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合并顽固性呃逆(IH)症状患者外周血离子浓度表达。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95例,入选对象按有无合并顽固性呃逆症状分组,观察外周血钙、磷、氯、钾、镁和钠离子浓度表达变化。结果 39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出现IH症状63例(IH组,15.95%)。IH组外周血钙和镁离子浓度表达均明显低于不合并IH脑卒中患者(P均<0.01~0.05),两组间外周血其它离子浓度表达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IH症状患者常常出现外周血钙、镁和钠离子低浓度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与CT图象病变位置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择109例近期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人选对象接受了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并按CT图象病变位置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前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前40%)组的MMSE总分均明显低于后部病灶患者,左半球病灶组MMSE总分均明显低于右半球脑卒中组,皮层病灶患者MMSE总分均明显低于皮层下患者(P<0.01,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前部、左半球和皮层病灶患者较容易发生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患者的CT图像病变位置特征。方法:连续选择近5年住院的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患者85例,入选对象均在就诊时接受了常规头颅CT检查,并按病变位置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皮层病灶组早期癫痫发作例数明显多于皮层下病灶患者(P〈0.05),而按前、后部位病灶和左、右半球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脑卒中皮层病灶患者早期癫痫发作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患病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吞咽功能检查及"卒中后摄食-吞咽障碍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住院经过中是否发生吞咽障碍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5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摄食-吞咽障碍者71例(44.65%),未发生摄食.吞咽障碍者88例(对照组).吞咽障碍组的平均年龄、脑梗死例数、肥胖例数、颈动脉硬化例数、肺内感染例数和平均高血压病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Ol~O.05).结论 年龄偏大、脑梗死、肥胖、颈动脉硬化、肺内感染以及高血压病程长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较容易发生摄食-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价值。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顽固性呃逆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种患者的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 0.05);治疗后1 d、3 d、7d时,实验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明显,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 <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价值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邦松  王庆梅 《安徽医药》2013,17(9):1533-153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0例,对其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研究中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其中早发性癫痫的发生率(68.6%)显著高于迟发性癫痫(31.4% )(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占10.0%,显著低于脑梗死的53.8%和脑出血的52.4%(P〈0.05);病灶位于皮层下的比例均明显低于病灶位于皮层的比例,大面积病灶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小面积病灶的比例(P〈0.05);脑卒中后癫痫组的焦虑、阻滞、认知障碍、全身症状、睡眠障碍、HAMD量表总分6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癫痫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以早发性癫痫为主,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大小与卒中后癫痫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临床表现与CT的关系。方法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病变程度与CT的关系。结果CT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中线移位,脑出血破入脑室,脑梗死后出血者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结论CT表现可预测病情,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下尿路症状(LUTD)常见易患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2009-01/2010-12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28例,入选对象接受了24 h排尿日志监测及"LUTD常见易患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并按恢复期是否发生LUTD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3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恢复期发生LUTD者155例(47.26%).LUTD组的平均年龄、平均高血压病程和尿路感染史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 年龄偏大、高血压病程长和既往发生尿路感染的脑卒中患者较容易出现LUTD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为探寻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理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确诊为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90例患者按就医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加中医穴位针灸加顽固性呃逆药物治疗,试验组在采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配合超声波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疗效,简单易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和期前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0例(脑梗死组)进行回顾与分析,同时将同期就诊或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高血压组)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明显多于高血压组;有感染的脑梗死患者在危险因素上明显多于无感染的患者;在发病前1~3 d、4~7 d,脑梗死组患者的感染例数居多,并且明显多于高血压组;脑梗死组的呼吸道、胃肠道、牙龈部位感染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脑梗死组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混合感染或不易区分例数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前感染会增加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后继发顽固性呃逆与低血钙、低镁血症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的继发顽固性呃逆与低血钙、低镁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 1 996~2 0 0 0年急性脑卒中患者 1 843例中伴发呃逆 66例 ,年龄病情相仿的无呃逆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呃逆组血清钙 1 .0 6~ 2 .2 5mmol·L-1(1 .8± 0 .4)mmol·L-1,并发低钙血症 46例 (69.7% ) ,血清镁 0 .3 4~ 0 .97mmol·L-1(平均 0 .63±0 .2 0mmol·L-1) ,其中并发低镁血症 42例 (64.64% )。