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五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11 573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HBsAg阳性为721例,占总数的6.23%,HBV-M感染模式有8种,以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b+HBcAb感染模式为主。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乙型肝炎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HBs、抗-HBe及抗-HBc抗体同时阳性且伴有血清AL T值升高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转换趋势.方法对30例患者随访标本以 Abbott多功能全自动酶免疫快速分析仪(Abbott IMx)检测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志物,以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病毒学标记检测项目第一项至第五项的排列顺序为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 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 "245"模式的演变有二个方向 ,即转变以"25"(15/30,50%)和"5"(1/30,3.33%)为主的恢复期模式以及转变以"145"(5/30,16.67%)和"1245"(4/30, 13.33%)模式为主的感染期模式;转变为恢复期模式患者的血清抗-HBs滴度显著高于转变为感染期模式患者的血清抗-HBs滴度(P<0.05).结论研究提示"2 45"阳性且伴有血清ALT值升高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模式存在有双向转换的可能,血清抗-HBs滴度高低是预示疾病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西藏拉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的组合模式。方法 共 2 2 4 8例HBV血清样本 ,均以免疫酶联技术 (ELISA)法检测5项指标。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HBV DNA。为表述方便 ,设定血清免疫学标记检测项目第 1— 5项的排列顺序为 ( 1)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 2 )乙肝表面抗体 (抗 -HBs) ,( 3)乙肝e抗原 (HBeAg) ,( 4 )乙肝e抗体 (抗 -HBe) ,( 5)乙肝核心抗体 (抗 -HBc) ,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代码。结果 本组血清HBV免疫学标记的组合模式共 19种 ,并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45”、“135”和“15”模式为主 ,占全部样本的 4 1 5%。恢复期模式组以“2”和“2 4 5”模式为主 ,占全部样本的 4 0 2 %。结论 本组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的模式较为复杂。推测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组合模式转换表现为e系统 ,s系统的转换 ,以及抗 -HBe ,抗 -HBc和抗 -HBs的消失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方法将902例乙肝患血清标本,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用酶标仪进行结果检测。结果本组血清病毒学标记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两组共12种模式,感染期模式组以135和14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22.5%。恢复期模式组以245,25,2为主,占全部病例的56.3%.结论本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的模式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PreS1-Ag在HBsAg(+)、HBeAg(+)、HBcAb(+)组和HBsAg(+)、HBeAg(+)组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87.3%和80.0%;在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及HBsAg(+)组的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7.5%、63.9%和25.0%;PreS1-Ag在HBeAg(+)组的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在HBeAg(-)组的52.1%(χ2=21.33,P<0.01);3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61.9%,HBeAg阳性率为28.7%(χ2=73.098,P<0.01)。结论 PreS1-Ag能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且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戴玉婷  刘忠伦 《淮海医药》2009,27(5):392-393
目的探讨连云港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复检的必要性。方法对6 31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21.44%,单独表面抗体阳性率39.99%,五项全阴性比率31.0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复检符合率分别为97.3%、95.5%、72.8%、55.2%、30.9%。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出率及血清模式存在地区差异;本地区人群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者比例较高,应加强预防接种;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复检,提高检验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我国属HBV感染的高发区,8%-12%的人群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HBV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严重的致病性。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实验室检查,在基层医院,常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进行检测,其临床常见模式及临床意义已为大家所熟知。工作中我们遇到了21例血清HBeAg单纯阳性的少见模式,对此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国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群感染率约为10.3%。作为病毒感染的间接依据,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一直被用作临床诊断乙肝、了解HBV感染状况以及评价抗病毒疗效的重要指标,并广泛用于供血者的筛选。随着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肝病研究领域的应用,人们开始对HBVM的临床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大量研究表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并不能除外有HBV感染,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也不能除外有HBV复制,而HBV复制停止时也可能存在e抗原阳性的血清学表现。这些特殊类型的血清学表现给临床和流行病学带来一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固相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测定2140例住院患血清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HBsAg阳性198例,HBsAg浓度在5Mg/L以下的有43例,占总数的2.01%,占HBSAG阳性人群的21.72%。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5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4%).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可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除了引起肝炎,还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病情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对不同人群HBV感染模式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特定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可为卫生防疫部门对乙肝的预防和决策提供依据。