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目的建立睾酮凝胶剂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方法并考察其体外经皮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单室扩散池,大鼠皮肤作为试验材料,以乙醇-生理盐水(3:7,V/V)为接收液,恒温32℃,分别于设定时间取样,用HPLC法测定接受液中睾酮含量。结果累积渗透量Q(μg·cm^-2)对t(h)进行线性回归,方程为Q=108.7069t+65.4318,r=0.9968,求算透皮速率常数J为108.7μg·cm^-2·h^-1。结论所建立的体外透皮吸收模型和方法可以较好评价睾酮凝胶剂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盐酸西替利嗪凝胶剂,研究其体外透皮特性。方法:以卡波姆940为辅料制备西替利嗪凝胶剂,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HPLC法测定西替利嗪的透皮行为。结果:西替利嗪凝胶体外透皮释药方程为Q=110.03t+17.17(r=0.99),透皮速率为110.03μg/(cm^2·h)。结论:西替利嗪凝胶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其体外经皮渗透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用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混合基质,冷溶法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康唑莫米松含量。结果所制凝胶室温下为液体,涂布皮肤即变为成膜凝胶。咪康唑、莫米松的进样质量浓度分别为10.0~800μg/mL和1.0~80.0μg/mL时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值分别为0.998 9(n=6)和0.998 1(n=6),咪康唑与莫米松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8.58%,1.46%和97.99%,2.8%(n=6),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皮肤成膜凝胶。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双氯芬酸钠成膜凝胶剂的体外透皮特性、镇痛作用以及促进伤口愈合作用。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复方双氯芬酸钠成膜凝胶剂的体外透皮特性;采用热板法以及醋酸扭体法考察其镇痛作用;采用小鼠皮肤创伤模型考察其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结果:双氯芬酸钠在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中的24 h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分别为(159.15±5.32)μg·cm-2和(307.31±7.09)μg·cm-2,皮肤内滞留量分别为(17.41±0.86)μg·cm-2和(6.63±0.53)μg·cm-2。葡萄糖酸氯己定在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中的24 h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分别为(0.14±0.19)μg·cm-2和(4.36±0.97)μg·cm-2,皮肤内滞留量分别为(1.80±0.43)μg·cm-2和(0.86±0.42)μg·cm-2。复方双氯芬酸钠成膜凝胶能明显抑制小鼠的热板舔足反应和醋酸扭体反应,明显促进小鼠创面愈合。结论:复方双氯芬酸钠成膜凝胶具有良好的透皮性能和滞留性,镇痛、促愈合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5.
谢志勇  何文 《中国药师》2011,14(10):1420-1422
目的:考察N-三甲基壳聚糖对尼莫地平凝胶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方法:以季胺化程度为60%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60)为透皮吸收促进剂,以泊洛沙姆407为凝胶基质,制备尼莫地平凝胶(TMC60组)。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研究,并与含同浓度的氮酮(氮酮组)、油酸(油酸组)的尼莫地平凝胶及不含促进剂的尼莫地平凝胶(空白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空白组、氮酮组、TMC60组及油酸组的稳态透皮速率(J,μg·cm^-2·h^-1)分别为6.59,13.22,16.39和16.77。与空白组相比,TMC60尼莫地平凝胶有显著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P〈0.05),且作用强度明显优于氮酮(P〈0.05),与油酸相似(P〉0.05)。结论:TMC60可较好地促进尼莫地平凝胶的体外透皮扩散。  相似文献   

6.
