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配伍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从而观察其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接受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测手术前、麻醉1h后、及清醒后血糖值,不用术前药,依诱导及麻醉中瑞芬太尼不同用量随机分为4组(n=30),瑞芬太尼诱导用量分别是5μg/kg(A组)、10μg/kg(B组)、15μg/kg(C组)、20μg/kg(D组);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胺(0.1mg/kg)用量4组相同;A组诱导不用阿托品,其他3组静注阿托品0.008mg/kg。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同时泵注(时间6min),泵注1min后静注阿托品(静注时间10s),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泵注结束后气管插管。结果 B组、C组、D组插管前血糖比基础值降低率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插管1h后血糖比插管前降低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插管1h后HR比插管前降低率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依托咪酯0.3mg/kg配伍诱导气管插管,瑞芬太尼15μg/kg用量抑制应激反应效果达A级,增加瑞芬太尼用量到20μg/kg,抑制应激反应效果没有进一步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170-173
目的观察静脉复合全麻中瑞芬太尼维持用药量与诱导中使用或不使用阿托品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腹部及四肢择期手术治疗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两组全麻维持用药方法均为:恒速泵注丙泊酚4m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注剂量[起始剂量60μg/(kg·h)]在手术开始后15min内控制并维持MAP比基础MAP低5%左右(0~10%),并持续到手术结束。两组全麻诱导用药均为:瑞芬太尼10μ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2mg/kg。A组诱导静注阿托品0.007mg/kg,B组诱导不用阿托品。结果两组麻醉中维持MAP降低幅度均达到计划目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均为Ⅱ级;两组均未出现术中知晓;全麻维持中A组瑞芬太尼用量(52.34±6.85)μg/(kg·h)显著高于B组(39.91±11.12)μg/(kg·h)(P<0.01)。结论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达到了相同全麻维持效果,瑞芬太尼的维持用量因诱导中不使用阿托品而有所减少,麻醉药物费用减少,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也节约了医保资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和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患者12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C组:接受生理盐水10 mL,F组、R组和S组分别静脉给予芬太尼2μg/kg、瑞芬太尼2μg/kg和舒芬太尼0.2μg/kg预处理,其中R组依托咪酯0.20.3 mg/kg诱导前1 min,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静注顺阿曲库铵0.150.3 mg/kg诱导前1 min,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静注顺阿曲库铵0.150.2 mg/kg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有关时段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肌阵挛强度和发生率。结果 R组在插管后血液动力学变化比C组、F组和S组显著减少。R组SBP、HR≥基础值的30%、SBP≥180 mmHg和HR≥120次/min的发生率(0、10%、0、0)低于C组(83%、87%、37%、30%)和F组(60%、70%、27%、13%)。F组、R组和S组肌阵挛强度和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抑制依托咪酯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优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三种阿片制剂均明显减少肌阵挛发生率和肌颤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预处理在老年患者依托咪酯气管插管全麻诱导中对肌阵挛发生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剧烈波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90例,年龄>65岁,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开始静脉注射0.2 mg/kg依托咪酯前,C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L,F组注射芬太尼3.0μg/kg,R组给予瑞芬太尼2.0μg/kg,注射时间至少30s,随后R组0.3μg/(kg·min)持续泵注,记录肌阵挛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待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BIS值低于50,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后2 min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基础值(T_0)、诱导即刻(T_1)、插管即刻(T_2)及插管后1 min(T_3)、3 min(T_4)的MAP、HR。结果 F组、R组及C组的肌阵挛发生率分别为10%、3.3%、50%。F组、R组发生肌阵挛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C组(P<0.05),而F组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R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3.0μg/kg芬太尼和2.0μg/kg瑞芬太尼均可降低老年患者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期引起的肌阵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而2.0μg/kg瑞芬太尼预处理在麻醉诱导期可起到更好的血流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5.
