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Ⅲ类抗心律失常药dofetilide为模板,以苯乙胺为原料,经酰化,硝化,还原得对硝基苯乙胺,再经取代,还原,甲烷磺酰化,设计合成了6个新的甲烷磺酰胺苯乙胺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6c是dofetilide的代谢产物,初步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人化合物的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大鼠有效,其中化合物6a,6b,6c在初步药理实验中显示与dofetilide活性相当,有效剂量5μg/kg。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化合物碘化1,2二甲基3对甲氧苯磺酰基咪唑啉,研究了它与氨类亲核试剂的反应性能,生成了7个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钾通道阻滞剂分子中常见的酰胺和磺酰胺结构取代具钾通道阻滞活性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氯化苄基四氢巴马汀(BTHP)分子中的季铵结构,设计合成了25个N-酰化或磺酰化的四氢异喹啉化合物(Ⅲ_(1~25)),其中23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这些化合物可视为BTHP的开环衍生物,结构均由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质谱确证。  相似文献   

4.
化合物1(2乙胺基乙酰胺基3,4二甲氧基)苄基异喹啉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毒性远低于利多卡因,以其为先导物,将胺乙酰胺基作为4′位取代基,设计合成了8个1(4胺乙酰胺基)苄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Ⅶ1~Ⅶ8),均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
索他洛尔类似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Ⅲ类抗心类失常药对心室颤动,心脏猝死具有防治作用,已成为心血管药物研究领域中引人注目的课题。根据索他洛尔及其它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结构特征,设计并合成了12个4-取代甲磺酰苯胺类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初步药理表明化合物Ⅰ_1、Ⅰ_2、Ⅰ_3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的保护作用与索他洛尔相仿。  相似文献   

6.
目的化学合成索他洛尔并测定其抗心律失常活性。方法以苯胺为原料,经甲磺酰化、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胺化、氢化等四步反应制备索他洛尔;采用肾上腺素诱发清醒家兔心律失常和结扎冠状动脉造成麻醉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进行药理试验。结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结果证实了所合成索他洛尔的化学结构;索他洛尔显著降低肾上腺素诱发和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vT、vF的发生率,明显延迟VT的发生时间,缩短VT的持续时间。结论合成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高;索他洛尔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苯胺为原料,经甲磺酰氯的酰化反应,溴乙酰溴的傅克酰化反应和异丙胺的分子间亲核取代反应及还原四步合成盐酸索他洛尔。经工艺改进,各步收率均有较大的提高,总收率达44.83%。  相似文献   

8.
目的和方法:为了研究心血管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用二苯甲基哌嗪和咖啡酸为原料,经缩合、还原等反应制得标题物(I);并通过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检测了其清除O·2自由基的作用.结果和结论: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测定,合成物(I)与结构相符,收率72.5%;化学发光法检测显示出较强的SOD样活性,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伊布利特是一种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甲基磺酰胺的衍生物,结构与索他洛尔相似,目前临床上常运用于心房扑动(房扑)和心房颤动(房颤)的转复。然而,伊布利特在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疗效的同时,亦存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故把握好伊布利特的适应征、禁忌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时相应的处理措施十分重要。就伊布利特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化学合成索他尔并测定其抗心律失常活性。方法:以苯胺为原料,经甲磺酰化、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胺化、氢化等四步反应制备索他洛尔;采用肾上腺素诱发清醒家兔心律失常和结扎冠状动脉造成麻醉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进行病理试验。结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元素结果证实了所合成索他洛尔的化学结构;索他洛尔显著降低肾上腺素诱发和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VT、VF的发生率,明显延迟VT的发生明显,缩短VT的持续时间,结论:合成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高;索他洛尔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1.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评价和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家族中新兴的成员,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这主要是由于CAST等一系列临床试验显示了Ⅰ类药物的弊端,Ⅰ类药物虽能抑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但增高了死亡率;而Ⅲ类药物以胺碘酮为代表,对心功能无抑制作用,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服用胺碘酮,在抑制心律失常的同时不增高死亡率.因此Ⅲ类药物取代了Ⅰ类药物的地位,成为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胺碘酮(Amiodarone)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又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但是多年的临床应用发现该药有多种不良反应,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静滴可达龙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达龙(盐酸胺磺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主要电生理效应为抑制K+通道,延长房室结、心房肌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同时有非竞争性β受体阻滞作用.目前研究发现还有阻滞Na^+通道和Ca^2+通道的作用,故其具有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严重心律失常.2002年10月至2003年11月,本科应用可达龙静脉滴注成功抢救了16例顽固性室速,由于护理得当,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研究及开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用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有: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噻唑烷基二酮类等。本文介绍目前常用的及新上市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品种。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慧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2):293-294
胺碘酮(Amiodarone)为苯并呋哺的衍生物,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又兼有I、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随着该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现将临床上出现的特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相文 《九江医学》2003,18(4):247-248
Vaughan-William把抗心律失常药物按作用机制不同分为Ⅰ~Ⅳ类。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从应用Ⅰ类药物向Ⅲ类药物转变的倾向。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因为有显著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已逐渐少用。ⅠB类药物,如lidocaine,主要用于室性心动过速,而且只能静脉给药。ⅠC类药物在  相似文献   

17.
以偶联剂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媒介,将聚胺大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以偶合接枝的方式,接枝于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制得接枝微粒PEISiO2,然后以氯乙酸为试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亚氨乙酸(IAA)基团键合于硅胶微粒表面,形成了具有多齿配基的亚氨乙酸型螯合微粒IAAPEISiO2。重点研究了螯合微粒IAAPEISiO2的制备过程,初步探讨了其对重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螯合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微粒PEISiO2与氯乙酸之间的亲核取代反应遵循SN2反应历程;反应温度较高或缚酸剂用量过多时,会促进氯乙酸的水解,减缓亲核取代反应,使亚氨乙酸的键合率下降;适宜的反应温度为60 ℃,适宜的缚酸剂NaHCO3用量是使体系中NaHCO3与氯乙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与接枝微粒PEISiO2相比,螯合微粒IAAPEISiO2对Cu2+及Eu3+的吸附容量大幅度提升,显示出强螯合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18.
观察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显示QT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94.10±29.84ms;在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70.21±21.75ms;在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为50.08±22.74ms,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QTd≥100ms者全部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认为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QTd增加有关,揭示QTd对判断AMI病情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心源性猝死患绝大部分系心室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所致。寻找有效、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急需解决的治疗对策之一。八十年代,“主要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Ic类药物为中心的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受到广泛重视,并且许多新药物得到开发。但CAST等对心肌梗塞后患的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以氟卡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讨论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患者护理.方法 配合药物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抗心律失常药可分为抗快速心律失常药和抗缓慢心律失常药,前者又分为四类,其中Ⅱ类和Ⅳ类分别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将在抗高血压药物部分介绍,此处重点介绍Ⅰ类钠通道阻滞剂和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