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缩写为SOD,EC1.15.1.1)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它是一类金属酶,按所含金属的不同分为三种:CuZn-SOD、Mn-SOD和Fe-SOD。CuZn-SOD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也报道过发光杆菌中存在;Mn-SOD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也存在;Fe-SOD存在于原核细胞和部分植物中。早在1939年Mann和keilin就从牛红细胞中分离到这种金属蛋白,并命名为血铜蛋白;直至1969年McCord和Fridovich发现了它的酶活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主要是介绍用高度嗜热性细菌[The-rmus thermophilus HB8(ATCC27634)]生产含锰超氧物歧化酶(Mn-SOD)的方法。 SOD专一性地催化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歧化反应: 现在已知真核生物细胞质内含有蓝绿色的Cu-Zn-SOD(分子量约30,000),线粒体、细菌中某些种属中含有红紫色的Mn-SOD(分子量约40,000,或约80,000),大肠菌内含有黄褐色的Fe-SOD(分子量约40,000)。以Thermus thermophilus HB_3(ATCC2734)为例,概要说明从破壁细胞液中离出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在药物代谢及药理作用的某些方面优于肝素。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外已普遍用于代替普通肝素以防治血栓栓塞并发症,国内也作为某些肾脏疾病的常规用药。近年来,肝素的非抗凝特性受到人们关注,笔者就低分子肝素的非抗凝特性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金属酶类,它催化超氧化物自由基O_2~r转变为O_2H_2O_2的歧化反应,是生物体抗氧化损伤的重要保护酶。按所含金属的不同,SOD分为,Cu,Zn-SOD,Mn-SOD,和Fe-SOD。Cu,Zn-SOD存在于需氧生物的细胞浆中,  相似文献   

5.
<正>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金属酶,植物体内含有CuZn-SOD和Mn-SOD,少数植物中还发现存在Fe-SOD。植物SOD方面同工酶的研究甚多,但关于SOD的纯化和性质研究较少。本文报道了小白菜细胞溶质CuZn-SOD的纯化和性质研究。材料与方法 1.材料: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品种为上海青,又名冬常青或矮萁白,取其叶  相似文献   

6.
<正>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已成为研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重要工具。因此,本文介绍高纯度Cu,Zn-SOD的制备方法,同时也介绍锰(Mn)和铁(Fe)SOD的纯化,它们象Cu,Zn-SOD一样,作为金属酶类消除氧的毒性具有重要意义。Cu,Zn-SOD的分离可采用从有机溶剂开始的经典法或不用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不影响Cu,Zn-SOD的性质但可除去血红蛋白,是从红细胞中分离SOD的理想方法。本文介绍有机溶剂法分离红细胞SOD。对固体组织采用分机溶剂法,可同时获得Cu,Zn-SOD和Mn-SOD后者与Fe-SOD一样对有机溶剂敏感。  相似文献   

7.
SOD基因的组织结构、表达与分子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天然的含金属抗氧化酶,它具有抗衰老、抗辐射和消炎等多种疗效。SOD包括Cu/Zn-SOD、Mn-SOD和Fe-SOD三类,其中以Cu/Zn-SOD为最重要。SOD均由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这类基因既有单拷贝序列,也有多基因家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SOD在核内合成后,再分泌到细胞器中。多数SOD基因的表达都具有组织特异性,并受许多环境因素的诱导,有关的分子机理正在研究中,并且正在尝试SOD基因的分子克隆以及重组SOD基因在培养细胞和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哌唑嗪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哌唑嗪(prazosin)是喹唑啉衍生物,对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均有明显的扩张作用,主要用于高血压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哌唑嗪又是一个冠状动脉扩张剂,对变异型心绞痛也有一定的疗效。本文结合哌唑嗪的临床用途介绍其某些药理特性。  相似文献   

9.
工业菌株的改良涉及到对主要商业发酵产物生产菌的改良或开发,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常采用提高菌种产量的方法,也有按要求去操纵菌种的某些特性,如深层培养的菌体形态,或使之能利用廉价原料等.产黄青霉菌产量比原种提高五百倍左右,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中药命名规律,以便学习、理解中药.方法根据中药产地、形态、功效、生长环境、来源、故事传说等,将其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中药的命名多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名称隐含着中药的某些特性,易于联想、有助记忆,而且也相当具有趣味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理解中药,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