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对大鼠肝保护与抗氧化作用。方法:选取40只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模拟组、溶剂对照组及治疗3组(20 mg/mL,60 mg/mL,100 mg/mL),每组8只大鼠;模型组每隔3 d给予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浓度为30%,持续给予10 d,给药方法为灌胃;溶剂对照组每日行同等剂量溶剂实验;治疗3组每日给予汉防己甲素并给予四氧化碳溶液;比较汉防己甲素对大鼠肝保护与抗氧化效果。结果:治疗3组大鼠肝损伤程度指标显著优于其他2组,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AT、GPx、SOD、GST、GSH等抗氧化指标显著优于其他2组,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防己甲素可有效清除超氧化物离子形成的自由基,且清除能力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对大鼠肝保护与抗氧化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l)神经病理痛模型,应用v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latency,TWL),观察川芎嗪对CCl大鼠MWT和TWL的影响。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L4/L5段脊髓P2X,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14d,V组(CCl模型组)和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TMP对照组)、Ⅲ组(假手术组)、Ⅳ组(CCl模型+TMP治疗组)相比较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5),大鼠脊髓P2X,受体表达明显升高(P〈0.05);Ⅰ、Ⅱ、Ⅲ、Ⅳ组之间相比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大鼠脊髓P2X,受体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Ⅳ组脊髓P2X,受体的表达较Ⅴ组低(P〈0.05)。结论 川芎嗪对P2X,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过敏及GL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Sham组、CCI 14 d组、Cef预防组、 Cef治疗组,后2组设腹腔注射NS组为对照,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另设CCI 1 d、4 d、7 d组。应用免疫组化观察不同时间点脊髓后角GLT-1表达的变化。结果CCI诱导大鼠产生了热痛敏,腹腔注射NS对CCI诱导的热痛敏无影响。 Cef预防组大鼠CCI侧后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于CCI后第5天、第7天明显延长( P <0°.05);Cef 治疗组大鼠CCI侧后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在术后第11天、第14天明显延长( P <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Cef预防组和Cef治疗组分别抑制和逆转了GLT-1在CCI后期表达的降低。结论 Cef可通过上调GLT-1的表达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曲松钠( Ceftriaxone,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过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Sham组、CCI(坐骨神经结扎)组、Cef预防组、Cef治疗组,后2组设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组作为对照,每组10只。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和第14天测定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结果 CCI诱导大鼠产生了热和机械性痛敏,Cef预防组大鼠CCI侧后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于CCI后第5天、第7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于术后第7天同NS对照组以及CCI组相比明显延长( P <0.05);Cef 治疗组大鼠CCI侧后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在术后第11天、第14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于术后第14天同NS 对照组以及CCI组相比明显延长( P <0.05)。结论 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起到了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冰片外用对大鼠外伤引起的急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及外用冰片组3组,假手术组仅对手术部位进行皮肤脱毛,建立手术组及外用冰片组大鼠后肢穿刺伤疼痛模型,外用冰片组术后创面外用冰片粉末300 mg。观察外用冰片组和手术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继发机械痛阈、继发热痛阈水平和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细胞数量(FPIN)的差异。结果假手术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痛阈变化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用冰片组术后继发机械痛阈、继发热痛阈值均高于手术组,FPIN(22.6±6.7)低于手术组(36.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片外用于损伤部位,通过抑制损伤处伤害性感受器的传入信号对外伤后引发的急性疼痛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足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1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术前1 d、术后3d及5d的足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术后3d及5d的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d的检测结果差于术前1d及术后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足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明显,应重视术后对此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四环素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方法所有大鼠术前8d鞘内置管,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来分别评价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前给药组:生理盐水10μl或米诺四环素50μg,于坐骨神经结扎前1d开始持续到术后1d(每天2次)鞘内注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分别于术前2d,术后1,3,5,7,14d测定;后给药组:坐骨神经结扎后7d,鞘内注射1次生理盐水10μl或米诺四环素50μg,其对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的影响分别于给药后0.5、1、2、4、8h测定。结果CCI大鼠从术后1d形成稳定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前鞘内注射米诺四环素明显增加CCI大鼠MWT和TWL(P<0.05,P<0.01),相反,后鞘内注射米诺四环素对CCI大鼠MWT和TWL无明显影响。