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烧伤病区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院烧伤病区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学情况,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进行评价。方法:利用Microsoft Excel对我院烧伤病区2007年1—12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细菌检查结果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烧伤病区使用的抗菌药物中,6-内酰胺类药物销售金额占首位,其次是喹诺酮类和抗真菌药。按DDDs排序,列前3位的为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分别占32.00%,31.56%,10.42%。烧伤病区检出的134株细菌中,G^-杆菌占61.94%,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较高;G^+球菌占38.0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结论: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DDDs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结合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院ICU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ICU同期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进行排序。结果:检出病原菌2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8株,占79.3%;革兰阳性菌52株,占18.9%;真菌5株,占1.8%。检出率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DDDs排序居前5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结论:我院ICU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耐药菌为主,抗菌药物应用基本规范。建议临床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缓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CLSI标准判断病原菌耐药性,对用药频度(DDDs)以及检出细菌耐药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DDDs变化较大,注射用左氧氟沙星使用明显上升。2007、2008年一季度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71.43%和68.26%。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关罗培南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13%。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60%)。两年度细菌耐药情况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结论: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我院2005年1—6月份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电脑程序调取2005年1—6月份住院药房抗菌药物的消耗数量,并按用药频度(DDDs)进行排序;本院临床分离菌用Kirby 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临床用药最为广泛;在抗菌药物DDDs的排序中位于前十位包括2种喹诺酮类和6种头孢类,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最高。我院临床分离菌包括革兰阴性菌336株(56.6%),革兰阳性菌258株(43.4%)。在临床分离菌中最常见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球菌(CNS)、金黄色葡球菌等。结论: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用量呈正相关。因此有计划地控制药物的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在不同范围(医院、市、省等)轮换使用不同抗菌药物,可能是减少细菌耐药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探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5~2008年的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分析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4年来DDDs一直处于第1位,临床用药选择倾向于价格更高、抗菌谱广的2线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列的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第3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应引起临床注意。万古霉素对表葡菌和金葡菌的耐药率最低。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多年来居高不下。部分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应多方并举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0年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DDDs排在前3位。DDDs排序列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5种,头孢羟氨苄的DDDs最高,其次是头孢呋辛。本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16.5%。最常见的菌种是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院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HONET5.4软件对我院2011年分离的1754株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全年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1754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101株、占62.8%),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其次是革兰阳性菌(533株、占30.4%),常见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肠球菌.10种抗菌药物DDDs排序结果显示,排在前3位的是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结论 我院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尽早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懿珍 《中国药房》2012,(10):905-907
目的:了解我院近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性变化,探讨抗菌药物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变迁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收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临床各类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和耐药性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共分离出19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98%,革兰阳性球菌占31.21%,真菌占0.81%;分离率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DDDs排名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有12种DDDs增长,尤以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的DDDs增长迅速;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及耐药率也以不同程度逐年上升。结论: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的大量使用,我院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需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9.
林彩婵  郑艳芬  陈升  叶泳珊 《中国药房》2010,(22):2046-2048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2008年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的DDDs排在前3位。DDDs排序列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6种、喹诺酮类占5种,头孢噻肟的DDDs最高,其次是左氧氟沙星。我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9.1%),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28.3%)。最常见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8.2%和52.9%。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4.4%和70.7%。结论:我院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魏凌 《中国药事》2011,25(11):1155-1157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TB药敏试条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按CLSI标准判断病原菌耐药性,对用药频度(DDDs)以及检出的细菌耐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DDDs变化不大,其中喹诺酮类药物的几个品种使用频度较高,2008、2009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69.66%和74.19%。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株。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7%。两年度细菌耐药情况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革兰阳性菌耐药率略有降低,而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则小幅上升。结论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实施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室(ICU)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检出情况,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同期ICU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该院ICU检出率较高的革兰阴性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占分离菌总数的50%以上。AMS实施及专科临床药师参与后,ICU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类的DDDs显著上升,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第3代、第4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显著下降(P <0.05)。3种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与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类的DDDs呈高度正相关(r=0.99,0.98,0.95,P <0.05);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的DDDs呈正相关(r=0.80,0.79,0.82,P <0.05);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的DDDs呈正相关(r=0.98,0.95,P <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的DDDs无相关性。结论 ICU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DDDs相关,且前两种革兰阴性菌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Ds相关;AMS干预及专科临床药师参与可降低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及第3代、第4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同时3种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ICU2010年1-12月各类感染标本,分离出病原菌528株,以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I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52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0.3%,革兰阳性菌12.7%,真菌7.0%;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一(26.1%),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24.2%,大肠埃希菌5.5%,肺炎克雷伯菌5.3%,金黄色葡萄球菌4.7%。