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继发顽固性呃逆与低血钙、低镁血症与应用脱水剂有关 ,因此治疗时应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敏 《医药导报》2005,24(7):609-61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病因及治疗。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入院当时、入院1个月对患者评分。对确诊为抑郁症患者使用氟西汀治疗,第10,30天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症19例,占31.7%,其中脑出血9例,脑梗死10例;多病灶15例,单病灶者4例;神经功能缺损轻型5例,中、重型14例。服用氟西汀治疗并得到随访的抑郁症患者16例,1个月时症状完全消失者8例,总有效率为50.0%。结论性别、脑卒中性质与抑郁症发生无明显相关。抑郁症组患者病灶数明显多于非抑郁症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抑郁症发生率高于缺损较轻者。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治疗有效,服用简便、安全,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毕成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7-128
目的 分析辽宁丹东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MN)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的初发急性脑卒中患者135例,入选对象接受了"急性脑卒中MN常见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并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N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3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MN者48例(35.56%),未发生MN者87例(对照组,64.44%).急性脑卒中发生MN患者的平均年龄、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合并感染、呕吐和抑郁发生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 老龄、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合并感染、呕吐和抑郁的急性初发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发生M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81例中经络患者及42例中脏腑患者实施CT平扫或增强扫描,比照两组CT影像学特征。结果所有患者按病灶性质划分,113例系低密度病变,10例系腔梗;按病灶位置划分,病灶位于脑干、脑叶、小脑及内囊基底节例数分别为2、7、16、98例;30例系占位效应,其病灶及水肿组织嵌入侧脑室而诱发中线结构移位。甲组其低密度病变、脑干及占位效应三个指标显著低于乙组(P〈0.05),其腔梗、脑叶两指标显著高于乙组(P〈0.05);两组小脑及内囊基底节两个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可在病灶性质、病灶位置及占位效应上呈现显著的影像学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隐源性脑卒中(CS)合并大量右向左分流(RL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CS合并大量RLS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比较2组基础资料与临床指标,以及病灶数量、部位分布情况.结果 2组在烟酒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PTE)发作患者的首次CT检杳影像学特征.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颅脑外伤后早发性PTE患者79例,并按首次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79例颅脑外伤后早发性PTE患者的首次CT检查影像学特征比较中,CT图像异常、前部损伤、CT中线移位、大体积血肿例数均明显多于CT图像正常、后部损伤例数、CT无中线移位、小体积血肿患者(P均<0.01~0.05),左、右侧损伤和CT颅骨有、无骨折分组之间早发性PTE发生例数分布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 颅脑外伤后早发性PIE患者的首次CT检查影像学特征中,CT图像异常、前部损伤、CT中线移位和大体积血肿表现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不同阶段头颅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患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患者在治疗不同阶段采取颅脑CT影像检查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采用西医保守治疗,B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随时关注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不同阶段进行CT检查发现,患者在1 d内检查各个征象较少,第1~2内周低密度征、脑水肿征等明显增多,第2~3周后梗死区低密度灶减小,等密度区增加,1个月后,又出现低密度病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不同阶段采用颅脑CT,可结合诊断结果,根据不同阶段病变发展状况,指导临床做出每阶段相适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黄红  江红 《黑龙江医药》2009,22(4):555-557
目的:研究糖尿痛对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临床表现、预后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42例,与非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对比,比较其梗死病灶大小、临床表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患者脑梗死病情重、预后差(P<0.01).结论:糖尿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 48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均给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甲氧氯普胺,观察组加用莫沙必利联合巴氯芬。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呃逆症状消失时间为(2.6±0.8)天,对照组为(4.2±1.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接近,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巴氯芬用于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好,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减口服及针刺,对照组采用利他林10 mg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配合针刺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