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资料,16例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发病4h内溶栓治疗前均行MRI检查示脑梗死征象。15例溶栓后3d、1例溶栓后6d查CT示脑内出血,其中3例血肿量〉30ml。结果16例均经常规治疗,其中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术后30d生存状态良好。全组无死亡病例,治疗后哥拉斯哥昏迷评分(COS)9—11分11例,12—15分5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在脑梗死后3d内,血压过高或过低、出血倾向、溶栓药物应用不当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明确发病过程并及时的影像学确诊是降低病死率的前提。溶栓治疗中监测凝血功能、出血后积极的止血、降颅内压药物的应用及必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6小时内急性脑梗塞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 结果选择中、重度瘫痪,溶栓治疗前脑CT无低密度改变患者38例,静脉滴注尿激酶至发病时间6小时内.尿激酶剂量50~200万IU,溶栓治疗后2小时发现戏剧性神经功能改善7例,24小时主要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欧洲脑卒中评分较溶栓前> 10分)25例,表现血管再闭塞3例,合并症状性脑出血2例,出血性梗塞4例.随访3个月,基本痊愈14例,轻微神经功能损害9例,中、重度神经系统后遗症10例,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 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我科1984年10月~1995年7月共收治脑实质出血及脑梗塞338例。急性期均不用活血化瘀、扩血管、溶栓或止血药物。视病情轻重应用甘露醇治疗为主,收到良好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男259例,女79例;年龄35~84岁,多发于50~60岁。脑实质出血93例(27.5%),其中双侧梗塞27例(11.2%),腔隙性脑梗塞17例(6.9%),多发性脑梗塞24例(9.8%),糖尿病并发脑梗塞3例(1.2%)。房颤并发脑栓塞2例(0.8%),心肌梗塞后并发脑梗塞1例(0.4%)。出现闭锁综合征2例(0.8%),痴呆3例(1.2%),植物人2例(0.8%),脑疝共计14例(4.1%)。颅脑CT确诊198例,核磁共振确诊23例,根据临床表现确诊的117例。CT与核磁共振示无水肿带73例,有水肿带148例。CT追踪脑水肿最长时间58天,最短9天。 2 治疗方法 根据脑水肿的轻、中、重情况酌量使用甘露醇。轻症病人250~500ml/24小时,用药15天,中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脑梗塞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收治18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塞发生率为5.5%,其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的脑动脉栓塞,血糖升高、溶栓及抗凝治疗可能与出血性脑梗塞有关。经综合治疗后好转16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诊断及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64-865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并发脑出血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脑梗塞后并发脑出血患者44例,回顾分析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CT扫描、MRI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及给予10%的甘果糖溶液100ml+20%的甘露醇溶液150ml静脉滴注,给予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甲钴胺和复方维生素B等治疗。结果:从发生脑梗塞到发生脑出血时间24h至7d26例,7~14d14例;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障,意识障碍4例,伴偏瘫、眩晕和共济失调25例,头痛18例,呕吐13例;CT显示梗塞病灶呈现低密度,大片扇形、楔形或不规则形皮-髓质受累,而出血灶呈现高密度,呈斑片状、斑点状、片状或脑回状;治疗结果显效2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8.6%。结论:脑梗塞后并发脑出血发病机理主要与脑梗塞后脑组织损伤、血管再通密切相关,MRI检查诊断敏感性高于CT扫描,立即停用溶栓药、抗凝药、扩血管药及扩容药,消除脑水肿,控制血压,营养脑神经等综合性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发病不同时间内溶栓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 应用大剂量 ( 10 0万IU— 2 0 0万IU)尿激酶超早期 (发病 6小时内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4 6例 (观察组 2 0例 ,于发病 4小时内开始溶栓 ;对照组 2 6例 ,于发病 4至 6小时内开始溶栓 ) ,于溶栓前及溶栓后 2小时、2 4小时、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同时观察脑内及其它系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溶栓后 2小时 ,2 5例患者瘫痪肢体的肌力明显提高 ,达 3级 8例 ,2级 17例 ;15例肌力轻度提高 (即肌力 1级15例 ) ;无变化 6例 ;其中 8例 2 4小时内症状反复。 1个月时 ,观察组 (发病 4小时内溶栓组 )与对照组 (发病 4至 6小时内溶栓组 )相比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 (ESS)升高更明显 ,前者P <0 .0 1,后者P <0 .0 5。两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两组中有 2例大面积脑梗塞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梗塞 ,有 6例于溶栓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 ,无 1例死亡。