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威  吴章友  朱子诚 《安徽医药》2016,20(5):955-956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单焦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及伪调节力的变化。方法 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高度近视30眼(≥-10 D,眼轴≥27 mm),非近视25眼,用Sla tape视标法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调节力变化,高度近视组用IOL-MASTER测量手术前后角膜曲率,用A、B超联合测量前方深度(ACD),眼轴长度(AL),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术后不同时期验光,比较术后屈光度数与术前经计算预留屈光度数的差异。结果 高度近视术前、术后平均球镜度和A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和术后的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调节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术后球镜度有远视漂移趋势,术后ACD增加引起结点后移可能是导致远视漂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度近视眼和非高度近视眼手术前和手术后调节幅度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7,(3):189-192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对98例152眼行PPC-IOL术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有效随访72例138眼。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检测裸眼远近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屈光度(SE),测量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前房深度(ACD)、PPC-IOL距晶状体中央前表面的距离等。结果:术后各时间段UCVA、BCVA均比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各时间段SE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眼压、PPC-IOL距原晶状体间的距离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各时段与术前相比,ACD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结论:PPC-IOL术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改善显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夏晔  董立红  俞华  张燕 《安徽医药》2020,24(7):1377-1380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检查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病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 2019年 1—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病人 63例( 77例次)眼轴> 26.0 mm为高度近视组, 23.0?25.0 mm作为对照组,其中高度近视组 31例( 39例次)对照组例 32例(38例次)。应用角,膜内皮镜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周、 1月及 3月对病人中央角膜厚度( CCT)和内皮细胞密度(,CD)以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 6A%)进行观察,汇总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组与对照组间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相比较,高度近视组与对照组的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术后 1周时,高度近视组与对照组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 1 965.32±306.39)个 /mm2和(2 135.60±285.31)个 /mm2,与术前相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周和 1月高度近视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642.54±31.10)百和( 572.53±25.84)百 μm,均高于对照组( P<0.05),3个月时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病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的损伤更严重,且恢复所需的时间更长;术前角膜内皮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部分晶状体囊膜残留的无晶体眼患者,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协助,行透明角膜缘切口、折叠人工晶体单襻悬吊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外伤或白内障术后发生后囊破裂的无晶体眼患者、经UBM检查囊膜残留>180°共22例(22眼)为试验组,术前了解睫状沟形态,行单襻人工晶体悬吊术.常规人工晶体悬吊术22例(22眼)为对照组.比较2组视力、术后散光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同术前相比较,2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裸眼视力(U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UCVA逐渐提高(P<0.05).2组间术前、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BCVA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对照组散光较试验组散光小(P<0.05).试验组发生角膜水肿、前房及玻璃体出血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UBM协助下行折叠人工晶体单襻悬吊术可以明显提高术后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对患者的调节功能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高度近视患者43例86眼行ICL植入术,于术前和术后1周及1、3、6、12个月复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SE)、调节近点、调节力和调节灵活度;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检查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复查,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UCVA、BCVA及SE均优于术前(P<0.01);术后各复查阶段的调节近点较术前明显远移(P<0.05)。调节力方面,术前与术后1周及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6、12个月患者的调节近点较术后1周及1个月明显拉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复查阶段的调节灵活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复查阶段的总体波前像差、总体高阶像差、球差、三叶草差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慧差、四叶草差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各复查阶段、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患者的调节功能得到一定提高,视觉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李红鸣 《江西医药》2013,48(4):350-351,365