尼莫地平水凝胶贴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娟  金涌  王毓洁  周轶凡 《中国药房》2010,(29):2714-2717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水凝胶贴剂,并考察不同因素对尼莫地平体外透皮性的影响。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骨架材料制备尼莫地平水凝胶贴剂,采用透皮扩散试验仪,以离体小鼠皮肤为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并计算药物累积透皮量Q和透皮速率常数Js。以Q值和Js值为指标,筛选投药量、透皮促进剂的种类(薄荷醇、氮酮、油酸)和用量。结果:最佳投药量为4 mg·cm-2,不同透皮促进剂对尼莫地平均有透皮促进作用,其中以5%油酸作用最显著。以5%油酸为透皮促进剂制备的样品的透皮吸收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Js值为28.10μg·cm-2·h-1,12 h单位面积Q值为342.58μg·cm-2。结论:尼莫地平水凝胶贴剂可以开发为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并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选择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混合基质,以冷溶法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测定咪康唑及莫米松的含量,并作光照、高温、室温留样的稳定性考察。结果所制凝胶室温下为液体,涂布皮肤即为成膜凝胶。含量测定时,咪康唑与莫米松色谱峰可有效分离,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800.0μg/mL(r=0.998 9,n=6)和1.00~80.0μg/mL(r=0.998 1,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1%和97.51%,RSD分别为1.41%和2.02%(n=6),2种有效成分对光不稳定。结论该制剂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宜避光包装、保存。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以槲皮素和芦荟苷为原料,制备复方美白防晒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行为。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基质,月桂氮艹卓酮为促渗剂,以丙二醇和甘油为保湿剂,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制剂的最佳处方并制备槲-芦美白防晒凝胶,考察复方凝胶的外观、黏稠度、流变性、pH及稳定性。建立芦荟苷、槲皮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Franze扩散池法,考察复方凝胶中芦荟苷和槲皮素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结果:制备的槲-芦美白防晒凝胶外观透明,黏稠度、流变性适中,稳定性较好。芦荟苷、槲皮素检测浓度分别在8.36~83.60"g·ml-1(r=0.999 9)、7.565~75.650μg·ml-1(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4%和100.44%,RSD分别为0.34%和0.93%(n=9)。两者24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660.139μg·cm-2和520.835μg·cm-2,其24 h累积透过率分别为(88.05±1.63)%和(70.70±1.52)%。结论:用于测定复方凝胶中芦荟苷、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两主药成分透皮吸收特性良好,为后期的药效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对丙酸倍氯米松凝胶体外促透作用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浓度壳聚糖(CS)对丙酸倍氯米松(BD)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将0.1%.0.5%,1.0%CS用于BD凝胶中作为吸收促进剂,以泊洛沙姆p407为凝胶基质,并以含1%氮酮的BD凝胶作为阳性对照,不含任何促渗剂的BD凝胶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大白鼠离体皮肤渗透实验,RP-HPLC法测定接受液中BD的含量,计算累积透过量Q,得出Q-t回归方程及稳态渗透速率J.结果:不同浓度CS对BD凝胶均有一定的促渗作用,并以1.0%促透效果最好,1.0%CS组和氮酮组的J分别为3.78,3.83(μg·cm-2·h-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阴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透皮吸收行为符合一级方程.结论:CS对BD凝胶的体外透皮吸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玲莉  王军  何文  袁李芳 《中国药师》2012,(12):1678-1681
目的:比较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凝胶(SHEG)与其脂质体凝胶(SHLG)的体外经皮渗透行为,以期为筛选出较优的盐酸青藤碱(SH)经皮吸收制剂奠定基础。方法:制备SHEG与SHLG;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法对其体外经皮渗透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种制剂的经皮渗透动力学均符合Higuchi方程,即SHLG:Q=27.22t1/2-16.04(r=0.996 5);SHEG:Q=33.46t1/2-19.59(r=0.995 0),稳态透皮速率J分别为27.22μg·cm-2·h-1和33.46μg·cm-2·h-1,在经皮渗透24 h后,皮肤内的蓄积量分别为21.05μg·cm-2和18.95μg·cm-2,凝胶中的残留量为53.44μg·cm-2和48.09μg·cm-2。