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巩膜隧道切口与角膜隧道切口的自闭性和强度.方法 选取同种、同性别、体重相近(2.0~2.5kg)成年实验家兔20只,随机分成A、B两组,术后3天、7天、2周、5周,分别进行局部加压实验,观察切口渗漏情况,手术后第1、2、3、4、5周,切口部做病理切片,观察照像记录.统计学处理:对加压试验结果,采用Χ2检验(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加压实验:术后第3天,A组全部无渗漏,B组有5例渗漏,P<0.05;术后第1周(7天)加压,A组无渗漏,B组有2例渗漏,P>0.05;术后第2、5周A、B两组均无渗漏,P>0.05.病理结果:在第1~2周镜下观察,A组的愈合反应强,B组反应轻;第3周后,A、B两组基本一致.结论 就切口的自闭性和强度来说:巩膜隧道切口>角膜隧道切口;术后眼球受外力后,角膜隧道切口更易渗漏,且更可能发生在早期(<7天).  相似文献   

2.
赵军 《微创医学》2009,4(5):486-488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0跟,随机分成切口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A组)和切口位于常规90。方向(B组)两组,每组30眼。检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和视力变化。结果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A组分别为(1.09&#177;0.12)D、(1.48&#177;0.14)D、(1.37&#177;O.11)D及(1.26&#177;0.14)D,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则分别为(1.12&#177;0.13)D、(1.89&#177;0.16)D、(1.63&#177;0.15)D及(1.34&#177;0.16)D,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值仍大于术前(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的变化值A组分别为(0.49&#177;0.16)D、(0.29&#177;0.13)D和(0.16&#177;0.14)D,B组为(0.97&#177;0.18)D、(0.65&#177;0.13)D、(0.41&#177;0.11)D,均大于A组(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视力〉0.7者A组分别为14眼和17眼,B组分别为6眼和8眼(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的切口有助于控制术后散光并能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巩膜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乳术后,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的影响。方法将73例拟行白内障超乳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第一组采用3~5mm的直线型巩膜切口(Ⅰ组);第二组采用3~4mm的透明角膜切口(Ⅱ组):分别观察术后1周、2周、1月、3月、6月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S队等情况。结果术后不同时期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0.5的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SIA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5mm巩膜切口行白内障超乳手术,在早期可较透明角膜切口取得较好的屈光稳定性。同时增加了切口的安全性,从长远来看则无显苦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丁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502-504
目的探讨利用角膜地形图做角膜切口以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对97例患者(102眼,术前散光范围0.25~5.75D),术前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然后随机分为A、B2组。A组(51眼)常规做颞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在角膜曲率最大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于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术后1d、1周角膜散光较术前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较术前改善。术前散光≤1.5D者术后平均散光(0.52±0.14)D;术前散光1.5~2.5D者术后平均散光(0.88±0.53)D;术前散光〉2.5D者术后平均散光(1.5±0.72)D。结论通过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手术切口可以较好地矫正术前部分散光,获得满意视力。  相似文献   

5.
曾思明  陆可卫 《微创医学》2002,21(6):774-775
目的探讨小切口与常规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196例208眼应用小切口和常规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以术前后的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小切口组比常规切口组视力恢复快、散光小,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前瞻性研究常规正上方切口、颞上方切口以及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方法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111例120眼,随机均分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透明角膜切口(切口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A组)、颞上方切口(B组)和正上方切口(C组)3组。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和视力变化。结果术前和术后1周,3组间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术后1个月和3个月A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B、C组(P值均<0.05),而B组与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97±0.35)、(1.21±0.32)、(1.17±0.26)、(1.03±0.27)D,B组分别为(1.03±0.19)、(1.56±0.37)、(1.54±0.37)、(1.37±0.28)D,C组分别为(1.05±0.24)、(1.52±0.13)、(1.48±0.10)、(1.29±0.13)D,A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显示著小于B、C组(P值均<0.05)。B组超声乳化时间显著短于A、C组(P值均<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的切口有助于控制术后散光和视力恢复。颞上方角膜切口利于操作。  相似文献   

