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科第三代头孢菌素(TGC)的使用与临床分离G-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TGC,遏制G-杆菌耐药分离株的增长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提取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所有来院就诊病人消耗的TGC药品资料,并统计TGC的用药频度;微生物室的细菌学检查按照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鉴定细菌,药敏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收集同期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在细菌室的送检标本和G-杆菌检测结果的详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消耗TGC的DDDs和金额分别占同期抗生素的6.42%和15.23%,单品种主要集中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4个品种上;临床分离菌株以G-杆菌为主,占临床分离菌株的67.96%,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38.38%)、肺炎克雷伯菌(34.83%)、铜绿假单胞菌(13.36%)和流感嗜血杆菌(9.51%)为主;4年中G-杆菌对4个TGC品种的耐药率分别为45.56%、40.19%、47.75%和48.28%,TGC消耗量(DDDs)与G-杆菌耐药率之间具有相关性(r=0.7751,P=0.039).结论:要遏制G-杆菌耐药性的快速增长,规范和合理使用TGC是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糖皮质激素(TGC)类药物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78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TGC组和BDP组,各18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TGC组患者治疗后显效60例,有效81例,总体有效率为74.60%,而BDP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54%,显著高于TG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OR=3.94,P=0.004),重型(OR=2.79,P=0.018)和药物不良反应(OR=2.45,P=0.024)是影响TGC组临床疗效的风险因素。重型(OR=3.35,P=0.021)和C反应蛋白水平(OR=2.87,P=0.031)是影响BDP组临床疗效的风险因素。结论 BD治疗UC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疾病的严重程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是影响其疗效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应用替加环素(tigecycline, TGC)后TGC相关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TGC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ICU 331例接受TGC治疗的成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GC使用剂量分为大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根据用药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是否<2.0 g·L-1分为低FIB组和正常FIB组。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s回归分析TGC相关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TGC相关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总发生率为59.9%,大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1.2%vs.58.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疗程、合并肾损伤是TGC相关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疗程>9 d是独立危险因素(OR:3.100,95%CI:1.707~5.631,P<0.01),而高水平的基础FIB值则是保护因素(OR:0....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的副作用,主要来源于抗菌作用、化学结构、药物学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可左右病人的要因(年龄、肝、肾、心功能、妊娠等),在合并症的患者,尤其在严重基础疾病下的重症感染,加上抗菌药的多种类的药物并用,要明确副作用的发生与因果关系是很困难的.因此,尽管抗菌药的各种副作用的报告很多,但以其发生机制则不明确者多,并很少进行副作用与结构活性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消息动态     
<正> 泰利必妥即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氟嗪酸),它是喹诺酮类的新型抗菌制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难治性呼吸道感染或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也有良好疗效,这是在泰利必妥(Tarivid)片临床应用推广会上临床专家发布的信息。氟嗪酸已在欧美得到高度评价,日本临床已用于5189例感染性疾病,仅4%出现消化道副作用。1988年7月22日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和中国医药公司上海采购供  相似文献   

6.
以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感染202例,其中败血症25例、肝胆系感染29例、呼吸系感染87例、尿路感染27例、腹腔感染1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2例及其他(脑膜炎、产褥感染、菌痢等)10例。治疗结果痊愈或显效138例(68.32%)、有效35例(17.33%)及无效29例(11.35%),总有效率为85.65%,副作用主要有皮疹、药物热及菌群失调等。本品主要适用于耐药革蓝氏阴性菌、尤其是绿脓杆菌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7.
