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严重烧伤病人血、尿中新蝶呤水平的监测 ,探讨新蝶呤浓度与脓毒血症的关系及其动态监测新蝶呤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 5 0例严重烧伤病人和 5 0例正常人血清、尿液中新蝶呤含量 ,连续 3周 ,测得值以 x±s表示 ,组间对比用 t检验分析。结果 患者组在烧伤后 3天 ,血清、尿液中新蝶呤含量〔分别为 :(2 0 5 0± 3 16 )nmol/L ;(198 5 6± 87 2 0 ) μmol/mol肝酐〕与正常组含量〔分别为 (5 6 4± 2 98)nmol/L ;(142 2 0± 86 92 ) μmol/mol肌酐〕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均为 P <0 0 0 1)。并发脓毒血症病人烧伤后 14~ 2 1天出现新蝶呤水平进行性升高 ,而非并发脓毒血症者则趋于下降 ,并且新蝶呤水平与严重烧伤后并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严重程度显示良好的相关性 (r=0 749,P <0 0 0 1)。结论 严重烧伤后新蝶呤水平的持续升高与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且新蝶呤水平的变化对MOF的判断及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成批儿童烧伤救治的经验。方法对两批共31例儿童严重烧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烧伤面积(60±28)%;平均Ⅲ度烧伤面积(42±13)%。其中烧伤总面积>90%者7例;Ⅲ度烧伤面积50%以上者7例,合并吸入性损伤8例,除1例总面积84%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儿于伤后15 d意外死于呼吸道大出血窒息外,余30例全部治愈。结论成批儿童烧伤的抢救应迅速成立抢救小组;采取同类伤情同步治疗;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指征以及休克期大面积切、削痂植皮。  相似文献   

3.
<正> 烧伤后进行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的动态观察,对烧伤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此,我们使用火箭免疫电泳法对42例不同程度烧伤病人进行血浆中Fn含量检测,同时根据Fn具有能与明胶相结合的活性促使包裹有明胶的颗粒凝集的原理,彩用明胶致敏红细胞凝集法检测血浆中Fn的活性。初步结果显示Fn的含量与烧伤的严重程度,脓毒症及其予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17"爆炸事件中大面积烧伤伤员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17"爆炸事件中9例大面积烧伤伤员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同时动态进行APACHEⅡ评分,记录伤员休克期是否平稳度过,是否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脓毒血症,有无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以及存活或死亡等临床转归情况。以同期13例小面积烧伤伤员和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大面积烧伤组伤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烧伤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9例大面积烧伤员中,D-二聚体水平基本随烧伤面积和APACHEⅡ评分的增加而升高,D-二聚体水平越高,伤员休克期越不平稳,越容易并发脓毒血症与DIC,死亡危险越大。[结论]D-二聚体是大面积烧伤后严重感染并发症和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我院整形烧伤外科、烧伤整形研究室唐忠义主任等,从1991年以来采用急诊切痂、5×5mm自体皮、辐照猪皮混合移植新方法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14例,年龄14~54岁,平均33.3±12.0岁,烧伤总面积30%~85%,平均55.1±18.3%,Ⅲ度烧伤面积10%~53%,甲均32.6±14.1%。Ⅲ度烧伤在烧伤后1~24h(平均11.3±8.1h)内1次全部切除,术后病情经过平稳,无并发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对流电泳法测定了100例不同面积,不同深度烧伤病人血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部分病人同时测定了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结果提示。①烧伤面积>30%,FDP值和烧面积成正比例升高;②Ⅱ°烧伤面积<10%,FDP值90%在正常范围,Ⅲ°烧伤面积>35%,FDF值仅5%在正常范围;③败血症患者的FDP值均在24μg/ml以上;当FDP升高达48μg/ml,应警惕有烧伤并发症;当FDP达96μg/ml以上均有严重并发症。对严重烧伤病人早期和感染期检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和FDP变化,不仅可以判断预后,辅助诊断,而且对抗凝治疗的开展也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3~1998年收治12批烧伤病人,共51例,每批2~15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3~13岁15例,15岁以上36例。烧伤总面积平均45.75±28.79%,Ⅲ°烧伤面积平均28.51±26.31%。致伤原因:火药、汽油、液化气爆炸烧伤17例,火焰烧伤28例,热水泥烧伤6例。吸入性损伤21例,烧冲复合伤9例。并发症:中重度烧伤休克20例,败血症11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肺炎6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例。 2 治疗效果 本组51例,治愈42例,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5例,死亡4例。 3 讨论 3.1 烧伤早期的救治 因基层地区医疗、交通条件较差,大部分伤员在伤后2~6h未给补液,加之长途颠簸,来院时已发生不同程度休克。对于中重度休克病员,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留  相似文献   

