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和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将4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与西药组。电针组采用电针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针刺脾俞、肺俞、足三里、章门、大椎等穴,后将两侧脾俞、肺俞、足三里接电针仪,留针30 min,起针后在背俞穴拔火罐,留罐10 min,每日治疗1次;西药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每日1次,每次10 mg,20 d后统计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电针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西药组复发率分别为10%、30%,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较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有效,且可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及胃内压的影响,阐明NTS可能是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胃功能的—个重要的延髓初级中枢。方法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生理技术。结果(1)造成大鼠胃扩张模型后,NTS内c—fos的表达增加,而电针足三里、内关穴组与胃扩张模型组比较,NTS内FOS阳性细胞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组NTS内FOS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电针偏历穴、合阳穴组(P〈0.01)。(2)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组能显著升高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P〈0.01),其胃内压升高程度高于电针偏历穴、合阳穴组(P〈0.01)。结论NTS是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胃功能的整合中枢之一;经穴对脏腑的调控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胃俞募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自制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观察电针胃俞、中脘、胃俞+中脘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囊收缩素-8(cholecystokinin-8,CCK-8)、胃泌素(gastrin,GAS)的含量。结果电针后各电针组胃内压强较电针前显著增加(P0.01);胃俞组和胃俞+中脘组电针后胃内压强显著高于中脘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脘组、中脘+胃俞组大鼠血清CCK-8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中脘组、胃俞组大鼠血清GAS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胃俞募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有增强作用,且俞募配穴具有协同效应。血清CCK-8及GAS参与了电针胃俞募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电针治疗呃逆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设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取天突、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膈俞、脾俞、胃俞、胆俞、四关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攒竹、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大鼠胃、肠、肝、脑微循环的影响,探讨足三里穴与胃之间穴位脏腑相关特异性.[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足三里1、2组、三阴交1、2组.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制作胃肠功能紊乱模型.正常和模型组及三阴交1组、足三里1组束缚7天,三阴交2组、足三里2组连续电针7天,第8天三阴交和足三里1、2组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分析仪监测各组大鼠胃、肠、肝、脑等器官表面微循环.[结果]模型组胃、肠微循环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电针即刻(1min)明显高于电针前(P<0.05);较模型组,足三里1、2组电针即刻(1min)胃微循环血流量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三阴交1、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即刻(1min)三阴交2组和足三里1、2组肠微循环血流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针刺对各组大鼠肝及脑微循环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有效调节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大鼠胃、肠,尤其是胃微循环血流量,具有穴位特异性,为足三里穴与胃之间穴位脏腑特异性相关理论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氰基苄苯乙烯胺(AG490)影响电针足三里干预大鼠T细胞Janu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时效关系。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足三里穴组、AG490短期组、AG490中期组、AG490长期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足三里穴组大鼠CD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G490长期组大鼠CD4+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足三里穴组(P〈0.01),AG490中期组大鼠CD4+细胞百分率低于足三里穴组(P〈0.05),AG490短期组大鼠CD4+细胞百分率与足三里穴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明显提高正常大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AG490可抑制电针足三里穴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其抑制效应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AG490的给药时间长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干预大鼠T细胞作用的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0只,体重200±20g,随机分为对照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穴组、足三里穴+AG490(氰基苄苯乙烯胺)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暴足三里穴组大鼠CD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经非穴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穴组大鼠CD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非经非穴组(P〈0.01)。足三里穴+AG490组大鼠CD4+细胞百分率低于足三里穴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明显提高正常大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而电针非经非穴则无此作用。AG490可显著抑制电针足三里穴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高峰  叶飞  张骏鸿  陈其城 《广东医学》2016,(12):1757-1760
