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植物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家姮 《海峡药学》2012,(12):47-49
目的建立油脂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分析方法。方法基于C18反相分离,通过优化色谱分离条件,包括样品溶剂选择、流动相的优化、流速的优化,应用于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色谱分析检测。结果在最优条件下,在20min内实现了豆甾醇和β-谷甾醇基线分离,分离度均达到2.9,应用于油脂中甾醇分析,测得豆甾醇含量为330mg·kg-1,β-谷甾醇含量为675mg·kg-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二级阵列管检测器分析油脂中植物甾醇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马蹄莲中植物甾醇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华  杨志学 《中国药师》2007,10(10):978-979
目的:研究马蹄莲中的植物甾醇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UV、IR、~1H NMR、~(13)C NMR、GC- MS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甾醇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和菜籽甾醇(3)。结论:化合物β-谷甾醇、豆甾醇、菜籽甾醇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水相系统转化雄甾-1,4-二烯-3,17-二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混合植物甾醇(45%β-谷甾醇,30%豆甾醇,25%菜油甾醇)作为底物筛选适合菌株Mycobacteri-um HCCB006转化生成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的双水相系统,并用表面活性剂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经初步研究得到的最佳转化系统为16% PEG20000/4%Dextran20 000/8%OP,从而使得在底物加量为l%时ADD的产量达到2.858g/L。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疆罗勒Ocimum bacilicum L.全草的化学成分. 方法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 结果从罗勒全草中分离鉴定了4个甾体类化合物即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豆甾醇(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和3个黄酮类化合物即芦丁(Ⅴ)、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Ⅵ)、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厚藤Ipomoea Pes-Caprae(L.)Sweet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厚藤(IpomoeaPes-Caprae(L.)Sweet)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方法采用柱层析技术、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它们分别是β-香树素(1)、12-ursen-3-ol(2)、β-谷甾醇(3)、豆甾醇(4)、α-菠甾醇(5)、异莨菪亭(6)和七叶内酯(7)。结论其中异莨菪亭和七叶内酯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厚藤(Ipomoea Pes-Caprae(L.)Sweet)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方法采用柱层析技术、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它们分别是β-香树素(1)、12-ursen-3-ol(2)、β-谷甾醇(3)、豆甾醇(4)、α-菠甾醇(5)、异莨菪亭(6)和七叶内酯(7).结论其中异莨菪亭和七叶内酯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红花中分离得到6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benzyl-O-β-D-glucopyra-noside(1)、丁香脂素(2)、lirioresinol-A(3)、5-羟甲基糠醛(4)、β-谷甾醇(5)、豆甾醇(6)。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从栽培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t.lanceolata Bge.的根中分析鉴定了7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气相色谱及光谱分析鉴定为α-菠甾醇(α-spinasterol)(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豆甾醇(stigmasterol)(3),豆甾-7-烯醇(stigmast-7-enol)(4),α-菠甾醇葡萄糖甙(α-spinasterol glucosido)(5),豆甾-7-烯醇葡萄糖甙(stigmast-7-enol glucoside)(6),及银柴胡环肽(stellaria cy(?)lapeptide)(7).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大戟科假白榄(Jatropha curcas L.)叶分离得豆甾醇β-谷甾醇,二聚三萜醇和二个新黄酮甙。提取和分离:假白榄叶粉(4公斤)用石油醚、乙醚、乙醇先后提取。石油醚提取物用醇制氢氧化钾皂化,不皂化部分经氧化铝柱层析,分离得到豆甾醇和β-谷甾醇,得量分别为0.025和0.05%。乙  相似文献   

10.