目的评价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2年3月我院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接受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资料。结果术后并发症以角膜水肿(4例)、眼压升高(2例)为主,发生率为13.33%,经对症处理后恢复。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IOL Master与传统接触性A超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差异性及准确性,评价IOL Master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5例(205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分别采用IOL Master、接触性A超联合自动验光仪测量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随机分为两组后,应用Hoffer-Q/SRK-T公式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所有患者均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自动验光仪联合插片验光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屈光状态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应用IOL Master测量的眼轴长度为(24.14±0.34) mm,其中L<23 mm(43眼)眼轴长度(21.54±0.21) mm,23 mm≤L≤26 mm(128眼)眼轴长度为(24.86±0.56) mm、L>26 mm(34眼)眼轴长度为(25.34±0.78) mm;应用接触性A超测量的眼轴长度为(23.94±0.54) mm,其中L<23 mm (48眼)眼轴长度(21.14±0.01) mm,23 mm≤L≤26 mm(127眼)眼轴长度为(24.86±0.56) mm、L>26 mm(30眼)眼轴长度为(25.04±0.28) mm。L<23 mm及23 mm≤L≤26 mm组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26 mm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IOL Master测量的角膜曲率为(44.24±0.45) D,应用自动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为(43.93±0.25) D;两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L<23 mm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35±0.27) D,(0.54±0.25) D,两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3 mm≤L≤26 mm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25±0.21) D,(0.44±0.24) D两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大于26 mm组,测量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85±0.31) D,(1.02±0.52) D,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OL Master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准确性可靠,尤其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准确性较接触性A超更为明显,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郑华  贺光明  刘琳 《江苏医药》2021,47(4):387-389
目的 观察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疗效.方法 早期PACG患者47例(52眼)接受LPI治疗,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LPI术前及术后2周术眼中央前房深度(ACD)和上、下、鼻、颞4个象限的房角开放度数(AA),观察术后激光孔形态、并发症及眼压的变化.结果 术前与术后2周眼压相仿[(19.02±1.42) mmHg vs.(18.93±1.37) mmHg](P>0.05).术后2周术眼中央ACD及上、下、鼻、颞4个象限AA较术前均增加(P<0.05).术后所有患者的虹膜激光孔通畅.术后虹膜出血2例,前房炎症反应1例,角膜水肿1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 LPI治疗早期PACG可增加术眼中央ACD和AA,但对眼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接触镜植入术(ICL)矫治超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9例(18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结果 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并且患者近视力无明显下降,术后随访1年,无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并发症.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安全、可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变化。方法将151例(288眼)近视患者按近视程度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采用眼前节全景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检测各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和角膜后表面高度,并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结果低、中度近视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表面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而在高度近视组,术后1、3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比术前均有增加(P<0.05),术后6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后各时间段角膜后表面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 LASIK手术可改变高度近视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表面高度,眼前节全景仪对于高度近视LASIK术后疗效观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视力、眼压、散光度、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视力以及散光度分别为(13.0±2.1)mm Hg(1 mm Hg=0.133 kPa)、(0.8±0.2)、(0.7±0.3)D均优于对照组的(16.4±2.5)mm Hg、(0.6±0.1)、(0.8±0.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均优于本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疾病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临床症状,降低眼压,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S - OCT)、角膜内皮镜、Orbscan、Pentacam、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和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7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选取无其他眼部疾病的屈光不正患者265例(530眼),分别用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AS—OCT、角膜内皮镜、OrbscanⅡ、Pentacam、UBM和共焦显微镜7种仪器测量CCT,对7组CCT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他6种仪器与A型超声之间测量中央角膜厚度之间的差异,采用简单线性相关描述其他6种仪器与A型超声测量中央角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型超声、AS—OCT、角膜内皮镜、Orbscan、Pentacam、UBM和共焦显微镜7种方法测量CCT值分别为(546.3±32.4)μm、(534.6±30.6)μm、(537.9±29.2)μm、(544.7±34.5)μm、(548.1±40.7)μm、(545.5±32.8)μm和(544.2±28.3)μm。结论与A型超声相比较,AS—OCT、角膜内皮镜、OrbscanⅡ、Pentacam、UBM和共焦显微镜6种仪器的相关性都较高,都可以用来测角膜厚度,但OrbscanⅡ、Pentacam、UBM及共焦显微镜的测量结果和A型超声更接近。  相似文献   

13.
