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慧远  李伟伟 《河北医药》2014,(18):2764-276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的6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n=30)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30)加用参附注射液,比较2组血肌钙蛋白I(cTn-I)、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心指数(CI)。结果组内比较,2组治疗后的cTn-I、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CI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Tn-I、NT-proBNP水平下降更明显,CI水平升高也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脓毒症患者,参附注射液经由多靶点发挥积极治疗作用,既能改善患者心肌状态,也能温补其周身之阳气,以祛病之根,值得深究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帅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85-186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本院ICU重症脓毒症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入选时的APACHEⅡ评分〉20分,排除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原发肝脏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分为乌司他丁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脓毒症治疗指南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基础治疗上加40万单位,q8h,共3 d。各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72h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凝血功能监测。用药前及用药72 h时间采外周静脉血行降钙素原、乳酸及C-反应蛋白监测。并同期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72h时凝血各项指标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乳酸及C-反应蛋白)均改善,其中乌司他丁组上述三指标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三个炎症指标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治疗72h的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对脓毒症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 人选住院的脓毒症患者66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4例)、严重脓毒症组(22例)及脓毒症休克组(20例);根据患者的28天生存率,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46例).在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清cTnI、NT-pro-BN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各组血清cTnI、NT-pro-BN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析NT-pro-BNP、cTnI水平与PCT水平、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的血清NT-pro-BNP、cTnI、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及一般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的血清NT-pro-BNP、cTnI、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血清cTnI、NT-pro-BN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NT-pro-BNP、cTnI水平与PCT呈正相关(r分别=0.901,0.866,P<0.05),血清NT-pro-BNP、cTn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02、0.521,P<0.05).结论 血清cTnI与NT-pro-BNP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来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休克患者实施抢救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情况。方法休克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在两组患者行常规抗休克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接受多巴胺+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多巴胺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1、5h的血压上升效果、心律失常、死亡现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升至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逐渐稳定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前者(7.8±2.3)h明显少于后者(12.5±4.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后死亡率为6.9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则分别为34.48%、27.59%,观察组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在为休克患者行常规抢救后,联用多巴胺与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更为有效地加快患者血压的恢复与稳定,降低死亡率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本院47例心肺复苏后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复苏成功后、治疗24h后、治疗72h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情况,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后CK-MB、cTnT水平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的升高的程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两组均有心律失常发生,治疗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患者,可有效减轻复苏后的心肌损伤,促进损伤心肌恢复,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心肌酶(CK、CK-MB)及肌钙蛋白I(c Tnl)的水平,探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ICU确诊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各30例,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入选者的性别、年龄及当天的APACHEⅡ评分。血清PCT水平的监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血清NT-pro BNP、心肌酶(CK、CK-MB)及c Tnl水平的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水平较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较脓毒症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血清NT-pro BNP及c Tnl水平较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NTpro BNP及c Tn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和脓毒症组血清CK及CK-MB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CK及CK-MB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呈正相关(r=0.912,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c Tnl与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895,P<0.01;r=0.752,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NT-pro BNP与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716,P<0.01;r=0.708,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能较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清c Tnl水平及NT-pro BNP水平升高说明脓毒症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且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电监测、抗感染、升压、控制原发病、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24h后休克指数及血乳酸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降钙素原下降亦较对照组更为突出(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休克对照组、参附治疗组及单纯复苏对照组4组各20只。取失血性休克模型的远端回肠约40cm,用紫外分光法测定上述各组肠黏膜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用常规方法分离肠上皮细胞,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肠上皮细胞膜电位值的变化。结果与失血性休克组比较,参附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试验大鼠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并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与休克和单纯复苏组比较,参附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改善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71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积极维持循环、机械通气、控制血糖、镇静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00 m L加入5%葡萄糖250m L中,1次/d。两组均治疗7 d。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 VO2)、乳酸(Lac)、24 h乳酸清除率、氧输送量(DO2)、氧消耗量(VO2)、氧摄取率(O2ER%),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c VO2和Lac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O2水平均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O2和O2ER%改善不明显;且治疗组D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治疗,增加氧输送量,改善组织灌注状态,降低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国粉  杨肖蓉  任婵  苏瑜  王英 《安徽医药》2018,22(2):257-260