两种SH制剂比较,以上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HLG相比,SHEG在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盐酸氨酮戊酸溶液剂及水凝胶两种制剂的透皮及皮内转化效果的差异,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体外透皮实验考察了盐酸氨酮戊酸的参比制剂和待测制剂的透皮效果,并测定两种制剂在活体动物皮肤中的转化产物原卟啉IX (PpIX)进行定量分析,综合比较两种制剂的潜在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体外透皮实验中,凝胶制剂的在新生猪皮肤中的滞留量、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Q)、透皮速率(Flux)、透皮时滞(TL)分别为59.90 ±28.68 mg·cm2、2135.8 ±223.5 ng/mg、12.27± 5.99 mg·cm-2·h-1和0.70±0.35 h;溶液剂分别为52.68 ± 9.95 mg·cm2、 2173.5 ± 480.8 ng/mg、13.22 ± 5.82 mg·cm-2·h-1和0.80 · 0.32 h; 体内实验中,用药4h时裸鼠单位质量皮肤中的PpIX含量分别为41.91 ± mg/cm2(溶液剂)和38.83 ± 15.70 g/cm2(水凝胶)。 结论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制剂在的透皮效果及皮肤内滞留量无显著差异,在体实验中两种制剂皮肤中PpIX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罗丽萍  王军  何文 《中国药师》2012,15(9):1225-1227
目的:考察酮洛芬醇质体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酮洛芬醇质体,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为皮肤屏障,对酮洛芬醇质体的体外经皮渗透量、稳态透皮速率进行研究,并测定24 h时皮肤中的滞留量。结果:酮洛芬醇质体体外24 h累积渗透量Q为(720.88±2.04)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为(28.15±0.20)μg.cm-2.h-1,24 h皮肤中的滞留量(50.86±1.44)μg.cm-2,与同剂量酮洛芬脂质体及其30%醇溶液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醇质体可显著增加酮洛芬的体外经皮渗透,值得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透皮促进剂对白花前胡甲素(dl-praeruptorin A,Pd-Ia)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Pd-Ia进行含量测定,考察月桂氮酮(Azone)及1%Azone与不同浓度丙二醇(PG)混合物对Pd-Ia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使用Azone对Pd-Ia有促透作用,1%Azone效果较好,平均渗透速率达到4.064μg.cm-2.h-1;1%Azone与15%PG合用促透效果最好,平均渗透速率达到4.889μg.cm-2.h-1,且与单用1%Azone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Azone与15%PG合用时,含0.5%Pd-Ia溶液体外渗透具有最大促透效果,体现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对氯苯氧乙酸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法,用于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双交叉实验设计,2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 200 mg,用HPLC法测定对氯苯氧乙酸的血药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0-τ分别为(33.28±8.16) 和(33.08±7.87)μg·h·ml-1;AUC0-∞分别为(34.92±7.80)和(34.08±7.85)μg·h·ml-1;Cmax分别为(12.62±2.79)和(12.55±2.83)μg·ml-1;tmax分别为(2.11±0.37)和(2.07±0.32)h;t1/2分别为(6.01±2.86)和(6.12±2.74)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2±12.7)%.经统计学检验,两制剂的AUC0~∞、Cmax、tmax、t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桉油对丙酸氮倍他索乳膏经皮渗透和吸收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促进剂桉油对丙酸氯倍他索(CBT)乳膏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通过比较透过量和皮层中量,分析在该制剂中是否透合使用桉油,方法:采用直立式扩散池,考察了桉油在0.5%,1.0%,5.0%浓度下0.05%CBT乳膏经皮渗透2,4,6,8,10,24h后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Q(ug.cm^-2)和稳态透皮流量J(ug.cm^-2.h^-1);HPLC法测定经皮渗透24h后每克皮肤组织中CBT的量D(ug.g^-1),结果:4种浓度的桉油均显著促进CBT乳膏透皮吸收(P<0.01),其J值约是对照组的3-5倍(P<0.01),随浓度增加,陂层量D并不随之相应增加,结论:桉油可加快CBT经皮渗透速度,也能增加皮层中CBT量,但有饱和性,建议CBT 乳膏膏以少加(<50%)或不加桉油为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获得国产甲氯噻嗪在中国人体内的代谢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国产的甲氯噻嗪片在健康中国男性受试者中空腹单剂量口服不同剂量时的药动学特点进行评价。