杨夏玲  金奇芳  张倩  刘菲  俞益丰 《江西医药》2014,(12):1342-1345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217例(381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5.00±-5.00)DS患者植入后房屈光晶状体(ICL)。术后1周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78.74%(300/381);术后6个月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89.50%(341/381)术后12个月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98.68%(376/381);6个月时与12个月的裸眼视力没有改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术后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体ICL拱高为0.52-0.86mm,平均拱高(0.626±0.248)mm,1例IC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相贴。1个月时16眼ICL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13眼主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84例(8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42眼)。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相关指标(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视力(0.51±0.05)、前房深度(3.84±0.28)mm高于对照组的(0.41±0.09)、(2.96±0.22)mm,眼压(14.25±1.36)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8.10±1.2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采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且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112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56眼)。参照组患者使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半个月、1个月的视力、角膜散光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半个月、1个月,实验组患者视力分别为(0.59±0.11)、(0.78±0.18)、(0.81±0.19),均高于参照组的(0.41±0.07)、(0.58±0.09)、(0.7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半个月、1个月,实验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68±0.31)、(0.64±0.16)、(0.54±0.14)D,均低于参照组的(0.87±0.26)、(0.74±0.23)、(0.65±0.2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3/40)低于参照组的27.50%(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角膜散光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148眼)近视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塑形组和框架组,各38例(74眼)。两组患者均在佩戴前进行相关检查,框架组应用框架眼镜治疗,塑形组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6个月、1年)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前表面曲率(水平向、垂直向)及并发症(角膜点染、角膜感染、视觉异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年,塑形组视力(0.71±0.08)、(0.81±0.09)D高于框架组的(0.18±0.03)、(0.18±0.05)D,屈光度(-0.62±0.24)、(-0.51±0.11)DS低于框架组的(-3.04±0.16)、(-3.02±0.10)DS,眼轴长度(26.42±0.64)、(26.43±0.71)mm长于框架组的(26.12±0.71)、(26.19±0.69)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水平向曲率与垂直向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年,塑形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水平向曲率与垂直向曲率均低于框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近视情况,同时调整患者角膜状态,且并发症较少,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前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连续性选取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77例96只眼,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Phaco组)和小梁切除手术组(Trab组)。观察手术前后视力、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野、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11个月。结果 Phaco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而Trab组提高不明显;眼压Phaco组手术后6个月时由术前(36.42±5.37)mmHg降低为(15.37±4.29)mmHg,Trab组由术前(38.25±3.39)mmHg降低为(15.55±2.00)mmHg,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aco组手术后3个月时的前房深度由术前(1.66±0.24)mm加深为(3.31±0.34)mm,房角均较术前有增宽,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而Trab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术后视野均无缩小。结论对于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降压、增视及改善房角形态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体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取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体植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 d、1个月、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X线照射时间);手术前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结果两组术后5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5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5±1.6)、(3.6±1.3)、(1.5±0.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8)、(4.8±2.4)、(3.2±1.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均高于本组术前, Cobb角均小于本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92.15±3.61)%高于对照组的(87.84±5.12)%, Cobb角(7.2±2.1)°小于对照组的(8.3±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7.5±10.2)ml少于对照组的(234.1±23.8)ml,手术时间(80.3±18.4)min和术中X线暴露时间(153.6±10.8)s长于对照组的(65.3±12.5)min、(53.8±12.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体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出血量少,疼痛轻,骨折愈合好,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80眼)。A组患者采用SMILE治疗,B组患者采用ICL V4C植入术治疗。随访3个月,统计对比两组手术前后(术前和术后1、3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高阶像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球差)、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国家眼科学会25项视觉功能问卷(NEI-VFQ-25)分值,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1、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升高,等效球镜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3个月,两组干涉条纹视力(IVA)=0.05、0.2、0.4时的对比敏感度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IVA=0.05、0.2、0.4时的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高阶像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球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垂直彗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高阶像差、水平彗差、球差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网膜中央动脉RI、EDV、PSV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RI均较术前降低,EDV、PSV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RI低于A组,EDV、PSV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EI-VFQ-25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NEI-VFQ-25分值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个月NEI-VFQ-25分值(94.20±4.71)分略高于A组的(92.12±5.07)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NEI-VFQ-25分值(94.51±4.26)分高于A组的(92.25±4.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与ICL V4C植入术均为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有效方法,尤其是ICL V4C植入术,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视觉质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前节 OCT观察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情况.方法 对采用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虹膜夹持人工晶体植入及人工晶体悬吊术四种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分别行前节 OCT检查,观察前房角宽度.结果 A组 (n=20)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3.53°±3.7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4.01°±3.65°,B组 (n=12)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2.63°±3.3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2.19°±3.01°,C组 (n=14)虹膜夹持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2.19°±3.9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2.85°±3.70°,D组 (n=10)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2.73°±3.08°,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3.15°±2.99°,四者相比,鼻侧方差 0.405,P值0.750,颞侧方差 0.429,P值 0.733,鼻侧、颞侧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四种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节 OCT观察的前房角宽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