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和阴道分娩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62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阴道分娩组(n=32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n=30例)。分别分娩后3个月静息状态下检测产妇生殖裂孔的LHD、LHAP、LHLR、LUG的变化,并对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对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娩后3个月静息状态下生殖裂孔的LHD、LHAP、LHLR、LUG分别为(5.01±0.61)cm、(5.11±0.77)cm、(3.81±0.22)cm、(1.92±0.26)cm,与阴道分娩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盆底肌力评分≥4分者占83.33%,阴道自然分娩组占5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生理变化可以引起盆底组织的损伤,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损伤小,较阴道分娩对盆底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会阴四维超声在顺产和剖宫产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产后6~10周初产妇120例(70例经阴道分娩,纳入顺产组,50例采用剖宫产,纳入剖宫产组)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30例健康未孕女性为对照组,均经会阴行四维超声检查,分析三组检查时不同状态下盆底裂孔测量参数[盆底裂孔前后径(LHAP)、盆底裂孔左右径(LHLR)、盆底裂孔面积(LHA)、肛提肌尿道间隙(LUG)],比较三组前中盆腔脏器活动度[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宫颈外口移动度(CDD)]、盆底肌力分级.结果:顺产组静息状态下,LHAP、LHLR、LUG明显大于剖宫产组、对照组(P<0.05),三组LH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Valsalva状态下LHAP、LHLR、LHA、LUG大于剖宫产组、对照组(P<0.05);顺产组URA、BND大于剖宫产组、对照组(P<0.05),三组C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肌力分级低于剖宫产组、对照组(P<0.05),剖宫产组、对照组肌力分级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四维超声在顺产和剖宫产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评价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尤其在顺产产妇中,能较好评估其盆底裂孔情况和盆腔脏器活动度、盆底肌力分级,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80例产后6周女性(病例组)及40例未生育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又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对3组在静息状态下、最大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面积进行比较,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肛提肌裂孔的影响,并将不同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肛提肌裂孔面积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在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选择性剖宫产组和对照组均低于经阴道分娩组(P < 0.05~P < 0.01),对照组低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 < 0.01);经阴道分娩组在静息状态下、最大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面积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865、0.876)。结论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可以通过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进行评估,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作为评估女性盆底功能的常规筛查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盆底超声观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损伤与生殖道裂孔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于本院妇科术前通过POP定量分期系统(POP-Q)分期为Ⅲ-Ⅳ期的220例P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及盆底断层成像技术,评估肛提肌损伤情况,在盆膈裂孔最小平面测量双侧肛提肌尿道间隙(LUG)。在最大Valsava状态下三维盆底超声轴平面测量盆膈裂孔面积(LHA)。根据盆底超声扫查结果是否存在肛提肌损伤分为损伤组及未损伤组,比较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会阴体长度以及盆膈裂孔面积(LHA)。对肛提肌损伤组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生殖道裂孔高度截断值来预测肛提肌损伤的诊断性能。结果 盆底超声探测肛提肌损伤128例(58.2%),无损伤92例(41.8%)。损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均值为(54.04±3.85)mm,会阴体长度均值为(22.18±1.82)mm, LHA均值(33.70±2.99)cm2;无损伤组生殖道裂孔高度均值为(46.77±2.72)mm,会阴体长度均值(22.25±1.76)m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选择性剖宫产后产妇的盆底功能变化。方法选取行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后42 d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观察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时有无盆底组织异常,测量并计算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等指标。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有盆底功能障碍组(观察组)以及无盆底功能障碍组(对照组)两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例选择性剖宫产后产妇中有盆底功能障碍者(观察组)18例,无盆底功能障碍者(对照组)68例。观察组初产妇临床检查压力性尿失禁6例,阴道前壁脱垂1例,子宫脱垂1例,其余10例未检出异常。对照组初产妇临床检查压力性尿失禁9例,其余59例未检出异常。观察组初产妇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膀胱颈活动度增加13例,阴道前壁脱垂2例,子宫脱垂2例,直肠膨出1例。对照组初产妇经会阴三维超声未检出异常。观察组初产妇在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肛提肌裂孔的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轻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可以简便有效地评价选择性剖宫产后的盆底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任艳  申倩  桂红  王琰 《海南医学》2023,(9):1303-1307
