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热碘油精确栓塞肝左叶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及价值。方法 126例肝左叶大肝癌患者运用导管或微导管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精确栓塞。评价肿瘤的碘油沉积情况、术后肿瘤缩小情况、患者生存时间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结果 46例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B级经过治疗后,有33例肝功能恢复为Child A级;53例肝功能Child A级治疗后肝功能仍保持无明显变化;27例肝功能C级,有19例肝功能恢复为Child B级。有21例患者经过热碘油精确栓塞治疗后取得手术机会。1年生存率91.76%,2年生存率81.35%,3年生存率50.57%,4年生存率26.13%。结论加热碘油精确栓塞肝左叶大肝癌在肿瘤缩小、生存时间、肝功能恢复及提高根治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随访半年、1年和超过2年的患者生存率,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半年、1年、2年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73%、45.45%、21.82%,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术后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90/110),且治疗后QOL总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瘤肝比均为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是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介入治疗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的QOL,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瘤肝比是影响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制定针对性的方案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166例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预后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估计介入治疗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166例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因素行Cox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方法检验. 结果总体6个月及1、2、3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54%、47.23%、23.68%、14.09%;中位生存期12个月.单因素Cox模型分析对预后影响有意义的变量有:性别、肝功能Child分级、临床Okuda分期、术前AFP升高且介入后AFP变化、治疗次数、肿块类型、肿瘤最大径、肿瘤容积、肿瘤与肝脏容积百分比(瘤肝比)、门静脉癌栓、有无转移、碘化油沉积程度、肿瘤缩小率、肿瘤边缘、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及其他疗法等.但多因素分析后仅瘤肝比、门静脉癌栓、治疗次数及术前AFP升高且介入后AFP变化为影响预后有显著意义的因素. 结论较小瘤肝比及重复介入治疗是提高肝癌预后有意义因素;伴门静脉癌栓的肝癌应积极治疗;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对其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显示,弥漫型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存率最差,单结节型不同时间段生存率最佳(P0.05)。经研究显示,本组300例患者中,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等不同时间段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生存率最高,Child-Pugh C级患者生存率最低(P0.05)。结论临床研究显示,肝功能Child分级、病理分期等是影响其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的再治疗方法.方法258例行TACE后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68例获得二期手术切除机会,其中30例(A组)行二期手术切除,另38例(B组)继续重复介入治疗,比较2组的中位生存期以及2组按Child分级和Okuda分期的生存期.结果A、B 2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个月和30个月.2组1 a、3 a、5 a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2%,37.1%,8.7%;82.7%,25.9%和9.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Child A级或OkudaⅠ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05,P<0.05),而Child B级或OkudaⅡ期患者的生存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后OkudaⅠ期或Child A 级的患者适于二期手术切除,Okuda Ⅱ期或Child B 的患者则更适于继续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精细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8例原发性肝癌(Ⅰb期3例,Ⅱa期20例,Ⅱb期25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8例,B级10例.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股动脉,4F或5F导管选择腹腔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用3F微导管超选择靶血管行完全填充性栓塞.结果 48例原发性肝癌共行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16例次.微导管达到肿瘤供血动脉行栓塞者共46例,成功率95.8%.43例获得完全性填充栓塞.TACE次数最少2次,最多8次,平均4.5次/例.1、2、3及4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为95.8%、79.2%、45.8%、18.8%.结论 微导管应用能使肝癌完全充填栓塞更有效的实施,显著地提高了疗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吴为  陈伟庆 《重庆医学》2011,40(16):1582-1584,1587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肝硬化患者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VL)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13例行EVL术肝硬化患者的病历和随访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VL术后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Kaplan-Meier(K-M)法估算肝功能Child-pugh各级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共156例患者完成食管曲张静脉根除治疗。肝功能A、B、C级患者的曲张静脉复发率分别为15.2%、30.8%、53.3%,C级与A、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B、C级患者的出血复发率分别为3.0%、5.1%、8.9%,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B、C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79%、54.94%、28.71%,且其生存曲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EVL术后曲张静脉的复发率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肝功能越差,曲张静脉复发率越高,患者的生存率越低。  相似文献   

8.
