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施行手术治疗的52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半肝/扩大半肝 + 全尾叶切除36例(联合半肝切除组),肝门部/围肝门区 + 全尾叶切除16例((围肝门切除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CA19-9值,以及术后1、3 a生存率等指标。  结果  联合半肝切除组与围肝门切除组的术中出血量[(705.5±54.3)mL vs (809.9±61.4)mL]、手术时间[(240.4±22.5)min vs (358.1±31.1)min]、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8.3% vs 18.8%)、术后3个月CA19-9值阴性率(88.2% vs 73.3%)以及术后1 a生存率(58.8% vs 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均是HCCA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前者具有更高的 R0 切除率及短期生存率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再次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及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复发性肝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年间收治的39例复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7例采用手术切除,13例采用射频消融,9例仅采用TACE治疗。结果:再次手术组死亡2例,再次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和仅行TACE组的再次复发时间分别为(23.3±3.1)月、(21.4±1.8)月和(7.2±0.6)月(χ2=42.917,P<0.01),而3组再次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0.8±2.5)月、(29.1±2.3)月和(13.3±1.4)月(χ2=26.823,P<0.01)。再次手术和射频消融两组间的再次复发时间和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再次手术采用局部切除和规则切除两组间的再次复发时间和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肝癌,尽可能采用再次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进行治疗,而TACE作为两者的辅助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时间间隔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序贯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TACE和MWA后复发的71例HCC患者,32例在TACE术后4周内序贯MWA治疗(序贯治疗组),39例在TACE术4周后接受延迟MWA治疗(延迟治疗组)。观察2组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使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分析预后因素,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  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3个月、29.1个月,序贯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27个月,延迟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3.8个月。序贯治疗组有更好的生存期(HR,0.601;95%CI 0.378~0.796;P = 0.037)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HR,0.779;95%CI 0.415~0.821;P = 0.004)。最大肿瘤直径、肿瘤个数和时间间隔是影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因素,Child-Pugh分级是影响生存期的因素,但不会影响无进展生存期。  结论   在4周内实施TACE序贯MWA比超过4周实施延迟MWA治疗肝细胞癌,有更好的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和比较原发灶行减瘤性肾部分切除术(cytoreductive partial nephrectomy,cPN)与减瘤性根治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radical nephrectomy,cRN)对于伴远处转移的T1期肾癌患者的生存获益。  方法  回顾性分析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93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远处转移的T1期肾癌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PN组和cRN组。评估934例患者中与cRN与cPN有关的差异因素,再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混杂后,对得到的141对病例进行生存分析,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配对前后cPN组和cRN组之间的总生存(OS)、肿瘤特异性生存(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的差异。利用Cox多因素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匹配后OS和CSS的影响因素。  结果  匹配前,142(15.2%)例患者行cPN,792(84.8%)例病例行cRN,cPN组患者OS和CSS均高于cRN组患者(log rank检验, P<0.01),T1b期患者接受cPN的可能性比T1a期患者小。匹配后,Kaplan-Meier分析发现cPN组的OS和CSS比cRN组更高(log rank检验,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选择行cRN是导致OS及CSS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伴远处转移的T1期肾癌患者,cPN的预后生存优于cRN。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多模态显微外科手术在脑胶质瘤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探索脑胶质瘤复发后的诊疗模式。  方法  收集昆明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术后脑胶质瘤复发后再手术的患者资料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PS( Karnofsky 神经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用影像学资料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复发脑胶质瘤的病理变化对比、术后的辅助治疗、随访患者的生存期等总体疗效。通过 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作图、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术前及术后KPS评分的差异。  结果  28例研究对象的术后影像学观察结果:肿瘤全切的21例,次全切的5例,肿瘤活检的2 例。并发症患者22例。出院前的临床症状较术前有所改善24例(改善率 85.7%)。