方法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甲氯噻嗪的浓度并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入选的10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3种不同剂量(2.5、5.0和10mg)的甲氯噻嗪后的AUC0→t分别为:(128.40±20.88)、(257.68±37.10)和(517.27±119.17)μg·h·L~(~(-1));AUC0→∞分别为:(150.47±24.78)、(299.52±45.56)和(602.57±129.67)μg·h·L~(-1);cmax分别为(8.43±2.21)、(16.60±2.53)和(32.08±8.44)μg·L~(-1);tmax分别为(2.60±0.70)、(2.30±0.95)和(3.25±1.27)h;T1/2分别为(17.63±2.61)、(17.37±2.62)和(17.87±2.49)h;Ka分别为(1.195±0.720)、(1.352±0.626)和(1.221±1.152)h~(-1);Ke分别为(0.0344±0.105)、(0.0391±0.0103)和(0.0362±0.0081)h~(-1);Vd分别为(236.36±69.20)、(221.79±87.94)和(299.30±204.72)L;CL分别为(0.0174±0.0039)、(0.0178±0.0035)和(0.0179±0.0036)L·h~(-1)。结论AUC0→t(r=1)和cmax(r=0.9998)在2.5~10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tmax和T1/2经ANOVA(SPSS10.0)统计学处理3种不同剂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剂量校正后AUC0→t和cmax的几何均数分别是:50.69、51.04、50.39μg·h·L~(-1)和3.26、3.28、3.06μg·L~(-1),其值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胶囊人体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仲坚  陶春蕾  许钒 《安徽医药》2010,14(5):519-521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胶囊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尼莫地平胶囊和参比尼莫地平片各60 mg,采用LC-MS/MS测定血清中尼莫地平的药物浓度。结果健康志愿者口服尼莫地平胶囊试验制剂及参比制剂后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37.459±13.224)μg.L-1和(46.223±22.980)μ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150±0.384)h和(1.025±0.353)h,0~1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分别为(94.721±27.457)μg.h-1.L-1和(95.755±32.246)μg.h-1.L-1,半衰期T1/2分别为(3.073±0.941)h和(3.026±1.139)h。结论尼莫地平胶囊和参比制剂尼莫地平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相似,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王军  何文 《中国药师》2012,15(6):780-782
目的:研制酮洛芬二元醇质体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酮洛芬二元醇质体,采用研和法制备醇质体凝胶;透析法测定包封率;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试验,测定其体外累积渗透量及皮内滞留量;并对其体外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酮洛芬二元醇质体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289.86±44.75)nm,平均包封率为(73.85±2.62)%.体外透过皮肤进入接收液中的二元醇质体(乙醇/丙二醇=7:3)累积渗透量为一元醇质体的1.8倍,24 h时二元醇脂质体和醇质体皮肤中药物滞留量分别为(52.33±3.12)μg·cm-2和(40.25±2.85)μg·cm-2.在实验期内,体外稳定性较好.结论:酮洛芬二元醇质体具更好的透皮吸收性及皮肤滞留性,且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董梅蓉  肖峰  吴成义  魏伟 《安徽医药》2013,17(3):376-380
目的考察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在健康志愿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及进食对其的影响。方法单次给药时受试者分4组(0.5、1、2 g、安慰剂)平行进行,多次给药1组(1 g),进食影响2组(餐前给药、餐后给药)交叉进行。采用LC-MS/MS法检测丙酰左卡尼汀、乙酰左卡尼汀、左卡尼汀的浓度,采用DAS2.1.1药代动力学程序估算丙酰左卡尼汀、乙酰左卡尼汀、左卡尼汀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给药3个剂量组(0.5、1、2 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丙酰左卡尼汀Cmax:(428.84±165.49)、(489.67±231.73)、(2 202.99±1 373.44)μg.L-1;AUC(0-t):(6 208.91±2 138.44)、(7 248.55±2 557.87)、(14 266.30±7 386.05)μg.L-1.h-1。空腹和进食后单次给药后丙酰左卡尼汀的Cmax分别为(904.23±868.38)μg.L-1和(326.95±130.97)μg.L-1;AUC(0-t)分别为(8 678.42±2 864.59)μg.L-1.h-1和(4 009.97±1 736.10)μg.L-1.h-1。多次给药后丙酰左卡尼汀的MRT为(15.03±1.28)h;Cmaxss为(778.78±342.05)μg.L-1;Cminss为(245.75±164.40)μg.L-1;AUC(0-t)及AUCbc分别为(7 664.89±1 555.36)μg.L-1.h-1和(4 343.95±2 388.05)μg.L-1.h-1,Css为(638.74±129.61)μg.L-1,DF为(84.57±51.25)%。结论单次和多次口服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后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基本相似;在0.5~2 g剂量范围内,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多次给药后盐酸丙酰左卡尼汀代谢物在体内无蓄积现象,进食对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