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的制备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乳剂,以制剂的外观、粒径、粒度分布及含量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处方中的磷脂种类和其用量、油酸用量、初乳p H值及制备过程中初乳温度、高压均质压力、次数和灭菌条件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同时对制备的3批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结果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在最优处方下制得的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样品外观均为白色或类白色均匀乳状液体,粒径为(225.3±55.5)nm,Zeta电位为-26.89 m V,p H值为7.01,包封率为98.1%,含量为99.2%。结论制备的丁酸氯维地平亚微乳注射液灭菌稳定性良好,有望开发成为临床用药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2.
优化制备静脉注射用硝酸甘油亚微乳,所得处方为硝酸甘油0.2%,大豆油10.0%,蛋黄磷脂1.8%,泊洛沙姆1.8%,油酸0.12%,甘油2.25%.油水相于70℃混合后,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法于4 000 r/min乳化10 min制备初乳,再高压均质(80 MPa)15次得成品.所得乳剂平均粒径为156.4 nm,ζ电位-39 mV,pH 7.1.其渗透压与稀释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10倍)的渗透压均接近等渗,提示乳剂与稀释液配伍相容性良好.初步考察表明乳剂在4℃下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葫芦素B脂肪乳注射液的最优处方和最佳制备工艺。方法利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葫芦素B脂肪乳注射液,分别对药物和磷脂的加入方式、均质压力和次数、pH值和灭菌方式等制备工艺进行了考察,对油相组成、磷脂、F68和油酸钠的用量及抗氧剂的选择进行了优化。结果确定了最终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将葫芦素B与2.0%磷脂溶解于无水乙醇中,70℃氮气流下挥干无水乙醇后加入2.5%长链三酰甘油、7.5%中链三酰甘油及0.05%dl-α-生育酚,70℃继续搅拌使其溶解,2.5%注射用甘油、0.2%F68和0.3%油酸钠分散于适量注射用水中,70℃加热搅拌至溶解;油相加入水相至15 000 r.min-1高速搅拌5 min得初乳;将初乳pH值调至8.0,定容,40℃下,700 bar高压均质8次;灭菌条件为121℃热压蒸汽灭菌8 min。结论所制备葫芦素B脂肪乳注射液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地西泮亚微乳注射液处方及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地西泮亚微乳注射液的制备处方及工艺。方法:采用二级高压均质法制备地西泮亚微乳注射液,分别考察了高压均质条件,油相组成,乳化剂及稳定剂用量,pH调节,灭菌过程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采用15%油相(MCT与LCT等比例混合),1.2%豆磷脂,0.06%油酸钠,2.5%甘油,均质前调节至pH8.0,以20℃,80MPa压力均质6-10次,所制备的地西泮亚微乳注射液在4-25℃下12个月内理化性质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本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使用生物表面活性剂酸型槐糖脂(ASL)替代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一种新型依托泊苷纳米乳注射剂(ENE),并通过比较含ASL或Tween-80纳米乳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考察用ASL替代Tween-80的可行性。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乳注射剂,所得ASL-ENE和Tween-ENE的粒径为(206.7±0.1)和(204.6±0.2)nm,ζ电位为(-38.4±0.2)和(-45.1±0.1)mV,包封率为(96.40±0.45)%和(97.07±0.09)%。并且,考察了初乳pH值和灭菌方式对纳米乳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均质前将初乳调至pH 5.55,所得ASL-ENE在80℃下的药物半衰期为32.84 h,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前后的粒径及ζ电位均无明显变化。4℃保存3个月的稳定性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显示,ASL-ENE的物理稳定性优于Tween-ENE,且未发生溶血现象。上述结果说明用生物表面活性剂ASL替代常用化学表面活性剂Tween-80制备依托泊苷纳米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3-正丁基苯酞(NBP)静脉注射亚微乳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初乳,二次高压均质法制备终乳。以灭菌前后乳剂的外观性状、粒径变化和稳定性常数(Ke)等为评价指标,考察制剂工艺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所得制剂分别在4、25、40℃条件下放置3个月,观察其外观性状、粒径、Zeta电位、pH值、药物含量、游离脂肪酸值和过氧化值等的变化。结果在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NBP亚微乳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28.0±3.4)nm(n=3),Zeta电位为-(34.3±5.3)mV(n=3)。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放置3个月后pH值降低约0.3,40℃条件下样品略变黄,其余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处方和工艺可行,制备的NBP亚微乳性质稳定,可供静脉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丙泊酚脂肪乳注射液并考察对其一些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蛋黄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单因素考察优化乳化剂、稳定剂的用量,并优化制备工艺。