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目的Framingham计分是公认的估计心血管风险的方法,但是其预测的准确性一直有争论。冠脉CT诊断斑块有很高的
准确性,本研究拟将冠脉CT斑块与Framingham危险因素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冠脉斑块的准确性。方法连续
入选核医学科2008年6月~2011年4月行64排螺旋CT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共706例。冠脉CT病变严重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
度、重度、支架或搭桥术后5类,将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CT进行相关分析,包括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ROC曲线分析。结
果正常冠脉CT占40.37%,异常冠脉CT占58.63%。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临床诊断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
冠脉CT斑块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冠脉CT组,差异显著,而且发生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
患者,冠脉CT正常22.5%,而冠脉CT异常77.5,差异显著(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肌酐与冠脉
CT斑块明显相关,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尿素氮,尿蛋白,尿酸,空腹血糖,全血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肌钙蛋
白T,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危险因素与冠脉斑块不相关(P>0.05)。Pearson相关显示,危险因素与斑块相关。ROC
曲线可见Framingham计分,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预测冠脉斑块的准确性较高(P<0.05)。结论冠心病危险因
素与冠脉CT斑块明显相关,其中Framingham积分、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最为密切,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
般筛查。
  相似文献   

2.
3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年龄在35岁以下的冠心病患者之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选取经临床或冠脉造影确诊的年龄35岁以下冠心病住院患者共79例作为疾病组,同期收治的年龄≤35岁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共5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间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特点。结果大量吸烟、空腹血糖高及糖尿病、高的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及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血浆水平,疾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均<0.05)。在疾病组,单支冠脉病变占近50%,冠脉轻度狭窄甚至完全无异常者占近30%。结论年龄3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大量吸烟与低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病变以单支病变最多见,相当多数冠脉仅轻度异常甚或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人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40岁以下行冠脉造影的68例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非冠心病组(22例),分析其冠脉病变特点并将危险因素加以对照。结果前降支受累率最高,为76%;男性患者中,多支病变者多于女性(P〈0.05),冠脉病变积分高于女性(11182±5144和7110±3115,P〈0.05)。冠心病家族史和血胆固醇水平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198(95%可信区间1138~11151),2109(95%可信区1间1126~3146)。冠脉病变积分与男性、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66和0.1354,P均〈0.05。结论冠脉病变男性重于女性,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家族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0例青年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病变特点。方法对比分析50例青年冠心病(≤45岁)患者和65例老年冠心病(≥60岁)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青年冠心病与老年冠心病比较分析,1)发病危险因素:青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增高明显,男性多见,阳性家族史和吸烟者较多,血尿酸升高明显;2)冠脉病变特点:青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冠脉积分较低。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中,男性、阳性家族史、吸烟、血脂升高起重要作用,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主要发病形式,并且血脂血尿酸较高合并吸烟阳性家族史者冠脉病变重,预后差,应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MP-2、MMP-9相关性,及在冠心病中
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0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9例,急性心梗(AMI)患者25例,选取38名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Control, C)。留取研究对象
5 ml静脉血,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2)、MMP-9、ICTP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析。结果SAP 与C 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 水平稍增高,P>0.05。UA 组与SAP 组、C 组比较血清MMP-2、
MMP-9、ICTP水平升高,P<0.05。AMI组与SAP组及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升高,P<0.05。AMI组与UA组比
较,血清MMP-2、MMP-9、ICTP均无显著差异,P>0.05。ICTP与MMP-2、MMP-9都具有正相关性(P<0.05);与斑块纤维组成比
例呈负相关,与脂质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水平升高可提示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与MMP-2水平
相关,可作为无创性的ACS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发冠心病(cardiovscular atherosclerosis disease,CAD)的传统和非传统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收集SLE患者中诊断为初发冠心病者17例(SLE合并CAD组),RA患者中诊断为初发冠心病者52例(RA合并CAD组),对照组为初发冠心病患者250例,并排除结缔组织性疾病。对各组的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CT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合并CAD组的年龄(56.78±10.68岁)、BMI(22.19±1.95),RA合并CAD组患者的年龄(54.90±10.41岁)、BMI(22.19±1.95)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合并CAD组有吸烟史(11.76%)、高脂血症史(5.9%),RA合并CAD组有吸烟史(13.46%)、高脂血症史(5.77%)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LE合并CAD组高血压史(52.94%)、糖尿病史(11.76%)及血肌酐水平(82.65±9.91 mg/dL)和RA合并CAD组高血压史(30.77%)、糖尿病史(23.08%)及血肌酐水平(84.51±10.81mg/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合并CAD组女性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合并CAD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每例为(1.39±0.58)个,RA合并CAD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每例为(1.92±0.88)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3±1.1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及RA患者的冠脉病变仍以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为主要表现,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合并CAD及RA合并CAD患者年龄小,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少,可能还存在非传统危险因素,重视非传统危险因素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确定前降支心肌桥是否为心肌桥前
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间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的CT冠
状动脉血管成像资料(只记录前降支有无心肌桥及桥前血管有无狭窄大于50%冠脉粥样硬化)及临床资料。首先对糖尿病受试
者按照有无心肌桥进行分组,比较心肌桥前段和无心肌桥组的对等段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别以及差别是否具有统计
学意义。然后对所有心肌桥受试者按照有无糖尿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别以及差别是
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及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2345例,其中1373例心肌桥中,827例桥前段冠脉存在动脉粥样狭窄,972例无心肌桥,与心肌
桥组桥前血管对等部位血管中254例存在动脉粥样狭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经最终校