抗菌药的副作用 ,主要来源于抗菌作用、化学结构、药物学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可左右病人的要因 (年龄、肝、肾、心功能、妊娠等 ) ,在合并症的患者 ,尤其在严重基础疾病下的重症感染 ,加上抗菌药的多种类的药物并用 ,要明确副作用的发生与因果关系是很困难的。因此 ,尽管抗菌药的各种副作用的报告很多 ,但以其发生机制则不明确者多 ,并很少进行副作用与结构活性相关的研究。本文以β 内酰胺类为主 ,并谈及其他抗菌药的化学结构与副作用关系的明确程度、基础及临床副作用的研究概述如下 :1 中枢性副作用 (痉挛诱发 )1 1 青…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可引起抗生素药动学的变化,使副作用增加。一般,严重感染的经验治疗是氨基甙类并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甙类有严重副作用,特别对老年患者。氨曲南(Aztreonam)是第一个新一代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需氧菌极有效,但对革兰氏阳性菌或厌氧菌无效;对于那些原有肾功能损害或在脓毒病时继发肾功能衰竭的严重感染老人,可代替氨基甙类。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则是一个抗青霉素酶的青霉素。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建立测定人脑脊液中替加环素(TGC)浓度的液质联用方法,验证后应用于临床样本的TGC浓度测定。方法: 使用Kromasil C18 (50 mm×2.1 mm,5 μm)色谱柱,使用含0.05%三氟乙酸的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 · min-1,柱温40℃。TGC和内标d9 替加环素(IS)在正离子电喷雾电离模式下的定量离子对分别为m/z 586.3>513.2和m/z 595.3>514.3。结果: TGC浓度在250 ~ 100 000 ng · ml-1范围内线性良好。TGC在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在72.82%~ 82.86%之间,内标归一化的基质效应在101.13%~103.58%之间,所有质控样品在考察的条件下均稳定。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使用液质联用测定TGC脑脊液浓度的方法准确并且稳定,可用于TGC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度与耐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某城市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简称TGC)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水平以及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对TGC的耐药现状,为科学合理使用该类抗生素提供必要参考依据。方法以5家有代表性的医院-3年间(2000—2002)对TGC的使用消耗情况以及临床药敏试验结果为分析样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dailydose,DDD)法分析各种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即治疗日数;采用纸片扩散法、Microscan系统的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1999年制定的规则进行操作及判读。结果摇3年来TGC总的DDDs为130.64万个治疗日,其中2000、2001、2002年的MF分别为33.35、43.12、54.17万个治疗日;3年来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的DDDs分别为73.39、25.66、21.65、9.94万个治疗日。3年来G杆菌对TGC的平均耐药率为40郾92%,其中2000、2001、2002年的耐药率分别为30郾04%、41郾05%、-42郾58%。G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51郾43%、46郾02%、33郾17%、33郾08%。结-论摇TGC的使用过多过滥,细菌耐药水平高。DDDs增长过高过快,导致G杆菌对TGC的耐药率不断上升,且DDDs-值越大,细菌耐药率越高。提示临床应高度重视DDDs与细菌耐药的关系及其带来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足部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和经久不愈的感染,由于致残率高,糖尿病足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1]。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内因(局部缺血、神经病变)和外因(创伤、感染)反复作用的结果。几乎所有的糖尿病足均有局部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缺血,它是感染产生的必要条件。糖尿病足患者随时受到感染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任红军 《安徽医药》2017,21(2):273-27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病人炎性状态变化以及这些改变对心脑不良事件的影响,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病人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病人22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22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期间慢性肺部感染急性发作或合并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死亡情况及治疗前后炎性状态、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意识状态.随访1年,观察两组病人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观察组急性肺部感染134例,死亡44例,急性肺部感染率(59.82%)及病死率(19.64%)分别高于对照组(28.13%,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ApacheⅡ、NIHSS评分及意识状态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随访期间未见失访及死亡病人,观察组脑梗死、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者炎性状态高于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偏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阻断传染病在母婴之间的传播。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5月所有对象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并将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梅毒筛查率和确诊率,确诊的妊娠期合并梅毒感染患者98例,根据治疗与否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人数分别为27例和71例、分娩时的TRUST滴度(是否<1∶4)人数为76例和22例、初次筛查时的孕周(是否大于24周)人数为65例和22例,分析梅毒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并对不良妊娠结果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月~2015年5月梅毒感染孕产妇为98例,规范治疗率9.18%(9/98),先天梅毒儿8例,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7.14%(2/28),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3.6%(1/28);初检孕周<24周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4.61%(29/65),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4.61%(3/65),≥24周不良妊娠结局为52.17%(12/23),先天梅毒21.73%(5/23),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5.97%(39/76),先天梅毒儿1.31%(1/76)TRUST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54.17%(12/22),先天梅毒儿31.81(7/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应开展孕早期梅毒筛查工作,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和先天梅毒儿的发病率。