结果:乳剂的最优处方为10%油相,1.8%乳化剂,0.1%稳定剂,最优工艺为水相和油相在60℃混合乳化,9000rpm,均质15min。将初乳调节pH至7.5~8.5后,900bar高压均质6次后制得终乳。结论:制得的丙泊酚脂肪乳注射液各参数质量合格,符合静脉注射液要求,制得的产品同原研产品质量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微球注射液。方法通过高压均质使乳粒产生高速碰撞和空穴作用,降低乳粒直径,并控制高压均质的压力和次数来提高稳定性。结果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微球注射液的平均粒径为200 nm,包封率为8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经过制剂稳定性实验及动物安全性实验,表明采用上述制备工艺制备的脂质微球注射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亚微乳处方中乳化剂及油相因素对其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速剪切分散和高压均质乳化工艺制备亚微乳,单因素试验法考察处方中乳化剂与油相对亚微乳物理稳定性的影响;以平均粒径、D50值、D99值及ζ电位为指标,考察不同处方中亚微乳灭菌前后的物理稳定性,并留样观察其长期稳定性.结果 泊洛沙姆188与中链油相互配伍不能得到性质稳定的亚微乳,且单独以泊洛沙姆188为乳化剂的各处方制剂长期放置后平均粒径明显增大;聚乙二醇硬脂酸酯( HS15)与各油相结合制得的亚微乳均较稳定,长期放置后各项指标基本不变;聚山梨酯80与大豆油-中链油(1∶1)混合油或大豆油配伍制成的亚微乳在灭菌后产生较大粒径的乳滴,而与中链油相配伍可制得粒径较小且均匀分散的体系;蛋磷脂E80单独作为亚微乳乳化剂,乳化效果欠佳.结论 大豆油、中链油及混合油与不同性质的乳化剂相互作用可共同影响亚微乳的粒径,但不同制剂的处方对亚微乳ζ电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神经酸口服乳剂,对其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通过机械法制备神经酸口服乳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乳剂外观、离心稳定性、离心稳定常数(K;)、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油酸用量、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用量、丙二醇用量为因素,对其处方进行优化;以乳化温度、剪切时间、高压均质压力、高压均质循环次数为因素,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神经酸含量,采用高温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神经酸口服乳剂的稳定性。结果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为神经酸原料药1 g、油酸用量5%、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用量4%、丙二醇用量2%、乳化温度60℃、剪切时间2 min、高压均质压力40 MPa、高压均质循环2次。经3次实验验证,所得神经酸口服乳剂的平均粒径为158.05 nm(RSD=1.58%,n=3),平均K;为0.39(RSD=1.49%,n=3),外观呈均一乳白色,均无分层现象。高温试验结果显示,神经酸口服乳剂在高温环境中易出现分层现象,神经酸的含量有所增加;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结果显示,神经酸口服乳剂在室温下放置6个月的外观、神经酸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所得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神经酸口服乳剂的制备;神经酸口服乳剂不适宜放置于高温环境中,在室温环境下放置6个月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羟喜树碱注射乳剂的制备及其灭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泊  张馨欣  陈燕忠 《中国药师》2009,12(7):867-869
目的:制备羟喜树碱(HCPT)乳剂并考察不同油相、磷脂(PL)及灭菌条件对乳剂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羟基喜树碱注射乳剂,考察不同种类油相、磷脂对乳剂包封率、粒径、ξ电位、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值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选择最佳灭菌条件。结果:羟喜树碱乳剂的最佳处方为20%鱼油,2%PL-100M,制备温度80℃,均质压力700bar。所制备的乳剂平均粒径为190.6±20.1nm,包封率为89.4%,在121-12,15min灭菌条件下,乳剂的粒径、包封率、过氧化值和游离脂肪酸无明显变化。结论:羟喜树碱静脉鱼油乳剂包封率高、大小均匀并且能够耐受高压灭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熊果酸脂肪乳注射液,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熊果酸脂肪乳注射液,考察脂肪乳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微观形态,并初步研究熊果酸脂肪乳的稳定性。结果:熊果酸脂肪乳注射液的平均粒径为(203.6±37.1)nm,Zeta电位为(-36.5±3.6)mV;透射电镜显示脂肪乳注射液粒径均一,呈球状分布。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熊果酸脂肪乳在25℃/60%条件下放置6个月内稳定。结论:高压均质法制备熊果酸脂肪乳注射液工艺简单易行,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制剂的灭菌稳定性。