结论前鞘内注射米诺四环素明显抑制CCI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提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引发神经病理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局部瘦素及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将80例患者分为2组:汉防己甲素治疗组与经典治疗组各40例。采用酶链免疫方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及诱导痰瘦素(Leptin)、可溶性瘦素受体(sLR)、白细胞介素8(IL-8),并同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比较:Leptin、sLR、IL-8及血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汉防己甲素治疗组Leptin、sLR、IL-8及血清CRP比经典治疗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6±0.22,24.45±0.73,25.35±0.35,16.09±0.86)vs(7.76±0.19,28.97±10.11,19.99±0.97),P〈0.05或P〈0.01],诱导痰Leptin与血清Leptin呈正相关(P〈0.05),而与血清sLR、IL-8、CRP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能改善急性加重COPD患者的全身及气道局部炎症状态,同时下调瘦素、瘦素受体、IL-8、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炎性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小胶 质细胞标记物补体受体-3的单克隆抗体(OX42)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 SD大鼠 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4组(n=8):对照组(C组)、炎性痛组(IP组)、脉冲射频组(PR组)和炎性痛+脉冲射频组(IP+PR组)。脉冲射频组和 炎性痛+脉冲射频组于造模后第 4天行 L4-5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各组大鼠于造模前(d0)和造模后第 1、3、5、7天 (d1、d3、d5、d7)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取L4-6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 GFAP和 OX42的表达。结果 与 C组和与 PR组比较,IP组和 IP+PR组炎性痛造模后各时点 MWT降低,TWL缩短 (P<0.05);与 IP组比较,IP+PR组行脉冲射频术后各时点(d5和 d7)MWT升高,TWL延长(P<0.05);与 C组和与 PR 组比较,IP组和IP+PR组脊髓GFAP和OX42表达上调(P<0.05);与IP组比较,IP+PR组比较脊髓GFAP和OX42表达 降低(P<0.05)。结论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可减轻炎性痛大鼠痛敏反应,抑制炎性痛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10.
L5前根切断大鼠模型中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5前根切断(L5VRT)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背根神经节(DRG)P2X,受体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A组(UVRT术后3d)、B组(L5VRT术后7d)、C组(L5VRT术后14d)、D组(UVRT术后21d)模型组和E组(假手术组),E组仅行半椎板切除术暴露左侧脊髓,分别在各自的时间点灌注取材L5背根神经节,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1)L5前根切断手术后,大鼠从次日开始即能产生双足明显的机械痛敏,与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痛敏情况持续至少4周;(2)免疫荧光染色发现B组、C组及D组模型组同侧15DRG的P2X3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B组、C组及D组模型组对侧L5DRG的P2X3受体的表达与E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A组模型组的双侧L5DRG的P2X3受体的表达与E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L5前根切断疼痛模型能产生双足明显的机械痛敏;(2)该模型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其机械痛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孔明  胡兴国 《黑龙江医药》2011,24(6):907-91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intrathecal injection IT)可乐定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PKA催化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可乐定5μg组,可乐定10μg组和可乐定20μg组.按Yaksh法鞘内置管,按Brennan法制作大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脑保护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粉防己碱片剂口服。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升高,治疗后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治疗组治疗后7、14 d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防己碱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升高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脑组织损伤和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前瘘管感染期患者实施摘除术后采用红光理疗促进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52例耳前瘘管感染期摘除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红光理疗[波长为(630±10)mm,10min/次,1次/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第3、7天的VAS评分与第1天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3、7天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的VAS评分(P<0.05)。观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33±0.54)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0.65)d(P<0.05)。