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血糖症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新秀 《河北医学》2004,10(6):516-519
目的:探讨低血糖症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间43例住院患者低血糖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低血糖症多见于老年糖尿病(DM)患者占74.42%,未察觉低血糖占53.49%;多为药物性低血糖占93.02%,其中口服降糖药(OHA)占77.5%,胰岛素占22.5%,OHA中又以格列本脲(优降糖或内含优降糖的消渴丸)为最多,占54.84%。结论:对老年DM患者应适当控制血糖,尽量避免使用优降糖或消渴丸,加强DM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技能,防止严重低血糖造成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糖尿病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能力和病情控制的效果。方法:对2个社区16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初个单元的糖尿病教育,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及血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结果: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和体重指数控制情况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在社区开展DM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社区DM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效果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DM患者全球逾1.7亿,其中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占90%左右。预计2030年患病人数将翻一番,新增患者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DM致残和早亡的重要原因是血糖控制不佳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一直以来,DM被认为是内科不可治愈的疾病,而目前用于控制血糖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A199在T2DM患者与健康人群中的差异及CA199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9月T2DM患者38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CA199与HbA1c水平,根据HbA1c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血糖控制组(HbA1c <7.5%),控制不佳组(HbA1C≧7.5%),T2DM患者CA19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以体重指数、空腹血糖、HbA1c等为自变量,比较各变量对CA199的影响程度.结果 T2DM患者中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05),血糖控制不佳组CA199阳性率(21.4%)高于血糖控制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3,P=0.006),HBAlc控制组(4%)与健康体检者(0.9%)无显著差异(t=0.347,P=0.254,),CA199水平与HbA1c的相关系数最高(r=0.573,P=0.004).结论 T2DM患者CA199水平和HbA1c存在相关性,2型糖尿病患者CA199升高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控制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DM)患者急性加重频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对该院 COPD 合并 DM 患者116例(血糖控制良好组60例,血糖控制不佳组56例),单纯 COPD 组6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控制血糖对 COPD 急性加重频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组平均急性加重频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血糖控制不佳组(P <0.05),血糖控制不佳是 COPD 合并 DM 患者急性加重频率大于或等于3次/年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有效控制血糖,保证血糖波动在正常范围可以减少 COPD 合并 DM 急性加重频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杰  何庆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2):136-137
目的分析利用高纯度、高浓度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不佳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以提高此方法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8月开展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术后应用抗生素及功能康复,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108例术后恢复良好,占79.4%,28例疗效不佳,占20.6%。结论分析疗效不佳原因有以下5个方面:(1)适应证选择不当;(2)穿刺过程不顺利;(3)注射位置不理想;(4)无菌操作不严格;(5)术后锻炼不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分别采用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诺和锐30或诺和灵30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用药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两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均有显著改善,诺和锐30组较诺和灵30组血糖控制更好、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刘晓蓉  郑雪枫  庞慧  李杨  孟影  李苏艳 《安徽医学》2013,34(11):1689-169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4—6月到我院门诊就诊且符合人选标准的单纯口服药物或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36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等,并填写相关信息表格。结果336例糖尿病患者中,HbAlc控制达标者(HbAlc〈7.0)占42.9%,不达标者占57.1%。单纯口服药组的HbAlc达标率显著高于口服药联合胰岛素组(45.5%V838.8%,P〈0.05);所有患者单药占23.2%,口服药联合胰岛素占39.9%,两联药及三联药分别占30.4%,6.5%,HbAlc达标率按以上顺序渐降低。结论门诊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教育与宣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9.
