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病例] 男,31岁。因间断上腹部隐痛不适4年,头晕、便血5天入院。患者于4年前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伴反酸、嗳气。疼痛无明显规律性,自服“胃仙U”及对症治疗好转。曾在当地医院行钡餐造影检查,未见异常。因进食后上述症状加重,遂来诊,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入院。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底后壁向腔内突出的约6cm×8cm分叶状团块阴影。在全麻下行贲门侧胃大部切除,术中见贲门周围有一“亚铃状”肿瘤,食管下段有一3.5cm×2.0cm外生性肿块,贲门口狭窄,胃底右后方有一8.0cm×1.0cm肿块位于腔内。诊断:贲门周围肿瘤。因肿瘤位置高,遂行胸腹联合切口,切除肿瘤。病理诊断:胃体后壁小弯侧粘膜及浆膜下多发性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2.
【例 1】 女 ,5 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伴消瘦入院。查体腹部无阳性体征 ,食管造影见肿物位于主动脉弓上 3cm ,并管腔狭窄。胃镜活检为鳞状细胞癌。胸腹部CT示食管癌肿平面有肿物突入食管腔内 ,胃底有一外生性近圆形肿物 ,肝脏无转移。考虑为食管上段癌合并胃底平滑肌瘤。在左后外侧切口行开胸探查术 ,术中切开膈肌见胃底大弯有一类球形肿物 ,表面较光滑 ,借 1cm蒂与胃相连 ,贲门周围及胃左血管旁未见淋巴结大。以蒂为中心较大范围楔形切除部分胃壁 ,并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术毕检查肿瘤为 3cm× 3cm×3 5cm ,切面灰红色…  相似文献   

3.
胃底贲门癌的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全胃切除术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同时清扫肿瘤周围淋巴结或将受累器官一并切除。手术径路可选择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切口。我院近年来共收治胃底贲门癌7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韦英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101-102
目的分析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8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63例胃肿瘤患者,采用胃镜联合腹腔镜对患者病灶进行准确定位,从患者腹腔部位对患者的胃肿瘤进行切除,行切除治疗胃底18例,治疗胃前壁为21例,治疗胃后壁24例。结果 63例手术均成功实施,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无中转进行开腹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为5~12d,对其进行随访半年,患者无复发病症,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肿瘤,可有效治疗患者的胃肿瘤病症,所造成的创伤小,患者出血量小,可以较快获得恢复,治疗胃肿瘤病症,安全有效,但其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进行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5.
胃肠造影、胃镜及胃部CT对胃平滑肌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胃平滑肌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胃镜及胃肠造影初步诊断为胃平滑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胃镜表现、胃肠造影表现;并分析其CT表现,其中12例经手术证实.结果 胃肠造影表现:14例在胃底或胃体可见半圆形或边界光整的充盈缺损,胃壁蠕动正常,胃粘膜皱襞展平,3例在充盈缺损表面可见小龛影.胃镜:14例在胃体或胃底部可见粘膜隆起、质韧、边界清晰,其中3例可见胃粘膜表面有小溃疡.CT表现:12例可见在胃体或胃底部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位于胃壁,与周围组织关系分界清晰;2例胃壁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胃肠造影、胃镜及胃部CT对诊断胃平滑肌瘤各有优缺点,胃镜或胃肠造影与胃部CT结合检查,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孙瑞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30-131
目的:探讨胃肠平滑肌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胃平滑肌肿瘤患者30例,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肿瘤所在部位和肿瘤分类。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胃平滑肌瘤24例患者中,行胃肿瘤楔形切除共1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9例。6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均未发现转移灶,其中1例与横结肠发生粘连,6例患者中2例患者行胃楔形切除,1例患者行近端胃部分切除,2例患者行远端胃部分切除,1例患者行远端胃部分切除联合横结肠切除。结果:24例胃平滑肌瘤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23例患者存活至随访结束,1例患者3年后复发,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确诊为平滑肌肉瘤,累计存活时间为3.8年。6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中,2例患者因腹腔出现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术后存活时间1例为1.8年,1例为2.5年;2例患者3年后发生肝转移行肿物再切除,累计存活时间1例为3.7年,1例为3.5年;其余2例患者健存至随访结束。结论:胃肠平滑肌肿瘤患者要积极手术治疗,可采用胃镜活检或者术中冰冻切片确定肿瘤性质,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1病例简介患者,女,57岁,因"上腹阵发性隐痛四月余"于2010年3月21日入院,疼痛以剑突下明显,夜间多发,伴反酸、嗳气。3月21日门诊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胃底黏膜下肿瘤",为行胃底黏膜下肿瘤内镜下治疗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疾病史,无家族性肿瘤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生命征正常,心肺体检无异常,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超声诊断胃癌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先经腹部扫查胃区及周围组织,然后饮造影剂,逐段扫查贲门、胃底、胃体、胃窦部,必要时扫查邻近器官和周围淋巴结,观察胃壁是否平滑、胃壁厚度、层次是否清晰及蠕动情况。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胃窦占位病变16例,胃体占位病变9例,胃壁增厚原因待查6例,大部分胃内弥漫占位4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7例。其中经手术及胃镜证实正确者32例,误诊3例,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42%。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胃癌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启事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超声诊断胃癌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先经腹部扫查胃区及周围组织,然后饮造影剂,逐段扫查贲门、胃底、胃体、胃窦部,必要时扫查邻近器官和周围淋巴结,观察胃壁是否平滑、胃壁厚度、层次是否清晰及蠕动情况。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胃窦占位病变16例,胃体占位病变9例,胃壁增厚原因待查6例,大部分胃内弥漫占位4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7例。其中经手术及胃镜证实正确者32例,误诊3例,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42%。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胃癌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贲门癌经腹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我院确诊的106例贲门胃底癌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经腹全胃切除组56例,经腹近端胃切除组50例。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经腹全胃切除组与经腹近端胃切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后者(P<0.05),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腹全胃切除组与经腹近端胃切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8月~200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胃平滑肌肿瘤肿块较大,大多位于胃底体区,胃平滑肌肉瘤多以出血、上腹痛、上腹包块为临床表现。胃镜、X线钡餐、CT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论对考虑胃平滑肌肿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积极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确定肿瘤性质,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宋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35(11):1050-1051