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 ,且溶栓开始时间越早 ,疗效越好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 ,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巩固出血性梗塞的认识及临床中治疗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总结32例出血性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以及与原发病、临床中特殊治疗的关系。结果 32例病例中均为较大面积梗塞,在入院3~7d内再复查头颅CT,发现其梗塞灶出现大小不等出血病灶,大部分病例为脑梗塞或溶栓抗凝治疗后病例。结论 脑梗塞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治疗适应征及及时复查CT以了解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后短期内,在原梗塞坏死的区域内发生大块的出血报告较少,现将我们遇到1例报告并讨论如下。患者,男性,74岁,既往有高血压及前壁心肌梗塞病史。在发病前11天,突然视物模糊,说话不清,无头痛,呕吐及肢体无力入院。查体:神清,言语含糊,双眼左侧同向偏盲,双侧chaddock′s征可疑阳性。余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改变。发病后10天行脑CT,见右枕顶区一边界欠清的低密度影,诊断为脑梗塞,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病情好转,表现语言清楚,双眼左侧同向偏盲有恢复。发病后25天,突然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呈喷射样。查体:颈部有抵抗,视野缩小呈管状,余神经系统体征无变化。急检脑CT:见右侧枕顶区原梗塞灶处高密度阴影,为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经止血、脱水、抗感染治愈出院。讨论:本例患者突然发病,表现视物模糊,说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常合并发生脑梗塞,术后患者发生脑梗塞更为常见,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现对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塞患者进行讨论分析. 1 临床资料 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 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1岁,就诊时间为发病后0.5~15h,平均6h,均有昏迷、肢体瘫痪,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急诊行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常规应用止血药,血凝酶1KU,一天2次,连续3天,诊断脑梗塞者立即停止血药.梗塞发现时间2~10 天,平均4天.死亡2例,植物生存1例,偏瘫4例、失语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脑微出血灶的检测,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中的预见性。方法应用3.0T医用磁共振扫描仪,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其他成像技术,对70例起病6 h内的急性脑缺血患者行MRI及SWI检查,动脉溶栓后48 h内复查CT或MRI。根据患者SWI上是否存在微出血灶将其分为微出血灶组和非微出血灶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性转化的情况。结果70例患者中有脑微出血灶者23例(32.9%),主要分布于丘脑-基底节区。其中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动脉溶栓治疗后共7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微出血灶组6例,非微出血灶组1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脑微出血灶分度与出血性转化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19,P<0.05)。结论脑微出血灶严重程度与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效果。结果:14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15例患者在15d内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1例表现为症状性脑出血。结论: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但尚需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4例肝移植术后合并脑梗塞的病人,发病均在肝移植术后40天内发生,平均发病时间是24天,其中例3在术后第8个月发生了第2次脑梗塞,例4在肝移植术后既合并脑梗塞又合并硬膜下出血。4例患者均伴有癫痫发作。有1例患者脑梗塞发生时环孢素A(CSA)的药物浓度增加。3例在脑梗塞后病情恶化,2例病人分别在术后11天和108天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合文献对肝移植术后合并脑梗塞的病因及有关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降纤酶对高龄老年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无出血倾向,发病时间不超过48h、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的高龄老年急性脑梗塞70例,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溶栓治疗组:降纤酶5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h内滴完,每天一次,连用5天,首次加倍。对照组除不用降纤酶溶栓外,其余常规治疗法相同。结果: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91.4%,显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2.9%,显效率28.6%,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溶栓治疗时间越早,脑部血管再通率越高,但超过6小时,溶栓时间窗延长至48小时,也可使部分患者脑管部血管再通。