8.
严重烧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脓毒症及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25例烧伤总体表面积大于30%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组(脓毒症组14例、非脓毒症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改良基质显色法鲎实验分别检测患者伤后1、3、5、7、14、21、28d血浆HMGB1及内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严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天血浆中HMGB1含量显著升高,其中伤后第7、21、28天脓毒症组HMGB1含量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患者存活组伤后第3、21天HMGB1含量显著低于非存活组(P<0.05,P<0.01),血浆中HMGB1含量与是否易并发脓毒症有关,但与烧伤总体表面积无相关性(P>0.05)。伤后第3、5、7、21天血浆HMGB1与内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HMGB1作为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参与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诱生与内毒素刺激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其水平有助于烧伤后病程监测及患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恩施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118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烧伤脓毒血症组(n=51)和烧伤非脓毒血症组(n=67),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8)和存活组(n=33)。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T1)、第2天(T2)、第4天(T3)、第7天(T4)和第14天(T5),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PCT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GSN含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4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2-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患者T1-5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437,P < 0.05),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18,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总体平均值和血浆GSN总体平均值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随病情变化而动态改变,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自1977年底以来,共收治了50例石油液化气(下称液化气)烧伤病人,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42例,女性8例。20岁以下4例;~30岁11例;~50岁30例;50岁以上5例。烧伤最大面积91%(Ⅲ°者占41%),最小面积2%;死亡4例,平均面积73.3%(平均Ⅲ°者占24.5%)。合并头面部烧伤37例,双手烧伤44例,躯干烧伤14例,呼吸道烧伤10例。室内烧伤47例,户外烧伤3例。钢瓶爆炸复合伤7例。救火致伤6例。伤后伴有休克者8例。休克期补液,按烧伤面积×公斤体重×1.2±0.3m1+基础量。胶体:晶体=1:1~1.5。手术(自体皮或自异体皮相间移植)治疗3例;非  相似文献   

11.
汪永莲 《广西医学》2002,24(4):587-589
全身性 (或侵袭性 )感染 ,是大面积深度烧伤后一种严重并发症 ,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占烧伤死亡 5 2 %~ 70 % ( 1)。我科自 1 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烧伤患者 2 1 5 0例 ,死亡 1 1 3例 ,发生全身感染 1 66例中死亡 67例 ,占 1 0年来烧伤死亡的5 9.3% ,现将我们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 66例大面积烧伤并全身感染的病例中 ,男 1 1 4例 ,女 5 2例 ;年龄 2~ 70岁 ,平均 ( 32± 2 1 .34)岁 :烧伤总面积为 31 %~ 99% ,平均为 ( 5 1± 2 7.61 ) % ; 度烧伤面积为 6%~ 82 %。平均 ( 30± 2 2 .37) %。伤后入…  相似文献   

12.
成批严重烧伤病人在救治中由于医护人员、抢救器械、药品不足等因素 ,死亡率较高。我科于1998年4月成功救治一批严重烧伤病人 ,现将救治体会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1998年4月19日义乌市发生一起丁烷爆炸事故 ,烧伤13人 ,除1例轻度烧伤在当地治疗外 ,其余12例均在当地补液治疗2h后陆续送达我院。12例中男7例 ,女5例 ;年龄19~37岁 ,平均26.75±4.24岁 ;重度烧伤1例 ,特重度烧伤11例 ;烧伤面积32 %~91 % ,平均78.58±19.21 % ;Ⅲ度烧伤面积5 %~48 % ,平均24.33±12.28…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是烧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科自1980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烧伤病人1594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15例,现对此15例资料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有典型柏油样便或伴有呕血。男13例,女2例。年龄3~60岁,平均29.3±10.7岁。烧伤面积18~95%,平均为72.8±22.4%,Ⅲ°0~70.5%,平均为33.4±25.4%。生存6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60%。发生率在同期烧伤病人1594例中占0.94%。  相似文献   

