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HLA—DR/DQ,HLA—A/B与肺结核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蔡善君  蒋模  宿罡  谢兵  罗军敏 《贵州医药》2010,34(2):108-110
目的研究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DR/DQ、A/B(histocompatibility leukocyte antigen,HLA—DR/DQ,A/B)与肺结核之间的联系,探讨遵义市部分汉族人肺结核发病与HLA—DR/DQ,HLA—A/B基因相关性。方法选取36名已确诊肺结核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与研究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的1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提取DNA。使用新型PCR—SSP方法对DNA进行HLA—DQ/DR,HLA—A/B等位基因位点的检测,结果进行SPSS10.0软件统计学处理,比较正常对照组和肺结核患者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计算两组优势比(oddsratio,OR)。结果(1)共检测到HLA—DR位点上的13种等位基因,HLA—DQ位点上的7种等位基因,HLA—A位点上的10种等位基因,HLA—B位点上的20种等位基因。(2)HLA—DRB1*16在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6.9%和1.5%(OR=5.215,P=0.049);HLA—A*2在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40.2%和9%(OR=18.87,P=0.000);HLA—A*24在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8.3%和19.5%(OR=5.690,P=0.015)。结论HLA—DR*16、HLA—A*2基因表达与肺结核呈正相关,提示HLA-DR*16、HLA-A*2可能是肺结核的易感基因,HLA-A*24基因在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结核患者组,其可能是肺结核患者发病的拮抗基因。  相似文献   

2.
江苏地区糖尿病患者HLA—DR基因频率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振霞  鲁严 《江苏医药》1996,22(9):604-60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了江苏地区汉族20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2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和43例正常人的HLA-DR基因频率分布。结果显示:1.IDDM组的HLA-DR3和/或DR4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R2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表明DR3和/或DR4为江苏汉族IDDM患者易感基因;DR2为保护基因。2.NIDDM组与对照组比较HLA-DR基因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霉素过敏反应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以河南汉族临床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RAST)检测血清中针对青霉素药物的8种特异性IgE抗体和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primer,PCR-SSP)的方法检测HLA-DRB等位基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E抗体阳性组DR14.1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0.05),并且在速发型和荨麻疹组DR14.1基因频率均明显降低(P〈0.05);IgE抗体阴性组DR17、DR18、DR9、DR13.1、DR14.1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14.1基因与IgE抗体的产生有关,可能为抗体阳性过敏反应的保护基因,并且与速发型过敏反应和出现荨麻疹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A/G多态性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TAO患者45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无眼病患者100例和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筛选的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体检者10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CTLA-4基因外显予1的49位点A/G酶切住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分析比较此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的差异。结果①TAO组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无眼病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无眼病组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AO组、无眼病组AA基因型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TAO组与无眼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②按性别分层后,TAO组、无眼病组男性C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AO组与无眼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AO组、无眼病组女性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TAO组与无眼病组相比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③TAO组按甲状腺眼病分级分成5+6级、4级和3级,3组进行比较发现,3组之间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住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LA-4基因可能是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TAO的易感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DR4等位基因与福建籍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及病情和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性引物基因扩增法(PCR-SSP),对98例RA和100例正常人进行HLA-DR4基因型鉴定,并作病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补体3(C3),补体4(C4),X线分期的比较分析,结果:RA患者HLA-DR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58.1%对21%),DR4阳性组RA较阴性组病程长,ESR,CRP及RF值升高,C3,C4降低,易发生早期的骨质侵蚀。结论:福建籍汉族人群中RA和HLA-DR4显著相关,HLA-DR4可作为估计RA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EH—LVH)和左室扩大(EH—LVD)与HLA-DRBI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云南汉族91例健康个体和9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并对其进行二维超声和M型超声检查有无LVH和LVD。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可能的易患因素。结果1.高血压伴左室肥厚(EH—LVH+)组中HLA—DR15(DRB1*1501/2)频率明显高于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EH—LVH-)组(34.9%VS10.4%,P=0.000,RR=4.601)和对照组(34.9%VS6.0%,P=0.000,RR=8.330);而DR9(DRB1*0901)的频率明显低于EH—LVH-组(23%VS10.4%,P=0.028,RR=0.205)和对照组(2.3%VS19.2%,P=0.000,RR=O.1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LA—DR15等位基因,病程及收缩压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EH—LVH)有作用,比值比(0R)值分别为6.067,1.263,1.220;3.