目的:研究围术期足三里穴位电针疗法对阑尾切除术大鼠胃肠纵形肌肌条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电针组、造模组、造模+电针组、造模+假电针组。大鼠麻醉后,行阑尾切除术造模。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操作,造模组仅行阑尾切除术,电针组和造模+电针组行双侧足三里电针,造模+假电针组双侧足三里穴插上针灸针但不通电,电针治疗1次/d,连续7 d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胃体和胃窦的纵形肌肌条。结果造模+电针组十二指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强于造模组(P<0.05),造模+假电针组十二指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弱于造模+电针组(P<0.05);造模组空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和电针组( P<0.05);电针组回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也强于造模组、造模+电针组(P<0.01);造模组胃体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弱于电针组(P<0.05);造模+假电针组大鼠胃体纵形肌肌条收缩波频率高于造模组(P<0.05);各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胃窦的胃肠纵形肌肌条收缩波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增强大鼠回肠和胃体纵形肌肌条收缩振幅,电针对大鼠十二指肠纵形肌收缩的作用比只针刺而不通电刺激要强;阑尾切除手术后大鼠空肠纵形肌收缩的振幅减弱,电针刺激对阑尾切除术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胃窦的纵形肌肌条收缩波频率变化并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刺激足三里、脾俞、太冲穴位对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wistar成年雄性大鼠24只,适应性游泳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穴位埋线组、电针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与其他组一样负载游泳,不做任何处置)外,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足三里穴、脾俞穴和太冲穴,隔日1次,持续以频率15 Hz、电流2 mA的连续波电刺激10 min,共7次;穴位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方法刺激足三里穴、脾俞穴和太冲穴,于实验的第2、7、13天实施。实验第15天记录末次力竭运动的游泳时间数值。并在行为学观察结束后,计算吞噬百分率与吞噬指数。结果 (1)负载游泳试验:实验第15天,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游泳时间较针刺前均有所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穴位埋线组、电针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实验第15天,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穴位埋线组与电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有效地提高大鼠的运动耐力及抗疲劳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穴位埋线与电针治疗相比在治疗运动性疲劳上同样有效,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胃俞募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针刺各组胃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与中脘和胃俞组相比,中脘+胃俞组胃运动幅度显著增加(P〈0.01);针刺对胃运动频率无明显影响。与空白组比较,胃俞组和中脘+胃俞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俞组和中脘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刺胃俞募穴可明显增强大鼠胃运动,且俞募配穴法的影响更为显著,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参与了电针胃俞募穴对胃运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复合因素法与利血平皮下注射法所致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的临床证候特征。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复合因素组及利血平组,分别采用两种方式造模后,通过一般体征指标及证候量化评分评价临床证候表现;旷场实验评价大鼠心理及自主活动;检测血清D-木糖含量判断消化吸收能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两模型组大鼠证候量化评分总积分及各单项均升高(P<0.05,P<0.001),且利血平组各个单项及总积分均高于复合因素组(P<0.05);两组大鼠自主活动均较正常组减少(P<0.05);与复合因素组相比,利血平组穿格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活动距离下降尤为明显(P<0.001);与正常组相比,两组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均下降(P<0.01),两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造模方式都可造成大鼠脾气虚证候,但其临床证候表现有所不同,实验时应结合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祁白术对脾气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劳倦伤脾加限制饮食的方法建立脾气虚模型大鼠,通过观察不同产地不同剂量的白术汤剂治疗模型大鼠1周后的血清D-木糖含量、胃泌素、胃动素、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白细胞介素-6、生长抑制素、脾和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下降并且其血清D-木糖含量、胃泌素、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脾和胸腺指数水平明显降低,但是白细胞介素-6和生长激素抑制素的水平显著升高。给予模型组大鼠白术汤剂和丹弗胃尔康颗粒后,给药组指标与模型组相反。结论 给予祁白术的模型组大鼠的检测指标变化更为明显。不同产地白术的治疗效果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祁白术对脾气虚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小伟  李敏  徐川 《甘肃医药》2014,(11):823-825
