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皮置管对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心包积液多系恶性肿瘤心包转移而致 ,易造成急、慢性心包填塞。我院采用经皮置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 ,解除其对心脏的压迫 ,同时行积液细胞学检查 ,心包腔注入抗癌药物进行局部治疗 ,对 9例恶性肿瘤合并心包积液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拟诊“恶性心包积液”住院患者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40~ 89岁 ,平均5 7.8岁。大量积液 6例 ,中等量积液 3例 ,合并不同程度心包填塞表现。其中引流前肿瘤原发灶和组织类型明确者 8例。 9例患者中食管癌心包转…  相似文献   

2.
1995年6月17日我院施行1例爱勃斯坦畸形合并结核性心包炎根治术、三尖瓣置换、房间隔修补、心包切除获得成功痊愈出院。现将病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手术中的麻醉处理进行讨论。 患者,女,26岁,住院号3754,62kg。发现心脏杂音12年,近1年来胸闷、气短症状加重,曾因心功能衰竭经心包穿刺抽出血性液体,每1~2个月短至半月抽液1次,最多量达480ml,呈进行性加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爱勃斯坦畸形并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心肌梗死后大量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以进一步治疗。方法回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包积液产生的原因。结果 3例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包积液经进一步检查证实为不同原因所致。结论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结核性心包积液、假性室壁瘤都可导致心包积液的出现,临床应仔细鉴别,尽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近20年384例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探究其变化规律。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84例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其病因构成,并按时间将其分组,了解病因构成是否发生改变。结果肿瘤性、结核性、心力衰竭性和非特异性占心包积液病因的前四位,分别占24.5%、21.3%、14.6%、8.9%,其中结核性心包积液比例由10年前的26.8%降为18.2%(P〈0.05),而肿瘤性心包积液则由10年前18.3%升为28.1%(P〈0.05)。结论不同时期病因构成不同,肿瘤已成为当前心包积液的首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心包内持续置管引流并注入各种药物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按照WHO规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应用该法治疗大量心包积液20例的疗效。结果 完全缓解5例(25%),部分缓解10例(50%),稳定2例(15%),无效2例(10%)。结论 心包内持续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简便易行、风险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83例心包积液的超声图像,总结心包积液病因及超声学表现。结果心包积液的病因包括心力衰竭(27.71%)、尿毒症(24.10%)、结核性(10.84%)、恶性肿瘤(9.64%)、非特异性(9.64%)。83例心包积液患者中,少量心包积液49例;中量心包积液24例,大量心包积液10例,超声诊断率100%。结论超声是诊断心包积液首选最简单、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并且是介入穿刺治疗、动态监测、判断预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包积液可由多种病因所致 ,根据积液量、积液形成的速度 ,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大量积液或积液量短期内迅速形成 ,均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 ,进而危及患者生命。1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经皮心包穿刺 ,心包腔内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 ,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 36例 ,临床疗效显著 ,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心包积液患者 36例 ,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8~ 78岁 ,平均年龄 5 4± 12岁。诊断为恶性血性心包积液 10例 ,结核性渗出型心包积液 19例 ,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所致心包漏出液 2例 ,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8.
经皮心包腔置管治疗肺癌心包积液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转移引起的恶性心包积液 ,积液量常较大 ,心包填塞症状严重 ,需反复穿刺抽液 ,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心包腔置管引流并注射化疗药物 ,效果好且副作用少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选择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肺癌心包积液患者中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心包腔置管方法治疗共 2 1例 ,心包积液经胸片、 CT及 B超证实 ,其中男性 8例 ,女性 13例 ;年龄 2 5~ 82岁 ,平均 5 4.2岁。病理确诊鳞癌 7例 ,腺癌 12例 ,鳞腺混合癌 2例。TNM分期 : b 期 17例 , 期4例 ;Kps评分 2 0~ 6 0分 ,平均 45分。1.2 方法 :对 B超…  相似文献   

9.
1980年1月~1994年12月,我院共收治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19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依据 本组19例均为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1)原发恶性肿瘤均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证实;(2)心包积液均经超声检查证实;(3)心包积液中找到恶性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0.
恶性心包积液多系恶性肿瘤心包转移或原发于心包的恶性肿瘤所致 ,易造成急、慢性心包填塞。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简称彩超 )引导进针、胸膜活检针穿刺、心包内置入硅胶管持续引流心包诊治恶性心包积液患者 2 9例 ,取得了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3年 1月住我院 (2 4例 )和外院 (5例 ) ,拟诊为恶性心包积液的住院患者 2 9例中 ,男 2 0例 ,女 9例 ;年龄 18~ 6 8岁 ,平均 5 2岁。操作前均经 B超证实为心包大量积液 2 5例 ,中等量积液 4例 ,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脉…  相似文献   