术前KPS平均评分(66.07±7.37)分;术后1月KPS平均评分(72.14±11.00)分,对比术前的 KP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术后病理显示肿瘤恶性程度进展8例。经术后随访证实28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7.98±6.42)月,最长生存时间24月。  结论  多模态、多技术联合应用的显微外科手术是复发脑胶质瘤的相对微创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效果良好,可用作复发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受累部位肠切除和局部肿瘤剥除2种手术方式对肠道转移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科由同1位妇瘤专家及其团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涉及肠道手术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受累部位肠切除与保留肠管的局部肿瘤剥除2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结果  共纳入56例患者,33例(58.9%)行肠切除术,23例(41.1%)行肿瘤剥除,2组患者在满意减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87.0%,P > 0.05);在24.5个月(18.75~42.75)的中位随访时间中,肠切除组和肿瘤剥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7.6%、42.4%,死亡率分别为78.8%、82.6%,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19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肠切除组较肿瘤剥除组手术时间更长、手术难度更大、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更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行肠切除及肿瘤剥除患者的减瘤结局与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切除肠道可能使患者面临更多的并发症及更差的生活质量。因此,术中应结合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侵犯肠道的范围及肿瘤的可分离性充分评估,尽可能保留肠道,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膀胱灌注治疗的最佳方案,并探讨影响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评估现有NMIBC预后预测模型在我院NMIBC人群中的使用价值。  方法  自2016年起,将在本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确诊为中高危NMIBC的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卡介苗(BCG)19次、15次组及表柔比星(EPI,治疗18次)组,入组人数比例为2∶2∶1,进行膀胱灌注治疗。记录灌注前、中、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无复发生存为终点指标,绘制生存曲线,评估比较上述3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并对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索各项因素与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关系。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西班牙泌尿肿瘤研究组(CUETO)预后预测模型及欧洲肿瘤研究及治疗组织(EORTC)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的预测准确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3例NMIBC患者(BCG19组35例,BCG15组37例,EPI组21例),中位随访时间33.46个月。其中22例患者肿瘤复发,8例患者出现肿瘤进展。生存曲线示,BCG组无复发生存优于EPI组(P=0.002),而BCG19和BCG15两组间的无复发生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BCG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PI组患者(84.7% vs. 61.9%,P=0.022),但均未出现3~5级并发症。CUETO模型及EORTC模型的c-index高于单纯根据肿瘤T分期、核分级或EAU风险分层预测,且在BCG组中的c-index较在整体患者中更高。  结论  在本研究人群中,BCG膀胱灌注治疗的膀胱癌复发率较EPI膀胱灌注治疗低。CUETO模型及EORTC模型更适合对BCG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而非对整体患者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8月?2018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的17例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操作见视频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局部进展期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例患者中4例胰腺癌患者由于肿瘤侵犯严重、胰腺质地软中转开腹,13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16例(94%)患者手术达到R0切除。14例联合静脉重建,3例联合动脉重建。平均手术时间(401±170) min,平均术中出血(647±345)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0±8) 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1例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1例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目前情况良好,8例胰腺导管腺癌及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于随访期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中位(最小值~最大值)生存期12(8~26)个月。5例胰腺导管腺癌及1例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目前继续随访中,其中1例已存活了38个月(截止至2019年7月)。  结论  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难度较大,但安全可行,局部进展期的胰腺癌患者经谨慎评估患者病情和医院手术能力后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EPF(表柔吡星、顺铂及氟尿嘧啶)诱导化疗联合CNRT(放疗同步尼妥珠单抗)方案或DPF(多西他赛、顺铂及氟尿嘧啶)诱导化疗联合CCRT(同步放化疗)方案的早期生存结果差异。  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Ⅲ期至Ⅳb期)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疾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 D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远处无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DMFS)、局部无复发生存(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LR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潜在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经匹配后,共纳入153例患者,其中EPF联合CNRT组51例,DPF联合CCRT组102例。