申红胜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07-108
目的对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82例原发性肝癌进行223次介入治疗,其中巨块型43例、结节型23例、弥漫型16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6例,B级38例,C级15例。富血管性61例,中等或贫血管性21例。采用供血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并栓塞治疗。结果生存8年以上(临床治愈)1例,5-8年生存率12.2%,3-5年生存率20.7%。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效果与肿瘤病理类型、肿块大小、血供情况、门静脉瘤栓、肝脏储备能力等密切相关,其短期疗效及长期生存率与外科手术相差无几,应作为常规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目前仍存在不论病理类型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使用相同的化疗药物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的总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直径大小3.6~15.5cm,平均9.6cm。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分别为83、16和5例。结果10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后生存期59.5%(3~6个月)、38.7%(12个月)和25.6%(24个月)。生存期的影响因素为:肿瘤大小、数目,是否转移,高强度聚焦超声前AFP,高强度聚焦超声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TNM分期。按规范化方案治疗,联合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其中,肝功能在生存率分析中为危险度最高的影响因素。结论生存分析结果提示,保护肝功能,治疗前全面影像学检查,重视规范化治疗和辅助治疗将有助于提高肝癌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速溶型表柔吡星混合微球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6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成两组,A组68例,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时将速溶型表柔吡星10~60 mg与直径300~500μm的微球(Contour SE~(TM) Boston Scientific)0.5~2.0 ml配置成混悬液,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B组68例,单纯TACE治疗。并对每位患者术前、术后CT、血常规、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栓塞相关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肿瘤平均缩小率A组(81±3)%,B组(70±3)%,肿瘤坏死面积率A组(76±8)%,B组(61±8)%,AFP数值下降率A组(88±3)%,B组(70±3)%,A组年生存率疗效均优于B组,但A组肝功能损害高于B组(P<0.05)。结论:使用速溶型表柔吡星混合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优于单纯TACE;但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应注意栓塞剂的用量及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大肝癌(直径≥5 cm且〈10 cm)根治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行手术切除获得随访的170例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HBs Ag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用寿命表法计算肝癌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大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6%、48.2%、35.8%,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甲胎蛋白(AFP)、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大肝癌术后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手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AFP、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大肝癌术后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手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4例青年人胃癌(≤35岁)和185例老年人胃癌(≥60岁)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变部位、病程、Borrmann分型、病理类型及预后。结果青年组胃癌女性多发,男女之比为1∶1.78,临床首发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上腹部饱胀等为主,Hp感染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病程以<3个月、老年组以>6个月为主(P<0.01)。青年组胃癌发病部位以胃窦为主,老年组以胃底贲门多见(P<0.01)。青年组病理类型以BorrmannⅢ、Ⅳ型和低分化腺癌多见,老年组以高分化腺癌居多(P<0.01或P<0.05)。5年生存率青年组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与老年人胃癌相比,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分化低,进展速度快,预后差。早期发现、尽早实施根治手术切除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多烯紫杉醇、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序贯治疗转移复发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转移复发性乳腺癌4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和(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52.4%和69.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7%和92.3%,观察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对照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6.7%、38.i%和19.0%,而观察组分别为84.6%、53.8%和26.9%,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紫杉醇、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序贯治疗转移复发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毒副作用未见有加重,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例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诊殆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鳞癌21例、腺癌3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内胚窦瘤1例。经综合治疗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50.0%,Ⅰ、Ⅱ、Ⅲ及Ⅳ期分别为:64.3%、42.9%、25.0%及0,P〈0.05;Ⅰ、Ⅱ及Ⅲ级分别为66.7%、40.0%及33.3%,P〈0.05;鳞癌、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内胚窦瘤分别为52.4%、66.7%、0及0,P〈0.01;按阴道受侵长度〈1/3、1/3-2/3、〉2/3分为3个组,3组分别为63.2%、20.0%及0,P〈0.01;按肿瘤直径大小〈2cm、2cm-5cm、〉5cm分为3个组,3组分别为69.2%、37.5%及20.0%,P〈0.05。