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防性覆膜食管支架用于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5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中放置预防性覆膜食管支架,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成功,在第19~92天取出完整的支架,疗效良好。6例发生胸骨后疼痛和异物感,予以止痛对症处理后好转;3例术后出血,予以禁食制酸治疗后好转;4例发生向下移位,在内镜下重新调整到位;1例因无法耐受在术后第19天取出支架,后出现食管狭窄,予以探条扩张2次;3例支架脱落掉入胃腔,重新放置后再次脱落,分别在术后第25、29、41天取出支架;1例因反复呃逆4周而取出支架;6例支架上下缘肉芽组织增生,术后第8周取出支架。除了以上11例患者提早取出支架,其余24例患者约在术后90d取出支架,均有较好的食管塑形和黏膜愈合时间,均未再发食管狭窄。术后随访24个月,3例患者术后早期食管癌复发再行ESD,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行ESD时放置预防性覆膜食管支架,可以有效防止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电子胃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6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经超声内镜确定其侵犯深度未超过黏膜下层,卢戈氏液碘染色明确病变边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剥离病变。观察ESD成功率、剥离病变大小、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60例64处食管黏膜病变接受了ESD治疗。其中2例病变术中黏膜下注射后病变抬举差,术中黏连不易剥离且易出血转外科手术。另1例术后病理证实癌变且基底有癌变组织残留,行外科根治手术。ESD成功率95.0%(57/60)。病变直径为1.9~6.5 cm,平均3.6 cm。ESD手术时间为35~118 min,平均59 min。2例患者术后胃管引流有暗红色血性液体,内镜下见术后创面活动性出血,电凝成功止血,ESD术后出血发生率3.4%(2/58)。3例在ESD术中发现有小穿孔,应用软组织夹成功缝合穿孔,术后保守治疗成功,未转外科手术;ESD穿孔发生率为5.2%(3/58)。术后57例患者均随访,创面基本愈合,染色内镜及病理证实无病变残留和复发。5例环周剥离病变患者,术中术后给予激素治疗,其中4例术后创面无明显狭窄,1例术后3个月发生食管狭窄,给予3次(间隔2周)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结论:ESD治疗食管粘膜病变疗效可靠。出血和穿孔是其主要的短期并发症,食管狭窄是其主要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食管狭窄是ES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防治ESD术后食管狭窄的方法.本文就有关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防治EDS术后食管狭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人脱细胞羊膜(HAAM)移植预防大面积(≥3/4环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食管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21年1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大面积(≥3/4环周)早期食管癌并行ESD治疗的患者53例。其中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6例患者行常规ESD治疗(对照组),2016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例患者行ESD并术后口服强的松治疗(激素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3例患者行ESD并创面移植HAAM治疗(试验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顽固性狭窄发生率、吞咽困难缓解率等情况。结果3组患者ESD及相关治疗均成功,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及纵隔感染等与内镜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无死亡。试验组食管狭窄发生率(23.08%)低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仅1例患者发生顽固性食管狭窄,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激素组食管狭窄和顽固性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58个月,平均30.2个月,3组患者吞咽困难均缓解,复查胃镜提示食管轻度狭窄或无明显食管狭窄。结论HAAM移植可有效预防大面积(≥3/4环周)早期食管癌ESD后的食管狭窄,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的第七大常见原因, 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常见原因。对于大量早期食管癌患者, 内镜下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 与手术生存率相当。因此, 早期内镜下治疗是改善食管癌预后的关键。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目前浅表食管癌切除术的首选方法。然而, 对于病变范围>3/4周长的食管病变, ESD术后狭窄率超过80%。食管全周病变患者ESD术后狭窄率为100%。食管射频消融(RFA)是最早应用于Barrett食管消融的技术之一, 具有简便、安全、食管狭窄率低等优点。因此, 研究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05例经内镜治疗的早期大范围扁平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Ns)(延伸超过食管周3/4)的患者, 对比ESD与RFA的不良事件和肿瘤病变的局部控制情况, 进而评估哪种方法治疗全周或者近全周早期食管鳞癌更有效。其中60例患者接受ESD治疗, 45例患者接受RFA治疗。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体质指数(BMI)、性别分布、吸烟饮酒习惯、肿瘤侵袭深度预处理评价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尽管接受RFA治疗的患者肿瘤较大(14.27比5.70 cm, P<0.05), 但ESD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是否安全及其预后效果。