在2年无进展生存(82.4% vs. 85.3%,P=0.880)、LRFS(100.0% vs. 92.1%,P=0.278)、DMFS(82.3% vs. 88.2%,P=0.120)、OS(88.2% vs. 96.0%,P=0.410)方面,EPF联合CNRT组与DPF联合CCRT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方案(EPF联合CNRT与DPF联合CCRT)不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中,在T3〔风险比(hazard ratio, HR)=0.174,95%置信区间0.031~0.959,P=0.045〕、N1/N2(HR=0.432,95%置信区间0.197~0.946,P=0.036)、男性(HR=0.437,95%置信区间0.195~0.978, P=0.044)人群中,EPF联合CNRT方案相较于DPF联合CCRT方案可减少病情进展风险。同步放疗期间,在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EPF联合CNRT组较DPF联合CCRT组发生率低(P=0.007)。  结论  与DPF联合CCRT方案相比,EPF联合CNRT方案可带来相似的生存获益,但T3、N1/N2、男性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能从EPF联合CNRT治疗方案中获益,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间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HCC)的效果。  方法  回顾浙江大学丽水医院介入诊疗中心2012年2月—2017年12月99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TACE和RFA序贯治疗。根据TACE和RFA的治疗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A组(0~5 d,30例)、B组(6~22 d,54例)和C组(>22 d,15例)。使用递归分割法选择最合适的TACE-RFA间期阈值,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结果  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12月30日。分析结果显示较长的TACE-RFA时间间隔与较差的OS相关:A组vs. B组,P=0.694;A组vs. C组,P=0.037;B组vs. C组,P=0.023。C组15例患者中,73.3%(11/15)的患者死亡。3组中位OS分别为32.3、34.1和23.2个月。  结论  TACE和RFA序贯时间间隔与患者预后有关,较短的时间间隔可以提高中晚期HCC患者的OS和PFS,但最佳的时间间隔仍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能够有效预测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2019年5月共473例Ⅰ~Ⅲ期接受了标准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术后随访患者复发情况。整体复发包括局部区域复发和不良预后复发。本研究的终点指标为整体复发、局部区域复发和不良预后复发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OS和RFS。通过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  结果  473例患者中,无复发患者406例,总共67例患者复发(14.2%),其中局部区域复发占27例(5.7%),不良预后复发占40例(8.5%),复发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生存曲线示,无复发组患者RFS和OS不变,而复发组患者,无论是整体复发还是局部区域复发、不良预后复发,RFS和OS均下降(P<0.001);整体复发患者的3年OS率为44.8%,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7个月;无复发组患者的3年OS率为98.8%,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局部区域复发患者3年OS率为59.3%,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5个月;不良预后复发患者3年OS率仅为35.0%,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0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对于整体复发者而言,FIGO分期为Ⅲ期〔风险比(HR)=3.432,P=0.005〕、Ki-67的表达增高(HR=1.015,P=0.025)和ER的表达降低(HR=0.985,P=0.005)是RFS下降的独立因素,FIGO分期为Ⅲ期(HR=4.918,P=0.005)和PR的表达降低(HR=0.977,P=0.003)是OS下降的独立因素;对于局部区域复发者而言,特殊病理类型(HR=2.545,P=0.049)和Ki-67的表达增高(HR=1.024,P=0.033)是RFS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PR的表达降低(HR=0.973,P=0.009)是OS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不良预后复发者而言,FIGO分期Ⅲ期(HR=5.977,P=0.002)和ER表达降低(HR=0.984,P=0.023)是RFS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FIGO分期Ⅲ期(HR=10.098,P=0.001)是OS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FIGO分期Ⅲ期、Ki-67的表达增高、ER的表达降低可增加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FIGO分期Ⅲ期、PR的表达降低可增加复发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比较2D腹腔镜下与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及广东省人民医院2个中心泌尿外科2015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期间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共12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腔镜方式不同,分为3D腹腔镜组(40例)和2D腹腔镜组(82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2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组(2D腹腔镜组)和3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组(3D腹腔镜组)患者根据年龄、BMI、前列腺体积、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等进行匹配后2组各纳入40例。对匹配成功的患者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进一步随访,分析2种手术方式效果差异,对比分析2种手术方式安全性。  