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不同渗透浓度晶体液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血脑屏障(BBB)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林格液)组、7.2%高渗氯化钠注射液(高渗盐)组和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复方电解质)组,每组50只,重度失血性休克[放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40%,平均动脉压(MAP)为35~45mmHg]维持1 h后分别输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或7.2%高渗氯化钠注射液;测定放血前(T0)、放血1 h(T1)、输液毕即刻(T2)、1 h(T3)、2 h(T4)血清S100B含量、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和干/湿质量比,电镜观察海马CA1区BBB改变。结果:三组T1~T4时间点血清S100B含量均比T0时升高(P<0.05)。高渗盐和复方电解质组在T3和T4时显著低于林格液组(P<0.01)。放血及输液前后脑组织EB含量无变化(P>0.05)。与T0比较,林格液组T1~T4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都显著增加(P<0.05),高渗盐组仅在T1时增加(P<0.05),复方电解质组在T1、T2和T3时增加(P<0.05)。三组脑组织含水量在T0和T1时无显著差异(P>0.05);T2时高渗盐组脑组织含水量低于林格液组(P<0.01);T3和T4时高渗盐和复方电解质组都低于林格液组(P<0.01)。放血1 h后电镜下示血脑屏障发生改变,林格液组胶质细胞足突空泡化最明显,毛细血管周围水肿液最多。结论:重度失血性休克后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增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苏时短期内加重BBB损伤和脑水肿,7.2%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复苏都能减轻BBB损伤和脑水肿,且7.2%高渗氯化钠注射液优于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醋酸钠林格液对感染性休克麻醉手术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感染性休克需行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醋酸钠林格液治疗组(A组),乳酸钠林格液治疗组(B组),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路,A组给予醋酸钠林格液2000mL/2h,B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液2000mL/2h,记录A、B2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小时(T1),麻醉后2小时(T2),麻醉后24小时(T3),血乳酸浓度最后治愈人数,死亡人数。结果:A组患者各时点血乳酸值均低于B组(P<0.05)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组治愈人数高于B组,死亡人数低于B组,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液能有效控制感染性休克麻醉手术患者血乳酸水平并对患者最终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乳酸钠林格液、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动脉血乳酸值、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为筛选相对理想的复苏液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4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复苏,对照组应用乳酸钠林格液进行复苏,2组均采用限制性补液复苏策略。分别测定复苏前、复苏1 h后病人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外周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复苏1 h后,观察组除TNF-α,其余因子均较复苏前显著增高(P < 0.01),对照组只有IL-6和IL-10较复苏前显著增加(P < 0.01)。观察组复苏1 h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P < 0.05)。复苏后1 h后,观察组动脉血乳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而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早期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能更好地抑制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且能够更好地降低血乳酸值,比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醋酸钠林格液联合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未复苏组(CR组),醋酸钠林格液组(AR组)和醋酸钠林格液联合乌司他丁组(WA组),每组8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利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 mRNA、IL-4 mRNA及IL-10 mRNA相对表达量;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65(Ser536)磷酸化和p65(Lys310)乙酰化蛋白相对表达量;在光镜下进行3组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WA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轻于CR组与AR组;在肝组织中,与CR组及AR组比较,WA组TNF-α mRNA表达减少(P<0.01和P<0.05),IL-4 mRNA表达增加(P<0.01和P<0.05),IL-10 mRNA表达增加(P<0.01和P<0.05);与CR组及AR组相比,WA组p65(Ser536)磷酸化蛋白水平表达降低(P<0.05);与CR组及AR组相比,WA组p65(Lys310)乙酰化蛋白水平表达降低(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液联合乌司他丁可能通过降低NF-κB p65蛋白活化、降低促炎因子TNF-α水平及提升抗炎因子IL-4和IL-10水平,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后,不同时间点骨髓中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s)的数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在液体复苏早期阶段釆用乳酸林格液(乳酸林格液组)、晶胶液(晶胶液组)、7.5%高渗氯化钠(高渗氯化钠组)3种不同液体复苏,其后进行自体血液回输复苏,复苏成功后12、24和48 h脊髓离断法处死大鼠,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处死后,获取大鼠骨髓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大鼠骨髓中MDSCs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乳酸林格液组大鼠平均动脉压高于晶胶液组(P<0.05)。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的乳酸林格液组、晶胶液组及高渗氯化钠组大鼠骨髓中MDSCs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降低(P<0.01);高渗氯化钠组大鼠各时间点骨髓中MDSCs所占比例较乳酸林格液组和晶胶液组均明显降低(P<0.01);乳酸林格液组和晶胶液组12 h和24 h骨髓中MDSCs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 h晶胶液组低于乳酸林格液组(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后,大鼠骨髓中MDSCs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液体复苏可能适度抑制MDSCs的数量。与乳酸林格液、晶胶液相比,高渗盐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时,能够更有效抑制骨髓中MDSCs的数量,对失血性休克后的免疫调节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和乳酸钠林格氏液在老年病人术前急性血液稀释前后血乳酸、血糖及血气电解质的变化。方法:60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Ⅱ,年龄65~83岁,随机分为乐加(L)组和乳酸钠林格氏液(R)组,每组各30例。入室后分别给予对应液体300ml静脉泵入,30min内输完,后按5ml/kg.h速度输注维持至手术结束。