14.
甲氰咪胍和早期肠道营养预防烧伤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为虎  汪涛 《四川医学》2001,22(10):942-943
现将早期肠道营养和甲氰咪胍防治大面积烧伤应激性溃疡的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组 2 14例 ,男 116例 ,女 98例 ,烧伤总面积≥ 30 %~ 75 % ,平均 4 5 .2± 11.8% ,深度烧伤面积 (深 度、 度 ) 2 0 %~ 4 5 % ,平均 2 9.9± 9.3% ,简化烧伤严重指数 (ABSI)为 7.34± 3.0 ,入院时间均在伤后 12小时内。其中早期肠道营养组 112例 ,甲氰咪胍治疗组 10 2例 ,两组病例各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0 .0 5 ,表 1)。1.2 分组方法 :早期肠道营养组伤后 12小时后开始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能全素 (Nutrison,荷兰 Ntricia公司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及伴吸入性损伤患者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规律.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镇江市公安消防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住院严重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情程度的不同分为单纯烧伤组102例和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组4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气分析值,逐项分析符合条件的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伤后8 h内pH、PaCO2、PaO2、HCO3-结果显示,单纯严重烧伤组分别为(7.48±0.02)、(31±2.00)mmHg、(65±4.00)mmHg、(16±1.00)mmol/L,呈碱中毒.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组分别为(7.25±0.04)、(55±4.00)mmHg、(40±2.00)mmHg、(24±3.00)mmol/L,呈酸中毒.但二者在治疗后24~48 h酸碱紊乱水平均已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及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低氧血症,但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有明显不同.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二重或三重酸碱平衡紊乱,严重影响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6.
烧伤是常见的急性创伤。重度烧伤患者伤后体内营养代谢可发生很大的变化。切痂植皮手术的应激反应是引起或加重应激性高血糖病或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重度烧伤患者切痂植皮术后糖代谢的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特大面积和大面积烧伤患者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3~67岁,平均(34.10±14.0)岁。烧伤总面积(TBSA)(82.83±12.96)%,Ⅲ度烧伤面积(60.13±2741)%。患者在烧伤前无糖尿病病史。1.2 观察指标 分别于切痂植皮术后的第1~8天,…  相似文献   

17.
25例烧伤患者的抢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平时还是战时 ,成批烧伤都是突发性事件。突如其来的大批伤员到院 ,往往使医疗单位措手不及 ,引起工作忙乱 ,造成成批烧伤救治的失败。我院烧伤科 2 0 0 2年 1月收治一批 2 5例烧伤伤员 ,由于应用平战时成批烧伤救治预案和“五早”救治经验[1] ,抢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2 5例伤员为扑灭山林大火被烧伤的部队官兵 ,均为男性 ,年龄 19~ 2 9岁 ,平均 2 1 4岁± 2 0岁。按 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制定的诊断分类标准 ,特重度烧伤 6例 ,平均烧伤面积 6 1 2 %± 15 9% ,Ⅲ度面积 4 3 2 %± 14 9% ;重度烧伤 5例 ,平均烧…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长期以来存在着需植皮面积大而自体皮源供应不足的难题。我们于1994年4月~1999年2月采用微粒皮肤移植术[1]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3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10例。年龄7~68岁,平均24岁。烧伤原因:热力烧伤33例,碱烧伤3例,电烧伤2例。烧伤面积:烧伤总面积为(75±20.24)%,度烧伤面积为(46±14.7)%。施行手术时间为伤后3~11d,共施行112个部位(肢体97个,躯干15个)。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34~57d,平均49d。1.2 手术步骤 全麻下手术分两组进行。一组处理创面:即对深度烧伤创面…  相似文献   

19.
武警部队烧伤中心烧伤救治体系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武警部队烧伤中心结合各兵种性质、部署特点和地域分布情况于2003—2008年间建立烧伤救治体系在伤员救治中的运行效果。【方法】从烧伤面积≥50%或Ⅲ度烧伤面积≥20%的128例伤员中随机抽取98例,将未经救治体系处理而直接送入救治中心的44例伤员作为对照组;将经救治体系处理后送入救治中心的54例伤员作为干预组。经治疗后对两组休克复苏情况、手术情况、创面愈合时间、脓毒症发生率、血培养阳性率、临床治愈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伤员转运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OS);干预组烧伤后早期烧伤休克复苏效果较对照组平稳(P〈0.05);干预组第1次切痂植皮手术距离伤后时间较对照组早;第1次切痂植皮面积较对照组大(P〈0.05);干预组脓毒症发生率及血培养阳性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干预组临床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武警部队烧伤中心利用部队建制优势建立的烧伤救治体系可使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救治,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武警部队医疗保障与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烧伤创面治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烧伤较为少见 ,我科于 1 981年— 1 996年 1 6年共收治 9例 ,现对其创面的早期切痂植皮和保守治疗的愈合效果进行初步的比较观察。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受伤年龄由出生至 1 0天 ,平均 (3 .45± 4.2 4)天 ;烧伤总面积 3 %~1 5 % ,平均 6.5 6%± 4.2 6% ;Ⅲ 面积 0~ 1 5 %。平均 4.89%±4.46% ;早期切痂植皮 4例 ,保守换药 ,自然脱痂后肉芽创面植皮 5例 ;伤情及治疗情况见表 1。表 1 伤 情 及 治 疗 情 况病例 性别 年龄 受 伤原 因 伤后入院时间 烧 伤部 位 烧伤面积 (% )总/Ⅲ /深Ⅱ 伤后手术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