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李宝娥  赵红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3,(13):125-126,131
目的分析护理质量管理中护理质量督导的实践效果,评价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临床科室设立督导小组,以保证和改进护理质量为目的,对临床护理工作设计的相关考核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对全院基础护理、病房及护理技能等护理质量评价进行评估,确定相关护理质量改进项目并予以落实.确定“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质量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结果督导实施后,医院的基础护理、护理技能及病房护理等护理综合质量及服务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进行护理质量督导,可有效改善医院护理综合质量及患者与家属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使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方法:成立护理质量督导专家组,制定工作职责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对临床护理管理实施持续质量督导,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设立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后,医院的护理综合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实施护理督导制,护理部对临床一线直接行使权、责、效的控制,能促使护士日常工作达到自律状态,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20名护理人员,比较上述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前后的药物配置存在护理质量问题、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和未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人员在药物配置存在护理质量问题方面、临床科室满意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中积极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能降低药物配置的护理差错发生率,能激发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爱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临床科室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护理质量管理督导的作用。方法:对本院临床科室建立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小组,以护理质量为导向,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考核标准进行修改,对其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技能等进行评估,全面落实护理质量改进项目,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率。结果: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实施后,医院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技能指标合格率与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表明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通过采用护理质量管理督导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极大的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级护士负责制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级护士负责制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根据医院护理人员概况,设定管理模式,比较三级护士分层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临床各项护理质控指标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施三级护士负责制,能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回访护理对提高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院前急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临床科室护士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和《急诊科出诊护士综合素质测评表》,于2017年4月-2017年7月实施回访护理,对院前急救住院的患者和临床科室护士各3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培训学习、落实整改。每月计算、逐月比较满意度。并对回访护理实施后出诊护士综合素质与实施前相比较。结果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逐月提高,逐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回访护理后出诊护士综合素质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回访护理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满意度和出诊护士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高供应室消毒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优质护理的实施为分界点,比较优质护理实施前后供应室护士工作压力的变化和医院病房、门诊、手术室等科室的满意度变化。结果:优质护理实施后,供应室护士的工作压力评分显著下降,医院病房、门诊、手术室等科室对供应室消毒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减少供应室护理工作压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供应室的消毒灭菌质量,杜绝院内感染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延春红 《吉林医学》2014,(26):5951-5951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儿科护士20名,根据护理工作现状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分析这20名护士在护理改进工作实施后的护理工作质量,随机对两个阶段各80例患儿及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护理质量改进工作实施后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及护理文书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升(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可有效提升综合护理水平,改善患儿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9.
蔡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9):1235-1240
目的:探讨无惩罚上报制度在神经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对神经科病人2879例和医护人员68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对神经科病人2988例和医护人员68名在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采用简化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评估护士工作积极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护士焦虑情绪,采用自制《神经科病人护理满意量表》评估病人满意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满意度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分析所有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积极性、焦虑和不良护理事件上报、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的各项NBS得分和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护士焦虑发生率和SAS得分均低于实施前(P<0.05和P<0.01),病人满意率和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不良护理事件上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工作积极性低、焦虑和不良护理事件不上报是病人不满意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有利于提高神经科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层级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护士层级管理,构建层级管理组织,设立由科室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操作水平和对病情掌握程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操作水平和对病情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层级全责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患者对层级全责护理的满意度.方法 实施护士分层级全责护理管理模式的科室为研究对象,对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有利于提供连续性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析实施护理工作质量改进方案的实际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12例门诊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于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实施护理工作质量改进方案,分析实施护理工作质量改进方案前后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我院门诊实施护理工作质量改进措施前的6个月中,共有362份(19.8%)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其中因护士因素和管理因素而导致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调查问卷分别为155份(8.5%)、207份(11.3%)。在我院门诊实施护理工作质量改进措施后的6个月内,共有203份(12.1%)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其中因护士因素和管理因素而导致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调查问卷分别为76份(4.5%)、127份(7.6%)。与我院门诊实施护理工作质量改进措施前相比,实施护理工作质量改进措施后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护理服务感到不满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护理工作方案可显著提高门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此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助理护士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培训方法.方法:医院护理部制定助理护士的使用管理制度和岗前培训计划,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室的专科特点制定助理护士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以及详细的助理护士的在职教育培训计划.从招聘、培训、使用各环节落实计划,调查分析设立助理护士前后住院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护士参加执业考试一次通过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设立助理护士后,住院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质量显著升高 (P<0.01),基础护理合格率、病区管理合格率升高,陪护率明显下降,助理护士参加执业考试一次通过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助理护士制度的实施可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可使助理护士在护理业务、行为能力、思想道德方面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为其顺利跨入注册护士行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后采用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2008年1月-2009年1月,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5个科室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与实施前护理质量作比较.每个病区护士按分管15~20例患者并分为2~3组,每组由不同级别的3名护士组成(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各1名).实施3个月评价效果.比较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健康教育知晓、护士的告知、治疗和回应信号灯及时性、主动巡视病房等护理项目,在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后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纠纷.护理核心制度中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得以落实,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体现分层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世俊  赵薇  鲁珺 《吉林医学》2013,(36):7757-7757
目的:探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的创新方案。方法:在骨科病区实行能级对应的护理人力配置、连续性工作排班模式、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以及质量监管等创新举措,比较实施前后各3个月患者对责任护士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病区护理质量。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患者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较之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创新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强化基础质量,转变护士服务理念,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方法 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改进排班模式,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完善后勤保障,实施临床"现场管理式"的护理质控模式.结果 实施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结果明显提高(P<0.05 ),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能够强化基础质量,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达到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2 a以上的50名护士,对其实施分层管理。统计、比较分层管理实施前后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上的差异。结果与实施分层管理前相比,实施分层管理后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均较实施分层管理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提升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益六西格玛质量工具减少送检标本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根据精益六西格玛"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全院各病区送检标本进行不合格率计算,并查找主要的原因和主要科室,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多种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六西格玛质量工具前后送检标本不合格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合格标本数299例,对照组不合格标本数385例,2组不合格标本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标本中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标本采集满意度、报告出具及时性和结果与临床符合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标本采集满意度及运动、饮食等对结果影响和输血对结果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西格玛精益管理有助减少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提高分析前质量,提升检验整体质量及医生、护士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临床科室医疗质量关键指标的可靠性。方法:分别使用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与专家现场评价两种方法对某三级医院临床科室2012年-2013年医疗质量改进情况进行排名,并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两种方式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非手术科室两种排名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17(P<0.01),手术科室两种排名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89(P<0.01)。结论:临床科室医疗质量关键指标能够准确、简便评价临床科室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敏感指标监测的ICU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自2014年7月开始建立护理敏感指标小组,制定科室的护理敏感指标项目并进行筛选,然后进行科室人员的培训并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与护理质量挂钩,对发生的护理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积极调整护理措施,改善科室的护理质量。结果2018年每住院病人24 h平均护理时间短于2017年(P < 0.01);2016、2017和2018年ICU病人床头抬高率均低于2015年(P < 0.01),ICU病人口腔清洁度均高于2015年(P < 0.01);住院病人身体约束率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均逐年降低(P < 0.01);2018年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高于2017年(P < 0.01)。结论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应用于ICU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ICU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