温丽娟  张杰  张瑛 《江西医药》2014,(9):911-913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患者膀胱镜检查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膀胱镜检查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组(ER组)、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组(ES组)、单纯依托咪酯组(E组),每组30例。 ER组静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后静注依托咪酯0.3mg/kg;ES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3min后静注依托咪酯0.3mg/kg;E组单纯静注依托咪酯0.3mg/kg。记录3组麻醉前(T0)、麻醉后1min(T1)、入镜时(T2)、术毕30min时(T3) HR、MAP变化;观察术中肌颤、体动、低氧血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患者和术者的满意度。结果与T0比较,E组在T2 HR和MAP增加(P<0.05);与E组比较,ER组和ES组的肌颤、体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3组间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E组比较,ER组和ES组的患者及术者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单纯依托咪酯麻醉均能满足老年患者膀胱镜检查,安全性较好。但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术后副作用较少,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组(FD组,n=25),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组(MR组,n=25)和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DR组,n=25)。FD组:芬太尼2μg/kg、氟哌利多0.08mg/kg静注;MR组:咪达唑仑0.05mg/kg、瑞芬太尼1.0μg/kg(1min内注完)静注后,瑞芬太尼以0.06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DR组:10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后静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内注完),继以瑞芬太尼以0.06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3组插管前Ramsay评分均≥4分。记录入室时(T0)、置入喉镜前(T1)和气管插管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呼吸抑制、病人耐受及术后遗忘情况。结果:与FD组比较,MR组和DR组T0时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时MAP降低,HR减慢(P<0.05),其中DR组比MR组HR降低更加明显(P<0.05)。MR组和DR组插管舒适度优于FD组(P<0.05),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FD组(P<0.05)。MR组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DR组(P<0.05),插管过程中DR组呼吸抑制少于FD组和MR组。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可很好地抑制清醒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插管过程舒适,有一定的遗忘效应,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7.
沈建明 《海峡药学》2011,23(12):119-120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全麻气管插管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插管前5min肌注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后,麻醉诱导用药咪唑安定50μg.kg-1、阿曲库胺0.6mg.kg-1、依托咪酯0.3mg.kg-1,瑞芬太尼组加入瑞芬太尼2.0μg.kg-1,对照组加入芬太尼2.5μg.kg-1,在2min内静脉推药完毕,所有气管插管操作均顺利完成,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结果瑞芬太尼静脉注射4min内,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插管前1min较注药前心率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组诱导及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变化不显著(P〉0.05);麻醉插管后lmin,对照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同芬太尼相比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降压幅度10%时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采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 6 min泵注维持,A、B、C、D组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8、7、6、5 mg/(kg·h)恒速泵注、患者均调节瑞芬太尼60μg/(kg·h)起始,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10%。观察4组患者的MAP维持平稳指数、HR维持平稳指数、瑞芬太尼用量、停丙泊酚到睁眼时间、维持中反应熵以及全身麻醉维持效果评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均能达到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10%的效果,HR随MAP降低减慢;瑞芬太尼用量逐组增加。C、D组MAP维持平稳指数明显高于A、B组,停丙泊酚到睁眼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D组全身麻醉维持效果评级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丙泊酚5 mg/(kg·h)配合瑞芬太尼平均泵速60μg/(kg·h)是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控制性降压幅度10%时最佳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40例纤维结肠镜检查患者,年龄6082岁,ASAⅠ82岁,ASAⅠ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采用注射泵以2.0 ng/mL为效应部位靶浓度输注瑞芬太尼,3 min后,A组缓慢静注依托咪酯0.1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采用注射泵以2.0 ng/mL为效应部位靶浓度输注瑞芬太尼,3 min后,A组缓慢静注依托咪酯0.10.2 mg/kg,B组缓慢静注丙泊酚1.00.2 mg/kg,B组缓慢静注丙泊酚1.01.5 mg/kg,术中有肢动,A组追加依托咪酯0.1 mg/kg,B组追加丙泊酚0.51.5 mg/kg,术中有肢动,A组追加依托咪酯0.1 mg/kg,B组追加丙泊酚0.51 mg/kg,记录两组检查前、中、后的HR、SpO2、MAP、RR、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及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均取得了联合镇静镇痛效果,A组镇痛效果较B组更显著(P<0.05);B组术中MAP和HR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均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SpO2无差异。