目的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脓毒性休克组(脓毒性休克组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的RDW水平,同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患者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后1、3、5、7、10 d的RDW升高(P<0.05)。入院第1个24 h脓毒性休克组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成正相关性(r=0.836,0.683,0.589,0.727,0.311,P<0.05)。RDW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联合可以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预测能力。 结论 RDW水平升高对脓毒症具有预示作用,同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具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左室射血分数( LVEF)、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参附注射液对CHF患者各指标的影响。方法阳气虚型CHF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1.0 mL·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共2周。治疗前后测定心电图QRS波时限、LVEF值及NT-proBNP水平并评定心功能分级。结果 QRS波时限与LVEF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NT-proBNP及NYHA分级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增多,Ⅲ、Ⅳ级患者减少,且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RS波时限、血浆NT-proBN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LVEF值增加;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QRS波时限、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及LVEF差值均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 CHF患者心电图 QRS 波时限延长与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及心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可用于辅助判断CHF病情及观察药物疗效。参附注射液对阳气虚型CHF患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的变化趋势与脓毒性休克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脓毒症休克患者146例,入院后1、3、5、7 d晨间空腹取静脉血,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PCT,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检测患者治疗0、24、48、72 h血清PCT值,并将结果与前一次结果比较计算出PCT下降百分比,用ΔPCT表示,评估PCT的变化趋势与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性。记录患者28 d死亡率,并将其记为死亡组,生存患者记为生存组,比较两组入院后1、3、5、7 d的PCT、CRP及WBC水平,评估PCT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CT的变化趋势与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有相关性。随入住ICU时间的延长,生存组PCT、CRP呈下降趋势,死亡组PCT、CRP呈上升趋势,入院3 d起,两组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 d后两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后1、3、5、7 d的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连续监测PCT的变化趋势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PCT水平的持续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血清PCT可作为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郭皓  齐宇明  王海燕  胡振杰 《河北医药》2010,32(22):3118-3120
目的 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脂多糖受体(mCD14)、HLA-DR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符合重症脓毒症患者35例和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按预后分为生存组(25例)和死亡组(1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mCD14、HLA-DR在病后不同时间的动态改变.结果 死亡组PBMC表面mCD14、HLA-DR各点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生存组mCD14在 0-24 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48、72 h恢复正常对照组水平;HLA-DR在 0-48 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72 h逐渐升高但仍未恢复正常对照水平,0-24 h生存组与死亡组mCD1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72小时生存组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或〈0.01);0-48 h生存组与死亡组HLA-DR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2小时生存组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呈抑制状态,不同预后患者其免疫功能恢复时mCD14恢复早于HLA-DR.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预扩容治疗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探讨参附注射液在预扩容治疗应用于急性失血性休克围术期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Ⅰ组,n=25例)和对照组(Ⅱ组,n=25例)。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Ⅰ组麻醉后即给予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和预扩容治疗液(指胶体液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6%贺斯或万汶)静脉滴注;Ⅱ组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其它输血、扩血管等抗休克治疗措施两组相同。监测注药后30、60、120min各时间段的血压、心率、心排血量(CO)及尿量的变化,记录两组的出血量和输液输血量。对比观察两组注药后的动脉血气变化。结果①Ⅰ组静注参附注射液和预扩容治疗液后30、60min,血压回升、心排血量(CO)回升、心率下降明显早于Ⅱ组(P〈0.05);尿量在1h和2h时与Ⅱ组有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②注药后90min Ⅰ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明显升高,与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在预扩容治疗急性失血性休克中,能迅速恢复血流动力学并稳定,改善微循环和组织代谢,在促进休克的复苏,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脓毒症休克大鼠的疗效。通过检测脓毒症休克大鼠用药前后血清sCD163数值的变化来了解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脓毒症休克大鼠的疗效及重症脓毒症预后的评估。同时对在脓毒症中sCD163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SPF级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制作脓毒症休克大鼠模型,观察单用西药、单用参附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前后大鼠sCD163、降钙素原、Lac的变化。结果: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脓毒症休克大鼠前后6 h sCD163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参附注射液或单纯西药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对抗细菌内毒素,对心肌细胞有正性肌力作用,sCD163做为临床脓毒症观察的敏感指标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脓毒症休克治疗。  相似文献   

16.
蔡龙  徐丽 《抗感染药学》2014,(5):489-49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用于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收治的9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心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浆BNP水平和心功能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R、SBP及DBP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衰评分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衰评分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值和心功能分级值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及心功能分级值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及血浆BNP水平值,临床疗效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脓毒症、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3个亚组;比较各组血清S1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表达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死亡率;根据脓毒性休克患者的APACHEⅡ,分为<15分、15~20分、>20分3个分段,比较不同分段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根据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表达水平与PCT、APACHEⅡ评分、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均高于单纯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P<0.05);而单纯脓毒症组与重度脓毒症组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15分、15~20分、>20分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随着APACHEⅡ评分提高而提高,各APACHEⅡ分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与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均呈明显正相关(r=0.381、0.358、0.463,P<0.01)。结论 S1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通过监测血清S1P表达水平,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左心衰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洋地黄制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推注参附注射液20ml/次,2次/d,连续使用3d。结果两组患者人院后72h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2h的BNP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以缩短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改善其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技术,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为HVHF治疗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研究组患者行连续性静脉一静脉高容量血液滤过,置换量3000~4000ml/h,均以前稀释方式输入,血流量250~300ml/min,每天连续进行10~12h。于HVHF治疗后24、48、72h各时间点分别行APACHEⅡ评分,并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下降,研究组治疗后48、72h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比较,研究组APACHEⅡ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HVHF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仅HR显著降低,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HVHF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并通过对内环境调节,从而对多个器官起到支持作用.有益于减轻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保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胃癌切除术老年冠心病患者40例,年龄60~80岁,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组( C组)与对照组( O组),每组20例。2组患者麻醉管理均一致,其中C组采用参附注射液1 ml/kg稀释至100 ml在麻醉诱导前5 min输注;对照组在同一时点采用等量的0挝.9%氯化钠溶液输注。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I(cTnI)、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在术后3 d内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电图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年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前血清 cTnI水平、NT-proBNP水平、hs-CRP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 cTnI、NT-proBNP、hs-CRP 较术前水平显著升高,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在术后24 h血清cTnI 水平、NT-proBNP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参附注射液组术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能够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胃癌术后血清 cTnI、NT-proBNP、hs-CRP的水平,减少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