方法采用两级高压均质法制备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分别考察油相组成、乳化剂用量、pH、灭菌方式对制剂灭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采用质量分数为10.00%的油相[注射用中链脂肪酸甘油酯(MCT)与注射用大豆油(LCT)等比例混合],质量分数为1.20%的豆磷脂,质量分数为0.06%的油酸钠,均质前调节pH6.5,采用100℃旋转水浴灭菌30 min,制备所得的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在灭菌后仍保持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结论粒子界面荷电性、空间位阻作用、pH、灭菌方式是影响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静注安定亚微乳的制备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泊洛沙姆108与精制豆磷脂为乳化剂,制成静注安定亚微乳剂。用单纯形优化法来优化处方中乳化剂的用量(最优化值分别为4%和0.3%)。粗乳经两步高压乳匀机处理后,得很细的单分散乳剂。乳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粒径均小于364nm。亚微乳不溶血,毒性低,小鼠 LD_(50)是市售安定注射液的2.5倍。药时曲线与市售安定注射液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发一种脂肪乳稀释用姜黄素注射液。方法以姜黄素注射液的灭菌稳定性以及脂肪乳稀释稳定性为指标,进行处方工艺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所制备的脂肪乳稀释用姜黄素注射液,高温灭菌时含量未见明显变化,且1mg·m L^-1脂肪乳剂分散稳定时间长达20h;姜黄素在0.01~0.2mg·m L^-1的浓度测定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6ng·m L^-1。结论初步成功开发出了一种脂肪乳稀释用姜黄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NA)中的稳定性和相容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相同的调配方法,分别将3种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加在相同配方TNA中,在室温(25℃)下,分别考察0,1,2,4,12,24,48,72 h各时间点溶液外观、pH值、渗透压、乳粒粒径大小、不溶性微粒、Zeta电位及无菌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溶液外观均无油滴析出、聚集、分层等破乳现象;渗透压、乳粒粒径大小、无菌结果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pH值在放置0~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有显著性差异(P<0.05);Zeta电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NA配制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微粒直径≥ 10 μm和≥ 25 μm的微粒数都有所增加,放置0~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制后无菌考察均合格。结论: 3所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TNA中稳定性、相容性无较大差异,24 h内均符合《中国药典》对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标准要求,故建议24 h内完成输液。  相似文献   

17.
兰洁  管璐晗  朱学琳 《中国药房》2014,(29):2743-2746
目的:确定帕立骨化醇亚微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以粒径为评价指标,筛选制备亚微乳的均质压力(7001 200 bar)和次数(61 200 bar)和次数(614次);以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亚微乳的pH(4.014次);以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亚微乳的pH(4.09.0);以外观和杂质总量为评价指标,筛选灭菌温度和时间(115℃、30 min;121℃、15 min;126℃、3 min);以外观、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筛选亚微乳油相的组成[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15∶09.0);以外观和杂质总量为评价指标,筛选灭菌温度和时间(115℃、30 min;121℃、15 min;126℃、3 min);以外观、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筛选亚微乳油相的组成[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15∶00∶15)]、卵磷脂用量(0.6%0∶15)]、卵磷脂用量(0.6%1.8%)、泊洛沙姆188用量(0.2%1.8%)、泊洛沙姆188用量(0.2%0.6%);以Zeta电位和外观为评价指标,筛选油酸钠用量(00.6%);以Zeta电位和外观为评价指标,筛选油酸钠用量(00.1%);以pH和杂质总量为评价指标,筛选维生素E用量(00.1%);以pH和杂质总量为评价指标,筛选维生素E用量(00.08%)。按确定的工艺和处方制备的亚微乳注射液,分别在4、25、40℃下放置6个月,观察其理化性质变化。结果:优选处方和工艺为15%油相[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7.5∶7.5)],1.5%卵磷脂,0.5%泊洛沙姆188,0.1%油酸钠,0.08%维生素E,2.25%甘油;均质前调节至pH 8.0,900 bar压力下均质10次,再于121℃灭菌15 min。所制亚微乳注射液在4、25℃下6个月内理化性质各指标无明显变化,40℃下放置6个月样品的pH和Zeta电位略有下降,粒径和总杂质量有所增大。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在40.08%)。按确定的工艺和处方制备的亚微乳注射液,分别在4、25、40℃下放置6个月,观察其理化性质变化。结果:优选处方和工艺为15%油相[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7.5∶7.5)],1.5%卵磷脂,0.5%泊洛沙姆188,0.1%油酸钠,0.08%维生素E,2.25%甘油;均质前调节至pH 8.0,900 bar压力下均质10次,再于121℃灭菌15 min。所制亚微乳注射液在4、25℃下6个月内理化性质各指标无明显变化,40℃下放置6个月样品的pH和Zeta电位略有下降,粒径和总杂质量有所增大。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在425℃下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