结论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均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效果更显著、更适应于有心血管疾患及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ASA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单纯静注依托咪酯0.3~0.5mg/kg;B组瑞芬太尼0.05μg/(kg·min)靶控输注(TCI),然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0.3mg/kg;术中各组必要时追加依托咪酯0.1mg/kg。分别记录术中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各组镇痛效果(按优,良,差3个等级进行效果评定)、用药量、苏醒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苏醒时间B组优于A组;术中镇痛效果B组优于A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无痛人流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依托咪酯用药和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儿童腺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设立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5mg/kg、维库溴铵0.1mg/kg;R组瑞芬太尼1μg/kg,F组芬太尼2μg/kg,以2%利多卡因1.5-3ml行咽、喉、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R组立即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F组术中吸入异氟烷、氧化亚氮,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吸入浓度。手术开始前局部注射1%盐酸利多卡因,预计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止吸入麻醉药。结果两组患儿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5分钟的HR、MAP无显著差异,R组手术开始后30分钟的HR低于F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F组(P<0.05),恶心呕吐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地用于儿童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施小彤  李富贵  沈浩林  王维 《江苏医药》2013,39(16):1955-1956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对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需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三组:A、B组插管前应用舒芬太尼0.2、0.3μg/kg;C组应用芬太尼2 μg/kg.麻醉诱导均用咪达唑仑0.1mg/kg和依托咪酯0.15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5 min(T3)和10 min(T4)时SBP、DBP、HR、SpO2和RR;检测T0、T2和T3时的血清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三组诱导期SBP、DBP和HR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T3时血清肾上腺素浓度均较T2时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C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5% vs.35%和30%)(P<0.01).结论 舒芬太尼0.2、0.3μg/kg和芬太尼2μg/kg复合依托咪酯均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陈聚朝  吴川  柳顺锁 《河北医药》2005,27(2):115-116
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全身麻醉90例患者,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20—50岁;体重45—80kg。排除所有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50μg/kg、维库溴胺0.1mg/kg、异丙酚1.5mg/kg,A组加入芬太尼2,5μg/kg,B组加入瑞芬太尼1.5μg/kg,C组加入瑞芬太尼2.0μg/kg,要求在2min内静脉推药完毕,气管插管要求熟练的麻醉医师操作。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插管后1、3、5、7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血压、心率:A组插管时及插管后显著升高,B组轻度升高,C组平稳或轻度降低。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郑洁  胡滨  刘庆 《江苏医药》2015,41(1):69-7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喉罩通气在全麻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TUHLL)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下行TUHLL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B、C组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A、B组气管插管;C、D组实施喉罩通气。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4mg/kg、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mg/kg和顺阿曲库铵0.12mg/kg静注;泵注丙泊酚6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围麻醉期MAP和HR变化,比较麻醉后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期C、D组的HR和MAP均低于气管插管A、B组(P<0.05),B、C组的HR和MAP低于A、D组(P<0.05)。B、C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A、D组(P<0.05),C、D组术后咽痛发生率低于A、B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喉罩通气能麻醉维持平稳,减少不良反应,是短小手术麻醉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依托味酯与咪唑安定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年龄在60~75岁,ASAⅡ~Ⅲ级,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A组)、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各45例。