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岳华  姜鸿  贾娜西 《西部医学》2012,24(2):257-25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行腹膜透析逐年减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行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92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原发病、生存情况、种族情况、腹膜透析(PD)并发症以及掉队率情况。结果 5年间新增PD患者分别为18例(基数)、36例(100%)、58例(61.11%)、74例(27.58%)和92例(24.32%),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总掉队人数40例占43.47%,5年中分别为25%、8%、34%、17%和24%,掉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及2010年两年最高,分别为34%和24%。医疗费用支付类别为公费医疗占76%,农村合作医疗占12.78%,自筹经费占9%。了解PD并首先PD治疗患者的知晓率为10.86%。结论我院5年间新增PD患者人数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但掉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掉队原因以死于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是转血透,多以发生腹膜感染透析不充分有关。接受腹膜透析患者以汉族较多,少数民族仅占17.39%,语言不通、不了解腹膜透析知识是主要原因,同时医疗保险覆盖面和资助力度不够也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PD)是一种有效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的方法,但透析改变了患者原有的生活方式,焦虑症和抑郁症是尿毒症病人的常见伴随疾病[1-3].本研究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慢性肾衰竭患腹膜透析(PD)的手术置管方法,病例选择,手术置管注意事项及PD方案的实施。方法:选择2000年元月至2004年元月笔手术植腹膜透析管的肾衰竭患;具备明确的肾脏替代治疗指征;患及其家属愿意选择PD;无PD禁忌症;PD可能给患带来更大的益处;或存在血液透析绝对或相对禁忌症。采用直形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Baxter公司新近推出的PD双联系统装置及外科开放式手术植管法。结果:实施手术植PD管24例,其中终末期肾病(ESRD)15例,急性肾衰竭(ARF)9例。手术植管地点分别在本院、外院(包括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及外院病房内。有的患病情危重手术植管时仅能取半卧位。但手术置管均获成功,引流通畅,未发现手术切口感染。讨论:对于ESRD患应坚持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原则,对住院的ESRD患,应由患、家属及医生一起作出最适合患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某些ARF、家属及医生一起作出最适合患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某些ARF、ESRD,腹膜透析可能更具有优越性。而且PD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及环境的影响,PD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植管方法及PD操作易于掌握,但具体手术细节尚有一定的技巧。如何进一步做好PD工作,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既要掌握K/DOQI指南的内涵也要树立PD治疗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常用的一种腹膜透析(PD)方式,与血液透析疗法比较,具有更有效保护残肾功能、感染危险率更低、临床转归更佳,且可自行操作,无需受场地、仪器和设备的限制等优点,因此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亚太地区接受P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已逐年增多。尽管如此,腹膜炎仍然是PD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可造成治疗失败和患者住院,  相似文献   

5.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RD)的治疗方式[1]。腹透相关感染性腹膜炎(PD-related peritonitis)是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及影响其生存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防止腹膜炎发生,或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PD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腹膜透析可以持续、缓慢地脱水,从而有效控制水、钠潴留和高血压,容易实现容量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葡萄球菌属相关性腹膜炎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腹膜透析中心2009—2016年所发生的葡萄球菌属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临床资料,根据腹膜透析液培养结果将患者分成葡萄球菌属腹膜炎组与非葡萄球菌属腹膜炎组,分析两组间人口学特征,分析不同时间段细菌耐药菌变化趋势和临床结局。结果:8年期间发生收集细菌培养阳性腹膜炎230例次,其中葡萄球菌属腹膜炎75例次占32.6%,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57.3%,治愈率94.7%,病死率1.33%。葡萄球菌耐药率随时间推移有增高趋势,不同时间段葡萄球菌腹膜炎结局大致相同,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葡萄球菌腹膜炎,葡萄球菌属腹膜炎组中年龄较非葡萄球菌属腹膜炎组年轻(P=0.018),且透析龄更短(P=0.049)。结论:我院腹膜透析中心葡萄球菌属腹膜炎致病菌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临床结局大致相同,患者有年轻化透析龄短特征,应加强年轻短透析龄患者及男性患者教育,提高我院腹膜透析中心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PD)患者退出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腹膜透析中心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167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25.7%)退出PD,43例中死亡20例(46.5%),转血液透析(HD)治疗21例(48.8%),肾移植1例(2.3%)及失访1例(2.3%),调查其死亡及转HD治疗的原因。结果:20例腹膜透析死亡患者主要原因为感染(35%),其次为心血管疾病(30%),经济因素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21例腹膜透析患者转HD的首要原因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47.8%),医保政策也是转血透的重要原因(17.4%)。结论:①感染及心脑血管疾病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与全身营养状况不良,钙磷失调有关。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仍为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转HD治疗的主要原因。③经济因素及医保政策也是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联系统腹膜透析在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2年6月-2004年5月我科住院行腹透的ESRD患者3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解剖法植入腹透管行腹膜透析(PD)治疗。