8.
郭亚宁 《吉林医学》2014,(17):3758-3759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的切口选择与临床预后。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斜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都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角膜缘切口,治疗组选择穹隆部球结膜切口。结果: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术源性散光与干眼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的泪液破裂时间差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穹隆部球结膜切口在斜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能减少术源性散光与干眼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屈光状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飞  托西丽 《新疆医学》2012,42(3):35-37
目的:为了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大小以及角膜形态改变。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40例(46眼),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1月、3月裸眼视力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散光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一月、3月A组散光度数小于B组,术后3月两组散光均较术前有所减小(P<0.05)。术前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一月、3月A组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角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损伤更小,散光更小、更安全等优点。2.选择在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作切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矫正部分术后散光,对所在于午线角膜曲率有松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两种手法小切口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140例(140眼)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眼科诊断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71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为研究组,69例(69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视力、眼压、术后的舒适度,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内皮细胞密度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15天及术后1月视力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术后7天、15天、1月)比较结膜充血水肿程度,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术后7天、15天)比较异物感程度,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眼压及前房闪辉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透明角膜切口相比,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可促进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位置切口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渭南市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154例(172只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纳入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按不同位置切口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51例,于颞上方角巩膜缘做手术切口; B组51例,于颞上方巩膜做切口; C组52例,手术切口于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并做一穿透性切口于对侧180°角膜缘内。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手术源散光度、眼压、裸眼视力等指标变化。结果C组52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均明显优于A、B两组(P <0. 05)。A、B、C三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均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2. 5±0. 8) D、(2. 3±0. 9) D、(2. 3±0. 6) D比(3. 2±0. 6) D;(2. 4±0. 9) D、(2. 3±1. 0) D、(2. 1±0. 8) D比(3. 3±0. 5) D;(1. 9±0. 8) D、(1. 9±0. 9) D、(1. 7±0. 7) D比(3. 2±0. 5) D],且C组下降速度最快,B组其次,三组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眼压水平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作为手术主切口,再做一辅助切口,可改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降低手术源性散光且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对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利弊。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二次剖宫产的孕妇110例,所有孕妇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把第一次剖宫产横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第一次剖宫产纵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治疗组。两组均按照原腹壁旧切口手术。观察两组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治疗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胎儿窒息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粘连率为23.63%(13/55),对照组为54.50%(30/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再次剖宫产手术可能的产妇切口应首选腹壁纵切口,以利于再次手术操作,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对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肛裂病人术式效果对比观察。方法随机选择120例肛裂病人,其中60例采用扩切术,60例采用侧切术。结果扩切术组肛裂治愈率95%,好转率5%,总有效率为100%;侧切术组治愈率75%,好转率20%,无效5%,总有效率95%。结论扩切术优于侧切术。扩切术既无并发症也无复发者,是Ⅱ、Ⅲ期肛裂很好的治疗方式,侧切术由于疗程短,创伤小,可作为Ⅰ期肛裂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手术的切口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8年来该院2485例腹腔镜的切口并发症,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切口并发症与手术的关系。结果 腹腔镜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手术操作技巧、标本取出方法及切口封闭方法有密切关系。结论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标本取出切口及方法、仔细缝合切口有利于预防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边缘切口与正中切口皮瓣修薄整形术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皮瓣术后臃肿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治疗切口的不同,将行边缘切口皮瓣修薄整形术者纳入对照组(n=63),实施正中切口皮瓣修薄整形术者纳入观察组(n=57),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围术期相关指标,同时对患者相关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予以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修薄效果、血供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更好,观察组的感觉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差(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损伤率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2组CRP、PCT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较观察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边缘切口与正中切口皮瓣修薄整形术对皮肤创面的修复各有其优缺点,临床在行皮瓣修薄术时,应具体根据皮瓣形态、臃肿程度、修复部位等情况个性化地选择手术方式。相对于边缘切口皮瓣修薄术,2种术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正中切口皮瓣修薄整形术对皮瓣血运干扰更小,能有效提高机体愈合的生物学环境,减轻炎性反应,治疗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患者功能和外观的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研究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首次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使用腹部纵切口)和对照组(使用腹部横切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盆腹腔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纵切口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林凤英 《黑龙江医学》2019,43(5):535-536
目的探寻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浅析有效护理干预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泉州市中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1月期间接受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以前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方式探究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将对照组与观察组作比较,探究有效护理方式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采取围术期护理与常规护理的骨科无菌手术中,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9.52%,对照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9.05%,差异显著;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的相关因素较多,因此手术中需要严格准守规定与流程,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配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围术期护理方式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军 《黑龙江医学》2003,27(7):501-50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方法 注意缝合技术和增加组织抗张力的强度。降低腹压 ,避免危险因素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有效地预防了腹部手术的切口裂开。结论 减少腹部手术的切口裂开 ,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李峻  李刚  黄钰生 《河北医学》2013,19(1):63-66
目的:探讨放射状切口保乳术和弧行切口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手术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放射状切口保乳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弧行切口保乳术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和美容效果,并对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复发、转移和生存率。结果:患者在入组时,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干预2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入组时(P〈0.05),而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中社会/家庭状况和情感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美容优良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弧行切口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疗效确切,且该术式的美容效果和生存质量中社会/家庭状况和情感状况明显优于行放射状切口保乳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周芳  贾忠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4):128-130
目的 比较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H)与开腹切口疝修补术(OH)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通过预期的随机双盲来进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腹切口疝修补术的资料分析,比较各自手术的安全性与优越性.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组为8.5%,而开腹切口疝修补手术组为9.2%.但腹腔镜术后的一些早期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较短(30~40min,OH:60~70min,P<0.01).而2周后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的恢复情况开始有差异:在活动能力、伤口疼痛方面及身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比较(SF-36评分)方面,LH组显得比OH组要稍好一些.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相近.但住院时间LH组明显短于OH组,切口感染率LH组少于OH组.结论 与其他的微创手术过程不同,LH并没有表现出在各个方面都优于OH,除了在2周后的活动能力、伤口疼痛及生活质量方面稍优于OH.同时LH组的手术时间相对长一些,而且费用较开腹切口疝修补组高.所以手术方式的选择还是基于外科医生对何种手术方式更熟练,及患者更喜爱选择何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