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某大型化工企业集团6387名职工糖尿病流行病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饮酒量,比较不同饮酒状况及饮酒量人群的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以不同饮酒量情况下糖尿病患病率和相对危险度(RR)。结果:饮酒组和戒酒组的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高于不饮酒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尿病患病率都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BMI为18.5~25时少量饮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年龄进行标准化后,还不能认为饮酒导致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关于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但正常人少量饮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乙醇摄入量的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水平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存在一支主要血管闭塞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对患者侧支循环水平进行Rentrop分级;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饮酒量、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并根据患者不同饮酒量分为非饮酒组、少量饮酒组(每日乙醇摄入量≤40g)和大量饮酒组(每日乙醇摄入量>60g);收集患者动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结果 少量饮酒组侧支循环水平高于非饮酒组(P<0.05)和大量饮酒组(P<0.01);少量饮酒组血清VEGF水平(148.32±60.80)pg/mL明显高于非饮酒组(113.53±61.82)pg/mL(P<0.05),而大量饮酒组与少量饮酒组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可能与血中VEGF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3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其中大烟量长烟龄组58例,小烟量短烟龄组63例;大饮酒量者52例,小饮酒量者63例),不吸烟、不饮酒正常生育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每组精液各项参数. 结果 吸烟组和饮酒组与正常生育组比较精液量、pH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精子密度、活动率(1h)和活力( Ⅳ+Ⅲ)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显著 (P<0.05或P<0.01),精液液化时间、精子畸形率比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大量组与小量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吸烟、饮酒对精子的生成和成熟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均能使精液质量下降,而且吸烟对精液质量的不良影响存在量-效和时-效关系;乙醇可能对精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随着饮酒量和时间的增加损害更严重, 因而长期大量吸烟、饮酒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下降甚至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期过量饮酒对血压、血糖的影响。方法:对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卧位连续3次血压测定,以入院48小时后血压测定结果为标准。取其平均值,用做统计分析。采用病史采集及查阅病历方式收集饮酒、吸烟、高血压用药史、糖尿病史。采集静脉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饮后2小时血糖。结果:20004~2005年脑卒中住院患者3653例中,男2548例(0.69%),女1105例(0.30%),有饮酒习惯的19303(0.52%),男性1587例占饮酒总人类(0.83%),女性316例(0.16%)。每日饮洒150ml(烈性酒),404例(0.21%)。日饮酒250ml925例(0.48%),日饮酒500ml574例(0.30%)(均为烈性白酒),和不饮酒者相比,饮洒者收缩压(170.8比130。4mmHg),舒张压(110.0比70.0mmHg),脉压(60.0比60.4mmHg),血糖(7.4比4.2mmHg),明显升高(P>0.01)。在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男性收缩压及舒张压随饮酒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1)血糖随饮酒量增加呈线性增加(P>0.01),过量饮酒是高血压一个独立危险因纱,亦是2型糖尿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期过是饮酒可升高血压,增高因糖,脑卒中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辽宁省1991年高血压抽样调查中有关吸烟、饮酒和患病的资料为基础,采用标化率比较、趋势卡方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吸烟、饮酒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无该两种嗜好者。进一步比较分年龄组患病率发现45岁以下这种差别更为明显。吸烟、饮酒量与高血压患病率间有明确的趋势相关关系(但吸烟量与确诊高血压趋势相关不显著)。按时量效应计算的吸烟、饮酒指数与血压值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结果,作者认为戒烟和不大量饮酒对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将会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100例朝鲜族脑梗塞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 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吸烟量、饮酒量、肥胖等与脑梗塞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吸烟和饮酒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RR 与吸烟量和饮酒量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作者认为吸烟或饮酒单独或其它因素共同作用下可能促进脑梗塞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压、血糖、血脂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 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358例,脑出血患者230例为病例组,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65例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脑卒中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3组间相关因素的 差异。将脑卒中患者按性别分组,分析不同性别组之间血压、血脂、肾功能的不同。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显示:血压升高、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空腹血糖与脑梗死有关(P<0.05);血压升高、高血压病史、LDL-C、空腹 血糖、血肌酐、饮酒史与脑出血有关(P<0.05)。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OR值分别 为10.43,4.74和7.39,P<0.01)。收缩压升高是青年组重要的危险因素(OR=28.74)。舒张压、糖尿病史仅与中年组脑卒 中有关(OR值分别为2.96,6.25)。LDL-C与老年组脑卒中相关(OR=2.87)。不同性别脑卒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 死患者的舒张压男性高于女性,脑出血患者TC,HDL-C,LDL-C女性高于男性(P<0.05)。结论:青年脑卒中的高危因 素主要为高血压、尤其收缩压升高,中年患者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而老年患者则是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以及 LDL-C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心电图异常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象为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TC、TG、血压、尿微量蛋白、吸烟、饮酒、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Hb Alc等。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TC、TG、收缩压、舒张压、微量蛋白尿、BMI、吸烟、饮酒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M患者常合并心电图异常,且随着年龄增加、代谢综合征条件数目增加及血压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心肌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心肌梗死 (MI)的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 ,青年人M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临床特点又有别于中老年患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住院患者中青年人MI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98~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 ,年龄在 4 4岁以下的MI患者 7例 ,均为男性。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均符合 1979年WHO关于MI的诊断标准。