宫颈癌活检组织中存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颗粒之后,学者们对HPV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1]。研究也证实,高危型HPV16也  相似文献   

13.
<正>流行病学和生物学资料已经证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与生殖道人乳头瘤样病毒(HPV)的13个致癌型亚型感染密切相关,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1]。所以HR-HPV检测近年来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中逐渐得到重视,但HR-DNA负荷量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严重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各家报道并不一致[2,3]。本研究将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妊娠合并CIN的发生率为0.19%0.53%。CIN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而CIN 20.53%。CIN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而CIN 23级多为HPV16型感染,与宫颈癌关系高度相关[1,2]。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术通过局部化疗达到使宫颈病灶坏死、脱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  相似文献   

15.
徐平  谢鹏  邹德智  左联 《贵州医药》2003,27(3):268-270
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simplexvirus ,HSV)是一种人类常见病毒 ,正常人大约 90 %呈血清学HSVl阳性 ,表明曾感染过病毒 ,这与尸检时 85 %~ 90 %人的三叉神经节存在潜伏的HSVl基因组相一致[1] 。HSV引起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erpessimplexen cephalitis ,HSE)是人类最常见的散发性脑炎 ,其实际发病率尚不清楚 ,估计在 1/ 10万 /年[1] 。近年来用套式聚和酶链反应 (nestedPCR)在 93例HSE病人中可检测到HSVl和HSV2DNA分别为 82例和 6例[2 ] 。神经系统H…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进行阴道镜检查存在异常的患者177例,对其进行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同时结合组织病理学分析,观察并比较HPV16型、18型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中,HPV16或18型感染109例(61.6%),HPV16或18型检测阳性率分别在宫颈炎组为40.2%(29/72)、CIN(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组为64.7%(22/34)、CINⅡ级组为69.0%(20/29)、CINⅢ级组为87.9%(29/33)、宫颈癌组为100.0%(9/9)。结论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在宫颈炎患者中检出率较低,在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HPV16、18型检出率较高,且上皮内瘤变程度越高HPV16或18检测阳性率越高,值得在宫颈癌筛查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涂片正常的女性,在跟踪随访统计数据后,发现其宫颈细胞发生异常的风险度高于HPV阴性对象,而细胞学发生改变的97%以上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者,这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治HPV感染上[1]。笔者通过对100例HPV感染者使用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前后HPV检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基于T细胞的对宫颈上皮内瘤形成和宫颈癌进行的免疫治疗中 ,1 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1 6 )的E6和E7癌蛋白是颇具吸引力的靶。作者研制了得自大肠杆菌包含体、由HPV1 6L2、E6和E7蛋白组成的重组融合蛋白疫苗TA CIN ,对其进行了临床前的小鼠试验。  TA CIN诱导的免疫应答。 ( 1 )细胞免疫 :在抗HPV1 6E6和E7阳性肿瘤细胞系TC 1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中 ,抗H2 Db 限制性E74 9 57CD8+细胞毒性T细胞 (CTL)表位的CTL应答是关键。TA CIN能诱生E74 9 57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及γ干扰素 ,并呈剂量依…  相似文献   

19.
许颖  马毓梅  张杰英  刘丽霞 《河北医药》2013,35(12):1884-1886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嗜黏膜和皮肤的双链DNA病毒,是最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之一,通过感染皮肤和黏膜鳞状上皮细胞,引起感染上皮的增生性病变甚至肿瘤的发生[1]。最早确定的HPV相关肿瘤是宫颈癌[2]。70%宫颈癌可归因于HPV中的致瘤高危株HPV16/18的感染;"低危型"HPV引起皮肤(或黏膜)疣等病变,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变区域的解剖学特  相似文献   

20.
基因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1,2]。已知99.7%的宫颈癌患者的活检组织中可检测到HPVDNA[3]。各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细胞学筛查曾使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下降,但目前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却处于稳定增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