方法:2008年8月到2011年8月期间共89例患者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均通过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病史资料,分析本组患者ESD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随访89例,随访成功率100%。89例患者包括食管早期癌16例,食管高级别内瘤变38例,食管低级别内瘤变35例。ESD一次性整块切除率93.3%(84/89),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为92.1%(82/89);术中穿孔2例,予以术中内镜下修补术;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均予保守治愈;3例发生食管狭窄。共对89例患者情况进行随访;ESD术后3年内病变再发1例,总复发率1.1%;随访时间10~58(36.3±21.2)个月,3年内死亡2例,3年生存率97.8%。结论: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可以选择ESD,该方法安全性较高并且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Lugol′s碘染色确定病灶边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剥离病灶并送检。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即刻及短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等纳入统计。结果:32例共33处食管黏膜病变接受治疗,30例共31处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成功率93.9%(31/33)。2例患者病灶局部黏膜下注射后抬举不良且难以剥离转行手术治疗。ESD手术时间(自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病变)55~125 min(平均85 min)。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少量出血;2例食管黏膜内肿瘤剥离过程中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成功,ESD穿孔发生率6.3%(2/32)。1例食管黏膜内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术后发生创面感染,术后第3天出现发热胸痛,抗感染治疗后6天恢复正常。成功实施ESD手术的30例患者平均住院8天,人均住院费用1.45万元人民币,术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期3个月,创面基本愈合,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3例术后创面超过食管2/3周的患者,术后1个月就发生食管狭窄,经过平均2次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结论:ESD是治疗食管黏膜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46例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统计评估ESD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概率.结果 46例患者术后出血2例(4.3%),穿孔1例(2.2%),食管狭窄3例(6.5%).结论 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安全、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大面积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效果。方法 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因早期食管癌行ESTD治疗的患者(单一病灶占据食管管腔≥3/4周), 并根据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ESTD+口服强的松)及对照组(单纯ESTD),分析两组食管狭窄发生率、顽固性食管狭窄发生率、吞咽困难症状缓解率及食管狭窄发生时间。结果 共10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98±7.52)岁;对照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67±8.04)岁。试验组顽固性食管狭窄率低于对照组(6.25% vs. 20.75%,P<0.05);试验组非顽固性狭窄患者的平均内镜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1.85±0.27)次 vs. (3.24±0.49)次,P<0.05〕;且试验组发生食管狭窄的平均时间为术后51.06 d,晚于对照组(29.12 d,P<0.05)。结论 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轻大面积ESTD术后食管狭窄的程度,明显减低术后顽固性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减少非顽固性食管狭窄患者内镜治疗的次数,可作为预防ESTD术后狭窄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董会娟  周婷婷  张俊丽  李罗红  杨小莉   《四川医学》2017,38(10):1208-121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患者术后并发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ESD治疗197例食管早癌患者(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患者并发术后食管狭窄(狭窄组)、171例患者术后未并发食管狭窄(非狭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临床资料,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ESD术后并发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患者的鳞状细胞癌占比73.08%、病灶纵向长径(44.8±13.0)mm、病变环周直径(38.0±11.0)mm、术后创面>3/4食管周径患者占比57.69%、组织浸润深度达到m3+sm1患者占比76.92%均显著的高于非狭窄组患者的鳞状细胞癌占比52.05%、病灶纵向长径(31.6±10.7)mm、病变环周直径(27.3±9.6)mm、术后创面>3/4食管周径患者占比30.41%、组织浸润深度达到m3+sm1患者占比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纵向长径过长、病变环周直径过大、术后创面>3/4食管周径、组织浸润深度(m3+sm1)是食管早癌患者ESD术后并发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82、1.715、1.552、2.281)。讨论食管早癌患者ESD术后并发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病灶纵向长径过长、病变环周直径过大、术后创面>3/4食管周径、组织浸润深度过深。  相似文献   

11.