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伴左室扩大组(EH—LVD+)与高血压不伴左室扩大组(EH—LVD-)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15(DRB1*1501/2)等位基因可能是云南汉族EH—LVH的易感基因;HLA—DR9(DRB1*0901)等位基因可能是EH—LVH的保护基因。HLA—DR15等位基因、病程、收缩压均是引起EH—LV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LA-DR多态性与SLE的易感性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方法,对80例SLE患者和104例健康人HLA-DR基因进行研究。结果 SLE患者DR15基因频率明显升高(P<0.001,RR=3.86),DR3、DR4基因频率显著下降(P<0.05,RR=0.48;P<0.05,RR0.38),DR15阳性的患者中狼疮性肾炎发病率高于其它患者(P<0.05,RR=3.15),抗SSA抗体也明显升高(P<0.05,RR=3.4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HRS)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方法对96例失代偿性肝硬化并HRS患者及各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ACE基因上的DNA片断,根据I/D来判断其多态性,同时各例均采血测ALT、AST、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等指标,并测。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不同基因型间这些指标的差异。结果HRS患者中,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各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其他肝病组外,各组Ⅰ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D等位基因频率(均P〈0.01),各对照组中,三种基因型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S组中,Ⅱ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ID及DD型(P〈0.05)。Ⅱ基因型的SCr等显著高于ID型及DD型(均P〈0.05),GFR显著低于ID型及DD型(P〈0.05)。结论ACE基因Ⅱ型可能为失代偿性肝硬化易并发HRS的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9.
HLA-DRB1基因与湘西土家族人群肺结核的易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湘西土家族人群肺结核的遗传关联性。方法:用病例与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69例湘西土家族人群肺结核患者和100例湘西土家族人群健康对照者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B病例组的DRB109基因频率增高(63.7%比14%Pc〈0.0001RR=10.81),而DRB111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6%比29%Pc〈0.05)。结论:HLA-DRBI09可能是湘西土家族人群肺结核的易感基因,HLA—DRB111可能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0.
祝勇  刘璠  张烽  姚登福  陈向东 《江苏医药》2006,32(12):1112-1114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T869C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76例随访2年的RA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PCR-RFLP方法检测TG即1基因T869C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RA组不同基因型间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RA组CC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CT及TT基因型频率则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A组C等位基因频率下降,而T等位基因频率升高(P〈0.01),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的RA危险度分别为2.62倍(P〈0.05)和3.60倍(P〈0.01);RA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发病年龄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在X线≥Ⅲ期改变比例也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结论 TGFβ1基因多态性与RA相关,T等位基因是RA的遗传易患因子,并且与RA起病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健康人群(28例,对照组),肝硬化患者(28例,肝硬化组)及肝癌患者(28例,肝癌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及催乳素(PRL)含量,计算雌二醇/睾酮比值(E2/T).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肝癌组E2水平(221.93±11.78) pmol/L、PRL水平(1.48±0.02) nmol/L、E2/T水平(3 889.37 ±14.28)、T水平(0.06±0.08) nmol/L,与对照组的(117.64±5.18) pmol/L、(0.78±0.17)nmol/L、(558.23±11.19)、(0.21 ±0.07)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2、10.73、11.12、14.69,均P<0.05).肝癌转移组与肝癌无转移组E2水平与E2/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性激素水平改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过程紧密相关,E2/T增高提示肝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陈霞  刘蕾  牛国超  梁育飞  张晓岚 《河北医药》2012,34(13):1930-1932
目的检测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表达水平,探讨HCC患者与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HCC患者40例为HCC组,肝硬化患者60例为肝硬化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105的阳性细胞比率,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AFP。结果 HCC组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高于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C患者的血清AFP的表达水平较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AFP>400ng/ml的HCC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显著高于AFP<400ng/ml(P<0.01)。结论 HCC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较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群升高,AFP水平越高、肿瘤越大,CD105阳性细胞亦越多;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的水平可作为临床HCC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丙肝相关的肝癌(HCV—HCC)患者中的变化及基因分型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1386例HCVRNA阳性且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把患者按诊断分为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丙肝相关的肝癌组,采用qRT—PCR检测患者血清的HCVRNA载量与基因分型,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及丙肝相关的肝癌组患者HCVRNA载量分别为(6.47±1.03)lgIU/mL,(6.18±1.09)lgIU/mL和(6.07±1.13)lgIU/mL,三组患者HCVRNA载量不同,丙型肝炎组HCVRNA明显高于其他二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2.80,P〈0.05),但丙肝肝硬化组与HCV—HCC组患者HCVRNA载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1386例患者中816例进行了HCV基因型检测,1型基因型529例(64.83%),2型基因型287例(35.17%),丙型肝炎组患者1型基因型者为400例,2型基因型者为226例,1b型基因型为主(63.10%),丙肝肝硬化组1型基因型117例,2型基因型为57例,1b型基因型为主(65.52%),HCV—HCC组1型基因型为12例,2型基因型为4例,1b型基因型为主(68.75%),三组患者基因型比例无明显差别(x^2=1.02,P=0.31)。