现将891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孕期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孕期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控制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进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在产科定期行产检并分娩的HBsAg阳性,同时HBV-DNA也为阳性的母亲和新生儿共198例,按照孕期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前后母血HBV-DNA变化情况进行分组:一组为HBV-DNA转阴者;二组为HBV-DNA下降者(不包括转阴组);三组为HBV-DNA升高者。对三组新生儿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多次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后,82%(162/198)的孕妇静脉血HBV-DNA含量总体出现下降,其中有4.95%(10/198)的孕妇HBV-DNA出现转阴,有18%(36/198)孕妇HBV-DNA含量上升。一组10例与二组152例的新生儿免疫失败率均为0,而三组36例新生儿免疫失败率为2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考孕期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前后母血HBV-DNA拷贝数变化情况能够有效预测新生儿免疫失败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测定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6186例非肝炎病区住院患者血清HBsAg及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的比值(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62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58例,占总数的2.55%,占HBsAg阳性人群的25.24%。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71例(44.94%);1~2μg/L的有26例(16.46%);2~5μg/L的有61例(38.6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抗-HH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丁肝病毒(HDV)感染与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关系,探讨HBV与HDV在重叠感染时的相互作用。方法:对抗HDV-IgM阳性的患者血清用ELISA法进行乙肝二对半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HDV阳性患者中,HBV复制活跃的感染模式为63.7%,HBV复制缓慢的感染模式为26.5%,HBV五项均阴性的感染模式为8.9%。结论:HDV的致病机理复杂,HBV复制活跃者比HBV复制缓慢者更易感染HDV病毒,且HDV感染不影响HBV复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浓度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并探讨两者的相关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HBsAg阳性的患者13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定量检测其血清中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其血清中HBVDNA载量。结果 135例患者中HBeAg阳性的61例,HBVDNA阳性的87例,其HBsAg和HBeAg浓度值与HBVDNA载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3(P〈0.01)、0.550(P〈0.01),HBsAg与HBeAg的r值为:0.699(P〈0.01)。结论血清HBsAg浓度与HBVDNA载量及HBeAg浓度均成高度正相关,可较好的反应HBV的复制水平,便于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凉山州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对44例HBV DNA阳性患者HBV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选取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共检测了44例患者,成功分型38例,占86.36%,其中B型23例,占52.27%,C型13例,占29.55%,B、C混合型1例,占2.27%,未知型7例,占15.91%.结论 利用PCR-RDB可以简便地对HBV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型成功率较高,适用于临床检测.在凉山州乙型肝炎人群中感染的HBV以B型为主,C型次之,其他型别极少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对乙肝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lO月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100例设为研究组,其中大三阳组产妇32例,小三阳组产妇41例,HBsAg(+),乙肝核心抗体(+)组产妇27例。选择同期健康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产妇血清及乳汁中HBV—DNA水平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组3个小组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均在85.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组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乳汁HBV—DNA水平与血清HBV—DNA水平呈正相关f相关系数(r)=0.9569,P〈0.05]。结论乙肝产妇产后能否实施母乳喂养与产后产妇血清及初乳中HBV—DNA的水平有关,因此,必须依据检测结果决定喂养方式.以保证婴儿的哺乳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抽取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共抽查14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61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4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造成明显的肝损害,所以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记物,治疗过程中应用保肝药物,并要经常检查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方法:标准化疗的41例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0.1g.d-1,对照组未用拉米夫定,疗程半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至4.3年。观察肺结核并HBV复制患者化疗中,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与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2例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阳性41例,阳性率为40.20%,化疗中,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肺结核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28.57%,95%,9.68%及5.07%。随访至4.3年,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死亡4例(20%),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发生肝硬化2例;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无肝硬化及死亡病例。结论:肺结核并HBV感染,且HBV复制,化疗中应用拉米夫定有重要意义。拉米夫定抗HBV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前可常规检查血清HBV-DNA。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不同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感染/免疫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不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 ~59岁人群2 594例,用ELISA方法对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 2 594例中,HBV感染/免疫检出率为51.54%,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62%、46.72%和10.60%.结论 HBV感染/免疫、HBs-Ag及抗-HBc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天津市1992年的调查结果,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1992年结果,这与近年来实施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