目的:应用穴位刺激与药物封闭相结合的治疗手段,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脾气虚证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脾气虚证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分别施以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联合口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组)和单纯口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脾气虚证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以改善脾气虚证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明视胶囊治疗弱视的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缝合法制备单眼剥夺弱视大鼠模型,观察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明视胶囊对腺嘌呤诱发肾虚大鼠及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的影响。结果:明视胶囊能提高弱视眼的视觉功能,增加肾虚大鼠体重、减少肾虚大鼠尿量并降低血浆肌酐、尿素氮含量,增加脾气虚大鼠体重并增加木糖吸收值。结论:明视胶囊对弱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共4组,采用喂养0.02%的氨水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治疗组选取足三里穴、中脘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选用胃苏冲剂灌胃。治疗结束后,观察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结果:穴位贴敷和对照药物均可增加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血浆胃动素含量:结果提示穴位贴敷优于对照药物。结论:穴位贴敷可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具有粘膜营养作用;显著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具有调节胃肠蠕动作用。而且穴位贴敷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物,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增加细胞保护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苏颗粒改良四联疗法对老年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炎症因子与胃泌素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Hp阳性胃溃疡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泮托拉唑+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使用胃苏颗粒+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疗效、Hp根除率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胃泌素指标[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2个月,两组Hp根除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和胃泌素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患者血清CRP、IL-1和IL-6以及GAS、CCK水平较治疗前降低,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苏颗粒改良四联疗法可有效治疗老年Hp阳性胃溃疡,改善患者体内血清炎症因子及胃泌素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窦黏膜胃泌素分泌细胞(G)的变化及黄芪建中汤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三因素复合的方法复制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随后分别以黄芪建中汤低、中、高剂量对脾气虚大鼠进行复健,在干预后不同时间段,分别检测血清木糖浓度、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血清GAS水平及胃窦G细胞等指标。[结果]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用药组上述指标逐步恢复;中、高剂量组用药21天时,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对G细胞数的改善作用,优于中剂量组(P〈0.05)。[结论]脾气虚证胃窦G细胞数量减少,释放GAS减少,血清GAS水平降低;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大鼠有可靠的治疗作用,中、高剂量均为有效用药浓度,尤以高剂量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方法 分别采用碘乙酰以及复合小平台站立或复合游泳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动物一般状态、体重及摄食量变化,检测血清胃动素、胆囊收缩素、乳酸、胃泌素的含量、尿D-木糖排泄率来评价成模效果。结果 碘乙酰胺单因素组大鼠体重增长减缓、摄食量减少;复合因素组大鼠出现消瘦、毛发枯涩、腹泻等脾虚症状,且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胆囊收缩素、乳酸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三种造模方法均能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症状,但复合因素处理组脾虚症状更明显,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站立法成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不同配穴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表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胃泌素的影响,探讨各电针组对胃黏膜损伤修复作用的差异。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中脘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中脘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足三里配中脘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中脘公孙组。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检测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表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胃泌素。结果各电针组能提高表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胃泌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足三里组、足三里内关组、足三里公孙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足三里内关公孙组、足三里中脘组、足三里内关公孙中脘组与足三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足三里内关公孙中脘组与其他各电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足三里不同配穴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均具有修复作用,尤以足三里配内关中脘公孙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消化复宁汤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化复宁汤组、逍遥汤组、莫沙必利组,按照苗明三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模型,分别灌胃给予消化复宁汤、逍遥汤、莫沙必利等药物,观察各组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含量及胃排空、小肠推进运动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和小肠推动率显著降低(P〈0.01),胃酚红残留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逍遥汤组和消化复宁汤组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和小肠推动率显著升高(P〈0.01),胃酚红排泄率显著降低(P〈0.01);与逍遥汤组比较,消化复宁汤组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变化(P〈0.05);与莫沙必利组比较,除了胃酚红残留率外,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消化复宁汤可显著提高肝郁脾虚大鼠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含量,促进胃排空,提高小肠的推进功能,这可能是其临床作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