结果  3D腹腔镜组比2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2.3(2.0, 3.0)h vs. 3.0(2.3, 4.0)h, P=0.023],出血量更少[50.0(50.0, 137.5)mL vs. 275.0(112.5, 337.5) mL, P<0.001];但2组切缘阳性率、尿漏率、尿控恢复率、性功能恢复及无生化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可获得更好视野,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但2组远期随访切缘阳性率、尿控恢复率、性功能恢复及生化复发率等方面手术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于嘉兴市中医院普外科就诊的年龄为1~12岁的72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纳入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观察组采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 观察2组患儿的术后疼痛评分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复发率以及应激指标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71, P=0.033)。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所缩短[(13.63±3.66) min vs.(16.25±2.17) min, (3.38±0.65) d vs.(4.06±0.23) d, 均P < 0.01]。术后观察组患儿的皮质醇、IL-6、IL-10水平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组患儿术后3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  结论  应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程度, 降低应激反应, 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比较内镜微创与外科手术2种方式治疗肿瘤直径≤4 cm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和外科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结果  纳入128例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内镜组98例,其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57例,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32例,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剥离术(STER)5例,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4例。外科组30例,其中开放性手术4例,腹腔镜下楔形切除10例,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1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底、胃体、胃窦、贲门,肿瘤直径、免疫组化指标(CD117、DOG-1及CD34阳性率)、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危险度、核分裂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外科组[(63.99±35.19)h vs. (125.10±49.33)h, (2.63±1.03)d vs. (4.90±2.23)d, (6.43±1.54)d vs. (7.67±1.92)d, (27 048.44±4 613.41) 元vs. (49 022.00±9 795.40) 元,均P < 0.05]。内镜组术后发生1例迟发性出血,外科组术后发生1例腹腔感染,均未发生吻合口瘘、腹膜炎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2~36个月,2组均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4 cm的胃间质瘤,采用内镜下治疗可以获得与外科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在加速术后康复的同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平面的主要因素。  方法  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重症糖尿病足大截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截肢平面高低分为经胫腓骨截肢(TT)组和经股骨截肢(TF)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出影响患者大截肢平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完整收集48例大截肢患者资料,其中TT组有15例,TF组有33例。TT组伴心脑血管并发症比例低于TF组〔26.67%(4/15)vs. 57.58(19/33),P<0.05〕,TT组伴下肢血管介入史比例高于TF组〔40%(6/15)vs. 9.09%(3/33),P<0.05〕,TT伴肌酐升高比例低于TF组(70.31±22.98 vs. 127.98±108.38,P<0.05),且下肢动脉介入史可能是决定大截肢平面的独立保护因素〔比值比(OR)=0.17, 95%可信区间(CI): 0.03~0.91, P=0.038〕。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史、血肌酐水平和下肢动脉介入史是影响重症糖尿病足患者手术大截肢平面的主要因素,其中下肢动脉介入史可能是一种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情况和MRD状态在对AML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初诊的10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了形态学完全缓解时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完全恢复组(CR)与未完全恢复组(CRi or CRp)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及2组患者OS和EFS的差异;及其对比分析了诱导治疗后第28天血小板完全恢复组(PLT≥300×109/L)与未完全恢复组(PLT < 300×109/L)2组患者OS和EFS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评估各种参数的差异性,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6(0.9,2.6)a,CR组与CRp or CRi组组间比较显示:2组患者在形态学缓解时MRD状态、预后基因(NPM1、FLT3-ITD、C-KIT、CEBPA)、预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形态学缓解时外周血细胞计数恢复不完全的AML患者预示着更差的结局,其中未完全恢复组(CRi or CRp)组与完全恢复组(CR)比较,总体生存时间(OS)明显缩短(3.2 a VS 1.8 a,P = 0.016);和无进展生存期(EFS)也明显缩短(未达到 VS 1.2 a,P = 0.041)。诱导治疗第28天血小板未完全恢复组(PLT < 300×109/L)与血小板计数完全恢复组(PLT≥300×109/L)相比,总体生存时间(OS)明显缩短(5.2 a VS 2.5 a,P = 0.001);EFS也缩短(3.2 a VS 2.7 a,P = 0.237)。Cox回归分析显示:第28天血小板恢复情况、形态学缓解时MRD状态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初诊的AML患者,诱导化疗后的造血功能再生,特别是血小板的恢复,是AML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尽管造血功能恢复情况与MRD状态是相关的,但2者都是AML患者复发、OS和E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