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胸骨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8年8月期间采用缝合已切除畸形病变肋软骨的断段、将肋软骨膜包绕肋软骨断段缝线使之呈管状的改良胸骨抬举术治疗42例小儿漏斗胸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4个月-10年,随访内容包括胸廓外形、临床症状、X线胸部正侧位片。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手术后38例患者得到随访,矫形效果满意,活动耐力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好转,X线胸片心影左移情况消失。结论改良胸骨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方便,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改良胸肋抬举术治疗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胸肋抬举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2007年收治15例漏斗胸患儿,均施行胸骨剑突切除,第3-7过长肋软骨斜形截除,胸骨后充分游离,“8”字或“U”字对应缝合肋软骨。此时,即可观察到凹陷之胸骨被上举成功。结果15例漏斗胸患儿均实施改良胸肋抬举术,操作简单,出血少,胸前凹陷消失。术后平均随访34个月,效果满意,1例患儿切口皮下积液,经换药伤口愈合。结论改良胸肋抬举术是治疗漏斗胸的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近期效果好,由于病例数较少,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延迟关胸在小儿心脏外科应用的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回顾性总结延迟关胸在小儿心外科应用的经验。方法研究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小儿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31例临床资料。其中23例(男15例,女8例)延迟关胸。年龄0.3~84(6.37±3.45)月,体重2.2~17.5(5.33±3.17)kg。完全性大动脉转位6例,法洛四联症6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室间隔缺损3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1例,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环缩术后1例。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17.39%,4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体外循环时间(166.50±60.30)m in,阻断时间(96.54±52.61)min,与同期其他手术转机时间(66.76±32.71)min和阻断时间(46.49±23.86)m in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因心脏功能差或压塞症状,其中5例同时合并心律失常并安放起搏导线,2例因出血,1例因肺功能差,1例为心外管道受压回ICU后床旁开胸。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1例合并脑梗塞,19例低心排综合征。除死亡4例外,余患儿皆痊愈出院。存活者无刀口及纵隔感染。结论新生儿、小的婴幼儿、低体重及长时间体外循环与延迟关胸直接相关。小儿开胸心脏手术后出现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出血、心律失常及心外支持系统的应用,延迟关胸是一种渡过严重术后并发症的简单、安全而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深部胸骨后感染(DSWI)是接受胸骨正中切口术后患者可怕的、灾难性的一种并发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5年来DSWI的发生率为0.6%2.0%,而其住院病死率或者30 d病死率却高达10.25%2.0%,而其住院病死率或者30 d病死率却高达10.25%25.8%。围术期预防措施在降低DSWI发生率方面至关重要。真空辅助闭合装置治疗是一种优于其他传统方法有效的过渡治疗方案。胸廓重建术在治疗DSWI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多学科协作能够降低DSWI的发生率,在DSWI防治过程中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5.
甘单酸铵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的方法,于体外测定甘草酸铵对BALB/c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甘草酸铵(1×10~-7~1×10~-1mg/ml),小以NK细胞活性均有显著的增强,由此证明甘草酸铵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胸骨肿瘤切除术后胸大肌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2007年收治的9例胸骨肿瘤病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形成的胸壁缺损采用胸大肌修复重建。结果9例胸骨肿瘤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无胸壁畸形,轻度反常呼吸,无呼吸循环并发症。结论胸骨肿瘤适宜手术切除,但术后一般缺损较大,特别是胸骨全部切除,在修复重建时,采取游离胸大肌对拢缝合,可有效重建胸壁,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1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达  耿庆  刘继先  惠刚  张本固 《吉林医学》2003,24(5):442-443
目的:探讨漏斗胸的外科治疗。方法:应用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对10例漏斗胸病人进行外科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手 术效果满意,术中翻转胸骨片血运丰富,术后长期随诊,无复发。结论: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出血少、 术后恢复快、矫正效果满意、术后无复发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解剖9具尸体,其中5具新鲜尸体行动脉血管颜料灌注,研究18侧斜方—菱形肌岛状肌皮瓣的血供来源及分支分布,结果显示,该肌皮瓣为肩胛背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的双重血供,二者共于起于甲状颈于者占67%,肩胛背动脉单独起于锁骨下动脉者占33%。临床应用该组织瓣6例,一期修复颅底及颅颌部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的组织缺损,获较满意的效果。因此,斜方—菱形肌岛肌皮瓣是颅底及颅颌外科的一个可信赖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9.