观察并记录输液前即刻(T0)、输液30min(T1)、60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动脉血乳酸、血糖及血气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及液体治疗前后血PH、PCO2、HCO3-、BE值均无显著性差异;R组内血乳酸浓度值在T1、T2及T3时点均较T0时点升高(P<0.05),L组内血乳酸浓度值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血乳酸浓度值在T0无显著性差异,R组在T1、T2及T3均较L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内血糖浓度值在T1、T2及T3均较T0升高(P<0.05);两组间血糖浓度值在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组在T1、T2及T3均较R组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Na+)、(K+)及(Ca2+)在T1、T2及T3均较T0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内(Mg2+)在T1、T2及T3均较T0下降(P<0.05);两组间(Mg2+)在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R组在T1、T2及T3均较L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应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氏液对老年患者行液体治疗时都是安全有效的,与乳酸钠林格氏液比,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可为老年患者提供更稳定的内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复苏液体采用醋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复苏液体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方法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复苏时间、输液总量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于复苏前、液体复苏30 min及复苏1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lactic acid, Lac)、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结果 观察组复苏时间、输液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Lac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LT、FIB呈逐渐降低趋势,PT呈逐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90例ASAⅠ级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组(A组)、葡萄糖注射液组(B组)及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C组),每组30例。患者入室后开通外周静脉通道即开始输注:A组输注10%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500ml,B组输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C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分别记录输液前(T0)及液体滴完后10min(T1)、1h(T2)、2h(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电解质、血乳酸的变化以及术中发生心律失常的例次。结果:T0时3组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B组在T1、T2、T3时间点的血糖值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在T1、T2时间点的血糖值高于C组(P<0.05),但在T3时间点二者差异不大(P>0.05);A组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次显著小于B、C组(P<0.05);在T1、T2、T3时,3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电解质、血乳酸的变化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能安全用于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较好的提供能量,且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HS)的抢救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栓弹力图凝血休克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凝块强度(MA)等]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H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醋酸钠林格液组(AR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LR组),各20例。AR组复苏液体采用醋酸钠林格液,LR组复苏液体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方法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分别于开始复苏前及复苏1 h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液样本,通过比较2组病人外周血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观察2种液体的复苏效果。结果复苏开始前,2组病人外周血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 h后,与LR组相比,AR组病人外周血的凝血酶时间和血栓弹力图的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相比乳酸钠林格液,醋酸钠林格液复苏HS病人,能更好地控制病人的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的相关参数,使得HS病人的液体复苏在早期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脾脏NF-kB蛋白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HSH组n=18)、林格氏液组(RL组n=18)、假手术组(S组n=6).HSH组和RL组各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复苏后1,2,4h处死动物,用HE染色、透射电镜及TUNEL法观察动物脾脏中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同时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脾脏中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RL组1h点、HSH组各时间点凋亡指数(AI)与S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L组,2h、4h点Al高于其余组(p〈0.05),HSH各时间点A1无明显差异(P〉0.05)。RL组除1h点外均明显高于HSH组(p〈0.05)。S组、HSH组的NF-kB阳性细胞百分比均高于RL组(P〈0.05)。结论:HSH复苏上调NF-kB蛋白表达,减少失血性休克导致的脾脏淋巴细胞的过度凋亡,对失血性休克后机体免癌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阜外改良心肌保存液(fuwai mod ified solution,FWM),HTK液(h istid ine-tryptophan-ketogluratesolution)和UW液(un iversity of w isconsin solution)对离体鼠心的保存效果。方法2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Control组、FWM组、HTK组和UW组),每组5只。Control组切取鼠心后立即移至Langendorff装置灌注1h,其它三组分别用不同的保存液4℃下保存6 h,然后将离体鼠心移至Langendorff装置复灌1 h,测定复灌1h后的心肌含水量变化,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复灌1 h后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UW组心肌含水量高于Control、FWM和HTK组,而Control,FWM和HTK三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电镜结果显示,Control组和FWM组心肌超微结构基本正常,HTK组出现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而UW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严重。结论FWM液的心肌保存效果优于HTK和UW液。  相似文献   

12.
