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SD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体外培养过程中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为进行海马神经元的体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离18天胎龄的SD大鼠胎鼠的海马区,经机械吹打,台盼蓝计数后,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接种于24孔板。每天在显微镜下进行神经元的形态观察;第7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进行神经元鉴定及纯度计算。结果机械分离18天胎龄的SD大鼠胎鼠海马得到细胞,经台盼蓝染色,细胞存活率在98%以上。神经元在体外生长良好,培养第7.10天时胞体最为丰满,神经元突起间互相接触形成致密的网络,28天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见大量变性的神经元细胞碎片。MAP2鉴定结果显示,培养7天的海马神经元纯度为92.8%。结论此培养方法获得的海马神经元纯度高、体外存活时间长,具有简便易行,结果稳定的优点,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免疫磁珠(IMB)细胞分选技术结合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A-CM)进行低密度条件下原代神经元培养。方法取新生(24 h)内昆明小鼠取大脑半球,通过机械分离与胰酶消化制备细胞悬液进行原代培养。培养10 d后,利用恒温振荡法去除小胶质细胞等杂细胞,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利用达到纯度要求的细胞培养物制备A-CM。分别取新生(24 h)内昆明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通过机械分离与胰酶消化制备细胞悬液,经IMB细胞分选获得高纯度神经元,加入A-CM进行低密度条件下神经元的原代培养。观察培养过程中神经元的形态学指标,以抗160 ku神经丝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95%。小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观察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神经元在低密度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学特征明显,纯度较高。结论低密度条件下成功培养了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原代神经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乳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原代纯化培养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硝普钠(SNP)制备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损伤模型。方法取乳鼠背根神经节,加入5-氟-2'-脱氧尿苷(5-FUDR)以纯化细胞,MEM-F12培养基培养,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元。神经元培养至第八天分别加入不同浓度SNP(500,50,5μmol·L-1)制备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损伤模型,用台盼蓝染色进行细胞计数,MTT法测定培养神经元活力。结果培养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生长状态正常,纯化培养纯度高于90%,可存活两周以上。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加入SNP作用后,随着浓度增加,神经元死亡率逐渐升高。结论采用SNP制备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损伤模型稳定、可靠,可以作为相关实验研究的理想的体外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取24h内的SD乳鼠两侧大脑皮层,采用胰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皮层神经元悬液,进行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胞体饱满,突起较长;经神经元特异性鉴定,培养的神经元纯度可达90%以上.结论:该技术是一种可靠、稳定的获得神经元的方法,可以用于实验.  相似文献   

5.
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较理想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元.结果:用神经基础培养基(Neurobasal-A)+B27培养的神经元纯度可达70%,生长状态较佳.结论:该培养技术是大鼠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分离、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igh content analysis,HCA)对其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鉴定。方法取2、3 d的新生SD大鼠,体视显微镜下获取大脑皮质,机械分离成1 mm3组织碎块,采用质量分数为0.25%的胰蛋白酶和0.2%的胶原酶(体积比为1∶1)消化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观察接种1 h、3 d、5 d后原代AS基本形态结构,酶消化3 min后,接种30 min,5 d后传代AS基本形态结构;采用多次、多阶段的差速贴壁和震荡相结合的方法纯化细胞;采用HCA技术对AS进行GFAP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采用本法培养的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多、活性佳、纯度高,胞突丰富且细长,并相互交织成网,呈现典型而良好的生长状态;经本法纯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细胞纯度明显提高;经HCA技术进行GFAP鉴定,AS纯度质量分数达98%以上,且图片质量佳。结论建立了一种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进行GFAP鉴定的图片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该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用24 h内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质进行神经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取出生24 h内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质,胰蛋白酶消化,等体积的基础培养基终止消化,机械性吹打通过细胞过滤器获得单细胞悬液,接种细胞,24 h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每3~4 d半量换液.