麻醉诱导:全部病例先静注舒芬太尼0.5~1μg/kg,维库溴铵0.1~0.2mg/kg,然后A组给予依托咪酯0.1~0.2mg/kg,B组给予咪唑安定0.1~0.2mg/kg,诱导后5min进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及气管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较诱导前下降,至插管前下降幅度最大,各组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较插管前上升,各组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用于老年患者静脉全麻诱导时,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干扰均较小,有利于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功能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ASA I~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按瑞芬太尼剂量不同随机分为3组:1μg/kg(Ⅰ组)、2μg/kg(Ⅱ组)、3μg/kg(Ⅲ组),各组麻醉诱导用药依次静注异丙酚2μg/kg,维库溴胺0.1μg/kg,瑞芬太尼1μg/kg(Ⅰ组)、2μg/kg(Ⅱ组)、3μg/kg(Ⅲ组)后,经口气管内插管.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3、5、10min的血压(SBP、DBP、MAP)和心率(HR)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患者诱导后及插管后1、3、5、10min的血压(SBP、DBP、MAP)与诱导前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组间比较,第Ⅲ组比第Ⅰ、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心率(H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2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复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对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先天肛门闭锁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以出生时间进行编号,用电脑随机软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咪达唑仑注射液100μg/kg联合盐酸氯胺酮注射液2 000μg/k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盐酸氯胺酮注射液3~8 mg/(kg·h)静脉微泵泵注。治疗组采取咪达唑仑注射液100μg/kg、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1μg/kg、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2 000μg/k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4 mg/(kg·h)、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0.3μg/(kg·h)微量泵持续输注。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耗时、失血量、苏醒时间、血氧饱和度(Sp O_2)、心率(HR)和平均动脉血压(MAP)。结果两组的手术耗时无明显差别。治疗组手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中两组患儿Sp O2维持在(99±1)%,无明显差异。与诱导之前(T1)时比较,对照组插管后(T2)和皮肤切开时(T3)的HR、MAP均明显升高,治疗组T3、手术结束时(T4)时HR、MAP均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2、T3和T4时的HR、MAP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复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对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麻醉具有较好效果,可抑制循环系统兴奋度,降低术后躁动和出血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瑞芬太尼、依托咪酯顺序静注诱导对老年患者镇静程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采用咪唑安定、瑞芬太尼、依托咪酯顺序诱导,监测记录诱导前基础值(A0),静注咪唑安定0.04mg/kg后1、3、5min(A1、A2、A3),静注瑞芬太尼0.5μg/kg后1、3、5min(A4、A5、A6),以及静注依托咪酯0.2mg/kg后1、3min(A7、A8)等时间点BIS、MAP、和HR值,并行OAA/S改良镇静评级。结果静注咪唑安定后1—5min患者OAA/S评级迅速下降,42.5%患者意识消失;BIS、MAP值也迅速下降(与A0相比,P〈0.01)。静注瑞芬太尼后MAP继续下降(A4-A6与A0-A3相比,P〈0.05—0.01),HR显著下降(A4-A6与A3相比,P〈0.01)。此期间患者OAA/S评级下降,但BIS无明显变化(A4-A6与A3相比,P〉0.05)。应用依托咪酯后3min,所有患者OAA/S均降为0;BIS降至50.38.4-10.72,MAP也明显下降(A7、A8与A0-A6相比,P〈0.05—0.01)。结论咪唑安定、瑞芬太尼、依托咪酯联合使用于老年患者,可以平稳地诱导麻醉,诱导期间BIS可以准确地反映临床镇静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80岁,根据诱导时舒芬太尼的剂量不同分为2组:Ⅰ组30例,给予舒芬太尼0.3 μg/kg;Ⅱ组30例,给予舒芬太尼0.5 μg/kg.3 min后给予依托咪酯0.2 mg/kg,入睡后罗库溴铵0.8 mg/kg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1 min(T4)和气管插管后5 min(T5)时刻的MAP、HR、BIS和SpO2.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诱导时间,记录有无呼吸抑制、注射痛、肌阵挛和胸壁僵直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年龄、体重指数、诱导时间、意识消失时间、各时点BIS值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的MAP和HR在T0和T1时点上无显著变化,而Ⅰ组在T3、T4和T5时点的MAP明显升高,HR增快,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T2时点MAP较诱导前明显降低,但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结论 舒芬太尼0.5 μg/kg复合依托咪酯更适合用于老年颅脑手术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用于全麻插管患者在诱导时减轻依托咪酯肌颤副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全麻插管患者随机分为D组(地佐辛)、F组(芬太尼)及N组(氯化钠),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依托咪酯诱导,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注:实验组1为地佐辛0.1mg/kg,实验组2组为芬太尼1μg/kg,对照组为氯化钠5mL,记录各组患者在全麻诱导过程中肌颤发生例数及给药时(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患者血流的动力学指标(HR、SBP、DBP)和SpO2及BIS值。结果 D组(地佐辛)的肌颤发生例数明显低于F组(芬太尼)及N组(氯化钠)(P<0.05),心率、血压及BIS值的变化在T1明显低于F组及N组(P<0.05),F组与N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pO2在T0、T1、T2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地佐辛诱导前静注对减轻依托咪酯的肌颤副作用和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方面有显著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