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系统(GOS)评估预后。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和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彻底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6例。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对其进行排号,并纳入电脑通过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死亡率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术后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时间与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相比显著延长,但前者能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同时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显著,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立体定向抽吸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d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12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以及术后3、6、12个月的活动能力状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立体定向抽吸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治疗高血压颅内血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146例高血压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显微镜血肿清除术的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如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3 d恢复情况,如再出血率、水肿体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3个月后随访评估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再出血率、GCS评分低于对照组,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90%(6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46/68);研究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显微镜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颅内血肿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及总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因素与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3例患者的样本,对术后发生再出血21例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原因找出相应的防治策略。结果 本组203例患者中,发生再出血21例,再出血发生率为10.3%,研究发现术前血压分级、首次抽吸量、尿激酶的使用以及穿刺道损伤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再次出血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经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多种且复杂,在术后要积极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硬质神经内镜与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资料。内镜组(20例)采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中线移位、手术时间、引流管置入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血肿复发、积气、积液、感染、癫痫和脑实质损伤)等。结果内镜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5%,中线移位减小,住院时间与引流管放置时间缩短,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两组患者癫痫和脑实质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内镜组比较,对照组患者血肿复发率、颅内积气积液以及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P <0. 05)。结论硬质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开拓神经内镜的使用及治疗范围总结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脑实质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1例患者均在立体定向的引导下,神经内镜进入脑实质操作,切除病变.结果颅内病变全切除,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15例随访半年~1 a,预后满意.结论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治疗脑实质病变手术并发症少,创伤小,达到真正微创的同时,改变了以往"无空间无内镜"的局面,拓展了神经内镜的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结合术中B超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将32例手术指征明确但未出现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B超辅助下内镜治疗组16例,以神经内镜在B超辅助下清除血肿;常规开颅血肿清除组16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中不使用B超。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和临床疗效。结果神经内镜下可清晰看到活动性出血点或责任血管,止血可靠。术中B超辅助下可明确血肿清除程度。B超辅助下内镜治疗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5.1±6.1)%,常规开颅血肿清除组为(90.2±5.0)%,神经内镜结合术中B超清除血肿组临床疗效良好率、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组(P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2月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50)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照组(n=50)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96.0%)、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方法效果良好,在降低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提高预后效果上,疗效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07月至2018年07月102例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显微镜组及内镜组,其中显微镜下血肿清除52例(显微镜组),内镜下血肿清除50例(内镜组)。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并发症(颅内感染、脑梗塞)、术后6个月ADL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小于显微镜组(P0.05),内镜组血肿清除率高于显微镜组(P0.05),内镜组的颅内感染、脑梗塞与显微镜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的术后6个月ADL评分优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清除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直视视野广、止血确切、对正常脑组织及血管损伤小、预后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硬通道引流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sCSDH)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53例sCSDH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硬通道引流组30例,神经内镜组23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随访1年,统计血肿吸收及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肿清除率,术后7天颅内积气、术后7天中线结构偏移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方面明显多于硬通道引流组(P<0.05);在术后3天新发少量出血、术后7天分隔残留差异方面明显少于硬通道引流组(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血肿全部吸收,部分吸收,术后颅内感染,血肿复发率,术后新发出血再手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分隔残留明显少于硬通道引流组(P<0.05)。结论 硬通道引流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优势明显,但分隔残留和复发率高;神经内镜术在减少术后少量出血,减少分隔残留,降低复发率方面优势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期颅内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在儿科诊断和治疗基础上施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均治愈出院。结论微创手术清除婴儿颅内出血可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婴儿期颅内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婴儿颅内出血微创手术治疗2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婴儿期颅内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在儿科诊断和治疗基础上施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均治愈出院。结论:微创手术清除婴儿颅内出血可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婴儿期颅内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病人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52例HICH病人临床资料,均获得超过12个月随访。根据术后1年Barthel指数(BI)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BI>60分)98例和预后不良组(BI≤60分)54例。比较2组病人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发生中线偏移、术前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时间、脑脊液循环通畅时间、术后颅内压、血肿清除率、术前合并症进,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神经内镜术后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术前出血量、发生中线偏移率、手术时机在晚期比例和脑脊液循环通畅时间均少于预后不良组(P<0.05~P<0.01),GCS评分和血肿清除率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和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出血量多(OR=1.638)、GCS评分低(OR=0.612)、手术时机晚(OR=2.750)和发生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YL-1型穿刺针结合颅内压检测治疗颅内血肿的效果及其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崇明县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YL-1型穿刺针结合颅内压检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动锥颅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意识水平、瞳孔缩小时间、颅内血肿清除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11.58±3.12)分]及颅内血肿清除率[(91.74±5.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3.49)分、(71.06±4.72)%],而瞳孔恢复时间[(58.02±9.58)h]则显著少于对照组[(66.47±10.4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2.22% (37/45),重残率为17.78%(8/4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62.22%(28/45),重残率为37.78% (17/4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L-1型穿刺针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颅内血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T立体定位引导下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38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T立体定位引导下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18例患者,其中帕金森氏综合症9例,颅内金属异物7例,松果体区肿瘤2例,分别采用脑立体定向VL核射频毁损术、定向异物摘除术和定向肿瘤活检术。手术操作均获成功并取得满意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并介绍了脑立体定向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8.
闫海光 《当代医学》2021,27(7):78-8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微创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6)。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肿清除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微创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手术效果,提升患者血肿清除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神经内镜采取经皮质加透明隔造瘘的方法治疗脑室出血,同时与常规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做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浙江大学金华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符合自发性脑室出血诊断标准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采用内镜下经皮质加透明隔造瘘术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主要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3 d CT血肿清除情况、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继发性出血、颅内感染、脑积水)、病程及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临床疗效性指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上述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对比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通过统计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 结果 术后3 d CT显示,治疗组50例(87.72%)患者血肿清除率≥50%,对照组18例(32.73%)患者血肿清除率≥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002,P<0.01)。同时治疗组在术后并发症、置管时间、病程、病死率、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值分别为χ2=4.193,χ2=11.009,χ2=9.843,t=14.096,t=14.629,Z=3.239,P<0.05)。而2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皮质加透明隔造瘘清除脑室出血,血肿清除率高,可明显降低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经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共46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夹闭率100%,对照组48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两组动脉瘤夹闭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以及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无失访。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能够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夹闭动脉瘤、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保证患者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