孕妇血清TRUST滴度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阿糖腺苷(ara-A)及其一磷酸酯(ara-AMP)系治疗肝炎DNA病毒(Hep DNA)感染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由于具有与剂量相关的严重副作用,而不宜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乳酸氨化人血清白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性关节炎前后不良事件,评价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随访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进行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137例(共537次注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对其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进行总结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不良反应术语命名系统进行分类、观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有14例18例次发生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轻度过敏反应、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结核感染等,发生率分别为4.4%、2.9%、1.5%等。除3例(2.2%)发生重度不良事件患者(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输液反应和2例结核感染者)需停药外,其余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完全消失,可继续维持治疗用药。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严重的输液反应和结核感染是无法继续接受治疗的主要原因,建议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增加结核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帕拉米韦是新型的抗病毒药物,本研究拟评价帕拉米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安全性。方法: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就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3 mg·mL~(-1)治疗,单次静脉滴注,评价其发热、呼吸道和全身症状的缓解情况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8.31±8.30)岁。诊断为甲型流感84例,乙型流感5例。治疗后7 d随访,发热均缓解,缓解时间(24.92±14.44) h。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消化道症状5例(5.62%),神经系统症状3例(3.37%)。心电图由治疗前的窦性心律变为治疗后的窦性心动过缓9例(10.11%),窦性心律不齐6例(6.74%),2例治疗后QTc间期延长。治疗前正常,治疗后2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15例(16.85%)甘油三酯升高,6例(6.74%)网织红细胞异常。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帕拉米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蒋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32-333
目的分析与总结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临床药物安全应用提供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采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的泌尿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疗效及所有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资料。结果治疗后整体泌尿道感染痊愈率为85%(68例),总有效率达到96.25%(77例),其中急性肾盂肾炎有效率最高为100%,慢性肾盂肾炎急发最低为80.95%。不良反应方面:帕珠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主药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的恶心、腹泻,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是一种临床治疗轻中度泌尿道感染有效、安全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9,(15):2130-2135
目的:系统评价两种选择性Janus激酶1(JAK-1)抑制药Upadacitinib和Filgotini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起至2019年1月,收集在甲氨蝶呤或其他抗风湿类药物的基础上,安慰剂(对照组)对比Upadacitinib或Filgotinib(试验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疗效[按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判断病情缓解20%的患者比例(ACR20)、ACR50、ACR70、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3.2的患者比例]和安全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严重感染发生率、带状疱疹发生率、肝损害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合计2 7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ACR20[OR=3.37,95%CI(2.80,4.05),P<0.001]、ACR50[OR=3.78,95%CI(2.98,4.78),P<0.001]、ACR70[OR=4.31,95%CI(3.05,6.09),P<0.001]、DAS28<3.2分的患者比例[OR=3.86,95%CI(2.98,5.00),P<0.001]、AE发生率[OR=1.33,95%CI(1.11,1.61),P=0.002]和感染发生率[OR=1.43,95%CI(1.12,1.81),P=0.0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1抑制药Upadacitinib和Filgotinib在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ACR20、ACR50、ACR70、DAS28<3.2的患者比例等疗效指标方面较好;不会增加SAE、严重感染、带状疱疹与肝损害的发生率,但会增加患者AE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热毒宁注射液优化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抗生素治疗组、抗生素联合热毒宁治疗组(热毒宁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并对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P<0.05)。热毒宁组有效率为91.42%,显著高于抗生素组(80%),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积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热毒宁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优于抗生素治疗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提高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的疗效,快速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20.
阿托品、东莨菪碱和托品酰胺具有广泛的抗胆碱作用,在眼科治疗中可用作扩瞳剂和睫状肌麻痹剂,但常出现伴有全身性副作用。为了减少副作用,本文作者将软药概念用于东莨菪碱/甲基东莨菪碱中,假设甲基东莨菪碱(Ⅰ)的伯醇在代谢过程中转化为羧酸(Ⅱ),并以此作为先导化合物,将其中的羧基用直链或环状烃基(R)酯化,设计合成了6个软性抗胆碱药(3a~f)。在豚鼠回肠中测定这些化合物抗胆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