11.
小儿心包积液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心包积液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心包积液患儿95例,根据心包积液量多少分为2组:中等至大量心包积液组(A组)41例,少量心包积液组(B组)54例。结果(1)2组心包填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组病因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44例占46.3%,居首位,其中急性病毒性心肌心包炎17例占17.9%。(3)2组治疗后,治愈率、好转率及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感染是小儿心包积液最常见的病因;微小病毒B19是病毒性心包炎最重要的病原,且常合并心肌炎。  相似文献   

12.
韦景校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96-1997
目的 观察低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实施剖宫产的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孕妇实施低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选用L6~L4椎间隙穿刺,腰麻采用0.5%丁哌卡因1 mL,硬膜外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平面控制在T10~T8 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结论 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时可选用低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3.
在心包积液的诸多检查方法中,以超声检查符合率最高,而且敏感、简便、直观便于动态观察和随访,超声引导下作心包腔穿刺抽液,亦是心包积液的治疗手段之一。本文就超声诊断48例心包积液体会报告如下: 1 方法与结果 使用UB—40超声诊断仪,扇形探头,频率3.5MHz,采用常规标准切面探查。对我院1988年4月~1990年4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48例中大量心包积液>500ml26例(54.0%),中量心包积液100~500ml17例(35.4%),小量心包积液>100ml5例  相似文献   

14.
恶性心包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积液生长快,多次穿刺后积液仍不能有效控制,易造成急、慢性心包填塞。肿瘤患者心脏心包受侵率为5%~12%,转移性肿瘤为原发肿瘤40倍,约50%病变单纯侵犯心包,1/3侵犯心脏,余下心包心脏同时受侵。肺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引起心包积液较常见。笔者应用置管术抽液同时局部注入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手术的硬膜外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耀 《贵州医药》2003,27(2):132-133
临床上施行外科腹腔镜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不在少数 ,在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处理上 ,事关患者安危及手术成败。本院自 1 994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施行各种腹腔镜手术近 5 0 0 0例。近 3年来 ,我院腹腔镜手术以硬膜外麻醉为主要方式 ,笔者对既往合并心绞痛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血管疾病的 4 8例患者 ,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 (TEA)与腰段硬膜外阻滞 (LEA)并进行了观察 ,感到只要处理得当 ,同样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安全度过麻醉手术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患者 ,男 32例 ,女 1 6例 ,年龄 4 2~ 72岁…  相似文献   

16.
1例68岁胃恶性间质瘤女性患者术后口服伊马替尼400mg,1次/d。半年后超声心动图示心包少量积液,5年后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示心包中等量积液。停用伊马替尼,2周后心包积液减少;3周后心包积液完全消失,且未再发作心房颤动,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再次按照原剂量服用伊马替尼,2周后再次出现少量心包积液,3及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心包积液,且未再发作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7.
心包穿刺术是将穿刺针或套管置入心包腔 ,抽吸心包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是一项危险的技术操作 ,其危险性大于冠状动脉造影。过去 ,致命性并发症高达 11%~ 2 0 % [1 ] 。我们行心包穿刺采用硅胶管置管引流 15例 ,效果满意 ,无并发症发生 ,安全可行[2 ]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为 1996年以来住院的 15例患者 ,心包积液量为中至大量 ,共穿刺置管 2 0次 ,包括肿瘤性心包积液 7例 ,结核性 6例 ,慢性特发性 2例。1 2 方法[1 ,2 ]  心包穿刺前先用二维超声心动图 ,观察心包积液 ,确认心脏周围 (左室前 +心尖 +左室后 )有“套筒”状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姐妹俩先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原因,同时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心包积液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本科室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先后收治的中年姐妹俩罹患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心包积液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替代治疗,并对并发症采取对应措施。结果姐妹俩均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经过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替代治疗4—5周后心包积液可完全消失。结论桥本(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有一定的家族性,采用优甲乐片替代治疗甲减性心包积液可使心包积液被吸收。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1~1995年收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38例,其中16例合并甲减性心包积液,对这类患者血T_3、T_4、TSH及总胆固醇的变化,以及对心包积液形成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6例甲减性心包积液组中男3例,女13例;年龄50~72岁,平均62.5岁。将22例无心包积液的甲减患者做为对照组,男2例,女20例,年龄32~72岁,平均53岁。 患者均在甲状腺素代替治疗前测定血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26例尿毒症血透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通过充分透析,输注人血白蛋白,16例心包积液消失,9例心包积液减少,1例合并重症肺炎死亡。结论增加透析频率、改变透析模式、充分透析可使尿毒症性心包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