武汉某高校社区糖尿病患者知识及治疗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社区糖尿病患者基本知识、态度以及治疗行为,为完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组织糖尿病患者俱乐部,对俱乐部成员采用问卷调查。结果86.1%的患者知道糖尿病可导致心脑血管性疾病:55.7%的患者不知道血糖的正常标准;65.8%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监控的内容及时间;81.0%的患者不知道降糖药的主要副作用;60.8%的患者采取了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服药,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者占1.3%,不规律服药者占22.8%,不规律服药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副作用;基本符合饮食控制标准者占22.8%;51.9%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理想,74.7%的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差。结论健康教育应全面具体而深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原因。方法对53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饮食控制不佳、运动不规律、未按要求进行血糖监测、治疗药物选择不当等。结论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原因很多,我们应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之符合每个患者的病情和经济状况,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管理的态度,从而提高血糖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现代人自我保健意识及自我保健能力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35名门诊健康查体人员进行一般情况、自我保健方法及能力、自我保健意识调查。结果:从未自费查过体的达119人,占50.64%,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和不知道自己患何种病的也占相当比例。反映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不足。结论:强化民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不能单纯依赖自身,医疗保健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健康维护的指导,鼓励全社会的健身防病热情,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市社区居民中乙型肝炎患者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控制疾病的复发。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疾病相关知识和危险因素平均知晓率为32.84%,能定期复查者为49.25%,62.44%的患者不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增加患者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血压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分别测定正常对照(NC)、T2DM、高血压病(EH)、T2DM+EH4组,血糖控制较好的T2DM、T2DM+EH;血糖控制较差的T2DM、T2DM+EH4组,轻度EH、EH+T2DM;中重度EH、EH+T2DM4组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百分含量(vWF%)。结果:vWF%:T2DM组(115.81±38.5)%、EH组(112.97±32.4)%、T2DM+EH组(133.77±42.7)%均高于NC组(92.29±23.9)%;T2DM+EH组分别高于T2DM组、E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较差的T2DM+EH组(145.01±33.99)%均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的T2DM组(106.84±40.56)%、T2DM+EH组(114.70±35.12)%及血糖控制较差的T2DM组(112.36±28.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EH+T2DM组(143.36±45.84)%均高于轻度EH组(93.50±13.95)%、EH+T2DM组(116.83±3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EH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伤,T2DM+EH患者内皮功能受损较单纯T2DM组、EH组更严重。T2DM+EH患者既要控制血糖、又要控制血压才能减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刘玉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601-601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5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分析,查找原因。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程度有重要的关系:患者能否认真执行饮食、运动、药物的治疗非常关键;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加重糖尿病的病变。结论 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相关的知识,并要加大监控的力度,共同努力才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5.
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374例代谢控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等代谢指标的控制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374例长期在我院门诊随访的T2DM患者近3个月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服用的口服降糖药种数分为3组(单药治疗组、两药治疗组和三种及以上药物治疗组),评估各项代谢指标的控制现状及与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关系.结果 374例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46±1.22)%,达标率40.64%.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患者血糖控制较BMI≥24 kg/m2者好(P<0.05).最常用的联合药物为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两药组占51.35%,三药及以上组占71.09%).三药及以上药物治疗组HbA1c≥8.0%者比例(34.12%)超过合并后单药及双药组(2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Logisit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长(OR值1.64)、BMI高(OR值1.60)、合并症或并发症数目多(OR值1.60)是血糖不达标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则是保护因素(OR值0.695).结论 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治疗的T2DM患者HbA1c达标率较低,与“治疗惯性”等因素相关.联合用药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者,应积极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以问卷形式对12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遵医行为差、缺乏糖尿病的自我监测、自我护理知识技能、认知能力降低、缺乏家庭支持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 结论采取有效手段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自我监测和护理知识技能是控制老年糖尿病血糖水平的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的中老年尖锐湿疣(CA)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情况。方法:31例合并DM的CA患者与53例未合并DM的CA患者均用相同方案予微波配合药物治疗,其中合并DM的CA患者,用药控制血糖至正常值范围内,两组患者治疗后0.5、1、2、4、6个月各复查1次,评价复发率。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合并DM组有29例复发,复发率93.55%,无合并糖尿病组有40例复发,复发率75.47%。结论:合并DM的CA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明显高于无合并DM组。对这类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接诊时要仔细询问病史。  相似文献   

18.
叶杰  王秀玲  于晓莉 《吉林医学》2008,29(10):796-797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DM)患者血糖监测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50例住院老年DM患者(其中7例备有血糖仪)血糖监测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如何监测血糖。出院2周后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血糖监测及血糖控制的情况。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的DM患者在血糖监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能较好了改善DM患者的健康行为和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诺和龙在2型糖尿病(T2DM)磺脲类药物控制血糖不佳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下降.(P<0.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龙治疗仍可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供血压、糖代谢所致大血管并发症的直接证据,明确降压和控制血糖的意义。方法 选择2型DM患者168倒,EH患者112例,DM并EH患者120例,正常对照组110例,4组均测定空腹血糖和C肽、餐后2h血糖和C肽、HbAlc、血脂谱。232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非洛地平为主的治疗方案,控制血压达目标值。随诊3a观察大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M并EH组、DM组、EH组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依次为36.67%、22.62%、11.61%,治疗血压达目标值后DM并EH组、EH组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6.03%。结论 DM并EH的治疗,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强化血压达标,方可减缓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