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在体小肠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循环单向灌流法,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灯盏花素中灯盏乙素含量,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不同肠段、不同pH、不同浓度下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转运蛋白对药物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吸收速率基本保持不变;在pH6.0-7.4条件下,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不受pH的影响;不同小肠部位对其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加入P-糖蛋白(Pgp)抑制剂后药物吸收率没有明显变化;加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后药物吸收率显著增加。结论:灯盏花素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P-gp对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基本没有影响,而MRP2可降低灯盏花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的离体、在体经鼻吸收特性,为灯盏花素的鼻腔给药制剂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C扩散池,以新鲜犬鼻黏膜为渗透屏障,以含灯盏花乙素0.25、0.50、1.25 mg/mL的灯盏花素PBS液(pH 6.5)为释放液,以空白PBS为接收液,进行渗透试验;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以1.01、1.70、4.48 mg/mL灯盏花素PBS溶液(pH 6.5)作为鼻腔循环液,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进行在体鼻黏膜吸收试验。结果灯盏花素高、中、低质量浓度组的犬鼻黏膜渗透系数分别为3.6×10-5、1.272×10-3、1.856×10-3cm/min(n=3)。随着灯盏花素的质量浓度增加,其渗透系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高、中、低质量浓度灯盏花素的大鼠在体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4.5×10-3、2.3×10-3、1.7×10-3min-1,随质量浓度的增加,鼻黏膜吸收量逐渐增加,但其吸收速度常数较小。结论灯盏花素可经鼻吸收,质量浓度对其吸收的影响较大,适合制备成经鼻给药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4.
瑞香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瑞香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对大鼠小肠段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部位及整段小肠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比较瑞香素在各肠段的吸收参数。结果在0.024—0.096mg/mL浓度范围内瑞香素在小肠的吸收量与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药物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从十二指肠到结肠有所增加,但Ka值基本不变。结论瑞香素在大鼠小肠各段均有吸收,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延胡索乙素在大鼠小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和立体选择性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灌流实验和在体分离肠袢实验,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手性固定相拆分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对映体的峰面积比值.结果 延胡索乙素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10,25,50 mg·L-1时,肠吸收速率常数Kz分别为0.403,0.461,0.402 h-1;不同pH值4.5,6.5,8.0时Kz分别为0.353,0.458,0.409 h-1;在体动物实验测得延胡索乙素对映体间的峰面积比值均接近0.5:0.5.结论 不同的药物浓度和pH值对延胡索乙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延胡索乙素两对映体在体肠吸收没有差异,不存在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难溶性一氧化氮供体药物ZLR-8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及喷雾干燥乳剂对ZLR-8肠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装置,以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ZLR-8的含量,计算ZLR-8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考察ZLR-8浓度、肠循环液pH对肠吸收的影响,并对ZLR-8混悬液与ZLR-8喷雾干燥乳剂的肠吸收进行比较。结果: 以喷雾干燥乳剂给药,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1 h后对ZLR-8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23.54±1.40)%,(15.95±0.09)%,(12.30±0.74)%,(3.98±0.12)%,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8 6±0.046 0),(0.143 7±0.036 0),(0.069 2±0.001 3),(0.020 8±0.000 4) h-1,各肠段吸收特性有极显著性差异。ZLR-8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影响,但吸收量与浓度线性相关;肠循环液pH显著影响肠吸收,ZLR-8在pH 5.4~7.4时有较好吸收;与混悬液相比,喷雾干燥乳剂极显著性增加大鼠肠吸收。结论: ZLR-8混悬液仅在小肠有微弱吸收,在其他肠段无明显吸收;喷雾干燥乳剂在各肠段均有明显吸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极显著性地提高了ZLR-8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7.
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大鼠肠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全小肠段及各分肠段的吸收。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灌流液中药物和酚红的浓度,以吸收百分率和肠壁通透系数为指标,考察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的肠吸收特性和肠壁通透性。结果: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在小肠中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特征,6 h时在肠道中约有70%被吸收,吸收速率常数Ka值为(0.193±0.012)h-1;分肠段实验中,各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百分率和肠壁通透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在全肠道均有吸收。  相似文献   

8.