术中液体治疗是维持有效血容量的核心内容,液体治疗的种类和输入量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焦点。随着近年来对于不同种类液体生化性质和生物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和容量监测方法的改进,术中液体治疗有了新的变化。本文就术中液体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在HTK液和UW液中加入尼可地尔 (Nicorandil)对心肌保存液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 4组 :UW液 (U)组 ;HTK液 (H)组 ;UW液组 +Nicorandil(U +N)组 ;HTK液 +Nicorandil(H +N)组 ;每组 8只大白鼠。麻醉和抗凝后 ,快速取下鼠心并悬挂在Langendorff灌注模型上灌注 ,测定血流动力学基础值。分别用四组保存液灌停离体鼠心并低温 (4℃ )浸泡保存 6h。复温、复灌后再次测定血流动力学值 ,留取标本分别测定心肌水含量、心肌酶漏出量、心肌细胞ATP和CP含量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心肌血流动力学恢复率 :H +N组>U +N组 >H组 >U组。心肌水含量 :4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灌脉流出液中心肌酶漏出量 :H +N组 U +N组 >H组 >U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H +N组心肌损害最轻 ,H组轻于U +N组 ,U组心肌损害最严重。结论 HTK液和UW液都是比较合适的心肌保存液 ,HTK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UW液 ,钾离子通道开放剂Nicorandil能够善器官保存液HTK液和UW液对心肌的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14.
谢郁华 《医学综述》2012,18(16):2631-2633
围术期液体治疗是临床麻醉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围术期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晶体液和胶体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对于改善微循环灌注,恢复组织器官功能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的诞生,每搏量变异度等监测指标的应用,围术期液体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临床输液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阜外改良液(FWM液)两种心脏保存液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离体鼠心不同时间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并探讨心脏移植手术过程中供心的临界保存时间。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HTK组和FWM组),每组18只。采用Langendoff装置进行心脏保存前后的灌注,各实验组分别使用不同保存液灌停心脏并在低温条件下保存鼠心8 h,于灌停前及复灌后留取冠脉流出液测定心肌酶(CKMB,LDH)漏出量。灌注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测定含水量并制作光镜标本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FWM组比较,HTK组心肌酶漏出量较少,但仅有少数时间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含水量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结构变化较轻。结论相同保存时间的条件下,HTK液及FW液的心肌保存效果相近,理论上应都可作为心脏移植术中供心的保存液,但与FWM液相比,HTK液仍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与非静脉液体分离对输液安全及护理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液体挂杆、不同液体标识、不同输液器实现静脉液体与非静脉液体分离,使用问卷调查评价该方法的效果。结果:通过对52名医护人员问卷调查,使用分离方法后混淆经历明显减少(P<0.05)、误连接经历减少(P<0.05)、管道整理时间及管道交接班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实施静脉与非静脉液体分离,可节省管道护理时间、提高护理效率、提高静脉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林虎  李庆勇  蒋知新  张鋆歆  彭凌  杜平  张清华  高毅 《重庆医学》2011,40(28):2848-2850,2853
目的比较UW液、Celsior液和HTK液4℃常规低温保存生物人工肝用C3A细胞的效果。方法制备好的C3A细胞悬液分以下3组:UW液保存组(UW液组);Celsior液保存组(CS液组);HTK液保存组(HTK液组)。各组细胞于4℃低温保存72 h后,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及死亡率(流式细胞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乳酸释放,尿素合成功能及清蛋白分泌功能。结果 UW液及Celsior液比HTK液显著提高了4℃低温保存72 h的C3A细胞的存活率(78.56%±4.67%vs 76.03%±3.53%,60.54%±3.18%,P<0.05);抑制了C3A细胞低温保存时ALT释放及乳酸的释放(P<0.05);更好地维持C3A细胞尿素合成功能[(0.52±0.11)mmol/L vs(0.51±0.06)mmol/L,(0.32±0.05)mmol/L,P<0.05]和清蛋白分泌功能[(1.79±0.26)g/L vs(1.75±0.21)g/L,(1.20±0.17)g/L,P<0.05]。UW液同Celsior液4℃低温保存C3A细胞的效果无差异。结论同HTK液相比,使用UW液或者Celsior液4℃保存C3A细胞可以明显的提高复温后细胞存活率,降低低温损伤引起的ALT释放和乳酸释放,有效的保护肝细胞尿素合成功能和清蛋白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学分制的改革不仅是学制伸缩或选修课与必修课配置的问题,而是对学年制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重要环节有新的要求与突破。完善学分制改革不仅要依赖相应的社会机制、人才培养,还应取得领导、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等渗与低渗盐水防治造影剂肾病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等渗(0.9%氯化钠水溶液)与低渗(0.45%氯化钠水溶液)盐水对心脏介入术所导致的造影剂肾病(CIN)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84例接受心脏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于术前12h至术后12h分别静脉滴注低渗与等渗盐水,观察两组造影剂肾病的发病例数、术前1d、术后24、48h及第7d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记录造影剂的用量。结果B组(等渗)较A组(低渗)CIN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无合并症的患者无一例发生CIN,有单一合并症者两组间CIN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为防治心脏介入诊疗术中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在围手术期应用等渗盐水较低渗盐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溃疡性直肠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取复方黄柏液50 mL保留灌肠,每日1次;对照组15例,取康复新液50 mL保留灌肠,每日1次.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灌肠不适感发生率为6.7%,对照组灌肠不适感发生率为4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与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但灌肠耐受性复方黄柏浚明显优于康复新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