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神经细胞的纯度.结果 细胞在培养12 h后开始贴壁,24 h开始分化生长成梭形.大部分神经细胞于第2天长出突起,第3天神经细胞间形成复杂的联系,第7天神经细胞发育基本成熟.经NSE鉴定,培养细胞中神经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结论 无血清体外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法简便易行,相对于有血清培养法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激活小胶质细胞上的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对减少由于β-淀粉样蛋白1-42沉积所致的慢性炎性反应对神经元毒性作用。方法取孕18 d的胎鼠大脑皮质做原代神经元的培养,选用微管相关蛋白-2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作为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神经元进行鉴定。培养10 d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同培养于带有膜插件的培养皿中。试验分空白对照组、β-淀粉样蛋白组、共培养组、烟碱预处理组,各组添加β-淀粉样蛋白1-42共培养96 h后,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结果体外培养10 d的神经元,用免疫荧光及DAB显色鉴定神经元均能显色,细胞纯度达到了94.49%。激活组与未激活组相比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激活小胶质细胞上的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能减少β-淀粉样蛋白介导的神经元凋亡,对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条件简单易存活,适用于生理、药理学研究的原代神经元培养方法。方法应用新生(48 h以内)大鼠采用急性分离、胰酶消化的方法培养海马和皮层神经细胞,并结合膜片钳及RT-PCR技术鉴定所培养的神经元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培养的神经元纯度可达90%以上;全细胞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表达情况良好。结论应用该方法培养神经细胞操作简单并保持了良好的生理特性,可用于神经元生理特性考察及药理实验研究,是体外培养神经元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1种简单、高效的新生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出生12 h以内的SD乳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胰酶消化和机械分离法相结合制备细胞悬液;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加入阿糖胞苷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生长,而是用2%B27 Neurobasal A medium维持培养。结果:神经元生长良好,形成神经元网络系统;通过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神经元纯度达90%以上。结论:此方法是获得纯度较高的神经元的1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杨梅叶总黄酮对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缺糖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神经元缺糖缺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组和杨梅叶总黄酮高、中、低质量浓度(100、10、1 mg.L-1)给药组,MTT法观察神经元的存活率,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并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杨梅叶总黄酮可显著提高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率和皮质神经元细胞内SOD活性,降低神经元细胞LDH的释放、细胞内MDA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中H2O2含量。结论杨梅叶总黄酮对缺糖缺氧所致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SD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方法及其一种缺氧缺糖(OGD)简易模型建立。方法用温和的TrypLE胰酶消化得到单个皮层神经细胞,用含有B27的Neurobasol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7 d后,将其培养液换成无糖DMEM培养液,放入缺氧装置中分别培养4、5及6 h,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LDH的释放量。结果分离和培养的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免疫荧光方法证明该方法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纯度可达到(93.2±1.3)%,能够达到实验研究的要求。细胞OGD 4、5及6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7±1.3)%、(26.5±3.3)%及(20.8±1.1)%;LDH的释放量分别为(52.9±4.8)%、(89.3±1.3)%及(93.2±1.1)%。结论改良后的培养方法能够稳定地获得高纯度的SD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用厌氧发生装置替代三气培养箱建立了一种OGD简易模型,同时选择OGD 4 h作为缺氧缺糖模型最佳时间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难溶性药物兰索拉唑(LPZ)的包合作用。方法 绘制相溶解度图,考察pH变化、碳酸氢钠的加入对LPZ的增溶作用。采用共蒸发法(CE)和喷雾干燥法(SD)按照LPZ: HP-β-CD量比为1:1或1:1.5的比例制备LPZ/HP-β-CD包合物,测定其溶出度,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SD法制备的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 在pH 11条件下,HP-β-CD与NaHCO3对LPZ的协同增溶效果最好。体外溶出实验表明:CE法和SD法制备的包合物溶出均优于LPZ与HP-β-CD的物理混合物。结论 HP-β-CD能明显提高LPZ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14.
