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9,(17):2388-2393
目的:探讨药师如何通过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结合药物基因检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1例服用华法林钠片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共病患者(该患者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史,入院2个月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半个月前患泌尿系统感染)为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前后药物治疗过程,结合CYP2C9*3、VKORC1-1639基因分型检测,评估华法林钠片个体化给药剂量,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及患者所有用药进行MTM,制订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结果:华法林CYP2C9*3、VKORC1-1639的基因分型测定提示患者为超慢代谢型,推荐华法林给药剂量应为0.86~1.86 mg/d,结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MTM分析,患者使用华法林钠片3.0 mg/d、用药依从性差、疾病状态及共病多药联合可能是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患者停用华法林及对症治疗后临床消化道出血好转,抗凝药物更换为利伐沙班片10 mg/d。通过对患者所有用药进行MTM,药物重整结果显示,停用盐酸地尔硫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复合维生素片,将降糖药物格列美脲片更换格列喹酮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用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更换为比索洛尔片,质子泵抑制剂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更换为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结论:MTM结合药物基因检测的药学服务模式可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实现个体化药学服务,提高患者依从性,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因导向的个体化用药是未来临床用药的必然趋势,但其推广及应用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一系列伦理问题。个体化用药会因人、因病和因药而异,本文从这3个方面并结合具体的临床治疗实例,分别阐述和讨论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相关伦理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个体甲氨蝶呤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不同。尽管近年来化疗方案在不断优化,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仍可能导致化疗不能正常进行,有时甚至危及生命。检测候选基因多态性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可能有助于指导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4.
药物基因组学是在药物遗传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药理学为基础的一门科学。药物基因组学通过对特定药物具敏感性或抵抗性的患病人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差异检测,指导制定适合每个个体的治疗方案,使病人既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又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达到用药个体化的目的。抗栓药物是临床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类药物,用于预防冠脉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但是不同的人对抗栓药物的反应性存在差异,少数人甚至有"抵抗"现象,导致药物不能达到治疗效果。用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抗栓治疗能为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方位汇总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靶向性治疗上市药物及其临床用药选择策略。方法根据中、外文文献及美国FDA官网信息,对以NSCLC为适应症上市的靶向性治疗药物及其一、二线用药策略进行全面总结、综述。结果截止至2019年4月,先后有针对癌驱动基因、免疫检查点、血管新生等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重组蛋白或大分子抗体等NSCLC靶向性药物20余种上市,一线用药策略不断更新。结论 NSCLC靶向性治疗药物在近二十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临床药物治疗已经进入到结合病理组织分型、基因分型,精准用药的个体化医疗时代;肿瘤组织分型是腺癌或鳞癌,是否含有包括EGFR、ALK、ROS、BRAF等突变基因在内的驱动基因,以及是否高表达PD-L1,是目前患者一线用药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个体化用药:理想与现实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但是,药厂开发药物,医生开处方,对这个事实基本上是视而不见。他们制药、开药都是针对多数病人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作为《中国处方药》杂志和广东省药学会合办的首届中国药师论坛的主讲嘉宾,是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他在本次论坛上所作的题为“基因导向性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报告更是让与会者受益匪浅。他为人低调,但却不遗余力的致力于“遗传药理学——个体化用药”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通过对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病人血压的高低与预后有直接关系。因此,原则上对所有的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都应积极地予以降压治疗。由于病程较长,用药时间也较长,而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较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下面就这个问题加以阐述。药物的选择应强调“个体化”。这包含有两方面的意义,即药物种类的个体化和药物剂量的个体化。一、药物种类的个体化:要正确选择一个  相似文献   

9.
《华北国防医药》2013,(9):I0002-I0002
肿瘤诊疗进入分子时代 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临床数据显示,不同的治疗手段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同时也发现。对于同一分期、同一病理类型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其疗效如生存期存在明显差异。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圆满完成,有力推动了临床医学从宏观层面扩展到微观领域,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同一类型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差异可能是导致疾病个体化差异的原因所在。近年来,许多学者的临床研究表明。生物标志物的状态可以为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提供良好的预后,肿瘤的研究进入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时代。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较多 ,发病和病理生理机制很复杂 ,从理论上说 ,应该对具体病例进行具体分析 ,给予针对性的投药 ,这就是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含义。与“个体”相对的是“整体”或“群体” ,应该说 ,因为疾病的病因和机制还不清楚 ,所以迄今为止的“个体化”治疗 ,事实上多处于“群体化”的状态。要做到高血压药物个体化治疗 ,必须做到两个前提条件 :(1)对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靶器官损害和合并症及其危险因素有明确的认识 ;(2)有一批作用机制不同的、安全有效的降压和防治靶器官损害的药物可供选择。上个世纪40年代以前 ,人们只知道…  相似文献   

