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78例接受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上消化道再出血、血常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采取脾切除、联合断流术进行治疗,手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再出血明显减少。结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结果:58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及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9.83±3.86)cmcmH2O和(34.42±3.51)cmH2O,随访3月至7年,术后发生肝性脑病3例,再出血1例,腹水消退或好转率87.5%,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率89.6%。结论: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约30%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0d内病死率可达到20%[1]。目前门奇静脉断流术为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手段。手术除了要切除脾,还要离断上部分胃、贲门及食管周围的穿支静脉,手术创面大、出血多,患者术后恢复慢。腹腔镜下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我科2007-2012年对34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泌阳县中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金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174-317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断流术34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术后死于肝肾功能衰竭2例,切口感染3例,腹腔脓肿1例。术后随访半年~3年,发生术后再出血2例。结论加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安全,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21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找出病因,观察临床表现及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为脾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脾胃区门静脉高压、脾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经脾切除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等其他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多由胰源性因素引起。脾切除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提高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照分析135例施行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和120例接受单纯断流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后的再出血率、门静脉血栓形成率及腹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断流术后,而断分流联合组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及原发性肝癌发生率与断流组无显著差异,围手术期死亡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良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提高了门脉高压症的疗效,为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提供一个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彬 《中外医疗》2012,31(31):140+142-140,142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1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出现出血5例,膈下脓肿3例,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 d。结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观察,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2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随访23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17例,占91.9%(217/236)。结果 围手术期止血率98.3%(232/236),围手术期死亡率1.27%(3/236)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2.3年.术后复发出血率3.37%(8/236)肝性脑病发生率2.97%(7/236)。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为提高于术疗效应做到: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本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高压症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而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已成为外科干预的首选术式。随着外科观念的改变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不少学者采用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也有报道。  相似文献   

11.
惠志刚  张雪峰 《医学综述》2006,12(9):570-572
阐述腹腔镜脾切除手术的发展、讨论几种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方式及特点,腹腔镜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手术卧位的选择,手助腹腔镜在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断流术中手术的关键步骤。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对比其他术式更加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位脾切除加传统断流术18例,原位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9例。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9例(10.3%),其中传统断流术3例(16.7%),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8.7%)。经抗凝、溶栓治疗后8例血栓完全消失,1例基本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原位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切除断流术后经门静脉抗凝溶栓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护理。方法:对11例行脾切除断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术中门静脉置管,直接经门静脉注入肝素氯化钠溶液进行抗凝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认真做好导管护理,准确应用药物。结果:11例患者中术后1周行门静脉系统造影显示PVT 1例,经门静脉直接予尿激酶溶栓后门静脉100%再通,导管脱落1例,其余患者于术后3~4周痊愈出院。结论:经门静脉抗凝并辅以优质有效的护理,对脾切除断流术后PVT具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4.
张宇 《中外医疗》2011,30(24):69-69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PHT)的预后效果。方法对25例PHT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体温均不超过38.9℃,动态观测血小板计数均〈500万/L,术后无持续发热、肝昏迷等并发症。6d后腹腔引流液明显减少,拔管后出院。平均随访2年,未发生肝性脑病。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止血效果好,再出血率低,是PHT患者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2007年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70例病人,其中40例选择断流联合脾部分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A组),30例选择断流联合全脾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d及术后2个月患者门静脉血流量(PVF).观察术后2个月血中IgM水平、术后出血、肝性脑病、腹腔感染及门脉血栓发生率等情况.随访5年后,再出血率、门脉高压胃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2个月PVF均较术前减低(P<0.05),但B组较A组低(P<0.05).术后2个月,两组PV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血中IgM水平高于B组(P<0.05),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随访5年较B组发生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术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复发出血率低,又可维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并有部分自发性分流,兼有分流术及断流术的特点,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16.
宋耀东 《吉林医学》2012,33(28):6146-614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与门奇静脉断流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51例实施腹腔镜下脾切除与静脉断流手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51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207±21.2)min,出血(154±21)ml,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恢复排气时间(26.4±2.1)h,平均住院天数(6.8±1.3)d。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恢复良好,脾功能亢进症状消失,无门静脉血栓复发,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与静脉断流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其近期疗效显著,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2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6-30个月。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随例患者无1例再出血及发生肝性脑病。术后2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0例,明显好转2例。11例术前有腹水,其中2例术前大量腹水,10例术后2个月左右腹水消失,1例术前大量腹水者术后6个月腹水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内彩色多普勒检查9例,均显示门静脉向肝血流,脾肾吻合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而且联合断流术使断流更加彻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评价该手术疗效。结果:3例于术后3~5年因肝性脑病死亡,余2例坚持驱铜治疗,生命质量显著提高,无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功处于Child-pugh A或B级,合并有显著门静脉高压症表现和(或)上消化道出血,且无肝移植治疗条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有效的对症处理,是药物驱铜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联合术式治疗 8例门静脉高压症 ,并与 8例采用单纯断流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疗效满意 ,术后近期无 1例再出血。术后 1例发生肝性脑病。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保持在 (2 3.6 3± 5 .0 4 ) cm H2 O。结论: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可认为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远期临床疗效尚需积累更多的病例和进行更长期的随访以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外科手术治疗是肝硬化中、晚期门脉高压症治疗最确切、有效的方法。手术主要针对:①紧急处理食道及胃底静脉的出血。②解除或改善脾功能亢进的症状。总目标:有效降低门静脉压,降低再出血率。主要术式有:①胃底静脉缝扎术。②脾切除。③择期性分流术、断流术。据有关报道断流术术后门静压降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