结论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多采用综合治疗,其预后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阴道受侵长度及肿瘤直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杰  钱立元 《湖南医学》2014,(4):727-72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并肝硬化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并发症及预后。【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7例HCC并肝硬化患者为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患者的年生存情况以及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患者的年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3.6%,2年生存率52.1%,3年生存率34.7%,5年生存率19.3%。术前child分级,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甲胎蛋白(AFP)计量,肿瘤组织大小以及是否进行根治性切除术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 P <0.05)。患者术前child分级与是否进行根治性手术是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手术是根治 HCC合并肝硬化的理想方法,但术前应准确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储备以及术后积极的辅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存在腹膜微转移的胃癌患者行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术中腹腔冲洗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均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2例,行静脉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73例,术中行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6个周期;2组静脉化疗均采用FOLFOX4方案,并均于术后4周开始进行。结果治疗前后平均Karnofsky评分对照组分别为(67.8±6.8)分、(73.9±9.3)分,治疗组分别为(67.9±7.8)分、(78.1±11.0)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5年总复发和转移率分别为63.9%、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4%、25.0%和8.3%,治疗组分别为71.2%、47.9%和4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36.0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个月(P<0.05)。结论对存在腹膜微转移的胃癌患者行术中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安全有效,可降低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2次,然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针对门静脉癌栓(部分包括肝内肿瘤)行外照射治疗,6MV-X线,DT45~60 Gy,2~4 Gy/次,3~5次/周,12~30次完成,放疗结束后6~8周观察癌栓及肝内肿瘤的近期疗效,随访1、2年生存率,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门静脉癌栓完全缓解3例(8.8%),部分缓解16例(47.1%),稳定9例(26.5%),进展6例(17.6%),癌栓治疗有效率为55.9%,肝脏原发肿瘤完全缓解2例(5.9%),部分缓解15例(44.1%),稳定10例(29.4%),进展7例(20.6%),肝内肿瘤治疗有效率为50%.1、2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3.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ⅡB期宫颈鳞癌单纯放疗、单药顺铂(P方案)同步放化疗、顺铂联合多西他赛(TP方案)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收治的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1 12例,34例选择单纯放疗,78例选择同步放化疗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P方案同步放化疗组(40例)和TP方案同步放化疗组(38例).3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根治性放疗,P方案同步放化疗组在放疗第1、8、15、22、29天给予顺铂40 mg· (m2)-1静脉滴注;TP方案同步放化疗组在放疗第1、22天给予多西他赛75 mg· (m2)-1、顺铂50mg&#183; (m2)-1静脉滴注.结果 单纯放疗组、P方案同步放化疗组、TP方案同步放化疗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2.35%、95.00%、92.11%;3年生存率分别为81.70%、94.60%、83.20% (P <0.05);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9.10%、86.10%、77.50% (P<0.05).单纯放疗组、P方案同步放化疗组、TP方案同步放化疗组≥3级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32.35%、42.50%、52.63%(P>0.05);2级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9.41%、27.50%、55.26% (P <0.05).结论 ⅡB期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比较,有效率及生存率均有提高趋势,同步放化疗P方案较TP方案更易耐受.  相似文献   

19.
对2006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70例年龄≥65岁接受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总有效率31.4%(22/70),控制率84.3%(59/7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0个月,中位生存期13.5个月(P〈0.05),1年生存率54.3%(38/70);女性的有效率(42.8%)和控制率(94.3%)优于男性(20.0%和74.3%)(P〈0.05),非吸烟和体力状况〈2分者预后好;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皮疹及腹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M1(RRM1)、人微管蛋白β3(β-Tubb3)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吉西他滨、紫杉类和铂类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Ⅲb/Ⅳ期NSCLC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试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溶解曲线法检测石蜡组织标本中RRM1、β-Tubb3、ERCC1 mRNA的表达,并根据RRM1、β-Tubb3表达结果,试验组选择铂类联合吉西他滨(GP方案)、长春瑞滨(NP方案)、紫杉醇(TP方案)或培美曲赛的两药化疗方案;对照组随机给予任何一种两药联合化疗.比较2组化疗疗效及总生存期.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6.1%和31.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9.7%和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和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70.7%,较对照组32.6%显著增高(P〈0.01).NP、T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6.7%,较对照组29.5%显著增高(P〈0.01).试验组ERCC1 低表达与高表达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8.7%和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表达与高表达生存期分别11.4个月和10.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RRM1、β-Tubb3表达水平指导Ⅲb/Ⅳ期NSCLC个体化治疗较随机选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客观缓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