药物转运蛋白对灯盏花素小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药物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灯盏花素小肠吸收的影响。方法:HPLC法测定大鼠肠液中灯盏花素的浓度,以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SPIP)研究药物的小肠吸收,计算不含抑制剂药物组和含抑制剂药物组的小肠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含P-gp抑制剂药物组与原药组相比,Papp没有显著变化;含MRP2抑制剂药物组与原药组相比,Papp显著增加。结论:P-gp对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基本没有影响,而MRP2可将吸收的灯盏花素从肠上皮细胞内又转运回肠腔,从而降低灯盏花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地西泮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地西泮的在体肠吸收机理。方法:通过大鼠在体肠灌流和单向灌流模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药物浓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研究3种吸收促进剂Labrasol、Tween-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地西泮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地西泮肠吸收速率与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地西泮为全肠段吸收,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吸收速率较大,分别为(0.186±0.006)h-1和(0.170±0.011)h-1;回肠和结肠段吸收速率依次减小,分别为(0.086±0.023)h-1和(0.059±0.012)h-1。Labrasol和Tween-80可明显增加地西泮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结论:地西泮的肠吸收机理为被动扩散,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在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汉防己甲素的量,分别研究药物质量浓度和吸收部位对汉防己甲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在5.4~21.8μg/mL药物质量浓度对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无影响;各肠段的Ka回肠〉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分别为0.1686、0.1260、0.1254、0.1109h^-1。结论汉防己甲素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汉防己甲素在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例均符合MODS诊断标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段单核细胞CD14+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百分比.结果MODS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含量均低于30%,死亡组入院后CD14+单核细胞HLA-DR呈进行性降低,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且入院后1 hCD14+单核细胞HLA-DR<10%的患者均死亡.结论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低下,动态监测CD14+单核细胞HLA-DR的变化对患者的预后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Y迷宫训练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Y迷宫训练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gyrus,DG)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通过Y迷宫训练,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细胞,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Y迷宫训练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Y迷宫训练成绩的优劣与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的多少存在相关性,学习成绩良好组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学习成绩低劣组(P<0.05)。结论Y迷宫训练可促进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52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胰腺癌中MVD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并且MVD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胰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结论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为胰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rx)和caspase-3在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10d的新生鼠海马神经元缺氧3h复氧12h,24h和48h,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Trx组,用MTT比色法测定各时点的神经元存活率;底物裂解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缺氧/复氧组海马神经元复氧12-48h,海马神经元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明显增高,以复氧24h为最高,而存活率进行性下降;Trx组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曲线与缺氧/复氧组相似,但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较缺氧/复氧组明显提高。结论: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caspase-3样蛋白酶被激活,参与神经元损伤过程;Trx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古拉定、川芎嗪、丹参对 6-羟基多巴胺 ( 6-OHDA)制作帕金森病 (PD)大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6-OHDA注入大鼠黑质 ,观察损伤组、古拉定治疗组 ( 12mg/kg·d-1,ip)、川芎嗪治疗组 ( 5 0mg/kg·d-1,ip)、丹参治疗组 ( 2 .5mg/kg·d-1,ip) 14d后的PD模型成功率 ,用阿朴吗啡 (APO)诱发的旋转行为 ( >5r/min)表示PD模型成功。结果 单纯损伤组和 3个治疗组表现明显的APO诱发的旋转行为 ( >5r/min) ,其模型成功率无统计差异 (P >0 .0 5 )。结论 古拉定、川芎嗪、丹参不能影响 6-OHDA对大鼠DA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中ACl33+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粘附分子VLA4(CD49d)、LFA-1(CD11a)和L-selectin(CD62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7 d、14 d的脐带血中AC133+细胞表面CXCR4和CD49d、CD11a和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新鲜脐带血AC133+细胞中CXCR4的表达率为(50.2±12.5)%;CD49d的表达率为(53.2±15.6)%,CD11a的表达率为(98.1±2.4)%,CD62L的表达率为(52.4±16.6)%.在无血清、无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体外培养第7 d及14d,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有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短期液体扩增培养后,脐带血ACl33+细胞中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率较新鲜ACl33+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IL-3+FL+SCF组较IL-11+FL-3+SCF组表达率高,其中以培养第14d CXCR4、CD62L的表达增高最明显.结论在体外短期扩增培养过程中,早期效应细胞因子能显著上调脐带血ACl33+细胞CXCR4、CD49d、CD11a和CD62L等的表达;用SCF、FL和IL-3组合扩增脐带血,不仅能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祖细胞,还能增加造血干/祖细胞的迁移和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用高营养(高脂、高糖)及酒精所致脂肪肝模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选用纯种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12周)及实验1、2、3组(高脂、高糖饲料及含5%酒精饮水分别喂养3、6、12周)。实验结束肝组织标本采用Sudan IV脂肪染色、HE、Masson’s三色染色及硝酸银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单色分割分析法进行脂肪变面积分析。结果 模型组动物形成以小泡性病变为主的脂肪肝,模型复制率为100%。脂肪性肝炎为以肝细胞脂肪变、点或灶状坏死、气球样变、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小叶内炎症和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汇管区炎症与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细胞核空泡变性和Mallory小体较少见。电镜观察可见肝细胞内充满不规则小脂滴,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损伤,细胞核结构改变,胆小管增生、扩张,纤维组织增生。图像分析显示:正常肝脏脂肪面积为1.24%~4.01%,轻、中、重度脂肪肝依次为12.04%~24.00%,25.91%~34.94%,35.43%~46.80%。结论 高营养及酒精脂肪肝模型较传统单一方法模型形成快,病变进展较迅速,可形成以小泡性病变为主的肝脂肪变,随造模时间延长、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和肝纤维化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区别松丹一号与松丹二号的DNA基因组的多态性。方法: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松丹一号保留了它母本平湖、老美意西蜂在994bp和695bp之间的1条区带,而松丹二号则丢失了此条区带;松丹一号保留了它母本平湖、老美意西蜂在377bp入237bp之间的1条区带,而松丹二号此条区带并不清楚,松丹二号只保留母本墨环西蜂的237bp以下的1条带。结论:松丹一号与松丹二号的基因组发生了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19.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多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 )检测 86例肺癌、3 0名良性肺病患者和 3 0例健康人的血清CEA、CA12 5、CA 19-9和CA15-3水平。结果  4项指标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5) ;CEA、CA12 5、CA19-9和CA15-3单检 (总 )的阳性率分别为 41.9%、3 7.2 %、48.9%和 3 6% ,联检 (总 )的阳性率为 94.2 %。结论  4项指标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时可以明显提高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实用方法。方法:从人胚胎脑额叶皮层分离组织块,采用DMEM/F12+N2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传代。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后的其他细胞表型。结果:从人胚胎脑额叶皮层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中大部分为Nestin表达阳性的细胞。诱导分化后可以出现NSE、GFAP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并表达Nestin蛋白,认为是神经干细胞。此方法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体外培养人胚胎脑神经干细胞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