结果2例患者治疗失败,余28例均取得良好疗效,表现为尿毒症症状缓解,食欲增加,体力、精神较前好转。但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有所下降。结论:PD与血液透析(皿)相比,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具良好的残存肾功能保护作用等优点,已成为ESRD治疗的首选透析方式。双联系统仅有一个手工接点,使操作大大简化,降低了腹膜炎的发生率,使得PD的退出率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进行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28例)与正常组(222例)。对两组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15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将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钙磷乘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心脏病史、糖尿病、慢性肾炎、低血红蛋白、高C反应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高钙磷乘积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糖尿病、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高龄、糖尿病、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  相似文献   

11.
谢平  袁利  刘峰 《河北医学》2014,(4):562-566
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出血、伤口感染和腹膜粘连等并发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 P 均<0.05)。随访2年内,A组腹膜炎发生率为15%,高于B组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08)。B组无出口隧道感染和渗漏等并发症发生,而A组各有1例发生( P 均<0.01)。 A组有3例导管移位和2例引流不畅发生,而B组没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康复快,发生导管移位率、引流不畅率显著降低,是改善腹膜透析置管手术风险和减少并发症的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管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2001年~2009年在我院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腹膜透析管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结果管周漏液仅1例患者发生,经封管停透6d后渗漏停止;2例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渗血明显伴血性引流液,经腹带加压,同时应用凝血酶原针渗血停止、引流液转清;引流障碍患者34例,经采用改变体位、尿激酶封管以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或纤维蛋白、铜线疏通导管方法处理后,21例导管再通,13例无效的患者9例位置正常,二次置管术证实其中7例因大网膜包裹堵塞导管侧孔或嵌入导管,2例为纤维蛋白堵塞导管。结论腹膜透析管相关并发症较常见,也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早期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尤其引流障碍是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中最棘手的问题,纠正术前的不利因素,正确掌握腹膜透析置入技术,加强术后教育可减少腹透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随访腹透患者256例为观察组、2013年5月-2014年4月随访腹透患者254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腹透管组异常发生率、腹膜炎发生率、患者随访率、服药正确率、心衰发生率等指标有无差异。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前腹透患者管组异常发生率、腹膜炎发生率、患者随访率、用药正确率、心衰发生率分别为8.2%、57.5病人月/次、88%、92%、9.1%,实施精细化管理后腹透患者管组异常发生率、腹膜炎发生率、患者随访率、用药正确率、心衰发生率分别为3.9%、93.1病人月/次、96%、98%、3.9%,以上5组指标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比较上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精细化管理能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和患者依从性、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中老年尿毒症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与开腹腹膜透析置管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4月-2016年4月间,浙江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共86例中老年(年龄 ≥ 45岁)尿毒症患者接受了腹透导管置入手术。其中54例接受了开腹置管术(A组),32例接受了改良腹腔镜下置管术(B组)。回顾性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 结果 2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3.6±10.9)岁及(57.7±8.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但2组患者性别比例、原发病、合并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既往腹部手术史比例分别为1.9%(1/54)及18.8%(6/32),P=0.018;2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95±7.10)d及(8.93±4.03)d(P=0.001),2组患者术后腹透导管移位发生比例分别为16.7%(9/54)及0.0%(0/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2组患者5年腹膜透析管技术生存率分别为66.2%及7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 结论 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管置管术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适合既往腹部手术史的中老年尿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与常规开放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腹透中心进行的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进行的开放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腹腔镜下置管手术患者的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伤口渗血对照组11例,观察组3例(P=0.035);导管堵管对照组9例,观察组2例(P=0.039);导管移位对照组8例,观察组1例(P=0.033),两组并发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置管腹膜透析病员术后恢复时间短,短期并发症少。