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鼻饲管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另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鼻饲管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CS评分6—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即胃肠外营养组)各25例。入院24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1、7、14d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尿索氮(BUN)、甘油三酯(TG)指标的变化、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个月后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预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早期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3例,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44例.常规治疗组早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5~7 d后再逐渐过度至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组颅脑损伤后12~24 h内即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及胃内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液pH值在入院1~2 d时无显著性差异,入院后3~7 d及8~14 d观察组胃液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郐国虎  蒋伟 《重庆医学》2021,50(5):811-814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未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50例)及试验组(肠内营养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干预1、3、7、14 d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对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经治疗后均有所上升,第14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RP、IL-6、TNF-α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第14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可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郐国虎  蒋伟 《重庆医学》2021,50(5):811-814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未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50例)及试验组(肠内营养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干预1、3、7、14 d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对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经治疗后均有所上升,第14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RP、IL-6、TNF-α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第14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可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元姝 《吉林医学》2013,34(7):1214-12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LB及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第8天时ALB及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和治疗7 d后将两组患者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值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总结营养支持护理体会.结果 PN组的Hb、TP、Alb值显著高于EN组(P〈0.01).PN组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腹泻、腹胀发生率高于EN组(P〈0.05).但两组BW、TSF、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合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时间超过1周的患者随机分为EN+PN组与肠内营养组(EN组),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EN+PN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EN组,EN+PN组胃肠功能紊乱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EN组(P<0.05);治疗6个月后EN+PN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EN组(P<0.05)。结论早期EN+PN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的营养供给,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胃肠道功能,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4--48h)及延迟肠内营养组(〉48h)组,比较肠内营养后7,14d各组血浆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4周时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结果:肠内营养支持7,14d时两组患者ALB、PA比较,早期组均优于延迟组(P〈0.01或P〈0.05);肠内营养支持4周,两组肺部感染并发率比较,早期组低于延迟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早期组优于延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选择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家属提供鼻饲液)和治疗组(营养师配制鼻饲液),治疗组采用匀浆膳汤内服支持,鼻饲前检查胃管,抬高床头,鼻饲中注意营养液的量、温度、速度、次数,鼻饲后1小时不翻身、叩背,观察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并发症,对长期应用匀浆膳患者的血浆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LYM)进行测定。结果与入院时比较,鼻饲20天后治疗组体重减轻不明显,TP、Hb、Alb、K+、Na+、Glu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体重减轻明显,TP、Hb、Alb、K+、Na+、Glu均有显著改变(p<0.05)。两组患者恢复期(肠内营养两月)的TP、Hb、Alb、LMY、Glu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匀浆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效果理想、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比较意识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及治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结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影响及合理性.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EN+ PN组)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各30例.EN +PN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8天后转为全肠内营养支持.PN组在整个治疗期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第2、8、14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 从第8天起EN+ PN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平均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 PN组在降低并发症和降低住院费用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A组)、肠外营养组(B组),分别于伤后3d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共10d,观察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同时观察腹胀、腹泻、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和应激性溃疡出血、静脉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结果(1)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均无明显改变(P>0.05);(2)营养支持前、后A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红蛋白及FBG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B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两组患者并发症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B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且费用较低等优点,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功能健全的条件下可代替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重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疗程为3周,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3周后,研究组Hb、Alb、TG均高于对照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重型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效果。方法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6月,按随机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以及常规干预,分析两组效果。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的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52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统计患者生存率及入院时、伤后第7天、伤后第14天的GCS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生存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龚鸿昌  余锡斌  邓琳  黄华  米芷颉 《海南医学》2016,(21):3559-3560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30例在术后24 h内开始肠内营养者纳入早期组,26例在24 h后开始肠内营养者纳入延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早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为43.3%(13/30),与延迟组的46.2%(12/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早期组感染时间为(6.5±1.9) d,明显短于延迟组的(8.1±2.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对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较小,但是早期肠内营养者感染持续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80例按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ALB与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ALB与PA在两组都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用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颅脑损伤病人更好地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脑损伤后胃动力恢复,是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