1 2 方法 :相关危险因素资料收集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吸烟及吸烟量、饮酒及饮酒量、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肥胖及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量以每日 2 0支以上为大量吸烟 ,饮酒量以每日饮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吸烟对男性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男性糖尿病患者156例,按照吸烟情况分为不吸烟组、戒烟组、少量吸烟组(少量组)和大量吸烟组(大量组),询问患者糖尿病病史、吸烟(包括吸烟时间、每日吸烟支数、戒烟年限)、饮食及运动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体脂分数等,检测血液中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吸烟对血脂的影响.结果 与不吸烟组比较,大量组TG水平明显较高(P<0.05);协方差分析表明,大量组HDL-C水平较不吸烟组显著降低(P<0.05),但TC、TG和LDL-C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戒烟组比较,少量组HDL-C显著较低(P<0.05),大量组TG水平较高而HDL-C水平较低(P<0.05);协方差分析表明,大量组TG和HDL-C水平与戒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与HDL-C间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 吸烟是男性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对调节脂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入院时、入院24h时、入院后3天及入院后7天的血压水平,并对患者进行三个月随访,分析血压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h内的收缩压介于140mmHg-159mmHg之间及舒张压介于90mmHg-99mmHg之间的预后较好,三个月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血压正常组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随访三个月的NIHSS评分(3.1±0.6)及BI评分(73.7±2.3)明显优于低血压组及高血压组;患者年龄、入院时血压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是影响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期脑梗死血压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而年龄越大,入院时血压越高,入院时病情较重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三个月发生死亡的风险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血液粘度对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粘度对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影响。方法检测4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治疗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值、全血粘度低切值、红细胞压积、血沉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与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相比较,急性脑梗塞组病人除红细胞压积值外,其余4项检测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粘度的增高是急性脑梗塞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部队男性干部不同年龄组血脂、血压、血糖检测结果,找出差异,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健康教育。方法将2005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疗养的3 026例男性干部根据年龄分为:老年前期组484例,老年组1 785例,高龄组757例,对各组血脂、血压、血糖异常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前期组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舒张压、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的检出率分别为8.7%、23.8%、47.3%、28.1%、36.8%明显高于老年组的3.4%、16.2%、35.1%、18.1%、18.2%;而高收缩压、高空腹血糖、高餐后2h血糖及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组高收缩压、缺乏运动的检出率分别为40.2%、27.3%明显高于老年组的32.6%、18.2%,高三酰甘油、高舒张压、高餐后2 h血糖,超重/肥胖,饮酒、吸烟的检查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军队男性干部老年前期组低HDL-C、高DBP检出率高于老年组、高年组SBP、缺乏运动检出率明显增高;老年前组饮酒、吸烟、缺乏运动检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压特点。方法:将150例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前循环梗死组(69例)和后循环梗死组(81例),对其进行24h持续血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的特点。结果:对两组患者血压基础水平的比较发现前循环梗死组血压高于后循环梗死组血压,但除平均收缩压(SBP)、夜间收缩压(nSBP)外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对比发现后循环梗死组的血压变异性高于前循环梗死组,收缩压变异(SSD)、白昼收缩压变异(dSSD)、白昼舒张压变异(dD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增高可能是后循环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糖水平与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89例ACI患者在入院后48h内测清晨空腹血糖水平,依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对两组患者脑梗死范围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正常血糖组总有效率(87.75%)明显高于高血糖组(54.12%,P<0.01),高血糖组多发脑梗死发生率(40.00%)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10.29%,P<0.01)。结论ACI患者的脑梗死范围及预后与血糖水平有相关性,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提高AC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小辉 《中外医疗》2012,31(15):20-21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337例,按合并疾病分为糖尿病组(112例)、高血压组(135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90例)。分析各组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特点及预后。结果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脑梗死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神经功能缺损以轻、中型为主,治疗显效率分别为58.04%及62.97%,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在梗死类型、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显效率(34.44%)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患者较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或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1例,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对两组间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复发性、多灶性脑隙性脑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多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吸烟、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496例脑梗死患者中108例H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HI组和非HI组患者的皮质型梗死、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糖、血压.结果:HI发生率为4.3%,多发生在脑梗死后2周内,影像学上多为非血肿型,血肿型少见,但血肿Ⅱ型预后差.HI...  相似文献   

19.
王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4):423-424,43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糖代谢水平变化对患者病情及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各80例,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预后。结果: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显著重于正常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伴发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更严重,糖代谢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监测血糖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血糖升高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脑卒中血糖升高机制.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和微栓柱法测定GhbA1c,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皮质醇(COR)、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G)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卒中组与对照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作对比分析.结果脑卒后高血糖组血ACTH,COR和GCG及INS升高;病灶位于基底节者高血糖及ACTH升高比例均高于非基底节者.结论脑卒中后血糖升高与交感-肾上腺和垂体-肾上腺系统活化及继发血中ACTH,COR和GCG等激素水平升高有关,也与病灶位于基底节区有关.对卒中后血糖升高患者应及时应用胰岛素控制应激性高血糖状态,对颅内高压脑水肿者给予脱水剂减轻对下丘脑的影响,避免进一步加重高血糖和脑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