24-亚甲基胆固醇和谷甾醇用酵母基因突变型GL-7进行生物转化,在酵母22-位脱氢酶的作用下形成其相应的22-位去饱和的产物。用色谱、光谱以及与标准品对照等方法鉴定代谢产物的结构分别为菜子甾醇和豆甾醇。  相似文献   

11.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前报曾报导自茜草科(Rubiaceae)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中分得七个成分,其中四个已分别证明为三十一烷、豆甾醇、乌索酸、土当归酸。本文对另外三个成分进行鉴定。其中结晶,Ⅲ为β-谷甾醇;结晶Ⅴ为β-谷甾醇D-葡萄糖甙,水溶性成分结晶Ⅶ经光谱分析,衍生物以及氧化产物等性质鉴定,证明为对香豆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沙棘籽油中甾醇含量,考察低甾醇沙棘籽油(sea buckthorn seed oil,SBSO)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皂化萃取法、络合法、脱胶碱炼法和吸附法分别制备低甾醇沙棘籽油,以注射用大豆油中甾醇含量为对照,通过气相色谱法对沙棘籽油中甾醇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硅胶吸附法制备的低甾醇沙棘籽油总甾醇含量显著降低,与沙棘籽毛油相比,占总甾醇90%左右的β-谷甾醇由19.56%降至6.31%。皂化萃取法、络合法、脱胶碱炼制备的低甾醇沙棘籽油甾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β-谷甾醇含量分别为13.46%、8.22%和9.36%。结论硅胶吸附法精制的沙棘籽油总甾醇含量显著降低,该制备工艺操作相对简易,除杂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拐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阐明拐芹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柱层析法对其脂溶性和醇溶性成分进行分离 ,利用波谱及化学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鉴定了 3个化合物 ,分别为β-谷甾醇 ,豆甾醇 ,clematine。结论  3个化合物均属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金腰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菊科植物金腰箭全草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三萜皂苷、3个甾体化合物和1个甾体皂苷,分别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Ⅰ)、金腰箭苷甲(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Ⅳ)、扶桑甾醇(Ⅴ)和豆甾醇-3-O-β-D-吡喃萄萄糖苷(Ⅵ)。其中金腰箭苷甲为新化合物,其余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5.
胡碧辉  岑乐定 《中国药房》2014,(19):1774-1776
目的:研究豆科决明属植物短叶决明的化学成分,为扩大药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短叶决明的乙醇提取物,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一共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大黄素-8-O-β-d-龙胆二糖苷(1)、2-甲氧基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3)、β-谷甾醇(4)、豆甾醇(5)、橙黄决明素(6)、和熊果酸(7)。结论:化合物1、2、3、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本试验结果可为短叶决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蒲葵子Livistona chine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蒲葵子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棕榈酸(2),油酸(3),十六碳酸乙酯(4),亚油酸乙酯(5),十六烯酸乙酯(6),菜油甾醇(7),胆甾醇-3-O-β-D-葡萄糖苷(8),荭草苷(9),异荭草苷(10),牡荆素(11),异牡荆素(12),异鼠李素-3-O-β-葡萄糖苷(13),谷甾醇(14),豆甾醇(15).结论 化合物4、6、8~13为首次从蒲葵子中分离得到,9、11、12为首次从棕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藏药尼哇的植物甾醇苷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藏药尼哇(鸡蛋参)Codonopsis convolvulacea Kurz.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法进行分离,所得产物经光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结果:分得一植物甾醇苷混合物,由△^7-豆甾烯醇-β-D-6'(二十碳烯酰)-吡喃葡萄糖苷(Ⅰ);豆甾烷醇-β-D-6'(软脂酰)-吡喃葡萄糖苷(Ⅱ);△^7-豆甾烯醇-β-D-6'(软脂酰)-吡喃葡萄糖苷(Ⅲ)及α-菠甾醇-β-D-6'(软酯酰)-吡喃葡萄糖苷(β)4种成份组成。结论:四组份均为首次党参属植物中获得。其中,Ⅰ、Ⅱ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从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2),对羟基苯甲酸(3),(Z)-1,1′-biindenyliden(4),胸腺嘧啶(5),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6),掌叶半夏碱戊(7),豆甾醇(8),β-谷甾醇棕榈酸酯(9),β-谷甾醇(10)和β-胡萝卜苷(11)。其中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桔梗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对桔梗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 (1)、木栓醇 (2)、黄芩素-7-甲醚 (3)、胡萝卜苷(4)、α-菠菜甾醇 (5)、α-菠菜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 (6)、白桦脂醇 (7)、△7-豆甾烯醇 (8)、β-谷甾醇 (9).结论:化合物1,2,3,4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胡蔓藤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胡蔓藤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D-800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ODS中压柱色谱进行分离,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豆甾醇(stigmasterol,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4)、熊果酸(ursolic acid,5)、没食子酸(gallic acid,6)、阿魏酸(ferulic acid,7)、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