观察组的完全愈合率为5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7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结论对耳前瘘管感染期患者实施摘除术后采用红光理疗能够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减轻切口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尘肺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吸含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250μg)每日2吸;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汉防己甲素80 mg,口服,每日3次,连用6 d后停用1 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评分、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评分、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FEV1、FVC、FEV1/FVC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较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y-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期间和术后过程的随访,研究PCEA时间与术后膀胱出血量的关系,以改善PCEA的质量。方法:择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46例,其中3例不符合纳入标准被剔除。ASAⅠ~Ⅱ级,年龄(64.5±7.6)岁。L2-3腰-硬联合麻醉,术毕PCEA为5ml/h,配方为: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1ug/ml-托烷司琼5mg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250ml。全部患者按PCEA时间分成两组,A组(n=20):PCEA时间为50h;B组(n=23):PCEA时间为100h。研究视觉模拟评分(VAS)、膀胱冲洗量、持续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持续冲洗期间,B组在术后第3天起的冲洗量比A组大幅减少,均值分别为2.7、4.1(P〈0.01),两组患者至术后第4天盐水用量分别为1.5、2.8(P〈0.01)。B组持续冲洗时间为(121.1±30.2)h较A组的(145.3±42.1)h有所缩短(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9.7±1.6)d和(9.1±1.4)d(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EA期间第3天开始A组的VAS有一定程度反弹,而B组镇痛良好,显示不同时间的镇痛存在差异(P〈0.01)。结论:与常规50h镇痛相比,镇痛时间延长至96h以上,更能显著减少冲洗后期出血量,缩短膀胱冲洗时间,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提高恢复质量和患者对PCEA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眼镜蛇毒镇痛组分(CVAF)对大鼠炎性痛作用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在测定基础痛阈后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NC组)、炎性痛模型组(CFA组)、炎性痛模型+CVAF组(CFA+CVAF组)和炎性痛模型+吗啡组(CFA+Morphine组)。随后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n=6):正常对照组(NC组)、炎性痛模型组(CFA组)、炎性痛模型+CVAF组(CFA+CVAF组)、炎性痛模型+阿托品+CVAF组(CFA+Atr+CVAF)、炎性痛模型+纳洛酮+CVAF组(CFA+Nal+CVAF)和炎性痛模型+L—NAME+CVAF组(CFA+L—NAME+CVAF)。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痛阈潜伏期(TWL)和机械痛阈值(MWT),制备脊髓匀浆,用于检测其中IL-1和TNF—a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CFA组大鼠第1天开始TWL和MWT明显降低,出现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持续14d仍存在;CFA组大鼠脊髓匀浆IL-1和TNF—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与CFA组相比,CFA组大鼠腹腔注射CVAF后其TWL和MWT均升高,表明炎性痛大鼠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得到改善;脊髓匀浆中IL-1、TNF—a表达显著减少(P〈0.01),显示CVAF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而发挥镇痛作用。与CFA+CVAF组大鼠相比,L—NAME+CVAF组大鼠明显增强了CVAF对炎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表现为TWL和MWT的明显升高(P〈0.01);而CFA+Atr+CVAF组和CFA+Nal+CVAF组大鼠TWL和MWT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结论:初步阐明CVAF通过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对炎性痛大鼠具有镇痛效应。阿片肽受体系统和胆碱能受体系统均部分参与了其对炎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齐考诺肽注射液对大鼠L5脊神经结扎后神经病理性疼痛(L5SNL)的镇痛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5组(n=8),包括假手术组(SC组):0.9%NS20 μL、L5SNL模型组(L5SNL组):0.9% NS20 μL;DZ1组:第一批次国产齐考诺肽100 ng;DZ2组:第二批次国产齐考诺肽100 ng;IZ组:进口齐考诺肽100 ng.采用测试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50%PWT)和热刺激撤足潜伏值(TWD)的方法,观察大鼠治疗前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变化,并计算药物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结果:与L5SNL模型组相比,鞘内单次给予国产及进口齐考诺肽100 ng均可显著提高大鼠50%PWT和TWD(P<0.01);与IZ组相比,国产齐考诺肽组的MPE和TW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齐考诺肽对L5脊神经结扎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梁映霞  张志宇 《中国药房》2012,(25):2331-2333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眼镜蛇毒活性成分(AF)对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三磷酸腺苷(ATP)敏感钾(KATP)通道阻滞药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腰5脊神经结扎并切断,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采用鞘内注射方法,考察给予不同剂量(0、0.02、0.04、0.08mg.kg-1)AF后24h内模型大鼠双侧后足的50%机械性撤足反应阈值(PWT)。另将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格列苯脲(5mg.kg-1)组、AF(0.04mg.kg-1)组及其联用组,考察各组大鼠给药后24h内双侧后足的50%PWT。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0.5~24h时段0.08mg.kg-1AF组大鼠的50%PWT明显增加(P<0.05),给药后1~6h时段0.04mg.kg-1AF组大鼠的50%PWT明显增加(P<0.05),给药后2~6h时段3个AF剂量组大鼠的50%PWT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格列苯脲组50%PWT无明显变化,AF组1~6h时段50%PWT明显增加(P<0.05);与AF组比较,联用组给药后1~6h时段50%PWT明显减少(P<0.05),且手术同侧后足与对侧后足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鞘内注射AF可缓解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KATP通道阻滞药可完全阻断其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