结论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过程中减低,河南地区丙肝患者以1型基因型为主,且1型、2型基因型对疾病的进展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FP-L3、GPC3、AFU三者联合检测模式对诊疗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方法选择肝癌患者100例(PHC组),肝硬化患者50例(肝硬化组),正常对照者5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出AFP-L3、GPC3和AFU的浓度。然后分别按照检测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PHC组的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的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HC组的GPC3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的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HC组的AFU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AFP-L3、GPC3、AFU三者联合检测时,高于任何单项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 AFP-L3、GPC3、AFU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PH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Surviv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鳞癌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IF-1α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HIF-1α和Surviv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7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无表达),P〈0.05,差异有显著性。(2)HIF-1α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4.67,P〈0.05),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χ^29.04,P〈0.05);Survivin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5.36,P〈0.05),与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χ^26.32,P〈0.05)。(3)HIF-1α和Survivin在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HIF-1α与Survivin均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两者在宫颈鳞癌的演进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宫颈鳞癌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8例实施RFA治疗,B组50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GS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变化.结果 两组完全损毁率及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A联合GSH治疗肝癌可促进病灶清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总胆汁酸(TBA)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确诊的肝癌患者45例(PHC组),肝硬化患者43例(肝硬化组),正常对照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出GPC3的浓度,采用循环酶法检测TBA,采用速率法检测GGT。结果(1)PHC组与其他2组比较,GPC3、TBA、GGT的捡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97、32.481,12.537、14.957,12.383、14.024,P〈0.01)。肝硬化组对照组比较,GPC3、TBA、GGT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9.7684;10.991;15.799)。(2)PHC组GPC3和TB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T阳性率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HC组三者联合检测阳性44例,占97.7%(44/45)。与任何单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C3与TBA及GGT联合检测明显提高PHC的阳性检出率,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100例确诊为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A组)50例和单纯放疗组(B组)50例,A组在放射治疗的第1、4周给予2个周期顺铂加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B组只给单纯放射治疗。结果A组完全缓解率84.O%(42/50)高于B组64.0%(32/50)(X^2=4.18,P〈0.05);A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0%(47/50)、72.0%(36/50),高于B组88.0%(44/50)、54.0%(27/50)(X^2=0.80,P〉0.05,X^2=4.75,P〈0.05);A组局部复发率8.0%(4/50)明显低于B组26.0%(13/50)(X^2=3.85,P〈0.05);A组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4.0%(7/50)明显低于B组32.0%(16/50)(X^2=4.12,P〈0.05)。A组黏膜损伤54.0%(27/50)明显高于B组29.4%(10/50)(x^2=4.38,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可以降低远处转移和提高3年生存率,其毒性反应可以耐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氨水平、层黏连蛋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癌组),其中男71例,女37例,年龄37~71岁,平均55.6岁。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28例,B级32例,C级48例。正常对照组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37~62岁,平均46.8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层黏连蛋白(LN),血氨(NH3)采用连续监测法,血小板参数用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检测。比较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癌组Child-Pugh分级间的NH3水平、黏连蛋白(LN)、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NH3、LN、MPV、PDW升高,PLT和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NH3、LN、MPV、PDW逐渐升高,PLT和PCT下降,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随着肝功能的下降,NH3与LN、PCT呈直线相关,与PLT、MPV、PDW无明确相关。结论联合观察血氨、层黏连蛋白与血小板指标变化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无创伤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K在早期肝病、肝硬化及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ILK在1034例早期肝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ILK在早期肝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各级肝病、肝硬化与肝细胞癌相比ILK的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ILK表达率与肝细胞癌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ILK可作为反映肝细胞增生病变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对肝细胞增生与癌变的诊断及鉴别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