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半年内脑梗塞再发者,溶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脑梗塞后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情况,结论:小剂量降纤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老年急性脑梗塞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预后及脑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经临床及脑CT诊断为出血性脑梗塞的患,均作了二次CT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史.部分有心脏病史及Ⅱ型糖尿病史.脑CT均显示大面积脑梗塞伴出血,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两种,非血肿型预后优于血肿型;结论早期多次脑CT扫描可以帮助诊断,依病变不同情况及时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出血性脑梗塞的病因有:心源性脑栓塞14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其他原因2例,好发于颈内动脉系供血区,少数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根据CT表现可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又可分为出血性脑梗死Ⅰ型、出血性脑梗死Ⅱ型、脑实质血肿Ⅰ型以及脑实质血肿Ⅱ型,临床表现复杂并且多变,CT和MRI 检查均可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后,好转2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6.67%.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有:心源性脑栓塞、高血压、高血糖、抗凝或溶栓史,常发生于脑梗塞后的3 天内,应注意观察发病过程并给予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出血性脑梗死Ⅱ型和脑实质血肿Ⅱ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并讨论其致病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出血性脑梗死患者73例,男41例,女32例,年龄67.3±8.7岁,病程1~3d。患者均在发病后4h内进行MRI检查,并于溶栓治疗后进行CT扫描,以确定继发性出血现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止血、脱水和脑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有7位患者进行颅骨瓣减压手术。结果:出血性脑梗死73例患者中,症状明显缓解64例,病情恶化6例,死亡3例。随访6~8个月,完全康复60例,肢体功能障碍7例,语言障碍3例。出血性脑梗死I型43例,病变区域轮廓上存在点状密度,无占位效应;Ⅱ型30例,病变区域存在较大的融合点状密度,并有占位效应。结论:脑出血通常发生在脑梗死3d内,是由血压不稳定、溶栓药物使用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掌握脑梗死的发病过程,进行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是可以降低出血性脑梗死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8例出血性离梗塞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塞67%确诊于脑梗塞发病后2周内,50%的患者以栓塞为主要病因,随访9例完全吸收继发的出血灶,平均经需3个月组。本组有14例因症状加重或症状不缓介而复查确诊,有6例是因了解梗塞吸收情况复查而确诊。结论:脑栓塞或大面积脑梗塞发病后2周内复查,CT确诊出血性脑梗塞,病情不加重时也有必要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相似文献   

18.
覃峙钧  张小华 《广西医学》2001,23(2):382-383
用传统的静脉点滴给药方法治疗脑梗塞治愈率较低 ,致残率比较高 ,笔者采用颈内动脉直接给药方法进行治疗 35例 ,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1年 3月以来 ,对入住我科的 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85例脑梗塞均符合全国第五次神经精神科学会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 1)。治疗组 35例 ,对照组 50例 ,两组病例全部为发病后 2 4小时内入院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组 35例中 ,32例为发病 8小时内入院溶栓 ,2例为发病后 1 2小时内入院溶栓 ,1例为发病后 2 0小时内入院溶栓。对照组 50例中 ,40…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的酸碱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47例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脑出血及脑梗塞,发病1周内收住我科的急性脑血管病人。由专人进行血气分析,脑出血及脑梗塞均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其中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见于血肿破入脑室或大面积脑梗塞者。脑腔隙性梗塞极少数发生低氧血症,绝大多数血气分析正常。提示脑血管病所致的过度换气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主要原因。过度脱水可促发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脑血管病急性期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及供氧不可忽视。亦应注意合理应用脱水剂。  相似文献   

20.
经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报告经血管内选择性溶栓治疗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塞。均经股动脉入路,由全脑血管造影确认脑梗塞区的病变特点,再选择性将导管插入患侧颈内动脉并注入天普洛欣尿激酶行区域性溶栓治疗。5例在溶栓后于3周内神经损害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溶栓的指征和方式取决于术前脑CT扫描和脑实质血管造影的结果,在脑梗塞后尽快行患侧颈内动脉区域的局部动脉内溶栓有益于闭塞血管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