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内窥镜透明帽法食管黏膜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透明帽法食管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意义。方法 应用透明帽法对29例早期食管癌和42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行食管黏膜切除。应用氩离子束凝固术(APC)治疗残留及复发病灶。术后l、4及12个月进行内镜复查。结果(1)在内镜下应用透明帽法共对71例患者进行了局部黏膜切除,共切除病灶88块。切除标本每块平均为21.8 mm±1.02 mm×18.2 mm±1.02 mm。(2)本组术后5例出血,其中1例动脉出血,4例渗血,应用内镜压迫、肾上腺素盐水注射及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均成功止血;71例无一例食管穿孔发生;术后4例发生狭窄,术后一个月应用水囊扩张,每一个月扩张一次,连续扩张3~4次,狭窄均缓解,进食无明显不适感。(3)58例(81.7%)患者的食管黏膜病变被完全切除,其余病例有不同程度的残留,应用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残留病变。术后4个月内镜复查,病理证实3例早期癌、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复发,随访时间24.6个月,无明显不适感。结论 应用透明帽法食管黏膜切除术可简便、安全、有效地治愈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短期预后,评估ESD治疗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接受ESD治疗的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ESD治疗情况、切除标本的组织学病理结果、随访结果等.结果 病变的大小、周长、浸润深度、切缘情况与淋巴血管浸润(LVI)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周长和浸润深度是影响LVI的独立危险因素.ESD治疗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灶的整块切除率为100.00% (328/328),完全切除率为94.51%(310/328),治愈性切除率为89.33% (293/32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迟发性出血0.75%,食管狭窄4.49%,无一例患者发生穿孔.术后总体复发率为0.75%(2/267).共有23例患者在术后追加了手术或辅助治疗,A组(pCurA)术后没有追加任何治疗,B组(pCurB)以追加放疗为主,C组(pCurC)以追加外科手术为主.结论 对于浸润深度不超过SM1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ESD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病变周长≥3/4或浸润深度较深的患者是发生LV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前评估中应加以重视.在术后评估中,对于pCur A或pCur B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而pCur C的患者应积极追加手术或者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食管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染色内镜及超声内镜探测病变范围及侵犯深度,对位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的早期癌、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等病变行ESD治疗.于病灶边缘2 mm处用氩气刀标记切除范围,于病灶及周围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使病变与固有肌层相分离;沿标记线外侧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21例病灶,最大直径均大于2 cm,病灶最大者直径5 cm.8例早期食管黏膜内癌,5例食管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及8例食管平滑肌瘤经ESD-次性完全切除.ESD手术时间30~18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止血;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发生;1例早期食管癌术中发生穿孔(4.76%),经内镜金属夹封闭、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超声内镜及色素内镜的指导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内癌、癌前病变及黏膜肌层的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环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预防食管狭窄的最佳方法。方法 选择24只贵州小型猪,将其分为ESD对照组、 试验组1(局部糖皮质激素黏膜下注射组)和试验组2(内镜下食管支架植入组),每组8只。选择猪食管中段即距门齿24~29cm进行环周ESD剥离。试验组1在食管环周ESD术后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03mg/点环周注射;试验组2在食管环周ESD术后采用可回收覆膜支架植入,1月后胃镜下取出食管支架。ESD术后1周,2周,1月, 3月,6月评估三组试验猪的存活、体重变化、食管狭窄及胃镜通过情况。结果 ESD对照组在ESD术后1月食管明显狭窄,但部分胃镜镜身尚能通过。试验组1术后1月发生狭窄,但狭窄程度较ESD对照组轻。试验组2术后1月未发生狭窄。术后3月比较,ESD对照组狭窄明显增加,胃镜通过率仅约20%,试验组1狭窄也明显增加,胃镜通过率约40%,而试验组2虽发生狭窄,但胃镜通过率达到80%。