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分别高于70.0%和78.0%(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类的耐药率高于55.0%,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1.2%和10.1%。结论 ICU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院2013—2018年ICU抗菌药物用量与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变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ICU病房6年来抗菌药物用量和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6年来我院ICU病房抗菌药物的总用量逐年上升,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使用量排在前两位。ICU病房分离的排名前3位的革兰阴性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2018年3种细菌的耐碳青霉烯菌株分离率分别达到了84.62%、53.54%和66.41%。相关性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的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r=0.871, P=0.024)及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r=0.900, P=0.015)成正相关,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r=0.852, P=0.031)、头孢吡肟(r=0.817, P=0.047)及左氧氟沙星(r=0.857, P=0.029)的耐药率成正相关。结论 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与革兰阴性菌的耐药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因此应严格控制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耐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和普通病区非发酵菌的检出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某综合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ICU和普通病区非发酵菌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共分离到非发酵菌1034株,其中ICU 245株,普通病区789株。ICU和普通病区分离的非发酵菌均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排前4位,后3种病原菌的构成比情况在两个病区存在差异性(P<0.05)。药敏结果显示,除替加环素和氨曲南外,两个病区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且ICU分离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普通病区分离菌株(P<0.05);除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外,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ICU和普通病区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应引起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临床药师能够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过程中发挥专业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地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h的573例患者的资料,对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573例患者中发生VAP 118例,VAP发生率为20.59%。118例患者中共分离出125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97株,占77.6%,革兰阳性菌23株,占18.4%,真菌5株,占4.0%。分布最多的三种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2.4%、20.0%和15.2%。常见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结论本地区ICU发生的VAP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致病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出多重耐药性,临床在经验性治疗过程中,可根据药敏结果进行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年-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2013年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各类别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013年排名前五位的革兰阴性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每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37 DDDs下降到2013年的155024.25 DDDs,头孢菌素 酶抑制剂类及大环内酯类用量排名逐年升高,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类用量排名则逐年减少,抗真菌类及碳青霉烯类排名无明显变化。各类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较高,2013年基本达到100%,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类抗菌药呈逐渐耐药趋势。 结论 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部分细菌的耐药率有增加的趋势,需要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目前的耐药形式。  相似文献   

17.
奚炜  梅昭  谭月晴  关涛  邹莉  邓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4):1470-1475,1484
目的:分析某院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的相关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控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某院2016-2020年临床标本分离细菌的耐药率与同期抗菌药物DDDs,利用Pearson分析法对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6-2020年检出G-菌排名前4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有所升高;G+菌前3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DDD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1,0.925,0.987,P<0.05或P<0.01);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头孢噻肟的DDDs呈正相关(r=0.891,P<0.05);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DDD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1,1.000,P<0.0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DDDs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1,0.972,P<0.01);G+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DDDs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该院G-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监管,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8.
唐莹  曾永兰  周颖 《中国药业》2012,21(11):16-18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入住重症监护室且有细菌感染的患者资料。结果患者细菌感染率7.83%。在84例感染人次中,以痰液培养为主(占72.6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0.24%),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各占9.52%。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6.25%),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居多(占24.11%)。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普遍很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加替沙星和头孢西丁较敏感,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几乎完全耐药。结论应加强重症监护室细菌耐药监测,了解细菌分布及耐药变化,以利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趋势,为ICU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7年综合ICU送检的25057份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病原菌69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13株(79.46%),革兰阳性菌710株(10.23%),真菌715株(10.31%),排名前4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1.65%)、肺炎克雷伯菌(15.90%)、铜绿假单胞菌(11.46%)和大肠埃希菌(6.31%)。真菌随着时间变化呈现下降后升高趋势,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呈现升高后下降趋势,而肺炎克雷伯菌呈现下降后升高趋势。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387株,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84.21%)、肺炎克雷伯菌(8.22%)和铜绿假单胞菌(4.83%)。5年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率均显著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P=0),且在2016年检出率达最高,2013和2017年检出率最低;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2017年检出率达最高,2013年检出率最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5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年份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化有所不同,应定期监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吴俊  张玲  林海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11):1171-1175
目的 分析呼吸科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病原菌分布变迁、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呼吸科及ICU收治SAP患者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病原菌(CRO)比率。结果 呼吸科共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8株(92.69%),革兰阳性球菌3株(7.32%),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39.02%),铜绿假单胞菌7株(17.07%),鲍曼不动杆菌6株(14.63%)等。ICU共检出病原菌137株,革兰阴性杆菌128株(93.43%),革兰阳性球菌9株(6.57%),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43株(31.39%),鲍曼不动杆菌38株(27.74%),铜绿假单胞菌16株(11.68%)等。呼吸科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所占比率分别为50%和12.5%,而ICU分别为41.86%和2.33%;呼吸科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所占比率分别为66.67%和28.57%,而ICU依次为97.37%和37.5%。ICU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显著高于呼吸科 (P<0.05)。结论 呼吸科与ICU收治SAP患者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呈现一定耐药性。同时肺炎克雷伯菌已是最常见致病菌,甚至有CRKP被检出,应被重视。因此有必要加强监测SAP病原学及耐药性变迁,提供当地病原学资料,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