沙生蜡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生蜡菊(Helichrysum arenarium(L.)Moench)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β-D-glucopyranoside,1)、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3′-O-β-D-glucopyranoside,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木犀草素6-羟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6-hydroxy-7-O-β-D-glucopyranoside,4)、木犀草素3′-甲氧基-6-羟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3′-methoxyl-6-hydroxy-7-O-β-D-glucopyranoside,5)、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scutellarein7-O-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O-β-D-龙胆二糖苷(kaempferol3-gentiobioside,7)、山柰酚3-O-(3-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3-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蜡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薄荷醇衍生物对荜茇提取物贴剂中胡椒碱体外经皮通透性的影响,探讨将荜茇提取物制成贴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卧式双室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作为通透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用HPLC法测定接收池中胡椒碱的浓度。结果戊酸薄荷醇酯、己酸薄荷醇酯、丁酸薄荷醇酯和乳酸薄荷醇酯对胡椒碱经皮吸收有明显的促透效果,其中以戊酸薄荷醇酯的促透效果最好;庚酸薄荷醇酯、十四酸薄荷醇酯和油酸薄荷醇酯的促透作用不明显;薄荷醇对胡椒碱的经皮吸收有抑制作用。结论在含有化学促进剂的贴剂中,胡椒碱的累积透过量及稳态通透速率均显著增加,说明将荜茇提取物制成贴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HPLC法同时测定十味活血丸中升麻苷和甘草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十味活血丸中升麻苷和甘草苷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 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为0.5%的冰醋酸溶液(体积比为15∶85),流速:1.0 mL.m in-1,检测波长:276 nm,柱温:40℃。结果十味活血丸中升麻苷和甘草苷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升麻苷的质量浓度在2.86~28.6 mg.L-1(r=0.999 7)、甘草苷的质量浓度在0.774~7.74 mg.L-1(r=0.999 9)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升麻苷和甘草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和99.0%,RSD(n=9)分别为1.8%和1.6%。结论该法可用于十味活血丸中升麻苷和甘草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氧载体正十六烷对红法夫酵母发酵产虾青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在不同生长时期添加不同浓度正十六烷。结果在对数生长期添加体积分数6%的正十六烷,可使生物量提高20.14%,单位细胞虾青素产量从0.69 mg.g-1增加到0.94 mg.g-1,说明氧载体的存在使产物合成能力提高了35.90%。结论添加氧载体正十六烷可以加强发酵液中氧传递,提高溶氧水平,促进虾青素的单位合成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蒙药沙蓬的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对沙蓬根和茎横切面的组织构造进行显微鉴定,并对根、茎、叶以及果实的粉末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结果沙蓬根的横切面呈现异常生长的三生组织构造特征,轴器官为双螺旋状式样结构类型,异常维管束为外韧型维管束。茎的横切面组织构造呈现异常生长的三生构造特征,轴器官为同心环状式样结构类型,皮层附加异常维管束为外韧型维管束,3、4轮同心环状排列。异常维管束之间的结合组织结构式样为径向厚壁木质化型,束间薄壁组织细胞高度木质化,轮层间的薄壁组织细胞较大。根的粉末可见大量草酸钙簇晶,螺纹、网纹、孔纹等多种类型导管,薄壁细胞高度木质化,纤维细长高度木质化,细胞腔明显。茎部粉末可见不等式或不定式气孔,草酸钙簇晶数量众多,导管为螺纹、网纹、孔纹。叶部粉末亦可见不等式或不定式气孔,草酸钙簇晶数量众多,散在或镶嵌于薄壁细胞中,薄壁细胞细长。果实粉末可见大量分支状非腺毛和胚乳细胞,草酸钙簇晶存在于薄壁细胞腔内或镶嵌于细胞间隙,数目极多。结论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沙蓬药材的显微鉴定,为制定沙蓬药材的质量标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