贲门胃底癌长时期内在胸科行上半胃切除术。由于手术缺乏根治性,5年生存率仅为16%。有研究认为贲门胃底肿瘤的手术应采用全胃切除术,同时彻底廓清肿瘤周围淋巴结,并将受累器官一并整块切除,手术路径最好选用胸腹联合切口,慎于用单纯经腹,最好不用单纯经胸。1993年3月至2005年4月来,我院经胸腹联合切口行贲门胃底癌全胃切除术121例,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及根治率。其中Ⅰ期、Ⅱ期贲门癌的5年生存率为83%。由于这类手术涉及普外科、胸外科技术,对手术室护理配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护理难度。现将我院开展此类手术的资料和体会总结…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胃的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生于胃的胃肠间质瘤(GIST)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5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胃GIST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9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贲门胃底区7例,胃体9例,胃窦3例。肿瘤最小2cm,最大25cm,中位大小6cm。胃周淋巴结转移1例。手术行胃楔形切除1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3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3例。查免疫组织化学CD117阳性16例,CD34阳性17例。术后随诊5例复发转移。结论:胃GIST治疗以手术为主,术中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有无外侵及淋巴结转移决定手术范围,切除在于完全而不在于大范围清扫。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联合橡皮圈套扎切除治疗胃固有肌层小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超声内镜 (EUS) 明确肿物 (6 mm≤长径≤13 mm) 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 92 例患者, 在对患者实施静脉麻醉且气管插管状态下, 先采用改良的 ESD 剥离小肿物, 暴露到一定程度后, 采用橡皮圈套扎肿物, 然后进行圈套器套扎切除。观察术中术后出血、 穿孔情况, 观察肿物切除的完整性、 标本大小, 对标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术后对患者进行 6 及 12 个月的胃镜及 EUS 随访。结果 92 例胃固有肌层小肿瘤均一次完整切除, 手术平均操作时间(19.2±2.3) 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 (2.6±0.5) mL, 切除后穿孔 3 例, 均于内镜下金属止血夹联合尼龙绳结扎闭合创面。术后观察 1 周均无迟发性出血、 穿孔等情况发生; 标本大小 6 mm×5 mm~13 mm×12 mm, 术后病理诊断胃间质瘤 73 例 (均为极低危险度), 胃平滑肌瘤 18 例, 胃神经纤维瘤 1 例; 术后随访 12 个月, 均未见残留、 复发等情况。结论改良 ESD 联合橡皮圈套扎切除治疗胃固有肌层小肿瘤的疗效确切、 安全, 可完整切除病变, 得到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对评估肿瘤性质、 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10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近侧胃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比较两组胃底贲门癌治疗效果;手术操作、住院康复指标;胃排空时间、每天进食次数、每次进食量;0.5年、1年和3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胃底贲门癌治疗效果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手术操作、住院康复指标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胃排空时间长于对照组,每天进食次数、每次进食量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0.5年、1年相近,P> 0.05;研究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和传统手术相似,但可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加进食量和进食次数,提高3年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胃平滑肌肿瘤发生于胃壁平滑肌组织,发病率在胃的非上皮性肿瘤中次于淋巴瘤,占第二位 ,临床表现不典型,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CT是其主要检查手段,肿瘤的良恶性不易鉴别, 术前确诊困难.本文收集我院1960年8月至1998年12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胃平滑肌肿瘤27 例,结合文献对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诊治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85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予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对照组行标准Roux-en-Y吻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生存率以、不良反应及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生存情况、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患者,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及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09年6月,行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重点是对手术前后的肝功能、脾亢症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价。结果:急诊手术死亡1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为6.67%,出现轻中度腹水率为26.67%。术后2个月肝功能好转28例,1例复查转肝癌而未检查肝功能。29例脾亢症状消失。胃镜或钡餐检查,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25例,好转3例。结论:此术式不仅急症手术止血率高,脑病发生率低,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但有些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处理较棘手,需临床医生有前瞻性洞察能力和有效的处理能力,适度把握手术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空肠 P 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胃底贲门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全胃切除空肠 P 袢代胃术,对照组行近侧胃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胃肠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每天饮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3年随访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胃切除空肠 P 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具有显著疗效,手术用时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3年生存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的胃神经鞘瘤患者6例,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经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胃体小弯3例,胃体大弯1例,胃底2例;肿瘤大小,最小的为2 cm,最大为9 cm,经过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成功切除肿瘤;经持续3~5年的随访,因其他病因死亡1例,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胃神经鞘瘤进行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使胃神经鞘瘤的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