目的 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三维联合二维超声表现及产后并发症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渭南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并进行产后修复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对照组(剖宫产)和研究组(经阴道自然分娩)各40例。在产妇分娩6周后,采用盆底三维联合二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产妇分别在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状态、最大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LHAP)、肛提肌裂孔的左右径(LHLD)、肛提肌裂孔的面积(LHA)、左侧肛提肌厚度(LAT)、右侧肛提肌厚度(LAT),以及两组产妇盆腔功能指标[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宫颈外口移动度(CDD)],并比较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结果 静息状态下,研究组产妇的LHAP、LHLD、LHA、左侧肌LAT、右侧肌LAT分别为(4.39±0.42) cm、(5.41±0.49) cm、(15.13±2.15) cm2、(0.69±0.12) cm、(0.64±0.09) cm,明显长(大)于对照组的(3.80±0.31)cm、(4.74±0.36) cm、(13.08±2.4...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仫佬族妇女产后尿生殖裂孔形态与肛提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0例在本院分娩的仫佬族妇女,根据分娩方式将剖宫产分娩的226例产妇纳为对照组,自然分娩的274例产妇纳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不同状态下的尿生殖裂孔参数、肛提肌功能评价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在不同状态下的尿生殖裂孔前后径、左右径与面积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左侧与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均低于对照组,肛提肌功能评价整体表现好于对照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仫佬族妇女的分娩方式中,剖宫产分娩对产妇尿生殖裂孔与肛提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低,而自然分娩更有利于促进产后肛提肌的恢复,能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9,(3):176-179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初产妇及未育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和肛提肌厚度的变化,探讨妊娠分娩对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厚度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产后6~8周检查的首次经阴道分娩产妇50例为产后组,同期选取健康未育女性41名为对照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左右两侧肛提肌的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产后组静息状态及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12.52±1.98)cm~2和(10.47±1.47)cm~2,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组静息状态及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厚度左侧分别为(0.58±0.11)cm和(0.77±0.12)cm,右侧分别为(0.58±0.09)cm和(0.76±0.11)cm,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妊娠及经阴道分娩对肛提肌存在一定损伤,经会阴三维超声可较为客观地评价肛提肌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的重塑状态。方法选取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82例,于产后6~12周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其中阴道分娩组55例,又分为自然分娩组(n=44)和产钳分娩组(n=11);剖宫产分娩组27例。观察各组妇女的盆膈裂孔形态结构及特征,测量其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3种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参数及膀胱颈最大移动度。结果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图像显示,产后妇女的盆膈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结构较模糊,部分产妇单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从耻骨联合处撕脱。盆膈裂孔内的结构模糊,部分可观察到膀胱回声图像。在缩肛动作状态下,阴道分娩组产妇盆膈裂孔各参数明显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两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基本一致(P>0.05);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剖宫产组[(15.3±3.8)mmvs(11.7±3.6)mm](P<0.01)。自然分娩组和产钳分娩组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钳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阴道自然分娩组[(21.2±2.9)mmvs(16.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7月期间96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患者,58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观察组A,38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为观察组B,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经三维会阴超声检查,测定并比较相关参数。结果:会阴三维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肛提肌裂孔结构,观察组A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缩肛、Valsalva状态及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超声是观察女性盆底结构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有巨大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研究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膈裂孔形态变化以及下尿路膀胱颈移动度,以评估产后早期女性盆底恢复情况。 方法 对170例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及35例已婚未育女性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获得静息、Valsalva及缩肛时人体盆底正中矢状切面及盆底轴切面重建图像,测量一系列生物参数。结果 产后6~8周在缩肛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盆膈裂孔纵径测值大于未育组( P<0.05);而剖宫产组盆膈裂孔参数与未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膀胱颈移动度在Valsalva时表现为经阴道分娩者大于剖宫产组及未育组( P<0.05),而剖宫产组仅背侧运动大于未育组( P<0.05)。产后6~8周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4.5%(3/66),经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9.6%(10/104),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阴道分娩后产妇盆底组织结构改变较剖宫产者明显。