正后,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桥前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Odds Ratio值分别为3.91、2.6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心
肌桥桥前段更易发生粥样硬化狭窄,心肌桥均为桥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
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的心肌桥致桥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评价其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63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3例,另选31例非冠心病(CHD)者作为对照组。按狭窄所累及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血管狭窄、多支血管病变,均于入院时测定血中OxLDL、FFA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S患者OxLDL、F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AM I组及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LDL、FFA水平在多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对照组(P〈0.01),单支病变组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是否发生ACS的有意义独立危险因素是血浆OxLDL含量、FFA及冠脉血管病变支数(P〈0.05)。结论 OxLDL、FFA含量与ACS发病相关,可能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骨髓脂肪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方法共68人(男32人,女36人,年龄21~74岁,中位年龄49.5岁)纳入前
瞻性研究。1.5T MR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法(PRESS)对L3椎体进行波谱采集,计算脂肪比(FF%);同时行腰椎64排CT检
查,用定量CT(QCT)分析软件测量L3相应层面腹部皮下脂肪(SAT)与内脏脂肪(VAT)。男、女按年龄各分为两组(≥50岁和<
50 岁),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BMI、FF%、VAT及SAT≥50 岁组和<50 岁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FF%与BMI、VAT及SAT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109、0.034、-0.066,P>0.05)。女性BMI、FF%、VAT及SAT≥50岁组
和<50岁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50岁组,FF%与VAT呈明显正相关(r为0.499,P<0.05),FF%与SAT无明显相
关性(r为0.221,P>0.05);女性<50岁组,FF%与VAT或SAT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76、-0.067,P>0.05)。结论中老年女
性(≥50岁)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VAT关系密切,男性与年轻女性(<50岁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腹部脂肪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探讨SLE合并ACS的发病机制及发病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长海医院住院的年龄≥18岁的SLE患者,将其中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ACS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3年1月至5月长海医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初发ACS并排除所有结缔组织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初次发作心血管事件的年龄、服用激素累积时间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观察组12例,对照组124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发作ACS时传统危险因素较少[(1.21±0.97)个/例vs(2.48±1.29)个/例,P<0.01]、年龄较小[(45.0±12.8)岁vs(57.0±16.4)岁,P<0.01]。观察组患者冠脉造影可见血管闭塞、狭窄、瘤样扩张和急性血栓形成,其中5例发生血管闭塞(限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且均有冠脉内血栓形成,其血管闭塞发生率高于单纯ACS患者[41.67%(5/12)vs 23.39%(29/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合并ACS患者首次发作ACS时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年龄较小,但冠状动脉闭塞率较高,且多伴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5岁以下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吸烟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分析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1)冠心病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发生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超敏C反应蛋白(P<0.05)。(3)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者发生率高,为69.81%,且多为前降支,受累率为72.96%。结论 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病变多累及前降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绝经前女性急性胸痛患者(ACS组)及100例早发男性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其造影特点、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 ACS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单支病变及冠状动脉正常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作为影响绝经前女性并发ACS的主要因素。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是绝经前女性最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该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内源性雌激素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3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弥漫性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三方面表示;根据空腹血糖(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浆葡萄糖(2hPG)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4组: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且2hPG〈7.8mmol/L,97例)、单纯血糖受损组(5.6≤FPG〈7.0mmol/L且2hPG〈7.8mmol/L,99例)、单纯糖耐量受损组(FPG〈5.6mmol/L且7.8≤2hPG〈11.1mmol/L,111例)以及复合糖耐量受损组(5.6≤FPG〈7.0mmol/L且7.8≤2hPG〈11.1mmol/L,79例)。进行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对FPG、2hP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受损组、复合糖耐量受损组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均〈0.05);尤以复合糖耐量受损组更严重;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两组间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无差异(P均〉0.05)。2h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43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516;P〈0.05)呈正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39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435;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h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B=0.357,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367,P〈0.05)独立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β=0.308,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293,P〈0.05)独立相关。结论IGT、IF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十八碳三烯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关系。方法120例冠脉造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ACS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ACS组分为单支病变(SVD)组和多支病变(MVD)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血清ω-3PUFA含量。