Background Median sternotom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usually performed procedure in cardiac operations.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bilateral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flaps (BPMMF) for management of sternal osteomyelitis and mediastinal infection following median sternotomy.Methods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twel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BPMMF transposition for management of sternal osteomyelitis and mediastinal infection following median sternotomy from January 2006 to June 2009. Procedure consisted of rigorous debridement of necrotic tissues, dead space obliteration using the BPMMF, and placement of drainage tubes connected to a negative pressures generator for adequate drainage.Results No patients died of drainage, and all 12 patients had viable BPMMF when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t 1 week post discharge, 2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sternal infection but recovered following local debridement and medication. No patients showed infection recurrence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over 10 months.Conclusions Sternal osteomyelitis and mediastinal infection following median sternotomy may be effectively managed through rigorous debridement of infected soft tissues, resection of the damaged stermal segment, transposition of the BPMMF to fill the damaged sternum resulting from debridement, and adequat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L形与矩形额肌瓣悬吊术式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104眼采用L形额肌瓣悬吊术,87眼采用矩形额肌瓣悬吊术。结果191眼术后随访6个月-1年,L形额肌瓣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均少于矩形额肌瓣悬吊术。结论L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f生重度上睑下垂效果优于矩形额肌瓣悬吊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改良胸骨抬举术(Ravitch)及胸骨翻转术(Wada)治疗漏斗胸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992年8月~2002年8月期间收治的16例漏斗胸患儿进行了包括胸廓外形、X线胸片、心肺功能检测等临床分析。结果 所有惠儿的胸廓外形和心肺功能都恢复正常。结论 改良胸骨抬举术和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均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皮练鸿  向代理  胡康  肖军  刘勍 《重庆医学》2003,32(5):519-520
目的 观察额肌瓣悬吊术矫正1—3岁幼儿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重睑成形术原则设计重睑线,在眉弓下缘眶上切迹外例0.5cm作长1.0—1.5cm之辅助切口。在眶上缘额肌附着处制一宽约2.0—2.5cm的似扇形额肌瓣,固定在睑板上。结果 治疗20例(30眼),除1例(1眼)轻度欠矫外,余29眼均取得满意效果,双重睑形成自然美观,无畸形。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对额肌损伤小,似扇形额肌瓣更接近提上睑肌走向,符合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14.
齐美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449-1450
目的:观察改良额肌瓣悬吊矫正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20例31眼,施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重睑切口,切开皮肌及眼轮匝肌,于眼轮匝肌深面与眶隔之间潜行向上分离,然后再于眶缘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进入额肌浅层分离皮肤与额肌之间联系达眉上1.5 cm左右。结果:20例31眼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本方法减少了额肌瓣血管神经损伤,将额肌瓣直接与睑板缝合,增强了额肌瓣收缩力,术后提睑作用可靠、持久。  相似文献   

15.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比目鱼肌附着肌于腓骨、胫骨的范围、与腓肠肌合并部位进行了观察。对比目鱼肌的血管供应、神经支配进行了测量分析和研究。比目鱼肌的供血动脉来自胫后动脉和腓动脉,肌瓣最大支动脉起始部外径男2.10±0.10(1.40~2.80)mm;女1.62±0.03(1.30~2.28)mm,肌瓣最大支动脉蒂长男2.52±0.20(1.52~4.80)cm;女1.93±0.31(1.02~2.62)cm。同时为选用比目鱼肌带腓骨复合瓣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陈旧性骨折等切取肌骨瓣的大小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额部双蒂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适应症,并对15 例病人的成功治疗过程
进行报告。方法: 对颜面部较大软组织缺损且不愿意接受扩张器埋置的病人应用额部双蒂皮瓣推进修复。我们
行创面Ⅰ期修复,创面切口行美容整形缝合。同时对该手术方法进行了文献复习分析,讨论其手术方法的优缺
点和适应症。结果: 该组病人15 例采用该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转移推进皮瓣无发黑、水泡及坏死,切
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该额部双蒂皮瓣适用于额部较大软组织缺损的治疗,较为安全。术后效果令病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胸锁乳突肌肌瓣血管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中对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肌动脉来源的记载很不一致。本文用50例成人标本,以巨微解剖方法,用图确切显示肌的上、中、下段分别主要由枕动脉、颈外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的肌支供应。锁骨下动脉分支发出的附加肌支(39/50)常分布肌的起端,但分布范围小,不是肌的主支。胸锁乳突肌肌支来源多,采用该肌任一头作肌瓣时,应将多源的肌支分别保留于各头,以利单头肌瓣和剩余肌的存活。采取游离血管蒂时,以用颈外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肌支为佳。这两个肌支位置表浅,管径平均都是1.1mm。各肌支都是分散入肌的,没有形成血管门。  相似文献   

18.
颅颞区骨质的测量研究是颅面外科及整形外科的重要形态学基础.通过对14具成人颅颞区6个分区的观察和测量,共测得各分区的全厚、外板厚、板障厚及内极厚的966个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为颞肌骨瓣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用于颌骨重建的腓骨肌瓣制备的经验。方法 制备腓骨肌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 7 例移植骨均成活,供区下肢功能无影响。结论 腓骨肌瓣材料丰富,制备方便;腓动、静脉血管蒂及肌袖的妥善保护是腓骨肌瓣制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50例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膝降血管及其分支。隐支供应膝内侧区的皮肤。它的蒂长(深段为97.51±28.54mm,浅段为110.69±42.16mm)、管径大(起始处为1.5mm,浅出处为1.Omm),分布面积平均为60.96±35.O1cm~2。隐支还发支供应缝匠肌的下1/3。88%的标本由膝降血管与其分支(关节支)发出股内侧肌支。 此外,本文还观察了大隐静脉、隐神经。 讨论了膝内侧区皮瓣及肌皮瓣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