膀胱颈移动度及盆膈裂孔纵径是评估盆底肌收缩能力的重要指标,且后者更敏感,可以作为观察产后盆底肌恢复与否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妊娠及分娩对盆底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妊娠及分娩后妇女和正常妇女的盆底肌力,了解妊娠及分娩对盆底肌力的短期影响。方法将183例在本院就诊的孕产妇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使用盆底肌电生理仪分别检测其产前及产后盆底肌肌力,并与166例正常妇女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妊娠组盆底肌力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和正常组中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顺产组盆底肌力较剖宫产组肌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14周顺产组盆底肌力与剖宫产组盆底肌力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及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在产后3个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与比较三维超声与三维磁共振成像在肛提肌缺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选择成年健康女性志愿者64例作为对照组,选择经阴道分娩并具有盆腔脏器脱垂症状的初产妇64例作为观察组,所有入选者都进行盆底的三维超声与三维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记录肛提肌缺损等相关参数。结果:超声显示观察组的肛提肌缺损率为34.3%,对照组为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息状态与盆底肌收缩状态的盆膈裂孔面积、肛门内括约肌厚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维MRI显示观察组的肛提肌缺损率为39.1%,对照组为1.6%,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HW、LHL、LPA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常肛提肌的髂骨尾骨肌呈头尾方向走行并向上膨凸,耻骨直肠肌位置较髂骨尾骨肌低;肛提肌缺损表现为两侧不对称,阴道经缺损处向侧方膨出,病变一侧与耻骨联合分离。结论:三维超声与三维磁共振成像在盆底检测中的应用能有效反映分娩所致的肛提肌缺损,还可描述缺损肌肉与周围脏器的相互关系,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和胶原蛋白特异性代谢产物吡啶酚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产前检查、分娩并分娩后复查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42例,选择性剖宫产组4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尿吡啶酚的浓度。结果①产后6~8周压力性尿失禁的总发生率为15.9%(13/82),其中阴道分娩组为26.2%(11/42),选择性剖宫产组为5.0%(2/40),阴道分娩组产后6~8周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期发生尿失禁、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是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③产后6~8周尿吡啶酚/肌酐值:阴道分娩组为(24.61±2.27)nmol/mmol,选择性剖宫产组为(22.11±3.55)nmol/mmol,阴道分娩组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尿吡啶酚的浓度较选择性剖宫产产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底脏器脱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POP患者和普通妇科疾病患者各60例,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观察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的大小及肛提肌的形态变化.结果:POP组盆底结构较对照组松散,耻骨直肠肌变薄不对称,回声欠均匀,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周长,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维超声能够有效地观察女性的盆底结构,诊断盆底器宫脱垂患者的盆膈裂孔形态和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6.
符秀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821-822,82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10年10月15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5例再次剖宫产者作为观察组1,43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者作为观察组2;选取周期158例宫产术后首次妊娠作为对照组,其中115例首次剖宫...  相似文献   

17.
王薇 《河北医学》2013,19(4):561-563
目的:探讨不同臀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8例臀位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阴道分娩(臀位阴道分娩组),63例剖宫产(臀位剖宫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并进45-比较。结果:63例臀位剖宫产组新生儿无1例死亡,35例臀位阴道分娩组新生儿3例(8.57%)死亡,两组新生儿死亡率差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臀位剖宫产组新生儿,2例(3.18%)发生并发症,臀位阴道分娩组8例(22.86%)发生并发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7.2±1.8)分,臀位阴道分娩组为(4.5±1.3)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位分娩时选择剖宫产可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Apgar评分,在臀位分娩时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对于改善新生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春秀 《中外医疗》2010,29(13):1-3
目的探讨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8例产妇,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6例)和经阴道顺产组(32例)。分别于产后6~8周行问卷调查,采用女性尿失禁症状、子宫脱垂发生情况调查问卷,同时行POP-Q评分、尿垫试验、超声检测残余尿以及会阴超声检查,比较2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及膀胱颈移动度情况,并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法进行评价盆底肌力。结果产后6~8周时,SUI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3.85%(1/26),顺产组18.75%(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19.23%(5/26),较顺产组的46.88%(15/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80.32±8.06)°与顺产组(94.11±12.73)°比较,及膀胱颈旋转角度(16.72±7.19)°与(26.63±1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检测法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别为≤3分19.2%(5/26),≥4分80.8%(21/26);阴道分娩组≤3分50%(16/32),≥4分50%(16/32)。2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发生SUI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