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李荣  李俊 《安徽医药》2005,9(7):481-483
总结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近况,在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同时,对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母核为苯并吡喃酮的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心脑血管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研究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药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有关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抗衰老、降血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或抗氧化有关。结论黄酮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产生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含有氧杂环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且生物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笔者就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感染、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是开发活性先导物或新药的宝库.利用植物细胞、微生物和酶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生物转化是提供新型活性黄酮、解决黄酮溶解度差、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的有效手段.综述近年来利用植物细胞、微生物、酶转化黄酮类活性成分及其生物转化过程中影响因子的研究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的药理及药效学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近3年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的药理及药效学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抑制病毒、抗肿瘤及抗肝损伤等药理及药效学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病毒和抗肿瘤,总皂苷能抑制病毒活性并降血糖、调血脂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黄酮类、总皂苷类和多糖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多糖能提高免疫功能.荔枝叶、果壳、核仁和果肉含有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和多糖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应加以综合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7.
千斤拔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斤拔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此外尚含有香豆素类、皂苷类、挥发油类等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类雌激素及抗雌激素样作用,以及良好的抗炎镇痛、抗血栓、抗氧化、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等生物活性.综述了近年来对千斤拔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血栓、抗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活性,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为自然界中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研究发现槲皮素、芦丁、葛根素和杨梅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等相关症状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香豆素并木脂素类化合物为近年来发现的香豆素与木脂素发生骈和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其结构类型多样,在植物界分布广泛,且具有抗肿瘤、保肝、抑菌和抗氧化等活性。就近年来对此类化合物的植物分布、结构类型、生物活性及其结构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徐玉婷  吴丹慧 《医药导报》2012,31(2):192-194
鼠曲草所含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类化合物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鼠曲草具有抗氧化及光防护、抑菌抗炎、保肝等作用。该文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鼠曲草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鼠曲草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多样。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病毒、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保护神经细胞等研究中表现出的显著活性极大地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现综述黄酮类化合物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包括体内吸收及代谢、免疫激活、抗氧化、酶抑制剂、激素样作用、抗病毒、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以及神经系统作用等,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生理活性广泛,毒副作用少。实验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调节血脂、减轻心血管损伤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风险。黄酮类化合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主要有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下调炎症细胞因子和激活Nrf2/血红素加氧酶、PI3K-Akt和转录因子-κB等信号转导通路等。本文简要总结黄酮类化合物调控心脑血管系统的最新进展,为以黄酮类化合物为药效成分的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羊耳菊(Inula cappa)为汉族、傣族等多民族常用药,本文综述了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近40年来,已从羊耳菊中分离得到了100余种化合物,主要为倍半萜类、肌醇类、三萜类、黄酮类和酚类化合物。羊耳菊药理活性的报道较少,目前仅发现有抗氧化作用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传统中药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拥有许多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对于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也有了较为详细系统的阐释.比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在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酮类化合物体内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文中对近几年有关该类化合物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胃部、小肠、大肠中均有吸收。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因化学结构不同,其吸收速度、部位等有很大差异,多数黄酮类药物的体内分布与其药理作用部位相一致。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水解、结合、裂解以及氧化反应进行。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排泄途径主要为肾脏和胆汁排泄,排泄物大多为药物的代谢物,也有少数以原形排泄。  相似文献   

16.
黄酮类化合物为自然界中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来发现槲皮素、芦丁、葛根素、原花青素和杨梅树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对糖尿病及并发症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糖尿病性氧化损伤、炎症、糖代谢酶异常等方面均有较好治疗作用,同时一定程度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文中按抗糖尿病作用机制对活性黄酮化合物进行分类和归纳,介绍其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与非结构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玉莉  刘宏  喻晶 《中国药房》2013,(7):660-663
目的:为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抗氧剂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结构与非结构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作用的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黄酮类化合物B环取代羟基的数量和位置以及骨架的共轭情况对其抗氧化活性有影响;同时,疏水性、聚合度、浓度、体内的氧环境及与其他抗氧剂的协同作用等非结构因素对其抗氧化活性也有影响。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应,其抗氧化活性除受到自身的化学结构影响之外,还与其他非结构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具有十分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阿尔茨海默病、调血脂等。近几十年来,关于该类化合物的相关研究较多。本文主要从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紫菀属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菀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萜类、黄酮类、甾醇类、肽类、生物碱等;生物活性多样,具有止咳祛痰、抗肿瘤、抑菌等作用.综述了近年来紫菀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该属植物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博  李志裕  尤启冬 《药学进展》2008,32(9):391-397
从作用靶点的角度,介绍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其作用靶点包括周期依赖性激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