术后存活比较:与ESD对照组比较,试验组1在术后1月无差异,术后6月存活明显增加;而试验组2在术后1月、3月和6月都明显增加(P<005)。术后体重比较:术后1月,ESD对照组及试验组1体重减轻,但试验组1无对照组减轻明显,试验组2体重明显增加;术后3月和6月比较,试验组2较试验组1试验猪体重明显增加(P<005)。结论 食管环周ESD术后局部地塞米松注射可减轻术后狭窄,并增加存活,然而狭窄和死亡率仍较高。食管环周ESD术后覆膜支架植入,并于1月后取出能明显减少食管患者ESD术后的狭窄,并明显增加存活,效果优于局部地塞米松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常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大面积黏膜病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初步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5日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或ESTD的早期食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初步预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50例患者纳入研究,成功实施53次手术,其中ESD组6例,ESTD组47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9±6.8)岁,平均手术时间(83.57±32.33) min,平均剥离面积(14.82±3.18) cm2,平均剥离速度为(17.67±3.12) mm2/ min。整块切除率为94.34%,治愈性切除率为84.90% 。术中出血1例,穿孔1例。术后有45例(84.9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发热,13例(24.53%)患者发生食管狭窄,手术时间〔比值比(OR)为1.040,95%可信区间(CI)为1.007~1.075)及病变环周程度(OR为9.972,95%CI为1.221~81.416)与其发生相关。8例(15.09%)患者有术后切缘残留,病变面积(OR为1.145,95%CI为1.013~1.294)是影响其发生的唯一危险因素。结论 ESD及ESTD治疗早期食管病变安全、有效,整块切除率高,出血、穿孔等发生率低,但其治疗大面积食管病变时,易发生食管狭窄、切缘残留等严重并发症,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6.
探讨采用金属支架置入的方法对食管癌狭窄和食管支气管瘘患者及食管癌术后狭窄患者进行姑息性治疗,观察及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阮妮  曾凡永 《吉林医学》2013,(36):7756-7756
目的:讨论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30例晚期食管癌、食管良性狭窄的患者进行支架置入,利用内镜确定病变的部位再进行置入。并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作健康教育指导。结果:30例患者的食管支架置入术全部成功,且经过术后护理,效果也很满意。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对晚期食管癌及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是相当可靠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食管记忆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和食管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食管、贵门或吻合口癌合并狭窄及食管、吻合口、残胃-胸腔瘘共53例患者置放多种记忆金属支架的临床资料,其中晚期食管癌22例,晚期贲门癌7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复发并狭窄8例,纵隔肿瘤所致食管外压性狭窄1例,食管癌所致的食管-气管瘘及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与气管或胸腔形成的瘘共15例。结果53例患者支架均一次成功置放到位,操作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吞咽进食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痿口封闭。无明显出血,术后仅轻微胸痈。结论食管记忆金属支架置放操作安全,是目前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以及各种内瘘的有效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内支架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胃镜直视下旋转食管内支架治疗12例晚期食管癌狭窄和(或)食管痰,术后进行随访。结果:12例均一次放置成功,食管梗阻症状缓解,食管瘘完全封闭,恢复较正常饮食,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内支架放置术操作较方便、安全,疗效肯定,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狭窄和食管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食管恶性狭窄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狭窄中由食管癌引起的恶性狭窄最为常见.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内支架植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佳姑息治疗手段,但其术后并发症日渐成为该疗法的主要问题.我院收治的食管狭窄患者中,有23例食管癌是晚期患者,行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