11.
用药个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世斌  邹冰  陆恒 《医药导报》2000,19(3):288-288
正确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要做到真正的合理用药,消除药源性疾病,则必须“用药个体化”。为此,我们根据国内外一些科学家的新理论、新观点,将临床治疗中的用药个体化,提出见解,与广大的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学工作者共同探讨。1 找出差异原因长期以来,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同种药物治疗同种疾病,对不同的病人则有不同的治疗结果。如KarenSchmidt所说:一些“高明的医生早就知道,每个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显著的差异性与许多因素有关。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是否正在服用其他药物,都决定一种药品能否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7,16(2):126-126
药物治疗学是研究药物治疗疾病的学科,是研究如何合理地、规范化地、个体化地用药的学科。药物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药物是救死扶伤的武器,另一方面药物可以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致命性不良反应。如何提高药物治疗疾病的水平,确保安全用药不仅是临床医师的任务,也是临床药师的职责。用药如用兵,药物治疗学学术年会是一个学术讲坛,是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两个专业的人士携手并进、交流合作的平台,是讨论如何用药的场所。这里讲疾病,是讲不同疾病的治疗,讲相同疾病不同分型分期分度的治疗,讲相同疾病不同并发症和不同诱因的治疗。这里讲药物,是讲…  相似文献   

13.
王忠一 《首都医药》2006,13(8):48-49
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流行病学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疾病。表现为遗传异质性,其血压水平的高低是一个由升压基因群与降压基因群及其相关的分子变异及它们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共同决定的临床表型。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依据医生的临床经验或各种用药指南,不同患者使用相同的降压药物后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疗效,副作用亦千差万别,这一直是困扰临床用药的重大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人们期望能从基因水平深入认识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为临床个体化给药开辟新的途径。“药…  相似文献   

14.
更正     
近年来,各地相继推出了“单病种限价”新举措。该举措可以说是卫生管理部门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推出的一种无奈举措。该举措的推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乱检查、大处方,但并非十全十美之策。人们都知道,看病不同于上街买东西,一件商品或一种药品可以给它订出个最高限价,但疾病的存在和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同一种疾病其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病变的范围、对相关组织的破坏可能都不同,所需治疗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不可能都会用相同的治疗药物,因此,也不可能有相同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王艳玲 《黑龙江医药》2013,26(1):125-126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单种抗高血压药物往往不能达到多种降压机制,只能使30%~ 60%的患者血压达标.单纯增加药物剂量虽可略增加降血压的效果,但不良反应也会显著增加,从而降低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提出了个体化联合用药的原则.采取个体化联合用药可预防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单种药物治疗相比,联合用药具有以下特点:药物联合通过不同机制降压,可增加降压疗效;不同类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相互抵消,如ARB类药物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应用时,ARB类药物可以减少利尿剂导致的低血钾的发生;不同血药峰浓度效应时间的药物联合应用有可能延长降压作用时间;联合用药一般只需小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在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阐明个体差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常用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是一线方案的首选药物。通过对常用抗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的分析研究,找到不同患者在基因层面的个体差异,达到预测化疗疗效、选定最佳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7.
沈鸿  沈斌  王亚华 《中国药业》2009,18(18):54-54
目的探讨住院药房单剂量摆药时对1日1次医嘱的具体执行。方法查阅资料,结合时辰药理学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类别的药物具有不同的给药时间,同一类别的药物给药时间也不完全相同。结论应针对不同药物择时给药,指导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总结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阐述药物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特点。结果基因多态性是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的最重要因素。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实现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是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进一步延伸和充实。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弥补了以往只根据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的不足,也为以前无法解释的药效学现象找到了答案。结论将来的临床药物治疗模式应以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为导向,结合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特定药物对特定患者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抗癫痫药代谢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个体化用药。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是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有效方法。国内外对新老抗癫痫药的群体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分析了一般生物学特征对药物代谢的影响。CYP450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抗癫痫药物代谢的主要遗传因素,是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目前,已有研究将CYP450基因多态性的因素引入群体药代动力学的模型,将其对抗癫痫药物代谢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并且,可以依据不同的基因型选择不同的初始剂量,促进个体化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有项研究提示基因多态性对群体药代动力学(PPK)参数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目前的结论尚不完全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个体化用药:理想与现实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但是,药厂开发药物,医生开处方,对这个事实基本上是视而不见。他们制药、开药都是针对多数病人的"平均水平"。比如说,开刀麻醉要用肌肉松弛剂。这种药对有的人有副作用。用的不好可能死人。50年前就已经有办法找出用这种药后可能会死亡的病人。可是,直到今天,这些办法还没有在临床普遍应用。最近,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推荐了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