结果①ACS组血清EPA和DH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AL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D组和SVD组患者血清EPA和DH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MVD组和SVD组EPA和DH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EPA和DHA与ACS独立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EPA和DHA含量明显降低,其水平与ACS的发生有关;血清EPA和DHA含量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指标;血清EPA和DHA可能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胸痛患者肱动脉直径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376名有胸痛症状的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7岁),用超声测量肱动脉静息及充血时的直径,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评估其它危险因素。结果:大的静息肱动脉直径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3.90±0.79mm vs 3.52±0.59mm有冠状动脉病变与无冠状动脉病变p〈0.001),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受损与静息血管直径有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不大,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及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后,静息大的肱动脉直径(〉4.1mm)的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是小的肱动脉(〈3.6mm)的3.6倍。结论:直径大的静息肱动脉是女性胸痛患者患冠心病的独立的预测因子,因此,简单无创的超声技术,在鉴别女性胸痛患者是否为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方面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65例ACS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16例对照者的AR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和记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伴随疾病、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等。结果对照组AR发生率为12.5%,SAP组AR发生率为36.4%,ACS组AR发生率为54.5%,ACS组与SAP组和对照组AR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病变血管数、严重病变数及糖尿病率、介入治疗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与合并糖尿病、hs-CRP水平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相关。结论ACS患者AR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及SAP患者,合并糖尿病、hs-CRP和LDL水平升高是A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水平(MMP-9)、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二者在冠心病预测中的意义。方法79例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30例、稳定心绞痛2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29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4例)。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进行冠脉积分统计。采用ELISA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左侧IMT水平三组间相互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IM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急性冠脉综合征组MMP-9、左侧IMT水平与冠状动脉积分有明显相关性,右侧IMT与冠状动脉积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MP-9、IMT显著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性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能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a disease of middle-aged men.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risk for CAD of premenopausal women is low because of hormone protection. Based on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more and more premenopausal women suffer from angina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out adequate concern. Even now, there are still limited detailed data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and prognosis of premenopausal CAD patients. This article aim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CAD.
Methods A total of 565 premenopausal women and 721 postmenopausal women (56-60 years old)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April 2004 to December 2007 were enrolled. The clinical data and coronary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resence, localization, length and sever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pre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CAD groups.
Results Premenopausal CAD patients presented less frequently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and dyslipidemia compared with postmenopausal CAD patients (55.0% vs 66.0%, 15.0% vs 31.5%, 23.9% vs 37.4%, respectively; all P 〈0.05). Although we found more frequent involvement of single vessel in premenopausal CAD (43.2% vs 26.9%, P=0), and triple vessels in postmenopausal (56-60 years old) CAD patients (33.8% vs 20.4%, P=0), much more severe lesions (z90%) at left main (2.9% vs 1.1%, P=0.048) and proximal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28.2% vs 16.6%, P=0) in the premenopausal CAD group were found.
Conclusio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chest discomfort are always found to have obvious atherosclerosis, more .inclined to be located at the left main and proximal LAD, which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an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严重度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严重度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选择13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病例,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分为对照组(39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CAG前1个月内完成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和PNN50。结果: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指标(PNN50除外)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冠心病多支病变组心率变异指标(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均P<0.05)。所有病例的心率变异指标(PNN50除外)与反映冠脉病变严重度的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百分比、Gennisi评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HRV)降低不仅与冠脉狭窄严重度有关,而且与冠脉病变的广泛程度有关,提示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HRV降低的重要因素,HRV降低程度对冠心病严重度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CHD)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纳入75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CHD(男性<55岁,女性<65岁)患者,对男性组(507例)和女性组(246例)的3个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血脂异常及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发CHD男性组和女性组平均年龄相近,女性组糖尿病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组(33.74%vs19.13%,P<0.001),而高血压、血脂异常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早发CHD单支病变占49.14%,部位以前降支为主(70.65%),但2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无论是狭窄程度、狭窄支数还是累及分支血管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均>0.05)。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女性早发CHD冠状动脉病变并不轻于男性,对女性早发CHD应予重视;临床诊断女性早发CHD应强调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