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比常规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Long-term peritoneal dialysis (PD) requires that the peritoneal membrane remain effective for dialysis. Research directed toward human peritonea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is limited.The present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human peritoneal membrane during PD and to elucidat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its functional deterioration.Methods A total of 32 peritoneal biopsies were performed in normal subjects (n = 10), uremic nondialysis patients (n = 12) at the time of catheter insertion, and PD patients (n = 10) at the time of catheter removal or reinsertion or at the time of renal transplantation. Peritoneal morphology was examined by light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Results The peritoneal membrane in normal subjects consisted of a monolayer of mesothelial cells on a basement membrane and a layer of connective tissue containing cells, blood vessels, and lymphatic vessels. MesotheUal cells were polygonal, often elongated, and had numerous microvUli on their luminal surface. There were lots of oval or roundish pinocytotic vesicles in the cytoplasm of themesothelial cells. The peritoneal morphology of uremic nondialysis patient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normal subjects. However, significant abnormalities of the peritoneal membrane were observed in PD patients, and the changes were found to be progressive. Microvilli were the first site of damage which involved microvilli shortening, a gradual reduction in their number, and, eventually, the total disappearance of microvilli. Mesothelial cells then detached from the basement membrane,disappearing completely in some cases. In the end, the peritoneal membrane consisted only of submeso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without any cells.Conclusions PD can modify peritonea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is progressive and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peritoneal failure. Peritoneal biopsies can provide lots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ffects of PD.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toneal structure and its function proved very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ysiopathology of the peritoneum during PD.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因有能更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长期腹膜透析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反复发生的炎症刺激会加速腹膜纤维化的发展,最终导致超滤衰竭,腹膜透析失败。MicroRNA(miRNA)属于非编码RNA的一种,在炎症及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众多miRNA参与了腹膜炎症及纤维化过程。新近研究显示,腹膜透析过程中,多种miRNA的表达谱发生了改变。该文就miRNA在腹膜透析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廖周谊  文艳秋  陈凤 《西部医学》2012,24(2):407-40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腹膜透析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83例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设为常规护理组,2008年82例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设为循证护理组,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临床评估,应用循证护理思维加以具体指导,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循证组中出血者6例/4例,腹痛腹胀者8例/4例,腹透管周围漏液者2例/0例,腹膜透析液引流不畅者14例/6例,皮肤出口及隧道感染者4例/1例,腹膜炎者6例/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改变了护理人员经验式的护理观念和传统护理模式,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促进对腹膜植管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46例和2007年151例同一手术医生主刀的腹膜植管术后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n=146)和试验组(n=151)。对照组患者按手术后卧床3 d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取30°~40°角低平半卧位,第2天指导患者坐起或在床上活动,第3天安排患者下床活动,如进行短距离的慢散步等。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在行IPD治疗入量达1 000 ml时进行培训,培训后考核合格出院。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平均住院日、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出口处渗漏、引流不畅、导管移位、网膜包裹、双向梗阻、单向梗阻、CAPD相关性腹膜炎)、住院费用。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别为20.88 d、23.78 d),试验组术后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6681.6元、7609.6元),试验组和对照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促进能明显缩短腹膜植管术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早期康复活动不会增加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元元  廖蕴华 《医学综述》2009,15(3):417-419
随着腹膜透析装置的不断改进、透析技术不断完善,越来越多患者选择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对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问题的研究也日趋增多。因此,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